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五十步和一百步——我们与“巴厘贩毒九人帮”那两名头目真有什么不同吗?

作者:黄淑敏

Are-We-Any-Different-from-the-Bali-Nine

今年4月29日,陈子维(Andrew Chan,注释一)及苏库马朗(Myuran Sukumaran)被执行死刑。过去十年来,这个备受争议、极受瞩目的毒品案引发了两个大国之间的外交风波。

陈子维和苏库马朗是“巴厘贩毒九人帮”(Bali Nine)的两名头目。他们俩于2005年招募其他七个澳洲人加入其贩毒集团,企图将超过8公斤的海洛因从印尼巴厘岛偷运到澳大利亚。后来他们被捕,于2006年被判处死刑,此后将近10年都在印尼一所监狱的死囚区中度过。二人曾向印尼总统申请宽赦(clemency),但遭拒绝;此后他们又申请最后上诉寻求减刑,但同样遭驳回。最终,他们俩在被称为“印尼恶魔岛”的努萨安邦岛(Nusakambangan)遭枪决。

直到上个月,我才第一次通过新闻得知这两个人,因为他们成了澳大利亚和印尼外交角力的主角。为了促使印尼政府给二人减刑,澳大利亚政府真是用尽了一切外交手段:请求、劝诱乃至威胁。然而,尽管面临极大的国际压力,印尼当局仍然拒绝让步,理由是国内吸毒率居高,必须“对毒品开战”。

最初,我对那些请求宽赦的呼吁嗤之以鼻。那些人可是毒贩啊!他们理应知道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也理应清楚并且承担那样做的后果。难道事情不就是这么简单吗?

但几天之后,新发现的事实完全改变了我对这两个人的观点。

原来,经过大约10年的牢狱生涯,这两个人都已经改过自新了。31岁的陈子维在狱中成为基督徒,自学神学六年,后被按立为牧师,牧养巴厘岛科洛布坎(Kerobokan)监狱内其他囚犯。陈子维还创办了一所烹饪学校,设置各种课程,并辅导其他囚犯。

在一部向学生说明吸毒危险性的纪录片中,陈子维现身说法读出一封信:“亲爱的我,将来等你长大,你将会被关在巴厘岛监狱,然后你会被处决。这些事情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你误以为吸毒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你的家人及朋友都因此而心碎。”(小编注:这封信是陈子维写给“15岁的自己”的,题目是《亲爱的我:毒品的危险》。)

另一方面,34岁的苏库马朗在艺术领域找到慰藉。他在监狱里教其他囚犯英文、平面设计及哲学。他开设了一家艺术品公司并创立了一个服装品牌。就在他死前两个月,他获得美术副学士学位。根据悉尼先驱晨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的报导,苏库马朗的家人及牧师都证实他在死前已经归信基督。

澳大利亚牧师克莉丝蒂.白金汉(Christie Buckingham)是陈子维接受牧者训练期间的导师。她这样谈及陈子维和苏库马朗:“被监禁让人可以有时间自我反思,他们两人都这么做了。……每个人都想有归属感,只是那时候子维误入歧途了。但这样的事情其实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白金汉牧师说得对极了。跟陈子维及苏库马朗一样,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曾经犯错。我们所犯的可能不是像贩毒这样严重的罪行,但按照上帝的标准,我们都犯了罪。不论是谎言还是色欲,欺骗或是咒诅,我们每个人都违背了造物主完美神圣的律法,达不到祂的标准——而我们犯罪应得的刑罚便是死亡。

但上帝的儿子选择亲自替我们受死,不单再给我们一次机会,而且藉着祂的死及复活,让我们得到永远的生命。正是这个刻印在这两人心中的救赎应许,让他们在那个黑色星期三面临死亡之际,能够站在12位行刑队人员面前高唱诗歌《我的灵赞美祢》(Bless the Lord O My Soul)。

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他们过去的行为没错,也不是说他们过往的罪行无关要紧。我想说的是,他们的确曾经犯下不该犯的罪行。但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和陈子维及苏库马朗一样容易跌倒,容易被罪恶诱惑。并且,最终我们也和他们俩一样,必须站在审判者面前交代自己的所作所为。

然而我们可以在上帝的恩典中寻得安慰,因为当我们定睛并相信那为了拯救我们的灵魂而死的耶稣基督时,上帝就赦免我们一切的罪——无论是大小过犯,祂都赦免。

我相信陈子维及苏库马朗也都清楚这份救恩,因而能从容地准备面对他们的创造主。

注释一:“Andrew Chan”曾一度被媒体译作“安德鲁.陈”或“陈志辉”,直到2015年5月8日其家人在澳大利亚为他举行丧礼,人们才知道他的中文名是“陈子维”。

Photo credit: Source

投稿

有种体臭叫“骄傲”

作者:Jamine Priya,印度

莉莉:珍妮……不好意思,可不可以除一下体臭啊?
珍妮:怎么了?!我有体臭吗?

骄傲就像一种体臭,自己很难发现,但別人却极易察觉。骄傲极度危险,因为它使我们喜欢论断他人,让我们觉得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都比别人更公正。我们只看到别人的短处,对自己的错误却视而不见。我们拼命想要改变他人,却拒绝改变自己。

骄傲是一种隐晦的罪,慢慢地,它会让我们的灵命停滞不前,又让我们总想定别人的罪。以赛亚书64章6节提醒我们:“我们众人都像不洁净的人,我们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新译本)我们自己的公义不足以使我们圣洁,我们需要上帝。

以弗所书2章8-9节又说道:“你们得救是靠着恩典,借着信心。这不是出于自己,而是上帝所赐的;这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新译本)我们其实没有办法让自己变得良善或公正。我们需要的是单纯地接受耶稣基督对我们的拯救——祂来到这个世界上,成为人的样式,受到试探和诱惑的折磨;但是祂却仍然忠心、谦卑,并存心顺服,以至于死(腓立比书2章7-9节)。因为基督曾一次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并且为我们流下自己的宝血,我们已经得救(彼得前书3章18节),并在基督里因信称义。

箴言16章18节说道:“在灭亡以先,必有骄傲;在跌倒以前,心中高傲。”(新译本)如果我们继续让骄傲来主导我们的生活,我们只会奔向灭亡——因为骄傲会阻止我们灵性上的成长,而只有谦卑地与主同行才能真正地顺服上帝。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除掉那种叫作“骄傲”的体臭吧。


投稿

面对生命中的巨人

罪、疾病、焦虑、消极态度、诱惑……就像巨人一样挡在我们面前。你的生命中也有必须面对的巨人吗?

(阅读主题文章:面对生命中的巨人)

灵命日粮:必会显露

读经:诗篇32篇1-5节 

一位牧师在当地的报纸讲了这则关于自己的故事。有一次他跟一位刚认识的老先生闲聊,牧师说:「听说,你曾在一家电力公司做事。」他也说出那家公司的名字。老先生回答道:「是啊!」牧师也提到在他小时候,那家公司的电缆越过他父母的土地。老先生问了牧师的住处,当牧师告诉他地点后,老先生说:「我记得那块地,我很难将电缆警告标示牌竖立起来,因为孩子们老是把它射倒。」牧师开始面露尴尬表情,老先生接着问:「你是其中一个射击者,对吗?」答案是肯定的。

那位牧师替他的忏悔故事下了这个标题:「必会显露」,他巧妙地引用了摩西在民数记32章23节所提到的,罪必会显露。

过去我们所犯下的错误总会显露,而没有处理的旧罪则会导致严重后果。正如大卫在诗篇32篇的哀叹道:「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