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在我里面犯罪的真的就是我吗?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小七

 

几个月前,有人告诉我,他们偶然发现了一项对孩子的全新管教策略。当他发现孩子做错事时,会制止孩子当下的行为。然后告诉他们:“这不是你!”

我一直在思考这一点,我看得到这背后的圣经依据。

从某种意义上,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接受耶稣进入我们生命的人来说,上帝已经把我们的石心换成了肉心,从里面改造了我们。我们是新的被造,拥有新的生命!某种意义上说,与妈妈顶嘴甚至把用完的湿毛巾扔在地上都不再定义你这个人了。

然而——我朋友这套理论的另一方面让我感到不安。因为在另一方面,这就是我孩子的真实表现呀。其实我也是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重复这些行为的原因。

马太福音 12章34节 说:“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我很喜欢爱尔兰传教士Amy Carmichael对此的看法:“不管你怎么晃,一杯满溢的甜水里不可能洒出一滴苦水来。”

有时,我急着摆脱某个标签——说那不是我——只不过是一个一碰就破的借口罢了。

是在对自己说 “你不应该那样!你的身份更高,不应该做出这种行为!”

但这是真的吗?尽管我很想说即便我撒谎,我也并不真的是个撒谎者,但事实是,我撒谎并不是偶然的意外。谎言来自我的内心。 “我并不是有意的”这句话很少是完全真实的。

虽然我很想告诉你,虽然我的孩子会偷东西,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小偷——然而,如果偷东西的人不是小偷,那谁是小偷?是经常偷东西才算吗?多少次偷窃才能被称为小偷呢?

标签的好处与坏处

我看到抵制贴标签也有两面性。在我们里面,既有上帝的形象,也有来自罪的诅咒。

从好的角度来看,任何人都不会一直只展示一面。

我们中间那些经常说脏话的人也不是一天到晚一直在骂人。可以用百分百来形容的标签是,“我 100%是上帝的孩子”,“我100%结婚了”这样的。

而不好的一面呢,骄傲让我拒绝承认自己最糟糕的那部分。我记得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当我的父母在逼着我说出真相时,我特别吃惊:“你是说我是骗子?我不值得信赖吗?”

当我在约翰一书 1章9 节读到:“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认”的希腊语原文意思是承认,说出实话。

只要我们意识到标签/命名的局限性,它就有可能帮助我们。为了使标签具有建造而不是破坏我们的作用,我们可以:”

1.把标签看做是提出问题和寻求理解的机会,而不是一个固有模式。

这正是为什么我们许多人会拒绝性格测试的原因。我们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标签。不要把我放在某个盒子里。当标签不能带来对自己的真实理解时,就无法帮助我们了。

 

2.思考一下标签是否有助于我们以“凭爱心行事”的方式来建造他人(以弗所书 5章2节)。

这一条就排除了一切拆毁他人和妨碍他们认识耶稣的标签:“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以弗所书 4章29节)。

3.我们的标签应该为自己带来悔改和改变,为他人带来同理和重建。

 上帝的命名给了我们选择,命名是有力量的,无论是用于善还是恶。

我喜欢圣经中上帝根据祂对人们的旨意重命名他们的方式——有一天,祂会为我取新的名字(启示录 2章17节)。你可以说我的内心有两个名字在争斗:罪人和被赎之人的身份(保罗在罗马书 7章21节-8章2 节中就很好地讲述了这一点)。

上帝是我们最终名字的赐予者,祂在众人中召我出来——(约翰福音 15章15节)

被更新,不再是罪的奴仆(罗马书 6章6节、8章15节、加拉太书 4章7节)。

女儿。后嗣。 (路加福音 15章22-24节,罗马书 8章15节)

圣徒。 (哥林多前书 1章2节、以弗所书 1章1节、腓立比书 1章1节、歌罗西书 1章2节)

被拣选的、圣洁的、无有瑕疵。 (以弗所书 1章4节)

你能想象到拥有一个描述了你被造的一切美好旨意的名字吗?

我曾经读过一个非常吸引我的寓言:

一位老祖父对孙子说:“我的孩子,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两只狼在争战。一只是邪恶的。它是愤怒、嫉妒、贪婪和怨恨。另一个良善的。它是喜乐、爱、希望、谦逊、善良、同理心和勇敢。”

男孩想了想,问道:“爷爷,哪只狼赢了?”

爷爷轻轻地说:“你喂养的那只。”

在将我们命名为“新人”时,我看到耶稣将我们从老我中救拔出来(加拉太书 2章20节),让我们选择要喂养哪种身份。我们每天做出的或大或小的决定都决定了我们在喂养哪个身份决定让哪个身份主宰我们(罗马书 6长16节)。

我育儿策略的一部分是经常公开地谈论我自己的罪,并与我的孩子谈论他们的罪。不是以“你就是这么糟糕!”的方式,而是与他们真实地谈论我们的罪和在基督里的身份。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那条线,看到他们心中的狼在贪婪地咆哮。尽管如此,我更希望他们看到有一种力量无限强大。若是要给他们一个标签:我会叫他们征服者,即便是在六岁的年纪。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想要他们长大离开家的时候记住一个最深刻的真理——那就是我们需要耶稣。

我有虚伪的问题;我相信和我一起住过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里面都住着一个法利赛人,不管是不是信徒,他用那双圆滚滚、傲慢的眼睛论断着他人。

坏消息是:这就是我呀。

好消息是:因为祂,我不会一直都这样。

用美国牧师和作家提摩太·凯勒的话来说:“福音就是:我们发现,我们的罪恶和缺陷远比我们自己以前所认为的要多,但与此同时,我们在耶稣基督里得到的爱与接纳,也远比我们曾经希望和想象的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约翰福音灵修| 祂来不是定罪(有声中文)

作者:懋筠,中国

有声播读:枝子,中国

 

今日经文:约翰福音8章1-11节

 

1 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2 清早又回到殿里,众百姓都到他那里去,他就坐下教训他们。3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 4 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5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 6 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7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8 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9 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10 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11 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今天的灵修经文中所记录的这一事件是约翰福音独家记载的。每当读到这段经文,我都在想耶稣弯着腰到底用指头在地上画什么字。当然,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答案,但我们可以在这段经文中看到以下三点。

 

1.先拿石头打(7节)——律法

第三节告诉我们,文士和法利赛人抓到一个行淫的妇人,当着众人的面,叫她站在当中,然后喊话耶稣。这件事非常奇怪,为什么他们刚好能在耶稣在圣殿的时候抓到一个行淫的妇人?更奇怪的是怎么没有把行淫的男子一起抓来?其实,他们是为了试探耶稣,抓祂的把柄(6节)。因为按照旧约的律法,不只是要对行淫的妇人进行惩罚,也应当找到奸夫,由见证人先下手,然后众民也下手,把他们一并处死(申命记17章7节,利未记20章10节,申命记22章22节)

没想到,耶稣却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7节)”。这样一来,耶稣并没有与摩西的律法相矛盾,也让妇人免于被石头打死(因为大家清楚自己有罪),让文士和法利赛人无把柄可抓。最重要的是,这给了现场每一个人去反思,自己的状态是怎样的,我有罪吗?不管是他们现在心中的动怒(马太福音5章22),还是他们也曾有过淫念(马太福音5章28节),或者其中就有犯过奸淫的罪,但没有被发现的人。他们不敢承认自己完全圣洁,活出了律法的要求,因此,从老到少全都离开了。

 

2.人在哪里呢(10节)?——罪中

耶稣直起腰来,转向了这位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10节)”妇人说:“主啊,没有(11节)”。起先想要定这位妇人罪的人都一一离开了,只剩下唯一能定她罪,可以拿石头打她的人(因为耶稣没有犯过罪)。那这位唯一没有犯过罪,可以用石头打她的人会怎么对待这位有罪的妇人呢?让人惊讶的是,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 耶稣怜悯这位妇人,祂来正是要拯救罪人。“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b],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翰福音3章17节)

 

3.不定你的罪(11节)——福音

最后,主并没有停留在此,而是继续对妇女说;:“从此不要再犯罪了(11节)。”

福音是什么?福音就是在主耶稣在万千人海中,找到了如此污秽不堪的我们,定罪的主竟然给我们赦罪的恩典,叫我们因信基督,有崭新的胜过罪恶的生命。“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当我们仰望主耶稣时,这句话带有绝对的能力,我们相信藉着主在十字架上的宝血,我们将成为圣洁。

 

问题反思:

1.通过约翰福音8章1-11节,你认识了怎样的一位耶稣?

 

2.你是否经历过耶稣的赦免?根据11节的经文,耶稣让我们过一个怎样的新生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感恩的美好

这五项“细微”的过犯,你也在犯吗?(有声中文)

作者:Jasmine Ong, 新西兰

翻译:Xining Wang, 爱尔兰

有声播读:唐栅栅,中国

 

在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个人选择会影响整个社区:要么是帮助减少病毒的传播,要么则是加快病毒的传播。 我在自己的属灵生命中也看到了相似之处,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决定慢慢地影响了我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我生活圈里的其他人。

有时候一些微小的罪就在那里,每一个都潜伏在我们意识里的灰色地带。我们很容易去给这些“小”罪找理由,当下觉得无可厚非,却一点一点让这些罪把耶稣本要赐给我们的喜乐和完全从我们的生命中抽走。

 

1.偏心待人

当一个朋友建议我去认识教会里更多的人时,我会做出一些关怀他人的举动,但实际上,我对结识目前朋友圈之外的人不感兴趣。并且在我认识了新朋友之后,我只愿意和其中友善和外向的人打交道,而疏远那些让我感到奇怪的人。并且我将之归责于我的内向型人格。

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除了伪善之外,这里还存在一种微妙的罪。在雅各书中,回避某些人而偏向另一些人被视为偏心待人。雅各书2章1-13节中,作者斥责了教会中那些偏爱富人而不友善接待穷人的人,而我则是偏爱教会里我认识的人和外向的人。

但这不是教会应该有的样子。正如基督已经接受我一样,我不断祈祷上帝像帮助彼得那样帮助我理解真理——上帝不偏待人,而是悦纳所有敬畏祂,并行义的人(使徒行传10章34节),好叫我成为管道,可以向上帝所有的子民传递祂的爱。

 

2.将八卦伪装成“分享”

“我只是在处理自己的感受。这不是八卦,因为它确实发生了。”当我又抓住一个朋友听我讲我最近的一次争吵时,我这样告诉自己。

我习惯于将八卦伪装成“分享”,并任由其肆虐发展,直到有一位朋友向我展示了另一种方式。

他小心翼翼地隐瞒了伤害他的人的名字,拒绝透露任何进一步的细节,只说他感到受伤,并且相信上帝会医治他。

这迫使我思考我究竟为什么要跟人分享我与他人纷争的细节。我搜索了圣经,希望能从中找到借口为我的行为开脱,但是我发现经文告诉我的只有宽恕别人的过失或与他人私下解决(箴言19章11节,马太福音18章15-17节)。

因此,这些天,当我又想”分享”时,我会停下来问自己:必须透露这些信息吗?这样对我们任何一方有什么帮助?我分享这件事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3.工作中微妙的偷窃行为

我一直在工作中“小偷小摸”——特别是午休结束后还在闲聊,时不时地迟到个五分钟,或者在工作时间查看个人社交媒体页面等。

但是,你可能会想,其他人都这样呀,就算我们的上司有时还不是如此!然而,圣经在这个问题上立场坚定。我们要全心全意地为主而不是人工作(歌罗西书3章23-24节)。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工作时间全心全意地去完成我们工作中的任务。

自从意识到自己在偷取雇主的时间后,我对工作方式进行了一些更改:为了集中精力工作,我开始将手机放在储物柜,并且卸载了手机上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并跟同事分享我的这些新认识。

当然,这不是一直都有效的。鉴于当前的全球大流行,我刷新闻页面的次数超过了绝对必要的次数。在这些情况下,我会在下班后继续工作一会儿,以弥补错过的时间。

 

4.逃避重要的对话

 

有太多次,对于朋友不明智的计划,我都是强迫自己挤出一个微笑,然后一起点点头。我不想冒险告诉他们我的真实想法,怕破坏了我们的关系。只要他们开心就好,不是吗?

但是箴言27章6节告诉我们,“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

我已经吃了教训,知道为了避免尴尬的谈话而撒谎会使他人和我自己都失去彼此之间真诚的连接,而友谊需要这种真诚的连接才会健康生长。例如,当一个基督徒朋友告诉我他会在结婚前考虑同居时,我发现自己更容易附和他的想法并改变话题,而不是告诉他要警惕不道德的性行为。我表现得更像一个敌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朋友。相反,我本可以对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试图了解他的观点,并与他一起探讨圣经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5.没有行动

我思考的最后一点是,通常,我犯罪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什么都没做。

我的生活充满了未实现的良好愿望。我曾考虑过辅导高危少年、探望居家老人、为难民教授英语。我当然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情,但我更喜欢闲暇时间在沙发上躺着、看电视和敷面膜。

雅各写道:“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各书4章17节),以此鼓励我们付出行动。对我来说,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王——主耶稣的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章40节)。

从那时起,我开始委身所在教会的儿童事工,因为我知道他们很缺人手,而我正处在一个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高效服事的人生阶段。

C. S.路易斯(C. S.Lewis)在《魔鬼家书(The Screwtape Letters)》一书中写道:“通往地狱的那条最安全的路其实并不陡峭——它坡度缓和,地面平坦,没有急转弯,没有里程碑,也没有路标。”

承认这些罪并公开分享这些罪对我来说并不容易,因为我自然希望自己的罪不被暴露,但我感谢上帝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这些罪,并赐我朋友引导我走向上帝呼召我们达到的更高标准。尽管我很想忽略这些细微的过犯,但我还是把它们带到了上帝那里,并发现罪人真的可以得到恩典。

如果你也遇到上述问题之一,圣经提醒我们:“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马书8章1-2节)。令人鼓舞的是,在我们挣扎时,我们可以来到耶稣面前,因为祂体恤我们的软弱,并要赐我们怜恤、恩惠,做我们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章14-16节)。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

恋爱中的性欲,避而不谈的秘密

作者:Wendy Wong,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我和我丈夫结婚已有半年多了,这之前,谈了两年多恋爱。
谈恋爱的时候,我们曾挣扎在羞于启齿的性欲之罪里,除了密友和一位教会领袖之外,没有别人知道。
从牵手到拥抱,随着我们越走越近,肢体接触的诱惑也越来越强烈,难以抗拒。
为了抵挡诱惑, 我们真的全力以赴。借祷告争战;默想关于贞洁和淫行的经文;阅读相关的基督徒文章和灵修日记;制定肢体接触界限,规定相互守约;也有越界后的羞愧、挫折和悔改的泪水;寻求过属灵导师的帮助,也咨询过基督徒心理辅导员。
我们却常常觉得徒劳无功。然而我们一路都有做那些“对”的事情,不是吗?
矛盾的是,尽管有圣经、属灵书籍和已婚夫妇的诸般警告,我们还是不太明白。知道什么是对的并不足以阻止我们犯错。
本该聆听圣灵的叮咛,但满足肉体的欲望总是轻易占了上风。
只有在尝了罪的苦果后,才明白了律法背后的原因。屈服于欲望,虽有当下的罪中之乐,而随即而来的羞愧、内疚、伤害和痛苦,却会持续几天甚至几周。一切淫思、淫行都对双方带来伤害,也让全然圣洁的上帝担忧,为了让我们从罪中得洁净、赦免,祂是付上了独子宝血的代价啊。
性欲是隐秘的罪,榜样基督徒夫妇不会公开谈论,似乎也不受其困扰,这让我们感到孤独和疏离;他们似乎一心扑在爱上帝和爱别人的善行上,这让我们觉得相形见绌,为缺乏自制力感到羞愧。所以恋爱期间的欲望之战真的是让我们吃尽苦头。
争战中的盼望
回想起来,我看到上帝在我们生命中每一季的工作,即使看似平凡或曾经历痛苦。贞洁之战,让我体会了写下诗篇51篇的大卫王 (与我丈夫同名 )的经历。
这首诗曾是我得罪上帝时悔改的祷告。但在与性欲争战的那几个月里,它内化为我自己的哀歌,有了更深的意义。
大卫在和拔示巴通奸后,因惧怕和内疚而杀了她的丈夫,然后写下诗篇51篇。这首诗让我们一窥大卫经历生命谷底时的内心世界。
他向上帝的痛哭悔改是因为他知道自己首先得罪的是上帝,不是被他占有,怀上自己骨肉的拔示巴;不是他密谋残杀的拔示巴的原配丈夫乌利亚,也不是揭露其谎言和伪善的先知拿单。
大卫首先得罪了上帝。正如第四节所述——“我向你犯罪,唯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以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
他认罪的态度流露出他的痛苦。但痛苦的云翳没有遮住盼望的光——他和他的国家能从罪中得灵里的救赎和恢复 (诗篇51篇7-15节 )。
但他的盼望从哪里而来呢?黑暗笼罩时他是如何寻得此盼望的呢?
大卫知道奸杀罪不是故事的结局。上帝圣洁可畏,会公正审判,但祂更喜爱怜恤、有丰盛的慈爱并会亲自救赎我们。
大卫知道上帝原不爱祭物或祭祀,而爱回转向祂的忧伤痛悔的心(诗篇51篇17节)。他知道无论罪孽多么深重,上帝都能将他的每一个罪消除尽净(诗篇51篇7-9节、14节 )。
而且,大卫知道上帝会为他“造清洁的心”, 恢复他“正直的灵”,“仍得救恩之乐”( 诗篇51篇10-12节)。
把上帝的话刻在心里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在泪水和悲伤中祈祷这段经文了。
走过恋爱期的云翳,我将这首诗刻在了心里。它伴我经历低谷、羞愧、过失、挫折,成了我的盼望和安慰。
它一次次地提醒我,我是向上帝犯了罪,但这不是故事的结局。当我谦卑痛悔向上帝求助时,祂都用丰盛的慈爱和无限的接纳环绕我——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单单因为祂的伟大和良善。
祂的话让我获得盼望和每次跌倒后向祂哭诉的勇气,并让我经历饶恕,忍耐前行,甚至愿意写下这段心路历程。
那两年里,上帝的话和灵在我们身上做了如此深刻的工作,让我们在身、心、灵里渴望向上帝全然敞开。
我们学习到,对付欲望最有力的武器不是忙着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每天坐在耶稣脚前,侧耳听祂的话,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我们的救主本身(路加福音10篇38-42节 )。
这是我们的故事,愿它在你们争战时也可以为你们带来所需的勇气,正如大卫王将过犯化作见证:
“上帝啊,你是拯救我的上帝,求你救我脱离流人血的罪,我的舌头就高声歌唱你的公义。
主啊,求你使我嘴唇张开,我的口便传扬赞美你的话。
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
上帝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
(诗篇51篇14-17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复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