标签存档: 知识

传道书灵修| 是什么让你失望?(有声中文)

作者:Charmain Sim,马来西亚

翻译:Joy,中国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今日读经:传道书1章12-18节

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做过以色列的王。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最近, 我在Netflix上看了纪录片《我们的星球(Our Planet)》。这是一部画面非常美的纪录片。然而,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关于海象很大程度上由于气候变化死亡的。这直击我们如今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看得我湿了眼眶。我只能请求上帝原谅我们把祂所创造的一切管理得一团糟。

我接触过许多关于环境问题和提出各种解决方案的文章和节目。但不管是塑料,肉类,稀土开采,甚至牛油果分布的问题,都没有一招见效的方案。现代生活的一切对环境几乎都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试图拯救地球似乎毫无意义。

在这个问题上想太多,真的很快令人沮丧。

传道书的作者发现自己处于类似的境地。在传道书1章12-18节中,他描述了他对“日光之下”万物的研究, 他从中寻求智慧,希望能用来理解一切。

最后,他不得不说:“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18节)。在得到那么多知识和智慧后,他表现出来的竟然只有悲伤。

为什么?

线索在第15节,“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简单地说,由于犯罪,我们生活在一个系统破碎的短暂世界里,我们的问题都只有不完整的答案,这样就导致了更多的问题,再继续如此循环。因此,结论是沮丧和悲伤并不奇怪。

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意愿,这种情况还是会发生,因为我们没有向拥有全部答案的那一位寻求智慧。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努力只会换来失败和悲伤。

但正如我们在传道书的最后结论中以及在圣经的其他部分,如箴言书9章10节和雅各书1章5节所看到的,追求知识和智慧是有很大价值的。那就是 ,当我们向上帝并为服事祂而寻求智慧的时候。

用这种方法,追求智慧不会导致绝望,而是让我们健康地理解我们所能做的,以及我们无能为力的。将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交托给上帝,信靠祂,相信只有祂可以做到。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上帝已经承诺要重新将一切调整好——这是基督的死和复活所带来的承诺。因此,我们可以欣然期盼这个最终解决方案(罗马书8章19-21节)。

那么,实际操作起来,向上帝寻求知识和智慧是什么样子的呢?在环境问题上,这意味着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智慧地使用和打理我照顾范围内的创造物。例如,我可以继续阅读这些问题,同时做出简单但知情的选择,比如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婴儿湿巾和不使用塑料餐具。至于那些不能在一夜之间改变的事,我把它们放在祷告中托付给祂。

让我们为如今可以获得的一切知识感谢上帝。但我们也要记住,知识和世俗的智慧并不是所有。上帝才是真正的一切。在这个真理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包括对智慧的追求和运用,都应该与祂一起进行。

 

问题反思:

 

1. 有什么迹象表明,你可能在上帝以外追求智慧或知识呢?

2.想一想,有没有哪些时候,知识反倒给你带来了负担?有什么事情是超出你的控制范围,需要交托给上帝的吗?你能做些什么来尊荣上帝?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

从知识到信仰

How-My-Quest-For-Knowledge-Led-to-Faith

作者:谢葆芳,新加坡

我从小就对人生的方方面面充满好奇。小时候,我和姐姐常常抱着又厚又大的字典在家里走来走去,假装自己是有学之士。

可是我为何对知识情有独钟呢?

这是因为我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是可以让人自我感觉良好的,那就是财富、美貌和知识。我既没有商业头脑,又不想做整容手术,而知识对我来说是最容易获得的,于是对知识的获取就成为让我自我感觉良好的方式。

我喜欢知识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知识看上去可以让我掌控人生。当我的人际关系遇到挑战时,我可以通过阅读人际关系管理类书籍来寻找解决方案;当我想理解生命的复杂性时,我也可以在各种相关理论中找到答案。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励志自助类书籍在市场上会如此受欢迎吧。我们觉得,只要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能更好地把握人生。

最后,我热爱知识是因为它能让我有价值感与安全感。想拥有价值感是因为我渴望被爱、被珍视;而寻求安全感则是因为我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

也正是因着这种对知识的渴求,我成为了一名基督徒。我大概10岁时,在图书馆里读到了一本图绘《圣经》,就想阅读真正的原版《圣经》。由于我对《圣经》的印象是厚厚的、里面密密麻麻全是字,最后找到的,竟是《大百科全书》,因为它也是厚厚的、里面密密麻麻全是字。但正是因为阅读了《大百科全书》,我才认识到这个世界是有严谨的秩序并呈现出设计感的,这让我确信这个世界有一位创造者。

身为一名作家,我知道没有哪本畅销书是出于偶然。假如让一只猴子来敲键盘,我们或许可以在其胡乱打出的字母中发现一两个单词。或者,虽然可能性很小,我们还能发现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如果我们想从中找出故事情节,那就完全没有可能了。因为随机是无法创造出前后连贯的故事情节的。

然而,当我们观看周围的世界时,我们会发现很多事物都是有连贯性的。例如水循环,例如四季交替,再例如人体的消化系统。从地理学到生物学、从微观科学到天文学,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秩序、设计、和思想。这些都证明了这个世界有一位创造者。

当然,当我们观看这个世界时,也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的混乱。比如说癌症——它是由于我们体内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而导致的,另外还有全球变暖。为什么会有这些混乱的存在?《圣经》罗马书6章23节为此提供了答案: “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圣经和合本)。

Sin(罪)这个字的本质可以用其英文单词正中间的I字母,也就是“我”来概括。当我们本能地取代造物主上帝,将自己当成宇宙的中心时,问题就产生了。

让我们来想一下都是哪些原因破坏了家庭和睦吧。我想其中最糟糕的莫过于自私?没有什么比一个自私的小孩或大人更能使家庭关系不稳定了。因为自私的家庭成员太过以自我为中心,就导致了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被忽视或没有得到满足。有什么比只顾自己喜好的家庭成员更能引起家庭纷争呢?

作为一个渴求知识的人,我读过有关各类宗教的书籍。因为我想知道其他宗教是否给我们目前的生活状态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我发现只有基督教对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全面的解答。它回答了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例如“我是谁?”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是什么?这个世界为何如此混乱?是否有解决之道?我死后会去哪?

正好那段时间我也经历到知识的局限性。在认知和逻辑上,我相信有一位上帝,并且认为基督教是个非常合理的信仰。但情感上,我却很难说出“是的,我相信,而且我愿意接受耶稣进入我的生命。”

问题在于我的生活一直都很顺利。我的家庭环境很好,个人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因此我并不觉得自己需要上帝。而且,我发现周围的基督徒好像生活得还没有我好。于是,有一天我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如果祢是真实的,可以请祢证明给我看吗?”

而上帝真的回应了我。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有人又向我分享福音。在此之前我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这次却不一样,真理从我的大脑进入到我的内心。突然之间,我明白了罪是何等地糟糕,也明白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是真实的历史事件。祂不仅仅是为了众人死,更是为了我的罪而死。祂是如此爱我。

那天,我接受了耶稣基督作为我生命的救主。

唯有耶稣基督才能真正地满足我们灵里对于价值感和安全感的渴慕。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上帝的眼光)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