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上帝的计划

我到底要不要去短宣?(有声中文)

Untitled

作者:Adriel Yeo,新加坡
翻译:Penny Lau,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封面图片创作:Marie Toh, 新加坡

你是否有短宣的经验呢?如果你不曾短宣过,那请你想象以下三种情形:

1)你和教会的弟兄姐妹计划一起到海外体验一次跨文化的短宣。对此你真的很期待。而且,你们已经联系好了当地的一间教会,并了解了他们的需要,也预备好要到那里去开始一项新的事工。2)你听说过那个地方的一些情况。那里的房屋非常破旧,当地连一所学校都没有。因此你和朋友们讨论决定要捐款来帮助他们的事工。3)身为青年事工的领袖,你想带领团契里的青年弟兄姐妹到海外去体验一次跨文化短宣,借机让他们了解宣教禾场的实况。

你是否参加过这样的短宣,还是知道身边的人有去过类似的短期宣教?反正我是有。

我并不否认这些短宣旅程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我发现它们并不能总像想象中那么的有效和有益处。从上面的三种情况来看,一些短期宣教所带来的伤害可能会比好处更大。

1)新发起的事工可能会难以持续

在短宣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无意中开始一些难以维持的事工。比如上面说的第一种情况。新的事工不只需要金钱投入,也非常需要人力。我们两个星期左右的短宣结束之后,当地的教会需要靠自己继续维持那些事工。而大多数情况是,那些教会的牧者本身已经很忙碌了。那么,要谁去继续这些新事工呢? 在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人力之下,我们是否加重了当地教会的负担呢?

我们也可能会忽略当地教会的情况和需要。我们常以自己教会、国家以及文化的情况,来为海外的教会‘打造’一些事工或者活动。但是,能在自己教会进行的事工,不代表也适合别的教会。毕竟,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不同,面对的人也不同。

说个例子吧。有一位在泰国南部村子服侍的教会同工(她之前在曼谷的教会工作)曾经告诉我,在村子里办的布道会拿到城市办可能达不到同等果效。她解释道,大部分住在城市的人是无神论者,他们很理性也很多疑。比如他们会质疑上帝的存在。而住在村子里的人一般都相信这世上是有神灵的,有一些人本来就在拜他们所谓的神明,所以他们基本上不会质疑上帝的存在。

同样的,当我们在为海外教会策划活动或事工时,若是忽略了文化上的差异,我们所做的事工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2) 我们可能会让当地教会/居民过于依赖我们

除此之外,当我们长期用金钱来支持当地教会的事工时,很可能会让他们过份依赖我们。

记得有一次,我所在的教会出钱支助一个村子建教堂。我们认为这只是一次性出资帮助他们。然而此后,他们又开始请求我们帮助他们添置更好的吉他以及音响设备。村民们似乎已经习惯性地依赖我们的帮助,而根本没考虑自己去筹款。

罗马天主教神父Vincent J. Donovan曾经在东非宣教,他也讲到类似的情况。他说,在宣教士们进入东非100多年以后的今天,在那里却没有一个教区能够自立更生。当东非人民看到海外教会能够不断地支助他们(原本的好意只是要帮助东非建立教会),他们便开始过于依赖海外教会,而不再想办法自己去筹款。

在我继续之前,我要先声明,我这么说并不是在建议我们不要出资帮助他们建教会、学校以及支持当地教会的事工工作。而是我们需要想一想,我们这么做是否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帮助他们。比如,相比给他们提供建堂所需的全部费用,我们可以根据当地教会的筹款情况来给他们资助。当我们采用适当的方法时,对当地教会是有长远益处的,他们既得到了帮助,也有机会学习成长。我们所用的方法和我们的良苦用心同样重要。

3)我们可能会把自己的小算盘误认为是上帝给我们的使命

很多时候,我们安排短宣的目的是希望年轻人体验宣教生活和生命得到成长。确实,参加短宣是会让我们的属灵生命有所成长。我认识的很多弟兄姐妹都在参加了短宣后对上帝更加信靠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体验宣教生活”以及“门徒栽培”当成短宣的目的,那就本末倒置了。我们应该认清楚短宣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要我们参与扩展上帝国度的使命——而不是完成我们自己的计划。

短宣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直接传福音、医疗短宣、领袖栽培或者举办营会。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它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并且帮助那些已经接受耶稣基督的信徒在灵命上不断成长,也栽培他们事奉上帝。圣经教导我们说,基督徒都是从一位圣灵施洗,成了基督的身子,应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并互相建立(哥林多前书12章13节,27节;提摩太前书4章13节;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1节)。因此,短宣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他们宣教的对象。

然而,我们有时把次序颠倒了。我常常听到青年们分享他们参加短宣的见证,说他们在其中学到了多少或如何看到上帝的祝福。相较之下,我很少听到当地教会或基督教组织反馈从我们派去的短宣队得到了什么帮助或益处。我很清楚这一点,因为我曾经也是只专注在“我可以学到和体验到什么” 而完全忽视了当地教会真正需要什么。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做好短宣,就需要把上帝给我们的使命放在首位,而不是满足自己的需要。

那,短期宣教真的好吗?

是的!我深信,只要以正确的心态与方式去短宣,短宣可以是很有意义的。

那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先把开始一个新事工的想法搁在一旁,而专注在如何帮助当地牧师更有效地来完成他们的事工。我们可以和一些当地教会建立长期关系,定期与当地的牧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之后定期到那里探访已经听到福音的弟兄姐妹。这样我们的服侍就不会为当地同工增加负担,反而能够与他们配搭一起开展长久的事工。

在我前几年的一次短宣中,有一位当地的土著姐妹接受了耶稣基督为她个人的救主。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和一间当地教会合作服侍。那位姐妹信主之后,我就联系了牧师邀请她到那里聚会。后来,当我们再次去探访那个村子时,我们欣喜地发现那位姐妹已经在固定参加主日崇拜了。

短宣也可以成为鼓励以及支持当地牧师的好机会。短宣队可以帮助这些牧师们与一些更大的海外教会联系。也可以做主日学事工,甚至也可以讲道,来减轻当地牧师的负担。这么一来,牧者们可以有一些时间做其他的事工,或许也可以有一些休息的时间。另外一些有专业技能的宣教队(如医疗短宣队)则可以帮助教会来服侍当地有需要的民众。

圣经里有一个例子是我们可以效仿的。保罗打发以巴弗提到腓立比教会去。以巴弗提曾提供保罗需用的(腓立比书2章:25节)。在这里,以巴弗提并不是一位宣教士,而是为长期宣教士提供支持与帮助的那个人。然而以巴弗提对保罗的帮助很大,保罗形容以巴弗提为他的“同工”。

相同的,我们应该把自己看成是当地教会的同工。说白了,我们应该把当地教会和宣教士们的需要放在首位,并竭力帮他们维持现有的事工。在宣教的禾场上,我们要能够以当地教会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计划。

我们或许不能在宣教禾场上久留,但是我们却可以多次去到一个地方短宣,不断地和当地教会建立关系并支持他们的事工。虽然每一次停留的时间很有限,但是我们若好好的完成事工,它的果效却可以是长久的。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拨云见日

当上帝一次又一次破碎我的梦想(有声中文)

When-God-Crushed-my-Dreams-Not-Once-but-Twice

作者:Ian T.,新加坡

翻译:孔晓慧,中国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我的爸爸和叔叔们都是职业军人,所以轮到我应征入伍时,我很想延续家族的传统。(我的国家要求每人都要服兵役,身体健康的男性都需要在军队服役两年。)

入伍第一天我至今难忘。虽然其他人牢骚满腹,抱怨将要失去自由,我却满心欢喜。我感到一段新的征程开始了,儿时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最激动人心的是,我被招募到特种部队精锐营,这是少数人才能获得的殊荣。入伍第一天晚上,我从营房的窗户凝视窗外,默默祈祷,向上帝感恩:“亲爱的上帝,谢谢你给我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求你帮助我好好表现,并在训练中保守我,阿们!”

最初三个月的新兵集训很艰苦但却充实。因着训练本身的性质,加上一直在一起,我与战友们建立了稳固的友谊。而且我赢得了体能训练最优奖,以队里最优异的成绩毕业,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兴奋极了,那绝对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刻之一。我感谢上帝如此赐福于我,也非常确信这是上帝为我预备的职业道路。在训练的第二个阶段,我们接受了跳伞训练,我最后升级为训练有素的伞兵。

但是这一切都在一瞬间灰飞烟灭了。

一日,天气晴朗,大家像往常一样在营地训练。我们被告知下午要去空军基地进行一次跳伞。在去的路上,我像往常一样做预备,在脑中不断温习背诵跳伞程序。之后我激动地跳出飞机,但是当我就要落地时,风向突然改变。我重重地摔在了错误的落脚点,一只脚骨折。刹那间,我大好的前途化为泡影。我在部队的职业道路就此打住了。我开始了漫长的身体恢复期并陷入了抑郁。

就是在那段时间里一位好朋友鼓励我找点事做,别闲着,希望做些事情能转移我的注意力,我就可以不再去想自己破碎的梦想了。然而当时我还没有从悲痛中缓过神来,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我去追求的了。我想,为什么上帝给了我顺风顺水的那段日子,还鼓励和奖赏了我,然后又突然拿走了这一切呢?我觉得自己成了笑柄(而且一点也不好笑)。之后那位朋友又建议我试一下当老师。我对此不屑一顾——我上学的时候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我可不想变成受气的一方,遇到像我自己这样难缠的学生。

就这样过去了几个月,我开始感到烦躁不安。每过一天,想要找点儿事情做的想法就越强烈。我最终决定试试看当老师。我在网上申请在一所小学做代课老师,并得到了这个职位,聘期一年(原来的那位老师休产假了)。然而我对这次从教的机会并没有多大热情,但我告诉自己要乐观些,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从这次经历中学习。

两个月的教课让我爱上了这份工作和这个班的学生。教课以及跟学生们的互动帮助我走出了抑郁,我感觉自己重新对生活有了方向感和使命感。当我渐渐从伤病中康复后,我申请要为学校教授体育课,并开始了体育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函授课程,这样我就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的目标是在完成研究生课程之后正式进入教育部门成为一名体育老师。我对自己说,这就是上帝预备我要做的事了。我祷告上帝给我引领,并给我机会与学生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事情比想象的进展还要顺利,我非常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同事和家人的肯定和鼓励也让我更加坚定这个决定是对的,我对未来又充满了盼望。

在拿到体育方面的学位后,我申请接受师范教育方面的培训,想要申请成为一名师范类研究生。然而教育部拒绝了我的申请,又一次我的梦破碎了。我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失望和挫败感。好不容易我感到崭新的生活近在咫尺了,但却又一次幻灭了。我感到上帝对我实在是太不公平,祂就这样当着我的面猛然关上了门,还不止一次。又一次,我一直以来得到的那些认可变得毫无意义了,至少看起来如此。

如今,这些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真希望我可以告诉你上帝在之后又给了我一次实现梦想的机会,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我学会了接受上帝给我的安排。就是在那两次尝试而又两次失败的黑暗日子里,上帝让我变得更谦卑,并帮我看到祂的道路高过我的道路(以赛亚书55章8-9节)。虽然我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行,但是上帝让我明白祂才是最终掌管全局的那一位,离了祂我真的是什么都做不了。

如果我告诉你我现在在做的事,你大概会觉得这份工作跟我完全不搭。不同于我以往的经历,我认为自己并不很擅长现在所做的事。但是正是因此我才能一直记得在前途未卜甚至是绝境中上帝的恩典仍然够我用。

上帝的能力正是在我们的软弱中彰显。就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2章10节中提到的:“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因着祂的荣耀,上帝陪我走过了这一切的风暴并让我经历了祂的信实。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失之常春藤

The-pressure-to-be-the-best

作者: Nicole Yuen, 19岁, 美国;翻译:Spring

从记事起,我就认识了上帝。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基督徒,我从小就去教会。尽管我很早就知道了上帝无条件的爱,却还是没能幸免,“感染”上了追求成功所带来的压力。

爸爸妈妈总是教导我“凡事尽己所能,不要错失任何良机”。这是个很好的建议,但到我这却被错误地理解为“凡事争第一,不可错过任何事情。”

当我出人意料地考入纽约市一所顶尖高中时,这些压力就变得格外真实。之所以说是出人意料,是因为我完全没有身边那些学习狂人们准备得那么充分。于是突然之间,我被卷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世界——每天赶地铁上下学,课余时间全都用来补习备考,白天排满各种课程和活动,晚上还要熬夜学习。学校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虽然有一些朋友,大家却都心知肚明:我们在暗自较劲,为要争夺常春藤大学里的一席之地。

我把自己弄得自己精疲力竭、身心具惫。当我连一所常春藤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没收到时,我觉得真是所有的时间和努力都白费了。我没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让所有人都失望了。

当我的朋友们正在为该选哈佛和还是选耶鲁头疼时,我却不得不努力接受现实——恐怕得去一所自己压根都不喜欢的大学念书了。最糟糕的是,对于我所处的困境,我什么都做不了,也什么都改变不了。我从来没有觉得如此绝望过。我之前骗自己,以为只要能提高成绩、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我就能掌控自己的未来。但事实是,我根本无能为力。

当我终于承认自己并不能掌控未来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来到上帝面前,请祂来扭转局面。祂真的为我开路了——虽然跟我起初想的并不一样。

一天,我意外地得到消息,说我已经被一所自己比较喜欢的学校录取了!之前他们把我列在候选名单上。如果从数据上来看,这本来没可能,现在却发生奇迹。这所学校并不是我的首选,却不曾想上帝一直为我在那儿预备位置。两年后,我才发现,上帝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祂知道我适合去哪儿。假如我之前被一所常春藤大学录取,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去的,然而那样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我可能仍旧认为是自己的努力,而非上帝的计划在掌管我的未来呢。

尽管眼看着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失去控制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这却是我人生至此最受益的一段经历。

读完这篇文章,我希望你也可以明白,上帝比我们自己更清楚什么是对我们最好的。上帝不是学校的录取官,我们不需要、也没有办法向祂证明自己。无论是排名第一还是排名一千,祂都一视同仁、用无尽的爱爱着我们每一个人。祂关心我们,因为我们是祂的孩子。祂想要把最好的给我们,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放手,让祂来掌权。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成功人士)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