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祈祷

咖啡约会

作者:Ann, 21, 美国

咖啡。不管我在世界哪个角落旅游,不管踏在哪片大陆,我发现好像每个人都喝咖啡,尤其是把它作为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我听过有人把它称为早上提神的饮料。它也是许多人,尤其是学生,晚上开夜车时需要的东西。当第二天早上八点有重要考试的时候,咖啡成了最好的学习伙伴,它能帮助你晚上再多学一个小时。但是咖啡不局限于早上或晚上。哦,不。中午经过一家星巴克咖啡店,你仍旧会看到排队等候的人们—-人们希望他们的头痛会因此消失或者确保他们在下午的会议上不打哈欠。

过了糟糕的一天?早上很难醒来?拿上一杯加量的摩卡咖啡或两杯意大利浓咖啡,太阳会立刻明媚起来,你能够听到悦耳的哈利路亚赞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许多人依靠咖啡、离不开咖啡。

但是,你(猜会怎样)知道吗?上帝比一杯带有六份意大利浓咖啡粉的美式咖啡更可靠。请让我来解释一下。当你疲惫、抑郁、兴奋、热切、或需要安慰时,上帝比任何一种饮品都能让你满足。

不管是咖啡、朋友、成绩还是荣誉,总有一些事物会引诱我们去依靠它们,而不是倚靠上帝。彼得前书5:8把魔鬼描述成一个“吼叫的狮子,遍地寻找可吞吃的人。” 他极尽所能把你吞吃,把你从上帝那里偷走。

你可能在想为什么我们需要倚靠上帝。整本圣经,上帝的性情透过祂的作为和祂的名展现出来。在圣经描述的那些时代中,一个人的名字可以告诉你关于那个人的一个事实或一个性格特色。上帝有很多名字,比如耶和华以勒,意思是耶和华必预备(创世记22:14);牧者,暗示祂会引领我们在安全的路上(诗篇23);国王,描述出祂至上的权威(撒加利亚书9:9)。祂安慰我们(哥林多后书1:3-4),祂是信实的(哥林多前书10:13),祂许诺决不离开我们(希伯来书13:5)。这些,以及其他更多原因,都证实了上帝是唯一靠得住的那一位。

在约翰福音15:5,耶稣告诉他的门徒,“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

我们能够与我们所依靠的上帝联接,这是多大的特权啊!在旧约中,上帝的子民被看成是祂的仆人。但是,既然耶稣来了,死了,又复活了,祂就赐给我们称祂为朋友的权利(约翰福音15:15)。这允许我们与祂有亲密的关系。想想某个你喜欢跟他聊天的人。也许你告诉他所有的事情,也许你仅仅告诉他一些事情。嗯,上帝想知道所有的事情!其实祂已经知道所有的事,但是祂想听你说给祂听。祂渴望与你建立关系好让你更深的了解祂。这样我们才能够过一个喜乐满足的生活(约翰福音15:11)。

专门花时间与某人在一起对于发展某段关系至关重要,与上帝的关系也是如此。与上帝在一起时间越多,你越能逐渐认识祂、爱祂和信靠祂。

我想对你发出挑战,能否每天与上帝相约,由此更深入地认识祂。认识祂将带给你满足的喜乐,将帮助你更好地自我装备来应对魔鬼设的陷阱。如果你喜欢早上喝一杯咖啡,继续享受它吧!但是别忘了与你真正可以依靠的上帝相约一个咖啡时间。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

灵命日粮:得力途径

读经:读经:哥林多后书12章1-10节  

塔拉在念高中时,内心时常有一种恐惧,认为自己有一天会患上重症。于是她开始祷告,请上帝让她免于罹患她想像中的重疾。后来,她终于改变了这种想法,决定无论遭遇任何景况,都将未来交给上帝掌管。

多年之后,塔拉的医生发现她得了癌症,并经由化疗成功地治愈了她。塔拉说,因为她将未来全然交托给上帝,所以当她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的时候,她已经准备好与病魔搏斗。她所遭遇的困境成为她经历上帝大能的途径。

从使徒保罗的生命,我们也能看到这种降服于上帝的心态。保罗在经历了「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的困境之后,才学会降服(哥林多后书12章7节)。保罗曾三次因这困苦向上帝祷告,求上帝挪去这苦难。但上帝对他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9节)。当保罗明白之后,便以积 [....]

灵命日粮:需要帮助

读经:读经:希伯来书4章9-16节  

二次大战期间,不列颠群岛代表着抵挡纳粹侵袭欧洲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在无情的攻击以及面临溃败的危机中,英国缺乏物资,几乎没有可能转败为胜。为此,英国首相邱吉尔于BBC电台向全世界提出呼求:「请给我们工具,我们必能完成这项任务。」他清楚知道,如果没有外界支援,他们必定无法抵挡接下来的攻击。

人生亦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适应生活中突如其来的难题,我们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助。身为基督的肢体,有时帮助会来自于弟兄姐妹(罗马书12章10-13节),这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最终,我们还是要向天父上帝寻求帮助。有一个大好消息,就是上帝已经邀请我们坦然无惧地来到祂面前:「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章16节)

在此时 [....]

灵命日粮:未允祷告

读经:读经:罗马书11章26-36节  

使徒保罗最大的渴望,就是他的犹太同胞能接受他所遇见的救主弥赛亚。他说道:「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马书9章2-3节)。然而,在他所到的各个城市,他的同胞排斥他,也拒绝他所传的基督。

在保罗最为优美的一封书信──罗马书中,有一段重要的经文(罗马书9-11章),表达了他盼望以色列人得救的恳切祷告,却未蒙应充,让他心中愁苦万分。然而,保罗意识到,令人如此沮丧的发展,其实有额外重要的意义:因为犹太人拒绝耶稣,使福音得以转向外邦。保罗的结论是:基督并未弃绝犹太人,相反的,他们和外邦人一样有机会认识基督。以此角度而言,上帝不仅让犹太人成为选民,更是广开福音的门,普及全人类。

当保罗后退一步,观看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