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饶恕

原创手工&诗| 因着十架,我选择饶恕

WeChat Image_20170920151021

诗歌&刺绣作者:陈亦恬,马来西亚

伤害,
那是我们内心破碎的来源。

有一些话像一把刀子,
狠狠地刺伤了我们。
有些举动像一把锤子,
重重地敲碎了我们。

WeChat Image_20170920151022

有时候,
自己已受伤得很严重,
却毫无头绪的继续带着伤害
度过每一天,每一夜。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
伤口并未痊愈,
一颗破碎的心,
该如何重圆?

WeChat Image_20170920151030

只有真正的饶恕
可以做得到。

饶恕是上帝给我们
一项很艰难的功课。

耶稣基督把饶恕比喻成债务。
我们所做的错事,
我们所造的伤害,
不管对上帝或对人,
都有如欠了账一样。

可是,
因着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死在十架上,
上帝像对待珍宝一样的对我们说:

“亲爱的孩子,
你的债免了。
你欠我的债免了。WeChat Image_20170920151035
但是,
你的家人,朋友,还有其他的人
欠你的债,
能不能怜悯他们?
把以前发生的事都免了?
如同我免了你的债一样。
如同我怜悯你一样。”

”是的,阿爸父。“

当我们不再定睛于自己所受的伤害,
而是仰望耶稣基督为我们而钉的十字架时,
那份饶恕的爱,
那份完全的爱,
让我们破碎的心灵,
得着完全的释放和医治。

70个7次的饶恕,
是一辈子学不完的功课。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重新美丽

《猩球崛起3》:饶恕 VS 吞噬内心的黑暗

WeChat Image_20170919155637

作者:Simon Moetara,新西兰

翻译:Elim,中国

*图片来自电影官方宣传片

4星好评

《猩球崛起3》是这一广受好评系列电影的第三部,也是一部史诗级的巨作,展现了人与猿之间的最后对决。

如果你不熟悉这个系列电影,没关系,且听我道来。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在本系列电影的第一部《猩球崛起1》(2011年)中,人类在黑猩猩身上实验一种用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物。结果药物使一个被年轻医生养大的猩猩凯撒(安迪•瑟金斯饰)智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于是凯撒把这种药物带给其他猩猩使用,结果他们都变得异常聪明。但这种药物引发了一场“猿流感”,很多人因此丧生。

在第二部《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2014年)中,一只在人类研究所里遭受了折磨和实验的猿猴科巴叛变了,它不再服从凯撒的领导并向人类发动了战争。后来人类聚居区向外发出了无线电求救信号,一个陆军基地收到了求救信号,并向猿类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战争持续了两年,这就把我们推向了《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2017)的故事中。

(前方高能剧透,介意勿读)

饶恕、怜悯和救赎是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影片一开始,凯撒出于怜悯,在一场人类发动的进攻之后将4名生还者送回。他只想要猿类能够重回到森林中而不再受任何的打扰。凯撒想起了科巴,他无法饶恕人类对他的折磨也无法放下心中的苦毒。然而,当凯撒后来遇到上校(伍迪·哈里森饰)时,情况变得更糟糕了。

上校是一个毫无怜悯之心的人。人在感染猿流感后最新的一个症状是失声。遇到任何有这种症状的人,上校采取的方式都是格杀勿论,对于那些反对他这种做法的人,也是杀无赦。他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放过。哈里森在剧中脸上涂着迷彩伪装油,剃着光头的造型让人想起马龙·白兰度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史诗战争片《现代启示录》(1979年)中饰演的科茨,科茨以战争的名义进行残酷的屠杀,并拒绝服从上级领导的命令。在上校杀死凯撒的妻儿后,作为领导者的凯撒选择了报仇,而不是带领自己的族类去更安全的地方。在自己的巨大痛苦中,凯撒忘记了他之前说过的话。他能从自己内心的黑暗中走出来吗?

一个先前在马戏团的猩猩——莫里斯,他在整个电影系列里担当凯撒的顾问,并负责唤起凯撒的良知。他一直都在挑战凯撒,有次他说:“你说这些话的样子好像科巴。”后来,当凯撒和其他猿一起被捕获并且因欠缺领导能力而被他的族类拒绝时,一个叫莱克的年轻黑猩猩恳求他说:“原谅他们吧,毕竟他们经历的太多了。”

凯撒的内心在争战。在故事结束之前,凯撒将要面对他和上校之间最后的考验。他会以眼还眼呢还是内心再次寻得怜悯的能力呢?

一个影评人评价导演马特·里夫斯,说他拍了一部“启示意味浓烈的伪圣经电影”——死亡的阴影过去了,新的生活正在展开——这很明显有《出埃及记》的痕迹。猿类们最后脱离了奴役和压迫,他们终于“穿过了旷野”,来到了应许之地——两个侦查猿带来了好消息,他们找到了一片适合居住的佳美之地。

问题是,凯撒能放下内心的仇恨,进入新发现的家园吗?(这仇恨也腐蚀了科巴的内心。)还是他会像摩西一样无法进入应许之地,只能远远地观忘呢?

基督教作家和护教学者C. S 路易斯在他的经典著作《返璞归真》中写到:“在自己需要去饶恕别人之前,每个人都觉得饶恕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尽管困难,饶恕仍是基督徒生命的重中之重。

饶恕是我们基督信仰的核心。我们祈求上帝的饶恕,正如我们饶恕那些得罪我们的人一样(路加福音11章4节)。新约中有一个经常被翻译成“饶恕”的希腊词汇,它的原文意思是“释放,放手,扔掉”。就是说要原谅别人的冒犯,选择不要求对方还债。法国哲学家西蒙娜·韦伊说,当我们选择饶恕时,我们就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当我们饶恕的时候,我们也能将自己(有可能也将施害者)从苦毒和怨恨的恶性循环中解放出来。

另外,我们能够饶恕也是因为上帝先饶恕了我们。保罗在圣经中写到:“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章32节)”心理辅导师大卫·西蒙德博士总结出了福音派基督徒情绪问题的两大起因——一个是无法理解、接受和活出上帝无条件的恩典和宽恕;另一个是无法给予其他人无条件的爱、宽恕和恩典。我们都渴望恩典,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活在恩典当中。

希望福音的好消息渗透到我们的方方面面,好让我们在没有恩典的世界里活出充满恩典的生命来荣耀我们在天上的父。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重新美丽

每日旅程:怀恨在心

20161122-770-425

作者:Regina Franklin

翻译:湘颖

读经:撒母耳记下14章25节—15章21节

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凡有争讼求审判的到我这里来,我必秉公判断(撒母耳记下15章4节)。

作家玛丽琳·鲁宾逊写道,“我一直觉得‘怀恨在心’这个词的描述很精妙,因为许多人都对他们的怨恨呵护备至,有如离心窝最近的东西。”

一般来说,一想到“怀”这个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 “照顾”和“滋养”,动词“怀”的一个定义就是“ 细心照顾从而得到成长”。然而我们若是用同样的方式“怀”恶意,结局必将是毁灭性的。道理仍然是一样:苦毒,就像一个虚弱的新生儿,必须被喂养才能成长。情绪无法自己独立存活,若得不到照顾它就不能生存。

押沙龙早早地就开始在内心怀起苦毒,以至于他最终召集民众谋反。他看着他的妹妹被伤害却无人为她辩护,因此他痛苦又沮丧(撒母耳记下13章1-22节)。那时他的家里充满冲突,而糟糕的是他的父亲大卫好像对处理冲突毫无能力。押沙龙开始任由他的伤口溃烂,变成有毒和致命的愤怒。可是对他而言,他的行为是无可非议的。在他眼里,他的父亲是不公正的,然而他父亲却又拒绝见他(撒母耳记下14章28节)。因而他自己当起法官和辩护者,定意要还事情一个公道(撒母耳记下15章1-3节)。

兄弟结怨,劝他和好,比取坚固城还难(箴言18章19节)。仇敌就是通过我们的口从而一步步地腐蚀我们的视野和心灵(罗马书3章14节)。对于报复,我们在心里演练地越多,苦毒就长得越健壮。

最终,苦毒的重担缠累着我们,让我们无法得自由。当然,放开苦毒并不代表着我们会不再感到痛苦,但我们会得到真正的自由。这自由只有在当我们亲近上帝并且去效法祂饶恕的方式时才能得着(以弗所书4章31-32节)。

更多: 阅读希伯来书12章15节,思考苦毒根会对你和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思考: 苦毒会怎样损害你的心灵以及你和他人的关系?为什么将你的苦毒交托给上帝如此重要?

 

从不愿意饶恕到饶恕,或许只是这5点的距离

5-facts-that-helped-me-choose-forgiveness

作者:Ching,新加坡

翻译:薛意珩,新加坡

我们每个人受到伤害时的反应不同。有些人会反击,有些人会生闷气,有些人则从别处寻求安慰。

有时,我们会在受伤后心存怨恨,最终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

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过破碎的关系?一个你无法原谅的人,比如某个说过狠话的家人?

我明白这样的感受。在我的家庭里,怨恨和不宽恕是常态。我花了28年的时间才学会宽恕自己的家人。在那段时间里,我发现了与我无法饶恕他人相关的几点实事:

A.愿不愿意饶恕,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

一个母亲批评自己的儿子对姐姐怀恨多年。他反驳:“如果那么容易的话,你为什么不宽恕你自己的弟弟?”他鲁莽的言辞让母亲很震惊,母亲喊道:“不可能!你知道他对我做了什么吗?”孩子接着问道:“那你又怎么期望我能宽恕我姐姐呢?”男孩其实是在模仿母亲,做出了不宽恕他人的决定。

我们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不饶恕来“惩罚”伤害过我们的人。 不幸的是,往往最终受到毒害的是我们自己。

B.不宽恕的灵会让我们窒息

不宽恕的灵像杂草,它削弱我们的力量,耗尽我们灵魂的生气。它耗损我们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灵命。然而,我们经常还是在怨恨和宽恕中选择前者,而这实际上是在为那些让我们窒息的杂草施肥。

C.不宽恕的灵令人难受,我们却放不了手

是不是很奇怪,我们虽然讨厌苦毒(毕竟,它描述了最令人厌恶的味道!)却又被它吸引。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消耗我们能量和“使骨枯干”的东西(箴言17章:22节)呢?若苦毒和不宽恕的灵那么使人不愉快,那它们为什么那么令人难以割舍呢?

耶稣传讲的关于宽恕的信息让人难以置信。他告诉门徒们要原谅那些一再得罪他们的人(马太福音18章22节)。这个信息与当时的世界观是冲突的,现在也如此——以牙还牙一直都是常态。但耶稣从头到尾都树立了宽恕的典范:为了使我们的罪得到赦免,祂甚至献上了自己的生命。正因如此我们要学会宽恕他人。

 

在我自己学会宽恕的过程中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单凭自己的力量,我无法做到宽恕。

我听过无数关于宽恕的讲道,读过很多此类书籍也参加过不少以此为主题的营会。但是,我仍然无法也不想原谅伤害过我的人。多年来,我有几次尝试原谅他们,但每次尝试都只持续了几个小时,之后怨恨和苦毒又卷土重来。

单靠自己的力量原谅他人不止困难,而且还不可能。

要想达到超自然的结果就需要用超自然的方法。当我们觉得得罪我们的人不值得被宽恕的时候,就要祈求圣灵来帮助我们。 依靠祂,把我们的不原谅交托给祂。

2.在安全的环境中,我们 l会更容易宽恕。

在《苦难和上帝的用意:苦痛带来的创伤&上帝的医治》一书中, 基督教心理学家Diane Langberg写道,有人曾问她,为什么一个与有习惯性暴力行为的丈夫生活的女人无法从她受虐的创伤中走出来。Langberg回答:“我们还在经历的事情,我们无法走出来。”

众所周知,当我们感冒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防止发烧、受寒和鼻塞恶化。 我们必须等到疾病结束后,才能开始康复和恢复体力。

同样的,如果我们的怨恨源自创伤经历、被虐待或被施暴,那么我们首先要寻求安全和稳定的环境。这可能需要我们搬出来住或采取其他行动以确保我们的安全,例如通过保护令或向有关当局报告。生活在远离创伤的安全场所,会更容易开始宽恕和医治的过程。

但是搬家并不一定是现实的,尤其是当涉及其他亲人的时候。而且我们大多数人不一定会面临这种极端的情况。更多的时候,可能我们只是需要尝试原谅亲人的不合理行为。当我们无法脱离环境本身时,可以找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专业辅导员或有相关资格的牧者来帮助我们。

3.在团体的帮助下,宽恕最容易完成。

当我们保持孤立时,苦毒往往会加深和恶化。但在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团体中,我们可以从那些宽恕过别人的属灵导师和信徒身上学习。属灵导师可以帮助我们认出怨恨的源头,并监督我们克服生活中不宽恕的灵。

然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坦诚并愿意展现脆弱的一面。对另一个人完全敞开。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却是必要的一步。

如果我们还没有找到这样的团体,让我们祷告上帝会借着祂的恩典,把能够陪伴我们的属灵家人带到我们的生命中。

4.宽恕是每天要做的选择。

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形:在尝试原谅他人时,却被一些事情触发回忆,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伤害。因此,宽恕是一种不断的,有意识的,每一天都要做的选择。每当我不愿意宽恕并开始怨恨时,我需要再次降服在上帝面前,让圣灵在我身上工作。

每天与基督同行,祷告我们愿意宽恕他人,并依靠祂的力量来宽恕吧。

5.得到了宽恕的人能宽恕他人。

“受过伤害的人也会伤害别人”,这在我工作的社会服务部门里是个普遍的说法。这意思是说有时遭受过某种伤害的人,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相同的伤害加给他人。

耶稣基督来就是为了打破和扭转这个恶性循环。祂的死和复活救赎了堕落的人类,使他们得倒宽恕,并借着他们的生活成为祝福和宽恕他人的管道。

得到了宽恕的人能宽恕他人。

有时,与我们最亲的人往往是我们最难原谅的。我的导师曾说过:“事工从家里开始”。我想补充一点,在家里的事工可能是最难开展的。

但我知道,最终苦毒和不宽恕会导致灵命的枯竭和莫大的痛苦。我也知道,借着上帝的恩典,我们能够宽恕伤害过我们的人,并过着没有苦毒的生活。

宽恕是甜美的。即使它可能需要几年或几十年时间。让上帝帮助你我学会放手吧!因为我们已经被祂宽恕,现在我们也要学着变成一个宽恕他人的人。

我已经开始了这个旅程,也还在行走。你会和我一起吗?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甘心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