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舍己

腓立比书灵修 | 敢于冒险的领袖(有声中文)

作者:Tracy Phua,新加坡

翻译:Joy,中国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今日经文:腓立比书2章25-30节

然而,我想必须打发以巴弗提到你们那里去。他是我的兄弟,与我一同做工,一同当兵,是你们所差遣的,也是供给我需用的。他很想念你们众人,并且极其难过,因为你们听见他病了。他实在是病了,几乎要死;然而神怜恤他,不但怜恤他,也怜恤我,免得我忧上加忧。所以我越发急速打发他去,叫你们再见他,就可以喜乐,我也可以少些忧愁。故此,你们要在主里欢欢乐乐地接待他,而且要尊重这样的人;因他为做基督的工夫,几乎至死,不顾性命,要补足你们供给我的不及之处。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台湾最北端找到一座专门为一个宣教士而建的博物馆。Mackay博物馆是为了纪念George Leslie Mackay对台湾人的宣教和忠心服侍而建的。
 
Mackay于1871年12月31日抵达福尔摩沙岛(今天的台湾),他发现该岛北部没有宣教士。因此,他决定把淡水作为他的宣教基地开始宣教工作。
 
因为外表的不同,当地人对他充满敌意,但27岁的他并没有停止与他们接触。尽管遭受身体上的虐待──有时会被扔生蛋和垃圾──他仍然决心成为主的见证人。他带领信主的第一位信徒后来成为了福尔摩沙岛的第一位牧师。
 
George的事工证明了他对上帝和福尔摩沙人民的爱。他仆人般的心和对当地人真挚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他曾大胆宣告:“为了在福音中服侍这里的人,若有千条性命,我愿意全部献上给他们。”
 
在腓立比书中,我们也读到了一个类似的人物——以巴弗提,一个“不顾性命”服侍基督的人(30节)。
 
在腓立比书2章25-30节中,保罗赞扬了以巴弗提的奉献和为主所作的工作。虽然是很短的几句,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两点:1.保罗和以巴弗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第25节中保罗称他是自己的兄弟,同工和战友)。 2.以巴弗提不怕为服侍主耶稣基督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30节)。
 
当腓立比人听见以巴弗提生病时,他们就忧愁。因此保罗打发以巴弗提回去,好叫他们可以“喜乐”(28)节。以巴弗提不仅广受爱戴,还对腓立比人充满怜爱,所以他不想让他们为自己的状况担忧( 26节)。这该是多么无私啊?以巴弗提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
 
从这几节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保罗和以巴弗提都是值得我们效仿的人:他们愿意被派往任何地方,服侍任何人,且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让我们看到拥有一颗仆人的心是怎样的——那就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并愿意为基督受苦。
 
今天,我们也被呼召如此行。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被呼召离开自己的家园并跨越海洋去服侍其他族群,但George Mackay、保罗和以巴弗提的例子, 提醒我们在培养自己那颗仆人的心和甘心服侍周围的人时要时常仰望耶稣。
 
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在教会的唱诗班服侍,虽然每个星期四晚上都要去岛的另一端排练很辛苦,但我被以巴弗提的榜样所鼓舞,也很感恩上帝使用唱诗班来祝福他人。
 
我丈夫和我每天晚上睡前都会读一章圣经。我们祷告祈求上帝的话能在困难时期不断提醒我们,要将忧虑、挫败感和私利卸下。就像那些走在我们前面追随耶稣的前辈一样,愿我们也能成为忠心服侍并愿意将我们的生命奉献给基督的人。
 
问题反思:
1.想想那些为福音冒险的人。是什么给他/她勇气这样做?他/她的榜样会如何激励了你?
 
2.你最近是如何在服侍上帝的过程中培养一颗仆人的心的?
 
3.你可以在传福音或以爱心服侍他人上做出哪些牺牲?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70岁,我仍在学习 “服侍”(有声中文)

作者:Mart DeHaan,美国

翻译:漱翎,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Mart DeHaan 是“灵命日粮”事工的上一任总裁。他在这个事工服侍了45年。Mart 是广播节目“圣经探索”的常驻嘉宾,在节目中与大家分享他对于上帝话语的得着。他同时也为“探索丛书”写作,并在每月“个人随想”专栏中执笔,探讨一些热门话题。他和妻子Diane有两个孩子。Mart 喜爱户外活动,尤其喜欢钓鱼。

 

亲爱的朋友,

我不知道该从何谈起这个话题。或许这是因为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才能在某件事上给别人建议,更别说是在“服侍”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了。让我先来讲一个故事吧。

我看过很多搞笑的卡通,其中有一个让我记忆犹新。讲的是一个男士想要在一次晚餐约会中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晚餐结束时,他拿出信用卡打算买单。他觉得这次约会美妙极了,随即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哈,我说了这么多了。现在来说说你吧。你觉得我怎么样啊?”

为什么我会记得这个笑点呢?可能是因为我也曾经多次对别人传递过那个 笑容。也许是因为我仍然在努力战胜自己过度关注自我利益而忽略他人感受的倾向。

我已经不再是个年轻人。70多岁的我,跟很多人吃过饭,交谈过。到如今我仍然觉得,我们太容易忘记自己活着的目的和怎样活才不枉此生。

因此,我感谢卡通画的画师、作者们,以及一直伴随我的教会领袖们,我的家人,朋友,老师们。是他们帮助我认识到,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是要彼此相爱的。我有幸见到很多简单善意的举动——哪怕是对一株将死的植物,一只受惊的小动物,或者一个最不可能的陌生人——所带来的奇妙。

最重要的是,我有机会听到了耶稣的事迹。耶稣一直在包容和忍耐我们之中那些常常软弱跌倒的人。在一次次的经历中,耶稣让我们看到,当祂要我们跟从祂的时候,甚至当祂问我们“觉得祂是谁”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寻求我们的好处,而非祂自己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停止向耶稣学习,也偶尔可以从我这样曾经犯过错误的老头子身上学习些教训。

 

服侍人的领袖

在耶稣被卖受难的当晚,祂的门徒们围坐在一起彼此争论(路加福音 22章24节)。他们以为他们等候已久的弥赛亚终于要统治世界了,而他们当中有些人要比其余的更配得做他的左膀右臂,与祂一同把凯撒赶下王位并一同掌管新政权。他们并没准备好听耶稣说:“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但你们不可这样,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侍人的。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侍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吗?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侍人的。”(路加福音 22章25-27 节)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是那时候的使徒,当时就坐在耶稣身旁,会是怎样的感受?那天早些时候,我们会看见耶稣像仆人一样,双膝着地给我们洗脚(约翰福音 13章 1-17节)。我们会听到耶稣向对朋友一样对我们说,有一件事情最为重要,就是要如同祂爱我们一样地彼此相爱。(15章12-15节)。

虽然不能说我全部理解,但我多少有点了解为什么那时候的使徒,也就是未来教会的建立者们,会如此困惑。他们的家族和国家在历史上都满有强势的领袖。有残暴的,也有仁爱的。但是这些领袖都无一例外地是从前方,从高处和上层,通过施加掌控和下命令来领导众人。难怪他们会不明白耶稣的领导方式。因为耶稣是从下至上,从里到外完全不一样的领袖。

 

鼓励我们,给我们力量的领袖

耶稣成就了祂圣洁尊贵的名,因为祂总是把我们的需要放在他自己的需要之上。不仅如此,祂还要祂的跟随者们负祂的轭,跟祂一起以世人无法想象的方式和程度舍弃自己,向世界显明通向真理的道路——就是那为我们道成肉身的上帝。

只有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会发现,在那个逾越节发生的一切和五周之后的五旬节上所发生的神迹,都是为了引领我们践行牺牲和爱。耶稣为我们做了榜样,祂为了我们死在十架上,向我们显明了祂的爱。祂赐下圣灵给我们,让我们可以带着仁爱,喜乐,平安,耐心,慈爱,忠实,温柔和节制(加拉太书 5章22-25节)跟从祂。这应该就是耶稣在祂的天国宣言里所愿景的那种更慈爱,更温柔的变革(马太福音 5章1-12节)。

多年以来,我一直深受那些不惧风险而效法基督领袖方式的人们所激励。他们从不用威胁和强迫的方式,而是以仆人的心肠关怀,服侍和带领人。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当我想起下面这些人的时候心中会涌起一股暖流:曾经那个愿意抽出时间来询问我小时候成长经历的老师;在我行走在低谷时还非常耐心倾听我的牧师;还有那位年长的教会领袖,在午餐时愿意向我袒露他自己的软弱,跟我分享说他也曾疑惑该如何解读那些似乎不能体现天父慈爱的经文。

这些舍己关怀他人的行为让我体会到了一些跟随耶稣的早期使徒们与耶稣相处时的感觉。我想,当你们被耶稣的慈爱和耐心所激励,效法祂以仆人的心肠服侍和关怀他人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被你影响而因此转向耶稣。

 

活在圣灵中

是的,我确实觉得这才是你应该传递的笑容。但请不要误解,我并不是说你“既然明白了就去做吧”。我经历了很多失败才学到的功课就是,倚靠自己的决心舍己为人是走不了太远的。

到现在我也仍然在学习,耶稣所教导的仆人式领袖绝不是要我们立定心志投入到大无畏的自我牺牲中。也不仅仅是要我们学习去选择做对的事情。效法耶稣的服侍需要有一个更深的属灵起点。正如耶稣始终相信祂的天父爱祂和引领祂一样,我们也需要相信祂对我们永不改变的爱,并相信祂的灵会带领我们去关怀和服侍他人。

我们天生的罪性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会自然地认为我们想做什么都可以做成。但是耶稣给门徒和给我们的教导却是,除非我们认识到靠自己什么也做和改变不了,否则我们就无法跟随祂,也无法产生像祂那样的影响力。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耶稣被捕的时候,祂让彼得和其他门徒们离开了祂。也许这也是为什么耶稣在复活之后告诫那些未来教会的领袖们,务必耐心等候圣灵降下,然后再去传福音(使徒行传 1章1-9节)。

当我紧握耶稣的应许——“我们的天父不会不把圣灵赐给来寻求祂的人”时,所经历的奇妙带领仍让我惊叹。耶稣的作为总是让我惊喜不已,祂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认识到我这美妙的一生不应该只是为了自己而活。

在文章开头的卡通里我们提到了一个令人发笑、极其自我中心的人。我们谁也不想成为那样的人。那么在文章的结尾,让我们换一种笑容。我们要如何才能体验到舍弃自己本应得的“权利”,成为影响他人生命的基督徒而带来的喜悦?让我们一起行动,跟随祂,服侍他人!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快乐的秘诀——不要跟随你的心 (有声中文)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国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Lesley,中国

 

我们听到过无数次。Instagram、咖啡杯、T恤和工艺品上,甚至是在基督徒书店里也都出现过这句话:“跟随你的心。”但是跟随我的心真的是正确的吗?跟随我的心会让我幸福吗?

我确实有过后悔追随自己内心的时候。例如,我曾经随心所欲地大吃一顿,这不但没有让我开心,反而害得我肚子疼。我也曾跟随自己的内心开始了一段恋情,结果伤透了心。然而,“跟随自己的心”的口号,似乎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心是诡诈的

许多人努力要跟随自己的内心,真的相信内心可以给我们做出最好的引导。但是圣经告诉我们“人心是诡诈的”(利米书17章9节)。我们当然不愿意跟随会把我们引入歧途的指引!

通常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心是诡诈的。要改变我们脑海中的观点,意识到我们的肉体实际上会背叛我们,是个很困难的过程。但是,当我们被上帝洗净、成圣(哥林多前书6章11节)以至更加贴近基督的心意时,我们就可以更多相信我们的心了。然而,不到我们改变和重生的那天,我们的心仍可能领我们走入歧途。

并不是说情绪本身不好。情绪让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上帝的爱。我们知道无论我们是难过、是高兴,祂都与我们同在,而且祂非常清楚地了解我们的感受。但是情绪不应该成为我们做决定和行动的驱动力。我们生活最根本的驱动力应该是我们的信仰——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真理,不论我们感觉如何我们都要坚信真理。

当信仰成为了我们真正的驱动力,情绪就不太可能把我们带偏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这两点之间找到平衡:既知道情绪是来自上帝的礼物,也明白它有可能会把我们引入歧途?

 

不要跟随你的心,而要跟随基督的心

我认为答案在于牺牲。牺牲是福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作为基督徒的关键所在,因为对耶稣来说牺牲是关键。耶稣自己降卑到世界;每日祂都做出牺牲服侍他人,最后祂在十字架上受难完成了最终的牺牲。在祂死前的晚上,祂在园中祷告:“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所以作为耶稣形象承载者的我们,身上带着“牺牲”的印记,可以说“牺牲”是我们灵命DNA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总是跟着自己的心走,按自己的方式做我们想做的事,牺牲从何而来?如果我们还是一直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能成为基督真正的门徒吗?转变的开始在于:我们跟随基督的心,而不是我们自己的。

牺牲是必要的,因为这两者并不总是相同。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意思和想法,接受祂的。我们需要像主那样说:“不要按我的意思,而按你的意思。”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相信祂胜过相信我们自己。

这在我们当今的时代是很难做到的,但我认为不遂我们的心愿行事是一种有益的操练。它提醒我们不是自己说了算。我们究竟是跟随基督的心,还是自己的心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是我们应该放下自己意愿的?

以我自己的生活为例,厨房就是这样的地方。如果某天晚上我可以随心所欲,那我一定是不会进厨房。我讨厌洗碗、采购食材和准备午餐。而且好不容易打扫干净的厨房连一秒钟都难以维持,又有新的杂物、污渍和脏盘子需要清理,我简直崩溃。

但最终我意识到,对我来说,没有比厨房更能够操练自律和自我牺牲的地方了。我可以在厨房里活出福音。我可以向自己死并以耶稣的心为心。我能够通过洗碗、准备午餐和储备日常所需来爱我身边的人。我知道这些是上帝带领我做的。

我明白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牺牲与世界上其他人所做的巨大牺牲简直毫无可比性。但我相信上帝同样看重我定期操练的微小牺牲。

所以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会去厨房,打包第二天的午餐,准备饭菜,洗碗。但我不是主动或自愿去做这些。而是因为上帝让我以这种方式爱我的家人。事实是,这个经历成为了我巨大的祝福。我不会想要选择另外的道路。然而如果我跟随我自己的心而非基督的心,我就会错过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活出福音的经历。

 

这是否意味着我不应该快乐?

话虽如此,我并不是说上帝希望我们总是放弃我们想要的,总是在牺牲,也不是说情绪都是坏的。作为家长,看到我的孩子开心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快乐。上帝对我们也是这样。当我们快乐时,祂也快乐。然而,重要的是我们因何事而快乐。上帝想要赐给我们真正的快乐——真正能满足我们的永恒之乐,追随祂的旨意便够得着。

那我们如何知道上帝的旨意呢?阅读祂的话语是最好的开始。这将帮助我们相信祂不仅知道什么对我们最好,还知道什么才能真正带给我们快乐。或许世上的事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娱乐,却不能满足我们对永恒的渴望。如果我们想要靠自己追寻幸福,并追随自己的内心,极有可能我们会抓住一些次等的、稍纵即逝的,并最终会让我们失望的人、事、物。

诗篇86篇一直是我最爱的一篇。大卫王在第11节中说:“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指教我;我要照你的真理行;求你使我专心敬畏祢的名!”他说的对——我们的心是分裂的。正因为如此,心会领我们误入歧途。所以,让我们也跟诗篇作者一起默念:“主啊,教导我你的道路”。

我们的座右铭不应该是“跟随你的心”,而应该是“跟随祂的心”。这表明我们信靠祂的道路,也承认祂的主权。这向世人展示了当我们饮于祂那生命之泉时,我们就会全然满足。我们也曾尝试过其他各样的方式,结果发现仍然是空洞。唯有祂才能让我们满足,唯有祂才能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来跟随祂的心。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的行动

一封信:写给未来即将步入婚姻的自己(有声中文)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杨澜,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小盒,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致:即将步入婚姻的自己

我相信爱哭的你肯定被求婚的举动感动得一塌糊涂。那些你早就想象了无数次的喜帖设计、婚戒的款式、婚礼的布置等等终于要成真了。然而这封信不是要再提醒你如何一步一步地预备走进教堂,完成婚礼仪式,而是一支预防针,预防被求婚的你被浪漫的幻想蒙蔽双眼,以致不能面对真实婚姻生活所带了的种种“意想不到”。

 

1.不要为着婚礼上的“不顺心”郁闷太久

“人心多有计谋,唯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箴言19章21节)。无论你和他有没有顺利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举行婚礼:温馨的教堂婚礼仪式和精心安排的外国自驾游;无论婚礼过程是不是完全地按照自己的心意进行,只要能够让家人好友们见证神所设立的神圣婚姻,就不要太介意细节。尊主心意为先。

 

2.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你

一想到未来必须融入男方家庭,你就是否开始感到紧张与不安?担心自己会融入不了而表现不好;害怕对方家人不能够像自己家人般完全接纳自己。

你的害怕大多数是来自于担心别人会怎么评论你。我真的很希望这时候的你不会再为了在他人面前保持完美形象(不发脾气、温柔贤淑又做事能力强等)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不希望你再像小时候的自己,为了得到长辈们的认同与赞美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快乐来不断地追求卓越。因为别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帝如何看你。你要明白,上帝已经完全接纳了你,祂看你为至宝。因着上帝的全然接纳,你也要学着接纳你自己。“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于上帝”(罗马书15章7节)。

 

3.不要觉得谈钱伤感情

婚姻,是两家人的联盟,更是两个人各自价值观、生活观、人生观的结合。我会比较担心你和他在金钱观上有矛盾。因为你总是努力地学习财物管理方面的知识,就为了能早日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但是,我希望此刻的你,在花钱方面不再处处只想到自己。

多少夫妻不合甚至离婚都是因为没有一起商量如何使用彼此的金钱、在日常花费及投资方面不够透明、没有一致的理财目标等。我鼓励你继续坚持每一天都记录财务支出以及做财务规划,因为上帝赐给我们的任何东西,我们都应该要好好管理。只是请不要单方面地把自己的一套强加在他身上。适合你的,未必适合他。记得总要好好沟通,开放式地商量以致达成共识,学习箴言31章的才德妇人:以敬畏耶和华为中心,夫妻以彼此为荣,为家庭带来最大益处。

 

4.婚姻就是学会舍己

结了婚之后,生活就不再和以前一样。婚姻的道路充满了未知的冒险,只不过,你不再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而是与你的另一半一同面对。婚姻之所以称为神圣的契约,是因为神圣的上帝当了“见证人”。两个罪人得以相爱并且结合,本是蒙了上帝的恩典。在婚姻生活中应当相信“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言10章12节)。身为罪人的我们总会有过错,但是我们要用来自上帝的爱彼此饶恕和包容。若想要活出婚姻的美好,就不能再去效法偶像剧的泡沫式甜蜜攻势,也不是要去逼对方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是让自己成为基督的样式,学会舍己和顺服,如基督服事人一般地彼此服事。

最后,亲爱的自己,祝你新婚愉快。

以马内利,

2018年的自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