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自我

如何拯救聚会总是迟到的自己?盼望在祂!(有声播读)

作者:Agnes Lee,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我一到教会,就跑去礼拜堂的后门。由于我来晚了,所以很难找到座位。我极力在会众中寻找一个空座位,终于在最后一排的中间找到了一个。然而我走到座位的途中打扰到了那些在敬拜领袖带领祷告时沉浸在上帝同在中的人们。

 
我的教会距离我家只有很短几步之遥,但是我似乎从来都没法自律准时起床。我不断提醒自己要早起和早些出门,但我却很少能做到。说句实话,我经常认为我可以稍晚一些再出门,通过走快一些来弥补时间(但这是行不通的)。
 
那个周日,当我意识到自己又迟到了时,我开始生自己的气,并因无法参加整个敬拜而悔恨。不仅如此,我对于打断那些处于敬拜中的人们而感到愧疚。
 
敬拜团很快开始唱另一首歌《美善的上帝》。副歌的歌词是:“在我一生中,祢对我一直如此信实,在我一生中祢对我一直都那么好。我要一生歌颂上帝的美善……”
 
这些话使我想起,信徒们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约翰福音4章24节)。如果我唱着上帝是美善的,我的心灵也必须转向祂,否则我所唱的将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我向主祷告说:“主啊,我现在正对自己生气。请除去我们之间的一切阻碍,让我能够定睛于祢。”
 
当我开始思想在我生命中经历到的上帝的美善时,我想起了因着我糟糕的脾气而在婚姻中遇到困境的那些夜晚。上帝陪伴我度过那些日子,祂的话语给我力量每一天去面对困境。祂向我证明了祂的恩典确实够我用(哥林多后书12章9节)。
 
这首歌的歌词使我回想起那些事,我感到似乎祂再一次在对我说话:“我知道你会搞砸的,我的孩子。所以我来了。每当你困惑时,就想一想我们过去的美好回忆吧。”
 
当我把婚姻搞得一团糟时,上帝救拔了我,祂帮助我脱离了坏脾气,拯救了我的婚姻。我当然知道,上帝也可以动工,救我从体贴肉体和长期敬拜迟到的混乱状态中出来。当我在心中默默悔改,并感谢上帝宽恕我和给我恩典时,我心中的愤怒慢慢消失了。
 
尽管对一些人来说去教会迟到似乎是个小问题,但是那天早上,当我将自己对迟到的感受和情绪全部交托给上帝时,我经历到了祂无比长阔高深的恩典。
 
尽管我满是缺点,犯了无数错误,但上帝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在我的破碎不堪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祂的救赎故事。
 
祂不会轻视我任何一次试图更像祂的努力。事实上,祂提醒我更多将目光转向基督,并倚靠祂来克服我的缺点和努力成圣(彼得前书1章16节)。当我这样做时,祂将会使我更有祂的形像和样式(哥林多后书3章18节)。意识到这一点,我再次祈求祂:“主啊,请帮助我不再看自己,而更多看向祢。”
 
这样的祷告激励我继续靠祂的灵而活,并且也在慢慢地帮助我克服聚会迟到的习惯。每当我又想回到原来的坏习惯时,我就会想起上帝是如何救我脱离羞耻感和自责感的,这帮助我更专注于祂和祂的良善,并依靠圣灵来帮助我做出祂所喜悦的选择。我再也不想没有缘由地迟到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爱而生

创意图文:你会不会这样找自己

yami-identity

作品名称:你会不会这样找自己
创作材料:Photoshop, 数码照片
图片合成:Vania Tan
图片来源:Joshua Ong(图一、图六肖像), Bryan Ong(图一肖像内图片), Pixabay
作品描述: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找自己。我们究竟是谁?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为什么自我认知如此重要?我们就此话题对不同的个体进行了访谈,倾听了他们的故事与挣扎。看看有没有与你相似的经历?与我们分享你的感受吧!
文字撰写:Jude Dias, Shawn Quah, Joanna Hor, Vania Tan, Michele Ong and Abigail Lai
中文翻译:李思亿、钟林君

一、在旅行中逃离

01---Identity-(YA-MI)

不是决定休息一年吗?我怎么又答应了?!
真是搞笑。上次公路之旅后很疲惫,于是我跟他们说下次不去了。
可才过几个月,他们又安排了一次公路之旅,邀请我参加。
因为他们保证这次路线会比较短,所以我就答应了。
我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

虽然身体不想答应,心却答应了。
因为我也想借此逃避每天的枯燥生活,逃避各种问题,包括人际关系问题。
旅行多么令人兴奋!美食、美景、还有各种好玩的!

其实,我知道,回来后我还是得面对那些事儿,但我已经对旅行上瘾。
我们甚至已经把每年的旅行行程规划到2020年了!
可这么做跟逃避问题有什么两样。

当主耶稣面对祂最大的困境时,祂选择逃跑了吗?
如果祂那么做了,现在的我就不会得到救赎了。
我是不是走错路了呢?

主耶稣,帮助我去处理眼前的问题吧。
帮助我不要凭血气去解决它们,
而是相信祢,让祢在我的生命中动工。

主啊,帮助我,使我能更加依靠祢。

二、别再跟从前比较了!

04---Identity-(YA-MI)

他们有时表情古怪,有时则是一脸困惑…

我想,听到我在福音机构工作时,他们要么感到尴尬,要么其实对此根本不感兴趣吧。

或许其实这只是我对他们的设想,觉得他们肯定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或许其实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将我的工作解释得很清楚。
如果我跟他们信仰不同的话,其实很难跟他们解释为什么我要选择这份工作。

以前跟大家聊世俗工作时容易太多了,老板、同事、薪水或工作范围;惊人的工作进展、令人羡慕的工作头衔、烦人的老板和同事,再加上涨薪。人人都深有体会,听得聚精会神,而我也乐在其中。

可是,那已经是过去了,不是吗?如果我仍待在那样的环境,说不定我还能从他们那得到相同的反应。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好痛!

快醒醒!我真不敢相信自己还在为这件事情挣扎!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别再跟从前比较了!

亲爱的主,对不起,求祢时刻提醒我,当初为何选择这条路。
帮助我明白,这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好起来,我只是需要时间去适应而已。
我不需要向谁证明自己。如果大家对我的工作不感兴趣,那也没关系。
归根到底,只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
那就是我在生活当中是否有尽力为真理而活?我是否有为祢而活?

三、重点不是我

02---Identity-(YA-MI)

你看大家最后都一脸疲惫的样子,一开始就不应该搞这些啊。
你是怎么安排这次活动的,最后什么结果都没有,反倒把大家弄得精疲力尽。

我一开始为什么要毛遂自荐呢?我当时究竟在想什么,竟然认为自己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我不是因为相信上帝的供应才去做的吗?怎么我把自己一开始告诉自己的全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我不想关注我自己,我想定睛主耶稣。
我也不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我想让大家在我的软弱中看到上帝的大能。

可是第一次组织会议就失败,让这些想法都烟消云散了。

亲爱的天父,求祢帮助我牢记事工的重点不在于我,也不在于我有多忠心,甚或是我有多能干。
帮助我明白,这一切的重点在于主耶稣,在于祂的信实和力量。
我总是把服事的重点搞成我自己,但其实我并不需要去证明什么,也不用担心会失去什么,更不用害怕会暴露什么。

四、她走后,世界崩塌了……

05---Identity-(YA-MI)

我觉得整个世界崩塌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好害怕。
我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啊,她为什么要离开我?
她为什么什么都不说?
是我做错了什么吗?是我说错了什么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觉得我已经不再是我了,我到底怎么了?
我迷失了自己……

画画不再让我快乐,我写的每一封信读起来也不是那么美了……
因为她本是我灵感的来源啊,但现在她却走了。

我做了这么多,牺牲了这么多,到头来是为了什么?
我真的迷失了吗?真的一切都结束了吗?

亲爱的主,请原谅我曾因为这件事把祢从我生命中推开。
其实祢一直都在这里,从一开始祢就与我同在,现在也未曾离开,只是我从未注意。
在我痛苦的时候,我没有看到其实祢早已伴在我身旁。

主啊,求祢坚定我,并治愈我的心。
让我的心思意念全都关于祢。
让我得着希望,好让我可以重新站起来。

求祢擦去我的眼泪,使我得以看见祢的荣美。
我曾想躲起来,好安静疗伤。
但我知道无论我去哪里,祢都能找到我。

主啊,求祢更新我,
使我全然归祢,
我想相信祢,
我也知道祢会成就这一切。

五、何处是家?

03---Identity-(YA-MI)

哪儿是我的家?我该去哪儿?这是上帝对我的旨意吗?
我每天都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我的心就像是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两个不同的世界徘徊,彼此相差6806.5英里。

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像是一片随风飘零的树叶,不知道会在哪里停下?我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啊!

昨天的我还很正面积极,觉得自己留在这个地方是对的,因为有上帝的呼召。
在这里,我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交了好些亲密的朋友,也有可以侍奉的教会。
也许上帝的旨意是要我“留下”而不是要我“离开”吧。
或许离开家人就是我要做的牺牲?

然而今天的我却厌倦了这种感觉,说不定上帝其实对我说的是怎样选择由我定。留下或离开都没关系。
我准备凭着信心先选择一个,再看祂对我有什么带领。

或许我太过担忧这件事情了。

亲爱的主,求祢赐下平安在我心中,使我明白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选择跟从谁去做什么。
主啊,唯有祢才能使我完全。

六、他们真的喜欢我吗?

06---Identity-(YA-MI)

别傻了,大家都喜欢你!
怎么会不喜欢呢?我那么有趣、有爱心,而且还很好相处。
他们不喜欢我讲的笑话又怎样?他们有时会奇怪地看着我,好像我长了两个脑袋似的,那也没关系。

不管怎样,有一次不是有人说我是他见过最有趣的人吗?他们还说过很喜欢跟我交往呢,还记得吗?
所以,你看,大家喜欢我!
可是万一他们只是在嘲笑我,而不是觉得跟我在一起很好玩呢?或者他们只是出于礼貌跟我一起笑?
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我是个坚强、独立、脚踏实地的人。如果他们不能接受我,那么我也不想和他们有任何交集了。谁想跟一群讨厌别人的人呆在一起呢?

呀,快看,有短信!他们说喜欢我的博客文章耶,好棒!

这真是太困扰我了,我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我?
他们又没有为我死,也没有创造我啊。
只要我遵行主耶稣基督的话而活,不就是最重要的吗?
毕竟,祂才是创造我、爱我、为我受死的主啊。
这才是我该真正在乎的,而不是别人对我的看法和意见,难道不是吗?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

五个征兆看出你 “以自我为中心”

5-Signs-that-We-are-Preoccupied-with-Ourselves

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翻译:张咏惠,台湾

老实讲,如果我们够诚实的话,人人都多少有些自恋倾向,无一例外。话虽如此,我以下的言论却并非有意冒犯任何人。我希望提出这些指向标,能帮助我们辨识“自恋”倾向,并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征兆一:你点开了这篇文章

没错。既然你点开了这篇文章,就说明你多少有点沉浸在自我之中。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太过于专注自己。虽然如此,这并不完全是件坏事。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当我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时候。

心理学家认为,相对于专注自我来说,自我认知对我们更有益处。自我认知让我们洞悉指导我们行为的内在动机与渴望。自我专注会让人不满足,而自我认知却能够激发人进行内省。自我认知激发我们思索如何改变负面心态,活出更丰富、更满足的人生,不仅有益自己,更同时造福他人。

征兆二:你发现自己经常批评他人

鼓励和激励他人,特别是亲朋密友向前走是合乎圣经教导的。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1节告诉我们:“所以,你们该彼此劝慰,互相建立,正如你们素常所行的。”

可是,你有没有感到过自己有强烈的需要去更正别人?这种需要如此强烈,以至于如果碰到以下两种情况,你就会沮丧抓狂:1)感到自己无法与对方沟通;2)对方不接受你的建议或不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曾因其中任何一种情况而沮丧,那很可能是你对自己以及别人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如果你常常对人感到灰心失望,或发现朋友们越来越不想和你一起,这就是警讯了。

有一段时期,我对身边所有认识的人都失望透顶。无论朋友们花多少时间跟我在一起,有多关心、在意我,我总能换着法儿对他们挑三拣四,让他们觉得自己好自私,没把我当回事。

这样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记住,我们都仍然处在一个“成圣”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变得更好。耶稣曾亲自向那些被社会唾弃的人展现无比的耐心与慈爱,包括税吏与妓女。耶稣虽未包庇他们的罪行,却以温柔更正他们,并给他们时间与空间做出改变。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效法耶稣的忍耐,不仅原谅朋友有时做得不好,也要在我们自己由内向外被更新的时候原谅自己的不足。圣经说:“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后书4章16节)。

征兆三:你总在担心怎样才能提升自己

你身上有哪些特质,是让你着实受不了的吗?即便你卯足全力改变自己,还是不可避免地回到原地?例如,你是否一直在努力改正自己缺乏自律的问题,却还是免不了拖拖拉拉、浪费时间?

我们可能会立志改变自己,并在短时间里看到起色。但是不到几个礼拜或几个月,我们发现那些陋习又回来了,叫我们对自己又失望又愤怒、心烦意乱。

我能不能说,这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自己,想靠自己解决所有问题呢。我们常常坐立不安,是因为我们不肯放手。因为其实我们没有真正相信,上帝大到能解决我们的一切问题,也不真的确信祂会帮我们解决。

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自己——难怪会不停失败!让我们信靠上帝吧,让上帝接手。

征兆四:你感觉讲话的总是你

你有没有曾经话讲到一半,突然发现讲话的怎么净是你自己?也难怪呀,因为你一直讲个不停嘛!人际关系却要求双向沟通。

如果我们刻意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努力去倾听别人,我们就会学会如何关心别人。我们会从别人的经历中学习,避免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土耳其有句谚语大有智慧:“说话是银,聆听是金。” 有没有可能,即使和周遭朋友相识多年,你其实一点都不了解他们的个性,甚至连他们的喜好也搞不清楚呢?

有时,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把时间都用来祷告,告诉上帝我们需要什么、挂虑什么。可是我们有没有暂停片刻,想想祂要对我们说什么呢?

征兆五:你不敢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

多年来,我都很难做到真心诚意地关怀他人。当我与身边的人互动,即便是与我所爱的人互动时,我都总是在盘算怎样才能确保他们也以同样的关心与爱回报我。我要怎样对他好才能让他对我死心塌地呢?我要送她什么礼物,才能让她更爱我呢?甚至还有:我能为上帝做什么,好让祂永远不离弃我、抛弃我呢?

最后,当别人没有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回应我时,当他们没能满足我不切实际、自私自利的期待时,我就大失所望。长期以来,我一直找不到出路——直到我认识到,我必须先了解与人建立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而我对这一人生功课的学习正来自于我人生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我与上帝的关系。

我学到的第一点是祂对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早在创世以前,上帝就爱我们。即使我们背叛祂、远离祂,反抗祂,上帝从未停止按着我们的本相爱我们。一旦我了解到这一点,我就开始学会如何爱别人——按着他们的本相爱他们。不在于他们能为我做什么,甚至不在于他们如果离开我会对我造成怎样的伤害,我爱他们,单单因为上帝想让我去爱他们,这些祂无条件、无私地爱着的人。关系,从来都不是等价交换。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

当性格测试做不到的时候……

When-Personality-Tests-are-Damaging

作者:Gabrielle Lee,新加坡;译者:詹启圣,台湾

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安静、害羞、不喜欢与人交往。

性格外向的人则说话相对大声、喜欢引人注意、热爱与人交往。

关于这些对不同性格类别的描述,你可能已经听过,也可能用类似的话语去描述过他人或自己的性格。

不难看出,性格测试在当下非常流行,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愿意花钱让员工去做性格评估。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性格测试题也越来越多。

事实上,各级学校也开始一早就采用这些性格分析工具来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已经认知到,性格会对我们的行为、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以及我们应对人、事、物的方式有很大影响吧。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使用这样的性格分析工具时,出来的结果让我倍感困惑。我一直以为大家对我的期待是性格外向,因此也一直努力呈现外向的形象。当发现自己其实更倾向于内向时,我真是五味杂陈。

我长这么大,一直都按外向的性格行事,怎么可能是个内向的人呢?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性格类别,有那么多的自我挣扎。多年累积的社会压力及同辈朋友的行为,让我确信外向活泼是比较好的性格特征。因此,我一直努力做个外向的人,但还是会有人说我“反社会”、“冷漠”、“高傲”。

除此以外,这个性格分析工具还分析了我的决策模式。结果显示我偏爱理性思考(比较有逻辑、爱分析、讲道理)胜过感性判断(强调关系、能体谅人、有同情心)。难怪大家总是说我“冷淡”,或批评我在该表达同理心的时候老说话客观、强调理性分析。大家经常说很惊讶我怎么那么缺乏“适当的情绪表达”。

因此,我努力想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不被拒绝。尽管实际上,我觉得自己里边真实存在的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性格,表面上我却会假装得很友善、很热诚。这让我既有罪恶感,又觉得气愤——有罪恶感是因为自己“虚伪”,愤怒则是因为我怨恨大家不给我的“真我”任何机会。经受多年的负面评价之后,我甚至开始完全相信,自己是无法给出真正的爱与关怀的。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缺陷的人,并且没人会爱我。

更讽刺的是,我一直从事的还是组织发展顾问的工作。对于各种性格指数所显示的结果,其理论、设计、行政运作与解析我都相当清楚。然而,我却无法用脑中的知识去解释内心对自己性格的感知。

然后有一天,上帝透过一篇主日讲道向我说话了。牧师引用了耶利米书1章5节的经文:“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讲道信息的重点是鼓励大家拥抱上帝想要与我们建立的这份亲密关系,因为祂创造了我们,也最了解我们——祂自己的杰作。我们所有的特性、缺失、长处、短处祂通通都知道。并且祂刻意将我们放置在我们各自的家庭、国家和所处的社区环境,一切都有祂特殊的用意。那一刻,我听到上帝对我说:

我的孩子,我早已安排好,让你成为现在的你,这其中包含了你的性格。在我眼里,你是如此的宝贝与可爱,其他人也很快会意识到这一点的。你不需要隐藏或害怕什么,因为我一直在塑造你成为你应该有的样子。

我顿时坐正。这个信息让我无处可逃。我发觉自己暗暗问说:“天父,是祢吗?”我从未如此直接、清楚地听到上帝对我说话。我觉得自己被发现了,无法遮掩,而在上帝面前,我也无处可躲。

当我向上帝祷告,将我多年来的罪恶感及自我否定交托给祂,并向祂哭诉、恳求祂医治我情感上的创伤时,我被一种强烈的释放感包围。等我意识过来,我已经陶醉在耶稣无条件爱我这个永不改变的事实里。我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这份爱。生平第一次,我尝到生活在上帝话语真理中的自由,我再也不为自己感到羞愧了。

心理学家Carl Jung说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性格是天生的。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是因为这是上帝所赐的。我们的创造主充满慈爱地亲手塑造了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虽然我们所有人都被呼召效仿耶稣基督,但我相信我们受造各不相同,好让我们可以借由各人独特的互动方式,去有创意地与这个世界接触。

当我对于上帝的爱的经历被更新后,我觉得好像突然有了能力,可以去改变自身性格中与我在这个世界的目的产生错位的那些部分。举例来说,与其用我的“理性”偏好来对待人、事、物,现在我会试着先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有些品质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并且越操练越得心应手。

不论我们是外向还是内向,是偏理性还是偏感性,我们都能主动去接触别人并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没有任何性格分析工具可以捕捉全上帝在我们每一个人里面的独特设计。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