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试炼

灵命日粮:耶稣还在

读经:罗马书8章31-39节 

在2013年6月发生于科罗拉多州的黑森林大火,摧毁了超过500间房屋,而泰德的房子就是其中之一。当他获准回到被烧毁的家园时,他在瓦砾和灰烬里翻找,希望能找到他太太用陶土雕塑,尺寸如邮票般大小的婴儿耶稣雕像,这是他们家的珍贵收藏。他在焦黑的废墟中寻觅时,心中很想知道:「婴孩耶稣究竟还在吗?」

当我们的生活遭受失望和失丧的打击时,我们不免怀疑耶稣是否还与我们同在。圣经给了我们确切肯定的答案:「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马书8章38-39节)

在一片焦黑的瓦砾中,泰德在曾是车库的一角,发现了残余的耶稣降生布景,在那里他也找到了没有被烧毁的婴儿耶稣雕像。他告 [....]

灵命日粮:苦难中的期盼

读经:彼得前书1章3-9节 

当我打开圣经,正要读耶利米书1至4章时,看到眼前的副标题写着「哭泣时的盼望」,顿时泪水几乎夺眶而出。这句话来的真是时候,因为我正因母亲的过世而哀伤。

我的心因这句话而得到安慰,这与前一天听牧师讲道后的感受相似。牧师的讲题是「伤痛中的喜乐」,内容选自彼得前书1章3-9节。牧师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例证,与会众分享了他父亲去世一周年的感受。对许多人而言,牧师的信息深具意义,但对我而言,却是来自上帝的礼物。这件事以及这些日子发生的许多插曲,都印证了上帝在圣经中所应许的,即是在哀恸中祂并未离弃我。

尽管悲伤之路崎岖难行,上帝总是提醒我们祂一直与我们同在。对于因悖逆而被驱逐出应许之地的以色列人,上帝派遣耶利米及其他的先知,提醒以色列人祂的同在,为他们带来盼望:只要愿意悔改 [....]

灵命日粮:心碎与盼望

读经:耶利米哀歌3章1-6,16-25节 

当81岁的美国乡村歌手乔治·琼斯(George Jones)逝世时,他的歌迷都不禁缅怀他独特的嗓音,想起他艰苦的一生和挣扎。琼斯的多首歌曲,都反映了他个人的绝望与渴求;但最触动人心的,乃是他的唱腔。《芝加哥论坛报》的乐评人葛列格·科特(Greg Kot)说:「他的嗓子,天生就是用来唱出心碎的感觉。」

耶利米哀歌记载了先知耶利米,因为犹大百姓内心刚硬、不肯跟随上帝而极其痛苦。常被称为「流泪先知」的耶利米,亲眼目睹耶路撒冷遭破坏,又看到他的同胞被掳。他在城内的街上徘徊,极其哀痛(耶利米哀歌1章1-5节)。

然而,在耶利米的情绪最低潮之际,他仍然说:「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致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祢的诚实极 [....]

灵命日粮:感觉或事实?

读经:马可福音4章35-41节 

我们常听到人说:「感觉即是事实。」对美国人来说,这概念大概是来自1960年的9月26日,两位总统候选人首次在电视上进行辩论的时候。在镜头前,约翰‧甘迺迪泰然自若,而理查‧尼克森则显得很紧张,所以让大家感觉甘迺迪会是一个强而有力的领袖。这场辩论不只扭转了选举结果,也改变了美国政治的运作方式,感觉主导了政治。

有时候感觉确实与事实相符合,但并非总是如此,特别是我们对上帝的感觉。当耶稣和门徒在小渔船上,正要渡过加利利海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差点使船倾覆。耶稣当时睡着了,门徒便陷入慌乱,他们叫醒耶稣,问祂:「夫子!我们丧命,祢不顾吗?」(马可福音4章38节)

他们的问题就像我曾问过的一样。有时候,我觉得上帝似乎不闻不问,就认为祂不在乎我。但祂对我的眷顾其实超越我眼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