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荣耀的身体

我们邀请了无家可归的人来参加我们的婚宴

作者:Ng Jing Yng,新加坡

翻译:Anna,中国

Yio Chu Kang教堂里传出的欢声笑语在夜色中回荡。盛装出席的上百个宾客谈笑着,兴致勃勃地享用着佳肴美食,看起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婚宴。

只是,像任何其他婚宴一样,它有自己的别具一格。

在新加坡,年轻人会斥巨资来准备他们盛大的婚礼,而新婚夫妇37岁的Abraham和25岁的妻子Peng Cheng Yu却选择了邀请无家可归的朋友来加入他们的结婚仪式。这些朋友来自Abraham和一个朋友发起的事工——Homeless Hearts of Singapore(新加坡“无家可归的心”事工)。

没有大肆铺张的婚礼套餐,没有专业的摄影师和华丽昂贵的礼服,这对夫妇把大部分的钱花在为宾客预备丰盛的宴席,为他们准备一场狂欢上面。

*婚宴和婚礼现场的照片

Cheng Yu解释:“我们想让这场婚宴看起来像是天国的宴席,让他们感到丰盛的供应。”

这个想法来自路加福音14章12-14节:

“耶稣又对请他的人说:‘你摆设午饭或晚饭,不要请你的朋友、弟兄、亲属和富足的邻舍,恐怕他们也请你,你就得了报答。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

夫妻俩最初的计划是想在唐人街举行婚礼,因为这个事工中大部分朋友会每天在此聚集。他们的计划是“把婚礼带到这些人身边”,Cheng Yu说,但是没能实现,因为场地在婚期那天已经被预定出去了。

为了尽可能创造出团契氛围,夫妇俩决定用长餐桌而不是传统婚宴使用的圆桌——只有四张小圆桌留出来给父母和近亲。来自Homeless Hearts的25个朋友被安排在长桌围坐,有提前选出的一些朋友陪着,其他的客人就可以随意入座,方便大家自由交流。夫妇俩还细心地在婚礼仪式中加入了马来语演唱的赞美诗,好使他们说马来语的朋友们也可以融入。

*夫妇二人和他们的朋友,包括在Homeless Hearts的朋友们

起初上帝的供应

的确,对于夫妻两个,他们在婚礼预备中最大的担忧就是来自Homeless Hearts的朋友们会感觉自己的出现与婚礼的场景不协调。他们记得在给他们发请柬时,有些朋友很犹豫要不要参加,尽管一再给他们解释,只要穿自己觉得合适的衣服就可以。

“他们仍会感觉尴尬,我们从未缺过衣服穿,所以不会懂得他们的感受,”Abraham一边摇头,一边说起那时他如何忽略了朋友们的感受。

但是,夫妻俩的预算快要超支了,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而,上帝回应了他们的祷告,一位教会姊妹主动支付了这些宾客的礼服费用,甚至还陪着他们去商店选衣服。

Abraham补充到:“在婚礼现场,看到那位“叔叔”穿得帅气整洁,每个人都盛装出席,场景真的很壮观。他们看起来跟其他人完全没有两样。”

*他们在Homeless Hearts的朋友穿着新衣

“上帝的国正是如此,没有分门别类,大家作为一个整体聚在一起”,他说。

整个婚礼准备过程,甚至婚礼当天,Abraham和Cheng Yu 都见证了上帝的慈爱和供应。他们的朋友们自愿为他们摄影,在宴会上帮忙。夫妻俩发现费用超出了预算,因为宴请比预想的花费要高。但是,为了给客人们一次“天国的盛宴”,他们还是决定按原计划进行。最后,他们得到的红包礼金使他们收回了花费的每一分钱。

“上帝的供应如此奇妙”,Cheng Yu 总结到。作为一名注册护士,邀请 Homeless Hearts事工里的朋友一直是计划的一部分。对于婚纱,她并没有很看重,从网上淘了一件普通的,她把要化的妆也保持在最基本的水准。

毕竟,这对夫妇重视的是婚礼要反映上帝的慷慨,成为一个展示上帝的爱和接纳的场合。

“我们花钱的方式也见证了我们作为管家为了上帝的国度如何善用手上的资源。”Abraham补充到。他指出新加坡中产阶级在给予时需要弃绝“缺乏”的思维模式——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可以与人分享。

相反,他希望婚礼能鼓励人们慷慨施与,相信在我们放弃自己不多的财富时,上帝会丰盛供应。

这场婚礼的形式是受到了一些朋友的启发,他们邀请无家可归的人去过他们的生日派对,一起共进晚餐,而且把自己的家对他们开放。“我们真的很想让弟兄姊妹来思考,我们该如何以永恒的观点来度过今生,我们希望也同时祷告,我们的婚礼能在欢快中提醒大家,顺服上帝是一件多么棒的事情——当我们选择跟随上帝,我们会体验到上帝恩典的丰盛”。

这场婚礼也挑战了这对夫妻的观念,让他们看到把服事带到教堂围墙之外是什么样的。比如,一位来自Homeless Hearts 事工的朋友来到教堂讲台前,按照马来人的传统把他准备好的结婚礼物送给这对夫妇。感到意外的同时他们知道礼物表示对他们极大的敬意。夫妻俩有些惊讶,他们并未记得如何帮助过这位朋友,只不过就是在福音活动中花时间跟他聊过天。

“我发现不一定要做什么,而是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让大家看到我们里面的基督”,Cheng Yu 说。

同样,对Abraham而言,最感动的时刻是看到不同种族和阶层的客人能够互相交流,一起享受盛宴。Abraham引用诗篇68篇5-6节的经文“上帝在祂的圣所做孤儿的父,做寡妇的申冤者。上帝叫孤独的有家……”补充说,那天祂看到了天父对孤儿的心,无论是真的孤儿还是灵里尚未认识天父的孤儿。

体会天父对无家可归之人的心肠

婚礼上邀请来自Homeless Hearts的客人也有特殊的意义。夫妻俩相识就是在2017年12月这个事工的福音活动中。

一次去日本的旅行让Abraham看到了上帝对日本无家可归的人的爱,这次深刻的经历使他在2014年成立了Homeless Hearts。几乎同时,上帝在Cheng Yu 的心中也放置了一个负担,来关心那些贫穷和缺乏的人。

Abraham坦言,没遇到Cheng Yu 之前单身的这几年经历过挣扎。那时已经信主多年的他积极参与各种宣教之旅和传福音的活动,比如日本之行。但是,内心深处他仍感到挥之不去的深深的孤独感,尤其夜晚独自在异乡时。他仍然记得无数次挥动拳头,生气地问上帝“为什么我仍然单身”,“什么时候能脱离单身”。

我对上帝毫不隐藏自己,但正是那段时期我也感觉与上帝最亲近”,Abraham说,他也感觉自己单身时的经历使他更敏感地体会其他单身弟兄姊妹的心境。

令人惊奇的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候也促成了新加坡Homeless Hearts 事工的成立。

在一次去日本的宣教旅行中,Abraham在东京黑暗的小巷里遇到了一些流浪者。他有感动给他们食物,但是身上钱不多了,他只兑换了500新币来支付两周的旅程费用。令他惊讶的是,第二天和一位日本牧师会面之后,他被赠予一包刚烤的面包。第三天,他又收到了一大盒蛋糕。

这两次他都把食物带到了巷子里,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分发给那些流浪者。即使只会说寥寥几句日语,带给他们的也只有面包和蛋糕,但Abraham不能忘记,在黑暗的巷子里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进行简单的对话,背后是东京繁华的街道。

“这颠覆了我对教会和细胞小组的理解。就在那个地方,伸出我们的援手,和流浪者建立友谊就是教会”,Abraham说。

这次事件印在他的心里。一回到新加坡,Abraham就被激发要去看看新加坡教会对流浪的无家可归之人是如何服侍的。当他看到教会并未在这个领域做什么时,他决定自己发起一个事工,最终建立了新加坡的Homeless Hearts 。

他并不知道这会让他见到未来的新娘。Cheng Yu 发现Abraham处事成熟,是一个寻求上帝心意的人。反过来,Abraham也被Cheng Yu 的温柔、对上帝和对人的爱所打动。随着服事活动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他们发现彼此都对贫穷者有负担,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最终决定一起开始新的生命之旅。

未来的计划

婚后,Cheng Yu 和Abraham去了日本度蜜月。即使在那个时候,上帝的国度也从未离开他们的心。他们旅游行程里包括去大阪的平民窟,去东京胡同小巷看望流浪者。

夫妻俩分享说,日本会是他们考虑长期服侍的禾场。但当下,Abraham和Cheng Yu 先考虑为Homeless Hearts的朋友们敞开家门,在家里开设聚会,因为那些朋友有些后来成了基督徒。同时,Cheng Yu 也利用她的护士技能来给社区贫穷的人提供护理帮助。

*两人在日本度蜜月

“我认为我们做的不是什么激进的行为,这只是回应了大使命的呼召,顺服耶稣的命令,爱上帝,爱祂的子民”,Abraham说。

他们的计划之一是发起一个社会组织,叫做“阿爸的家”,仿照宣教社区的样子。用Abraham的话来说就是,“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大家都可以进来一起围坐在长长的餐桌旁,享受一顿家庭晚宴”。Abraham和Cheng Yu 也希望给他们无家可归的朋友们做门徒训练,使他们也成为门徒,甚至成为牧师。

单身时,顺服上帝的呼召引领了Abraham和Cheng Yu 的生命。现在作为新婚夫妇,他们会继续顺服前行,来计划他们以后共同的服事之路。

“我们都可以从在小事上忠心开始”,Abraham补充道。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

我要撕掉我的羞耻感(有声中文)

 

作者:Rachel,马来西亚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我从小的自我价值就有所偏差。小时候没太觉得,长大后才发现缺乏自信的我变得容易和别人相较,容易因自己所没有的而产生嫉妒之心,更容易戴上面具显得自己不在乎。每当受到批评,我不是想到有什么地方是可以改进的,而是第一反应是羞耻感,认为自己永远不够好。在大学实践课做得比别人慢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不是想着如何做快一些,而是觉得羞耻,认为自己很慢,很笨。在给出意见时,只要有人反对我的论点或概念,我就会一秒欣然接受别人的看法,因为我觉得别人的看法一定比自己的对,那才是最好的。

 

嫉妒之心则是一种负担,像是心中的大石,特别重也特别累。当别人比我做得更好时,我会嫉妒对方所拥有的本事或能力,然后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人,并把这些情绪怪罪于他人的身上。我因为自己的羞耻感而嫉妒别人,生气他人,怪罪别人给我贴上“不够好 ” 的标签,也因此戴上嘻嘻哈哈的面具,希望别人能够喜欢自己。

上帝却透过祂的话语和教会的朋友提醒了我必须修正羞耻感。

小时候,有一位主日学老师给了我一本书,名叫《你很特别》。这本书是由著名作家 “Max Lucado”写的。故事说到一群小木头人,他们都是微美克人。这些木头人都是由木匠伊莱所雕刻的。微美克人都长得不一样,有高的,有矮的,有胖的也有瘦的。但是,微美克里的人整天只做一件事,就是互相贴上贴纸,分别有金星贴纸和灰点贴纸。有才能的人会得到许多的星星,没有才能的人却只能得到灰点点的贴纸。故事的主角胖哥也和这些微美克人一样,想要得到更多的星星,想要跟别人一样跳得高,却总是四脚朝天,被贴上灰点点。因为自己的灰点点很多,他开始认为自己是个不好的木头人。

 

但是有一天,胖哥却遇到了一个身上没有星星,没有灰点贴纸的微美克人,露西亚。不论是什么样的贴纸都贴不上她的身体。胖哥也想要和露西亚一样没有贴纸,所以露西雅告诉胖哥:“我每次都找木匠伊莱。”后来,胖哥经过了小挣扎决定去见伊莱。胖哥告诉伊莱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身上还是很多灰点。伊莱却回答胖哥:“我不在乎微美克人怎么想,你也不应该在乎。给你星星或点点的是谁?他们和你一样,都只是微美克人。他们怎么想不重要,胖哥。重要的是我,你的创造者怎么想。我觉得你很特别。”胖哥不明白为何露西亚不会有贴纸,伊莱告诉胖哥,那是因为露西亚决定把伊莱的想法看得比别人的想法更重要。只有当胖哥让贴纸贴到身上的时候,贴纸才会贴住。只要他肯用时间来见伊莱,伊莱就能提醒胖哥自己有多爱胖哥,因为胖哥是他所造的,从不失误。胖哥心里想说伊莱说的话是真的,一个灰点就掉下了。

 

这个故事对于一直活在羞耻感和活在别人眼光之下的我有很深的提醒。以弗所书2章10节 说,“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上帝透过这个小故事告诉我,祂是我的创造者,重要的是祂怎么看我,且只有知道和相信上帝是多么爱我时,我才能离开羞耻感。因为,只有当我决定别人的看法比我的创造者还重要的时候,贴纸才贴得上,那把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声音也才可以进入我的心。 我每天都要阅读上帝的话语,与我的木匠亲近,我身上贴满的灰点点才会一颗一颗掉下来。

 

当朋友或家人在学业、工作上得到比我更多的赞赏时,当失败的时候,这一切并不代表我不够好,不代表我很懦弱,很钝,很笨,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特别的创造,都有自己的强项和自己的软弱。

我希望在我每次发现自己有这种羞愧的感觉,责怪自己的时候,我都可以来到上帝的面前温习祂的爱,祂的能力,祂的同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

传道书灵修| 是什么让你失望?(有声中文)

作者:Charmain Sim,马来西亚

翻译:Joy,中国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今日读经:传道书1章12-18节

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做过以色列的王。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最近, 我在Netflix上看了纪录片《我们的星球(Our Planet)》。这是一部画面非常美的纪录片。然而,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关于海象很大程度上由于气候变化死亡的。这直击我们如今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看得我湿了眼眶。我只能请求上帝原谅我们把祂所创造的一切管理得一团糟。

我接触过许多关于环境问题和提出各种解决方案的文章和节目。但不管是塑料,肉类,稀土开采,甚至牛油果分布的问题,都没有一招见效的方案。现代生活的一切对环境几乎都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试图拯救地球似乎毫无意义。

在这个问题上想太多,真的很快令人沮丧。

传道书的作者发现自己处于类似的境地。在传道书1章12-18节中,他描述了他对“日光之下”万物的研究, 他从中寻求智慧,希望能用来理解一切。

最后,他不得不说:“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18节)。在得到那么多知识和智慧后,他表现出来的竟然只有悲伤。

为什么?

线索在第15节,“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简单地说,由于犯罪,我们生活在一个系统破碎的短暂世界里,我们的问题都只有不完整的答案,这样就导致了更多的问题,再继续如此循环。因此,结论是沮丧和悲伤并不奇怪。

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意愿,这种情况还是会发生,因为我们没有向拥有全部答案的那一位寻求智慧。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努力只会换来失败和悲伤。

但正如我们在传道书的最后结论中以及在圣经的其他部分,如箴言书9章10节和雅各书1章5节所看到的,追求知识和智慧是有很大价值的。那就是 ,当我们向上帝并为服事祂而寻求智慧的时候。

用这种方法,追求智慧不会导致绝望,而是让我们健康地理解我们所能做的,以及我们无能为力的。将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交托给上帝,信靠祂,相信只有祂可以做到。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上帝已经承诺要重新将一切调整好——这是基督的死和复活所带来的承诺。因此,我们可以欣然期盼这个最终解决方案(罗马书8章19-21节)。

那么,实际操作起来,向上帝寻求知识和智慧是什么样子的呢?在环境问题上,这意味着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智慧地使用和打理我照顾范围内的创造物。例如,我可以继续阅读这些问题,同时做出简单但知情的选择,比如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婴儿湿巾和不使用塑料餐具。至于那些不能在一夜之间改变的事,我把它们放在祷告中托付给祂。

让我们为如今可以获得的一切知识感谢上帝。但我们也要记住,知识和世俗的智慧并不是所有。上帝才是真正的一切。在这个真理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包括对智慧的追求和运用,都应该与祂一起进行。

 

问题反思:

 

1. 有什么迹象表明,你可能在上帝以外追求智慧或知识呢?

2.想一想,有没有哪些时候,知识反倒给你带来了负担?有什么事情是超出你的控制范围,需要交托给上帝的吗?你能做些什么来尊荣上帝?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

护教大师拉维·撒加利亚辞世,或许他不需要我们的哀悼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死亡从来没有合适的时候。无论我们拥有多长时间为它做准备。

这就是昨晚当我一位朋友向我转发一张写着“ 1946-2020”的拉维·撒加利亚微笑着的照片时我的感受。

自从一周前收到令人难过的消息说,在骨癌(一种罕见的肉瘤癌)治疗无效后,拉维已经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时,我就加入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为他祷告,读着网上#谢谢拉维 的致敬帖,屏住呼吸等待着关于他的任何更新消息,他的死将不可避免地在世界各地掀起涟漪。

然而,听到这位著名的基督教护教学家于5月19日去世,享年74岁的消息,我仍然感到震惊。

我偷偷地希望(可能和其他许多人一样)上帝奇迹般地医治拉维,使他摆脱死亡的魔掌。神奇的痊愈将使观看着的世人看到上帝的医治能力,并将拉维(于1984年建立)的同名全球事工推向新的高度。

但是,那擦去我们一切眼泪的上帝最后将拉维接到了荣耀里,就像对之前的许多信仰巨人一样。

拉维现在可能正在天堂受到热烈的欢迎,并与在他之前的亲朋好友(例如Billy Graham和 Nabeel Qureshi)团聚。另一方面,在地上的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内哀悼他和向他致敬。

对许多人来说,拉维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多产、最著名的基督教护教学家和传道人。华盛顿邮报写道,“他可能是21世纪最伟大的基督教释教者”。这位印度裔的加拿大美国人既是演说家又是畅销书作家,其影响力是全球性的。他在观众满座的会场发表演说,他的YouTube视频平均的观看量在一百万次。不难理解其原因。

 

拉维从不回避有争议的话题(如道德,宗教或性向问题),也不曾对复杂的问题(例如存在主义,痛苦和死亡)给出陈词滥调的回答。他以一种既生动又合理的方式捍卫了基督信仰,无论你是否赞同他,在回答结束时你都会情不自禁为他鼓掌。

我记得自己曾花几个小时一个接一个地观看他如何令人信服地捍卫基督教观点的视频,并很希望有一天我能现场听他的演讲(悲哀的是,我一直没等到这样的机会)。

对我来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耶稣基督福音的完全投入和他对听众的同理心和爱心,这是和他有同样才智和才能的人所不具备的。拉维尊重他的提问者,会先回应提问者本身,再开始引用插图、故事、诗歌、圣经段落、甚至那些证明了基督教世界观连贯而正确的无神论者的引言。正如我的一个朋友在给拉维的一封致函中动人的描述那样,他“既绅士又有尊严地解决了被提出的问题,而从不针对提问者。”

 

拉维坚决倡导用怜悯、恩慈和礼貌来维护真理。他在一段视频中说:“如果只有真理没有爱,那持有真理的人将令人厌烦,而他持有的教条将变得让人排斥。”我近年来参加过许多RZIM事工的活动,很明显,他的这个信念贯穿在他整个事工中,并成为了他事工里所有巡回演讲者的共有特点。

 

除了他对信仰的这般捍卫之外,福音也是他的生命——每次他分享耶稣基督的福音如何拯救他脱离死亡时,他都会证实这一点。拉维在17岁试图自杀之后,听到了约翰福音14章19节中耶稣的话:“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这句话从此改变了他的生命。拉维就在那天做了承诺,他将“不遗余力地追求真理”。

 

从他接受基督的那一刻到他最后的一口呼吸,拉维把宣讲福音视为他的第一要务——无论是讲台上,收音节目中还是在他所写的书上,他都在讲福音。

即使在他最后只能轻声说话的阶段,他的女儿也告诉大家他所说的信息简单明了:继续跟随基督并继续传扬福音。

而这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留意的呼召,无论我们是否像拉维一样出色和善于雄辩。因为拉维最终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他的口才多么好,而是他如何忠心地使用了上帝赐予他的恩赐,就像那个通过做买卖获得了五倍银钱的仆人一样(马太福音25章14-30节)。同样,我们必须忠实地管理好上帝赋予我们的恩赐,无论是给了我们五个,两个还是一个。

与其去哀悼世界失去了一颗为福音发光的星,不如让我们庆祝拉维的痛苦现在已经结束(正如他本人为他的前同事Nabeel Qureshi所写的致辞里说的那样)并且他正和他的朋友们在永恒的天家相聚。接下来的几天里,让我们来庆祝他的生命和他留给世界的礼物,我们可以重新观看Ravi的旧视频,或细读对他的致敬,也可以翻阅他写的书。

让拉维的一生鼓励我们忠实地活出福音对我们的呼召:以怜悯、恩慈和礼貌去介绍和捍卫耶稣基督的真理,使其他人能够在祂里面找到生命。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