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社会热点

若你的邻舍是妓女……

amsterdam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无论是在电影或现实生活中,我相信可能大多数人对以下的情形并不陌生:晚上,在黑暗的巷子口有几位穿着火辣的女子向路人抛媚眼,有的甚至主动去搭讪并试着和潜在顾客讨价还价。她们就是所谓的性工作者,更广泛的称呼是妓女。

妓女是一种以提供陪伴及娱乐来满足客人精神上或肉体上的欲望为主的行业。根据历史记载,娼妓最早流行于古巴比伦的宗教仪式,在神庙贡献自己的贞操以示对神明的虔诚。随着历史的演变,妓女已从神庙走出,进入到各个巷口、欢乐场所等,甚至透过网络来进行性交易。然而,在某些地方从事性工作是合法的,比如位于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若不是亲眼看见,我不能想象她们真的犹如人体服装展示架一样地站在店面的玻璃橱窗前让路过的游客观看以及让客户尽情挑选的神情仪态。

如今,性工作者更分为很多种,比如男妓(牛郎)、三性公关(人妖)、雛妓(未成年)等。唯一不变的是,她们的地位仍然备受歧视与争议。那为什么还是有好多人会从事这一行业?有的人可能是出于贪婪想赚快钱;有的是被生计所逼不得不“下海”;被以暴力或手段逼良为娼的也不计其数。不论她们是出于自愿还是被强迫,她们的存在可归于一个原因:人欲望的需求。若没有实在的“客户”,或许就不会有这个行业的出现。虽然许多国家的政府极力地杜绝这色情行业,可是召妓的恶俗文化早已渗透在各个角落里。“所欲的成就,心觉甘甜;远离恶事,为愚昧人所憎恶。”(箴言13章19节),这世代的人常常禁不住诱惑,只为了享受一时的快感,无视了对家庭忠诚的重要性,更不顾会否染上性病或导致身败名裂的风险。

圣经告诉我们,“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唯独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翰一书2章17节)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当要保守自己的心,胜过保守一切,以免自己也坠入这个陷阱里。因为哥林多前书6章18节已经很明确告诉我们,“你们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无论什么罪,都在身子以外;唯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群体呢?她们若是你的邻舍,你会怎么做?我们能够爱她们吗?路加福音10章27节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她们也是耶稣所爱的一群人,可是说得容易,做到难啊!然而上帝很清楚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要我们先学习爱祂,再来爱人。

圣经《约书亚记》中记载道,在耶利哥城,有一名叫喇合的妓女因靠着信心帮助了以色列的探子,而得以全家被保护,后来也成了基督耶稣的先祖。一位从事卖淫的妇人,因着蒙恩,变成一位尊敬的已婚妇女。以世人的眼光来看,她不配这份荣誉。但是,上帝却借着她来告诉我们:祂不看人的背景,祂看的是你的信心。这就是因信称义的真理。或许她们心中早已充满无奈、痛苦和绝望,就像喇合一样,渴望被拯救,渴慕得到生命的水和永恒的盼望。因此,我们不应该忽视她们,不去关怀这群有需要的人;然而我们也不能够单凭己力去帮助她们,免得自己入了迷惑。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可以为她们祷告,因为“正直人祈祷为他所喜悦”(箴言15章8节)。我们可以祈求上帝帮助她们脱离淫行,也帮助我们能以上帝的慈爱待她们。我们该逃避、厌恶的是她们所行的“罪”,而不是她们的“人”。

犹记前年的毕业旅途中,我在巴士上碰到三个引人注意的女子。她们的穿着清凉,且不断啜泣,其中一个的脸被打得淤血淤青,站都站不稳。因此她们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她们是从事不道德行业之人。过不久,她们用不流利的英语问我可否借手机给她们打个电话。随行的朋友劝我不要借,而我也担心她们拿到手机后会乘我不注意时跑掉。可是,当下心中却有感动驱使我把手机借给她们。最后,她们并没有跑掉,而是把手机还给我并微笑地和我道谢。临走前,我把数十块马币给身无分文的她们。她们流着泪,一边用泰式手势,一边用英语说谢谢的画面仍历历在目。这段经历提醒了我,无论她们是什么身份,她们也是我应该帮助的邻舍。

她们心中的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若不知道如何为她们祷告,就先从了解她们的背景开始吧。我相信透过网际网络,我们随手可以查阅到关于妓女的文章。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参与相关的教会机构或是慈善机构去做关心的工作。并且我们也能透过这些机构做奉献、捐款,以便帮助这些被逼“下海”、被社会边缘化的她们。

信心与行为并行,信心因着行为得以成全。当你以信心去作在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耶稣身上了。(雅各书2章22节,马太福音25章40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天下之忧)


submit_article

无声的呐喊

作者:何佩欣, 新加坡

Alyans-Silent-Scream

一名3岁的叙利亚小男孩被拍到脸朝下躺卧在土耳其的沙滩上。小男孩的名字叫艾兰·库迪(Aylan Kurdi)。照片拍到的,是小男孩被海浪冲到博德鲁姆(Bodrum)沙滩上死去的身体。

这一张照片,无疑诉说着千言万语,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动容。

9月2号,当小男孩一家从土耳其逃难前往希腊时,简陋的皮筏艇终究没能敌过地中海汹涌的海浪,不幸翻船。小男孩与其5岁的哥哥以及35岁的妈妈全部不幸溺水身亡。父亲成为一家人唯一幸存者。

这个小生命的照片实在是让人心痛。这让我们看到了叙利亚难民危机在个体身上的真实影响,也将多年的问题凸显出来。抓拍到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来自土耳其多安通讯社 (Dogan News Agency)。她说看到小艾兰躺在沙滩上时,她浑身都僵住了。她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相机,拍下这张照片,让大家听到小艾兰的呐喊。

确实,正如许多人所观察的那样,艾兰的死不仅仅是一个不幸的悲剧。因为战争,数百万难民不得不从他们中东、非洲的家园逃离,希望可以在其他地方开始新的生活。而艾兰的死让我们看到,在对这些难民的帮助上,更具经济实力的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冷漠、不作为及失败。

事发地区的一些国家已经受到强烈的谴责,因为他们基本没有为难民们提供任何援助,哪怕只是收容所。有人声称大量涌入的难民会造成本地居民种族、宗教比例的失衡。而一位教会领袖甚至被报道说认为教会无法收容难民,因为这样会使教会背上“人口走私”的罪名。

但是艾兰的死显然改变了大家的想法。网上关于艾兰的图片引起了大家对叙利亚当前状况的关注,也震动了整个欧洲公众,促使他们开始为难民提供支持。例如,英国政府已经表明接收叙利亚难民;教皇法兰西斯也恳请欧洲天主教各机构为难民提供蔽护。网上,大家对叙利亚的关心也使得#欢迎难民#的主题标签在推特上成为热门话题。

在这起令人心痛的人道主义危机中,大家最近的反应倒是令人鼓舞。这同时也是对我们一个强有力的提醒——在解决问题时,团体的力量至关重要;并且,教会应该成为这些力量中的主力。雅各书1章27节告诉我们:“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和合本圣经)

如果你是住在欧洲的基督徒,并且你所在的国家已经承诺接收难民,你会伸出双手去援助那些难民吗?

如果身处千里之外,你又能为此次危机做些什么?如果是第一次听说此次危机,你或许可以花几分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一下整个事件当前的状况。如果你有感动,也可以为叙利亚的和平祈祷——为那些受难的人们祷告,求上帝赐他们安慰;为正在经受逼迫的基督徒代祷,求上帝赐他们忍耐;也为那些正在努力提供各种帮助的人祷告,求上帝添加他们力量。

如果你很有负担,当然也可以找到身边正在进行的救援活动,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参与人道主义工作,比如捐款、筹款、义务参与一些活动以提高大家对此事件的关注度。

让我们一起行动,不让艾兰的呐喊成为徒然。

关于叙利亚难民危机

由于叙利亚内战和持续增长的ISIS势力,数百万叙利亚人民逃离他们的家园。据估计,到目前为止,逃离人数高达一千二百万。基于如此惊人的数字,有人将目前的难民危机形容为当代最糟糕的人道主义灾难。

叙利亚内战始于2011年,起因是一次政府的暴力镇压激发了各种反政府行为。被迫离开家园的这一千二百万人口中,至少一半是儿童。

过去几年间,成千上万的难民冒着生命危险试图横穿地中海,由中东逃往西方,希望可以在欧洲开始新的生活。

图片来源: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News)记者Muhammad Lila/原图链接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上帝的眼光)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