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亲子关系

上帝没有逃…

time-for-a-change-1124160_640

作者:Sandy Zhuang,中国

顶着夜幕下的寒风,我拼命地逃。我倾心养育的大儿子,常惹我伤心,比如因为讨零食遭拒绝而对我说:“我不是你的宝贝!”这天他又无端跟我“冷战”一整天,对我不理不睬。晚上我实在忍不住,就一边拍打一边责骂他:“你怎么可以这样漠视我?怎么可以不尊重妈妈?!”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不大理智,就去隔壁房间冷静一下。没想到,不到半分钟,他就和弟弟有说有笑起来!也就是这“最后一根稻草”,终于让我夺门而逃。

我曾问上帝,我教养大儿子所付出的心血、承担的忍耐,究竟什么时候能才能看到果效?我并不期待他出类拔萃,只是希望他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并学会由衷去爱别人。上帝虽然没有回答我的疑问,但我却明白,教养孩子的过程或许也是上帝塑造我的过程,让我不断在孩子身上操练原谅与包容,哪怕自己难过也要尽量考虑孩子的需要。可是,当儿子完全不顾我的感受,表现得对我似乎毫无感情时,我的理性真的无法理解,情感亦无法接受。我甚至觉得“这是上帝对我的塑造”这种说法也没有说服力了。于是我只想逃,我要从“母亲”这个角色里逃出来喘口气。

结果我真的逃出来了。我逃出了作为母亲的“自我中心”,再一次定睛在上帝身上。在圣经以赛亚书1章4-5节,上帝形容以色列人是“败坏的儿女”,甚至连牲畜都不如,并斥责他们“为什么屡次悖逆?”“还要受责打吗?”这是我第一次从先知书中读出上帝作为“家长”撕心裂肺的痛,祂仿佛在说:“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宁肯吃尽苦头,也不相信我?!”责打从来不是上帝的本意,上帝要的是祂的子民真心悔改、敬畏祂。让我感动的是,在以色列人屡屡悖逆之后,上帝没有逃,反倒赐下独生子耶稣基督,借着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舍命,给顽梗的人类带来了得救的盼望。也因着这救赎之恩,我们才能做出真正的悔改,活出崭新的生命。

在主面前,我何尝不是个孩子呢?我是否也和悖逆的孩童一样,会因为没得到祝福或疑问没解开,就怀疑上帝的爱呢?是否宁愿自己费力、吃苦头,也不愿遵行上帝的话语?是否因为上帝管教的杖没有落下来,就掩耳不听圣灵的责备?

我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什么时候能悔改认识上帝,或他未来会做出什么令我更为心痛的举动。但是我确信,上帝就在我身边,那位日夜看顾自己儿女的父亲在看顾我。祂的心痛成了我的安慰,祂的忍耐亦给予我盼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面对苦难)


submit_article

 

爱你,就要学会去认识你

snowman-1073524_640

作者:Sandy Zhuang,中国

单身时总是会羡慕那些当了妈妈的姐妹们,直到自己做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才终于了解到养育小孩根本不简单,尤其养育两个男孩更是不容易。我的两个儿子个性十分调皮捣蛋,常常喜欢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把自己弄得全身脏兮兮,比如在干净的衣服里放石子和枯叶、故意踩水洼等等。

生活本来已经够紧凑繁忙了,孩子一捣蛋,更是让我抓狂。时间久了,对于教育孩子这一块,我感到非常挫败和气馁,不禁想:“为什么我这么费心教育他们,他们却那么顽皮捣蛋呢?”我无法接受圣经诗篇127篇3节所说的:“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我开始质疑自己的教育方式,于是找了许多属灵的育儿书籍来看,但是几年下来却没有看到太大的效果,我甚至怀疑,是否生养两个年龄相近的儿子根本就是个错误?

直到一日,我陪孩子们一起看了一部动画片,叫《佩佩猪(Peppa Pig)》。当画面里的两只猪宝宝在泥坑里蹦得不亦乐乎时,我的两个儿子也笑得前仰后合。我顿时意识到,原来孩子心中的“快乐”与“价值”,跟成年人所定义的完全不同。他们的宝藏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弹弓或球拍;他们不在乎自己是否全身变脏,只是单纯地享受当下踏水洼的快乐感。虽然我从育儿书籍中获得了不少的育儿知识和方法,但却从没想过试着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事情。我一直认为孩子顽皮的天性是个需要被打磨掉的障碍,却不曾想过其实我可以去接纳、甚至拥抱这种天性。

于是我试着在忙碌的一天后,坐下来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一同哈哈大笑;用废弃的塑料瓶给孩子们装石子;给他们添置儿童雨衣、雨鞋,好让他们可以在下雨天的时候,像佩佩猪一样去水洼里蹦蹦跳跳,而不是在家里闲得无聊。有时,孩子们甚至会在院子里刨个坑,在坑上“种”一根枯树枝,再浇上水,然后一脸骄傲地告诉我,他们种的“树”明天会开花……孩子们天真爱玩的天性,逐渐给家里带了越来越多的乐趣。而我,虽然在教养孩子的路上仍有许多困惑和烦恼,却也日益为着他们本来的样子向上帝感恩。

上帝通过两个小孩重新塑造了我,使我放下自己心中的骄傲,不再总是想着对方给自己添了多少麻烦,而是学习接纳。上帝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爱一个人并不是要让他完全按照我所认为是好的模式来行事为人,而是思考如何就其不同的个性,以耶稣基督的爱来接纳和服侍对方。同样的,这也提醒了我可以因着“爱”来接纳并且更加尽心尽力,不怕麻烦地去服侍每一个弟兄姐妹,就如同爱我们的耶稣基督一样。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submit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