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门徒训练

基督徒要反思应该如何对待LGBTQI群体

 

作者: Con Campbell,澳大利亚

翻译:Celina Zhang,加拿大

 

几年前, 我接到一位正在给《大西洋(The Atlantic)》杂志写稿的记者的来电, 他想就基督徒对同性婚姻的看法对我进行采访。这位记者对基督教的理念十分熟悉,大概觉得我会严厉抨击同性婚姻。

基督徒经常对同性婚姻有很多的论断, 所以我想首先澄清一些最重要的真理。我说:“我首先想说的是主耶稣爱所有的人,不管他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不管我接下来对这个问题的立场是什么, 这一点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耶稣爱所有的同性恋群体。”他对我说的话感到很惊讶。

这位记者沉默了很长时间, 当他重新开始讲话时, 像是刚刚哭过一样。我顿时明白他自己就是一位同性恋。后来我才知道他与一位男士结了婚。我想他以前从未从其他基督徒那里听到过这样的信息,所以我所说的话深深感动了他。后来, 我很高兴看到他在大西洋杂志上的文章提出也许一些基督徒并不支持同性婚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恐同。

这次的采访提醒我下面这几点:

 

1.有时基督徒被困在一种“种族主义”的情结里面, 以致于我们很想护卫基督教信仰的立场。 这个观念让我们注重事情本身过于人。 但是基督徒不应该把LGBTQI群体当作事件来对待。

基督徒应该把他们看做是按照上帝形象所造和上帝所爱的人。当我们与这个群体交流和互动的时候,不能使他们觉得他们是被上帝和基督徒群体所排斥的。

2.我们要记住的是LGBTQI群体已经觉得被基督徒定罪了。他们觉得基督徒会严厉地评判他们。这样的方式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效法主耶稣的榜样的话,我们会按照他们的本相来爱和接纳他们。不管他们的性取向是什么及他们如何生活, 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展现上帝的爱和怜悯。这不就是上帝为我们所做的吗?当然,认识主耶稣带来生命的转变,但接纳本身就是一个救赎的行为,这可能感动人来更认真地思考上帝的救恩。

3.这也提醒我LGBTQI群体跟其他人一样, 都渴望被爱。LGBTQI群体与基督徒除了性取向和性别取向不一样之外(当然有人持不同观点), 我们在需要被爱这一点上是一样的。没有爱, 我们的生命会枯萎甚至死亡。我们不应因着别人寻求爱而谴责他们——尽管他们最终寻求到的让他人感到不自在。

基督徒能做的最有帮助的一件事就是不要因为他们寻求爱去论断他们,而是带领他们认识爱的源头——上帝。在上帝里面, 我们最深的渴望会被满足。

我相信大多数的人, 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需要明白关于上帝的两个最重要真理。第一是我们对上帝的认识。许多人对上帝有错误的认识, 觉得上帝就像一个交通警察随时等待着来逮捕我们。或者是上帝就像一个严厉的法官随时等着来审判我们。抑或上帝就像一个严厉的父亲或母亲在等待着惩罚我们。但是上帝已经透过耶稣彰显了祂自己, 祂首先是一位爱我们的天父。上帝就是爱, 祂爱我们, 希望我们的生命可以成长且可以更丰盛。祂是来拯救我们的, 不是来审判我们的。上帝对人类的爱彰显在祂的独生爱子——主耶稣的生命里。“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罗马书8章32节)所有明白这个真理的人都可以坦然无惧的地按照他们自己的本相来到上帝面前。他们不再因为恐惧而远离上帝,而是慢慢地享受与上帝的关系。

我们需要知道的第二件事是上帝会满足我们内心最深的需要和渴望。我们最大的需要是被爱, 而世上任何人的爱都是不完全的,经常会让我们失望。但是上帝是爱的源头, 主耶稣的道成肉身向人类彰显了上帝的爱,上帝的爱从不让人失望。如果我们继续只从人际关系里寻求被爱, 不管是从同性还是异性身上,我们都不会找到我们想要的爱。

除了需要明白关于上帝的这两个真理之外, 我们还需要知道关于人性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实。我们很难通过辩论来说服别人——就算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尤其是涉及一些很私人的和经历上的事情时。

尽管上帝造我们是有理智的生物, 但是归根到底我们是有情感的人类。人们通常不喜欢听大道理。 尽管大家不愿意承认,但我们通常是根据内心的情感而不是根据理智来做决定的。所以,当我们与LGBTQI社群接触时, 我们要记住理智和辩论并不能改变他们。相反, 我们要带领他们认识慈爱的天父, 而且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好使他们愿意更亲近上帝。

人们通常会通过上帝的代表——基督徒的行为来判断上帝。如果我们不是慈爱, 良善,温柔,有同理心的人, 就会使人远离上帝。我们为上帝“辩论”的最好方式是让自己成为上帝爱的管道。当基督徒的生命里流露出爱,尊重和同理心等生命的美善时,人们就会看见上帝的爱。让我们去爱LGBTQI群体吧, 然后上帝就会动工,带来他们生命的改变。

Con Campbell 是灵命日粮事工负责全球出版内容和圣经教导的副总裁。他是一位澳大利亚籍的新约学者,作家,演讲家和纪录片主持人。Con兴趣广泛,喜欢吹萨克斯爵士乐,举重和下象棋等。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门徒训练

当我的好意适得其反时……(有声中文)

作者:Agnes Lee,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有声播读:Carol,中国

 

距离我上次和我这位年老的朋友见面已经有一阵子了,所以我很期待和她一起吃饭。但是当我的好意适得其反时,我本来期盼的轻松会面很快就变成了一场尴尬的会面。

我们约在一个街边的小吃中心,决定在同一个小吃摊买东西吃。我注意到她给自己点的餐里只有蔬菜。我心想:“这对她来说够吃吗?”

当我们坐下来吃饭时,我从自己的盘子里舀了几勺米饭给她。我以为她会对我这个举动表示感谢,但她却开始抱怨说:“你不知道我没点米饭,是因为我不想吃米吗?你为什么还把米饭给我?我早餐吃了很多,现在仍然很饱。你应该先问问我的。你总是让人觉得不舒服。你太天真了!”

我不知道的是我的小小善举竟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接着我的朋友就列出了我所做的其他那些让她反感的善举,包括送她鞋架和饼干。

我被她的回应震惊到了。这种感觉好糟糕——我花辛苦挣来的钱,又费力给她买礼物,以为她会喜欢,却没想到她一点也不感激我的善意。

有一部分的我想为自己辩护,但由于她是位年长的女性,所以我决定勒住舌头,以示尊重。

之后我们不再说话,我把米饭从她的盘子里又舀了回来,我们终于开始沉默地各自吃饭。对于她的所有指责,我保持沉默,但我的内心充满了各种情绪。我感到自己的好意被误解了,并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此后我们几乎没有再说一句话,午饭后我径直回家了。

回到家,她的话在我脑海中一遍遍重复着。我真的那么僵硬又惹人烦吗?我的想法和行为真的很天真吗?在向对他人表达善意一事上我是否太过强势呢?

我回想起有人曾经给我的一条建议,那就是与那些误会我们或对我们的善意不屑一顾的人划清界限,以防被进一步伤害和误解。尽管这听起来很明智,但我也注意到这样做会妨碍我们和对方和解,并反过来使我们更加在意自己受的伤。如果我和她保持了距离,我真的是在向我的朋友展示上帝的爱吗(哥林多前书13章2节)?

当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将其交托给上帝时,我开始对自己的处境有了不同的看法。我意识到,我的每一个小善举以及我对朋友的回应,都是建立在我自己的理解之上的,我并没有首先寻求主。

由于我的朋友是一个独居的老人,所以我真的很想让她知道她有一个关心她的朋友,她并不孤单。但是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完全了解她的需求,而是假设自己知道她需要什么,之后可能做过了反而让她烦。

之后,我谦卑地去了她家,向她道歉。值得庆幸的是,她很快原谅了我。当她戏说我竟然这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时,我们都笑了。当我们开始轻松地交谈时,她开始与我分享更多她自己的事情以及她的喜好。

通过这次经历,我学习了何为以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来行善(提摩太前书1章5节)。正如歌罗西书3章12节所说的那样,我应该存怜悯和恩慈,先询问朋友的喜好并努力去理解她的看法。我应该更加谦虚和温柔地去聆听她的需求,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她,并将她置于一个不舒服的境地,使她很难拒绝我的好意。从那以后,我对她的好恶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因着我们的小冲突得到了解决,我们之间的友谊也更加牢固了。

我做好事的举动几乎毁掉了我们的友谊。我以为我在帮助我的朋友,但是最后却成了她帮助我看到了自己的盲点。

没有她在小吃摊直接而坦诚的言语,我就不会意识到以真正建造他人的方式向对方表达友善的重要性。我们的意图可能很好,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试图了解别人的真正需求,我们的善良尝试可能最终是自我陶醉或者完全适得其反。即使我敞开自己的心寻求主并把时间献给祂,竭尽所能地服侍自己身边的人,我仍要祷告我继续常常在祂里面并能始终敏锐地察觉祂的带领,以便我可以在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上都有基督的心意。我自己的努力也许会失败,但是当我服事时,基督正在我里面做工使我完全。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门徒训练

你也在担心上帝睡着了,以至没有理会你的心愿吗?(有声中文)

作者:Kristle,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Joya,中国

 

“我会在24岁之前从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并结婚。”我们一群人在我们的女子高中吃午饭聊天时,我的朋友自信地预测道。

另一位朋友则不假思索地附和了一句:“我呢?则会在26岁。”而另一位朋友则确信,到30岁的成熟年纪时,她和未来的丈夫将有两个孩子和一只可爱的狗。

我呢?我记得我说过,无论上帝在我多大年龄给我一个丈夫,我都会很高兴。但我知道这会发生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毕竟,在我有限的15年的人生经历中,身边的每个人最迟都会在30岁之前结婚。

剧透警报:后来我们当中有人并没有那样。

这些充满梦想、自信的青少年如今已经长成了30多岁的年轻人,她们的教育和职业是我们祖母那一代人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对自己家庭的梦想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时间表实现。

最近,我的一个三十多岁的朋友向我坦白她已经厌倦等待了。“我不想成为四十岁的老处女,”她半开玩笑地抱怨道。

我的朋友一直守护着她的心,追求有意义的目标,为社区服务,好好经营着她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然而,上帝似乎睡着了,没有听到她生物钟设定的闹铃。

我的朋友想知道她是否真的需要找一个信仰敬虔的丈夫。也许一个对她好的好男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配偶和父亲。

当我恳求我那失望的朋友继续相信上帝的信实和祂的时机时,我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天知道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做了多少糟糕的恋爱决定。我有心理咨询的账单可以证明这一点。

但我终于学会了相信上帝,而不是自己掌控一切。

你也在担心上帝睡着了,以至没有理会你的心愿吗?我来给你讲个故事。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哈拿的女人为不能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而伤心。我们可以想象当别人取笑哈拿不孕时,她有多痛苦。一年又一年,哈拿认真地向上帝祷告,但她的呼求似乎无人理睬。她仍然没有怀孕。

哈拿很伤心。在她的大家庭每年拜访上帝的圣所时,她没有吃饭。她丈夫深爱着她,问她:“你为什么哭?你为什么不吃?我对你不比十个儿子更重要吗?”他的话并没有给哈拿带来什么安慰,她吃了饭又回去祈祷。

哈拿从未放弃寻求上帝。尽管面对多年的失望,她仍然继续祷告、盼望和信靠上帝。

有一次祷告时,她甚至向上帝保证,如果上帝给她一个儿子,她会把孩子一生都献给上帝。

有一天,时机成熟了,耶和华将哈拿的所求赐给了她。她和丈夫同房,哈拿怀孕了。她要成为一个妈妈了!

哈拿履行了她对上帝的承诺。孩子断奶以后,她就带他到圣所,在祭司面前全时间服事。这很可能意味哈拿一年只有在他们家人拜访圣所时才见到她儿子一次。

等等。你说什么?哈拿恳求上帝给她一个孩子,但她并没打算留给自己抚养?

没错!真是这样。哈拿把她渴望的还给了上帝,愿成就上帝的旨意。哈拿的祷告应验了,她的孩子就是后来伟大的先知撒母耳,他曾在扫罗王和大卫王在位期间服事。

上帝应允了哈拿的祷告,祂接着又祝福了她。在撒母耳之后,哈拿又生了五个孩子。

你可以在《撒母耳记上》中读到整个故事。

但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哪些关于我们自己、上帝以及祂的时间安排的功课呢?

 

把这一切都带到上帝面前

年复一年,哈拿为有一个孩子向上帝呼求。她把她的眼泪、她的痛苦和她的挫折都告诉了祂。祂聆听着。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祂裹好他们的伤口。上帝看见我们的心,也听见我们的呼求。祂向我们保证,我们的眼泪没有一滴不被记念(诗篇56篇8节)。

 

把这看作是一个邀请,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心愿、受伤和挫折,向上帝祷告。祷告其实就是与上帝说话——我们可以把祂当作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与祂交谈,我们可以完全坦诚地说出我们的感受。

 

要有耐心和信心

哈拿从未放弃。她没有待在家里对自己说:“上帝不听我的祷告,所以忘掉祂吧!”

每年献祭时,她还是会和她的家人一起去圣所。她照着上帝对她的要求去做,即使她看不到任何结果或好处。

我们不必等到找到理想的工作、结婚或生孩子以后才去活出人生意义。

我们现在就应该去关心我们天父的事。祂给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天赋和才能,所以让我们为了祂的荣耀来使用它们吧。

 

改变你的视角

让我们来面对现实。当哈拿的丈夫问她,有他难道不如10个儿子好时,他有些不够体贴。但他说得有道理。哈拿有一个很爱她并祝福她的丈夫。

也许如果哈拿专注于她所拥有的祝福并为之感谢上帝,她的心灵就不会如此悲伤。毕竟,上帝要我们凡事都要知足和谢恩(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8节)。

上帝在当下的季节给了你什么祝福?在过去的时节呢?数算一下祂给你的祝福。你会很快发现上帝是一个好父亲,而你备受祂的祝福。

 

想一想你的动机

哈拿请求上帝给她一个孩子,这样她就可以把孩子献给上帝。这令我无法理解。在经历了怀孕、分娩和哺乳之后,哈拿愿意把她蹒跚学步的孩子送到圣所里。她不会听到他在玩耍时充满童真想象出来的故事。她也无法见证他长大成人的路上经历的各个阶段。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为什么想要结婚或者有个家庭?”

当我们诚实地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可能渴望拥有一个荣耀上帝的婚姻。像哈拿将撒母耳交给上帝一样,我们也愿意让我们的婚姻顺服在上帝的旨意之下。

或者我们会意识到我们其实一直在梦想着拥有一个异国他乡的浪漫婚礼,而不是蜜月后的真实婚姻生活。

亦或许我们会意识到我们想要结婚是因为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认为配偶可以治愈我们长期的孤独感。

或许我们甚至会发现,虽然我们一开始对婚姻有着健康、正常的渴望,但它却渐渐成了我们的偶像——以为它是一条通往幸福和满足的道路。如果圣灵在我们自我省察时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想法,就悔改吧。比起这些礼物我们更应该渴望给我们礼物的那一位。

 

相信上帝的时间

我们不知道哈拿祷告了多少年,但我们可以确定撒母耳出生的时间是在上帝的计划里的。

无论我们的愿望是什么,我们都可以学着把它们交给上帝:“主啊,这是我想要的,但我相信你最清楚。求你来掌权,让你的旨意成就在我的生命中。”

作为我们的创造者,上帝对我们的生命有着终极的计划。当生活没有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时,我们完全可以与上帝分享我们的失望。但我们可以放心,尽管祂的计划未必总是与我们的想法相同,但它是超越我们的计划的。

无论祂对我们生命的计划是什么,我们都可以确信,祂叫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马书8章28节)。

朋友,我不能保证上帝会按照你的要求满足你的每一个愿望,但祂是一个好父亲。当我们把自己的愿望交给祂时,我们可以确信,无论祂要给我们的是什么,都会是祂为我们完美地量身定做的,即使与我们的期望不同。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门徒训练

9月小漫画:戏服或制服?

绘画作者:Chin,马来西亚

*文字出自同名《灵命日粮》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门徒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