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信仰

为信仰,可不可以再勇敢一点!(有声中文)

作者:Daniel Ang,印度尼西亚
翻译:晓晴, 中国
语音播读:刘弟兄, 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我对大学最鲜活的记忆就是每周日早晨的礼拜。我在当地教会的诗歌敬拜中负责演奏大提琴,所以每周日早晨7点我就会起床去参加排练,为早堂礼拜做准备。很感恩,我们有一群出色的演奏者和一位认真负责的指挥,他能将经典旋律和传统赞美诗做出绝美的编排。悦耳动听的音乐,加上牧师针针见血又给人启发的布道,每次礼拜结束后我都意犹未尽。感觉接下来一整周需要的基督徒生活补给都被充满了。

然而,当我回到学校吃早餐时,气氛立即大反转。餐厅里到处都是刚睡醒的同学,一些穿着睡衣,一些穿着开派对的衣服,——显然还没从前一晚的狂欢中完全清醒过来。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在周日穿得这么正式,我回答说我刚从教会回来,她皱起眉头问:“教会?你去教会?”

她看上去有点疑惑——没有敌意也不反对,仅仅就是疑惑。很明显,在我的大学里,大家已经不再把“星期天”和“教会”联系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刚从教会的圣洁中走出来,踏进了世俗世界,在这里,没有人谈论圣经、上帝或是永生。

这就是我之前的学校:一所位于北美东部的著名文科大学。学校里大家对宗教没有明显的敌意,但谁也不会提起,主流的态度就是“别问也别讲”。校园里的这种气氛压抑到一个程度,以至于我的一个朋友还专门为此做了一个研究,访问大家个人信仰层面在学校的经历和体会。一位受访者讲述他曾经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时他还不了解学校的这种社交风俗,于是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天主教信仰以及信仰在他生命中所起的作用,最后他得到的回应是大家的面面相觑和尴尬的沉默。

回顾我的大学时光,这让我想起了圣经中的但以理。但以理年少时被迫离开家庭和民族,被带到了巴比伦的皇宫,被迫学习伽勒底文字和文化,以便为巴比伦王所用(但以理书1章)。然而,虽然身处异文化,但以理还是勇敢地坚守了上帝吩咐以色列人遵循的信仰和传统。他拒绝食用皇宫提供的巴比伦食物,坚持只吃蔬菜和喝水。尽管知道有禁令,他依旧每天三次向上帝祷告(但以理书6章10节),以至于被扔在狮子坑中。但上帝救了他的性命

我自己的经历虽不像但以理般惊险,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在上大学之前,我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基督教的环境中:我的学校是基督教学校,大多数朋友也来自基督教家庭。在这种环境下,我每天都跟上帝打交道,但也因此把这一切当做理所当然。身边的每个人都说着基督徒特有的语言——常常赞美上帝并谈论上帝在各自生命中的旨意。身为一名基督徒,对这样的环境我简直轻车熟路。事实上,在当时,谈论上帝也是我讨父母和老师欢欣的捷径。

然而,到了大学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仅仅是跟大家说你“去教会”都是一件奇怪的事。虽然我们有关于宗教的课程,但是如果你谈起自己的信仰经历,别人还是会皱眉头。当然并没有谁会公开抨击宗教信仰,只是大多数人完全不关心属灵层面的事情,他们只关心物质层面的事——可以说是一种实用主义的不可知论。

与此同时,我们学校还是有一个很活跃的基督教团契的。我偶尔会参加他们的聚会。在那儿我惊讶地发现我的一些朋友竟然也是基督徒。之前我们也彼此聊过很多,却从没有谈到过信仰,感觉我们就像是一群“地下基督徒”。

我发现一些基督徒在遇到此类情况的时候,会选择只和基督徒抱团。虽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时我不认为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我尝试去认识很多新朋友,不论他们的信仰是什么。正因如此,我有了一次在餐厅极其难忘的交谈。

那时我正在和一些同是数学物理专业的同学吃晚餐,通常,我们交谈的话题是最近最难的作业和物理、科学方面的话题。然而这一次,不知怎么的,我们的交谈转移到了上帝这个话题上。有人评论到:“如今还有谁相信上帝吗?”说着他摇了摇头。

在那之前,我很少谈起自己的信仰,但是我有下定决心,如果需要,我绝不会隐瞒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马太福音中耶稣的一段话给我这样的决心:“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马太福音10章32-33节)

因此我大声回答道:“我相信上帝。我是一名基督徒。”

朋友不可思议地看着我说:“真的么?为什么呢?这是怎么回事?”

接着我开始解释我的信仰。身为护教学的忠实读者,我最喜欢的书是像William Lane Craig、Alistair McGrath Alvin Plantinga这一类基督教哲学家或神学家写的——我非常高兴我能有这次绝佳的机会好好使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尤其是在我们探讨科学的时候。我解释并维护了我的有神论信仰,我的目标不是传福音,而是告诉我的朋友们是有“正常”的学生真诚地信仰上帝的。

我能看出我那些不可知论的朋友们很惊讶。此前,他们对我的认识是一名出色的数学物理学生,根本无法把我和那些“奇怪的宗教人士”联系到一起。

我们的交谈持续了一个小时还多,最后因为餐厅要关门才不得不结束。我感觉这像是一次小小的“狮子坑”时刻:我是餐桌上唯一一名基督徒,要应对各个方面的质疑。虽然没有人完全信服我的答案,但是最后也没有人能反驳我。我认为我做到了“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做准备,以温柔敬畏的人回答各人。”(彼得前书3章15节)

最终,我和我的朋友们依旧按各自不同的生活轨道前行,但是我还是希望他们最终能够找到上帝,或至少能够有感动更深入地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那次交谈在那一刻打破了学校的冷漠气氛,并且感谢上帝,祂给了我勇气即便在公共场合也坚守自己的信仰。

回顾往事,我发现正是这些微小的时刻坚定了我的信心。在那样的环境中,我做的哪怕是和基督教只有一丁点关系的每一件小事都提醒我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而周日的礼拜再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成为了我每周的灵命补给站。我做的任何一个细小的事情,比如每次在餐厅吃饭时公开做饭前祷告,对我来说都变得意义非凡。

最后,就像圣经中的但以理得以在巴比伦幸存一样,我这个但以理也安然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光。尽管有些时候我认为自己本可以为信仰再勇敢一点的,但我相信我踏进世俗世界的第一步是一次成功的开端,同时我也在祷告,祈求上帝继续加添给我力量,让我未来不论身在何处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一起来庆贺)

英国自由民主党领导人因信仰辞职,作秀还是真虔诚?

Untitled

作者:Chris Wale,英国
翻译:Elim,中国
封面图片: Liberal Democrats Flickr

6月14日,英国一个较大的少数党——自由民主党的领导人蒂姆·法伦(Tim Farron)宣布离任。这一举动发生在英国大选后的一个星期。自由民主党在今年的英国大选中表现平平,因此蒂姆·法伦离任的消息并没有让人感到十分意外。

不过,法伦的辞职决定跟他的政党表现却没有丝毫关系。在几名亲近同事的陪同下,法伦在一场匆忙安排的声明会上解释道:“我发现,当我认真面对自己的信仰时,我无法既做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又当一个政治领袖……或许有更优秀,更有智慧的人能处理得更好一些——在当下的环境中领导好一个政党,同时还能保持对基督完全的忠心。但对我来说,我真的没有办法在2017年当好一名政治领袖,特别是带领一个进步自由党,同时还做一名委身的基督徒,持守圣经教导。”作为一个身在英国的基督徒,我思考的问题是:法伦的决定正确吗?大选结束后,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取得绝对多数票数而造成了英国现在的“悬歭国会”状态。法伦在这么敏感的时期做出辞职的决定,这只会让英国目前的局面更加混乱。我们的领导人难道不应该直面挑战,而不是逃避吗?

尽管在信仰上要面对一些障碍和负担,甚至做出一些妥协,法伦除了辞职就不能做点别的吗?

我的同事当中有人对法伦非常了解,因为他们与法伦同去一个教会礼拜。我的同事们都说法伦是一个谦卑爱主的人。我觉得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政治领袖吗?我们需要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来领导这个国家,但他却偏偏选择了离任。他这样做对吗?

我想起使徒保罗写给他年轻的朋友提摩太的建议。提摩太虽然不是一位政治领袖,但却是一位教会领袖。保罗对他说:“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些事上恒心。因为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提摩太前书4章16节)。显然提摩太需要对他领导的人负责任,但如保罗所说,提摩太首先要负责任的是他自己在上帝面前的生命。

我想这正是我们在法伦身上看到的。最重要的是让上帝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得荣耀。对法伦而言,做一个谦卑爱主的人比在政坛积极开拓(即便这很好)更重要。如果当一名政党领袖确实需要他在信仰上妥协,那么离任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决定。他在上帝面前的生命是他的首要责任,这对我们每个信徒来说也是一样。

身为基督徒,我们都会有为信仰成为众矢之的的时候。信仰让我们与众不同。我们的责任是全然谦卑地爱耶稣,即使有时这样做意味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或者放弃看起来很重要的事情。法伦为耶稣不妥协,媒体却嘲笑和憎恨他。然而,即便有这么多消极的媒体评论,也还是无法妨碍他给所在的政党留下“以上帝为中心”的好影响,并赢得党内人士的敬重。

法伦因为不愿妥协信仰而放弃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很多媒体嘲笑攻击他,甚至有一个报道称他的决定是“自恋”。然而,他在上帝面前表明了自己的优先次序。在坚定地追随耶稣和追求政治生涯之间,他选择了耶稣。

为着这样的见证感谢主。愿我们也都能留下如此纯粹和率直的见证。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头条大追踪)

我的日常工作有何属灵意义? (有声中文)

What-does-day-to-day-work-have-to-do-with-God

作者:Daniel Gordon Ang,印度尼西亚

翻译:詹启圣,台湾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一年半前,我满怀期待地来到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研究生,刚开学那几个月我每天都有一堆事情,忙得不可开交。

虽然我仍然像在本科时一样需要上课,听讲座,做作业….但是我不再觉得只是在为将来做准备,而是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开始在工作了。

我做的都是些专业物理学家们做的事情:思想物理学原理,写电脑程序代码,自己组装雷射器,在机械工厂加工金属零件等等。这些任务使我学习到了许多新技能并跟一些有趣的新朋友共事。

虽然学习新的事物总是很有趣,但我 的热情却慢慢在减退,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我的日常工作是没什么意义的。我处理的大多数事物都是枯燥乏味的。而我的研究项目也经常会因为一些不可预期的技术故障、官僚主义、或是物流问题等而被长期耽搁。

我每天在这些琐事中挣扎着前行,六年或七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学位才刚刚起步,我的生活就越来越不感觉是在向一个远大目标稳定迈进,而是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

没过多久我就开始纳闷:我该如何用信仰解释这样的生活状态呢?我面前有两个主要的障碍。第一是如何让上帝融入我的日常工作?焊接电路板或重新排列光学版上的镜片跟上帝有何关系?更糟的是哈佛校园是一个非常属世的地方,很少有人会公开他们的信仰,甚至连谈论属灵方面的事也不大可能。

第二个问题是因为看到其他研究生、学者、以及教授们都在努力钻研试图发现物理学里的新事物。为着一个属世的目标他们满怀壮志地激烈竞争着。但耶稣不是教导我们要储存财宝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吗(马太福音6章20节)?莫非我这一切的努力也是为了个人的名声与荣耀?

接下来的一年,上帝带领我跨越了这两个障碍。去年夏天,我加入了一个特别的基督徒团契,我们承诺每天都要写下阅读圣经的经历与感想。我们每天读一章圣经,接连读完了罗马书、加拉太书、约翰一书到三书,以及以弗所书。我严格地遵守读经进度,强迫自己不论当天的经文如何浅白或者与我的生活多么无关,都一定要写一点东西下来。这个过程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在罗马书中,我被上帝美好的救赎计划大大地感动;在约翰一书,我学习到了彼此相爱的重要;以弗所书教会了我过基督徒生活的许多宝贵秘诀。

更重要的是我发觉这些使徒书信呈现出一个共同主题:告诫我们要遵循上帝的旨意,将我们的思想重心放在祂的身上。就如同保罗在罗马书13章14节所说:“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这里所说的“披戴”让我有相当的共鸣。不论我们去哪里,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必须将耶稣基督像一件衣服一样穿戴在身上。透过这节经文,我终于清楚了要如何将信仰与工作结合。

那有没有一本指南告诉我们做哪些事能够使信仰与工作相得益彰?当然没有。但我很快就意识到我问的问题本身就不对,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0章31节写道:“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

我明白了自己根本不需要在日常的实验室杂事、繁琐的实验、开不完的冗长会议中寻求属灵层次的意义。而是只要我做好我的工作,我就是在荣耀上帝。我只需要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上披戴主耶稣基督。这样我的心态和灵命都会得到调整,到最后我就再也不需要没完没了地在我所做的事情中寻找属灵意义而可以自然地活出属基督的生命了。

这个暑假我的一个经历更加让我确定这一结论。我的指导教授分配给我一项困难的工作,基于种种环境因素,我必须晚上独自一人待在实验室做实验(因为这个时候设备没有其他人占用)。所有人都给我压力,期待我能在一周之内让系统上线。但我只是一个菜鸟研究生,承担这样的重任我紧张极了。

有一个晚上,我按照计划进行工作,但却诸事不顺。就在我慌张绝望准备放弃时,一个微小的声音提醒我,就这么放弃是不对的,上帝不是已经带领我度过无数次的人生困境了吗?我顺服于圣灵的提醒然后开始祷告,心中顿时感受到一股平安;随后,我将一切忧虑交托给了上帝(彼得前书5章7节)。几个小时过后,一切问题都得到解决了。

两个礼拜之后,我的工作差不多完成了。我也经受了圣灵之火的洗礼。对于实验室的其他同学来说,这似乎只是一个课题研究的进展,但我知道我同时得到了灵命的长进。当我们“披戴”耶稣基督时,将一切忧虑交托给祂就会是我们的自然反应。

第一个障碍——“如何将信仰与每天的工作结合”顺利解决。第二个障碍的解决方案也很快浮现。我开始将自己在哈佛所做的事看做是上帝给我的计划——是祂让我有天份及机会来到这里并与这么棒的同事们一起工作。

我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实现属世的和人的目标;而是可以让我们透过工作窥见上帝的计划。

祂用这些原子、分子、以及物理定律创造出这个宇宙。如同祂给了亚当帮伊甸园中动物起名字的任务(创世记2章19—20节)一样,祂也给我了一个任务,那就是研究祂的创造物来发掘更多美。

认识到这个不可思议的真相之后,我再也不觉得我的工作与上帝的呼召有任何冲突了。我个人在世的使命也变得清楚无比:如果我“披戴”着主耶稣基督努力地在实验室工作,我所做的就是祂希望我做的。这让我有更大的动力去做好所有事情——不单是光鲜亮丽和激动人心的事,也包括平凡的琐事杂务。

或许我读研究生的经历比较特殊,但我坚信,在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上荣耀上帝这项基本原则适用于所有人以及所有事。当我们将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好,我们就是在创造对这个世界有价值的事物。

所以当我们在忙着做“属灵”的事情例如分享我们的信仰、牧养同事、遵循基督徒的原则时,也别忘了在工作中以上帝为中心并发挥我们的最大能力把工作做到极致同样重要。

此文章译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我曾认为信仰是人没有希望时幻想的花朵(有声中文)

lost-1605501_960_720

作者:轻柳飞扬,中国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念研究生时,我选择去教会并不是为了寻求信仰,而是因为一直以来强烈的好奇:为什么有人会对一种尚存争议的超自然力量坚实而笃定地相信?

 探索过程中,两句圣经经文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挑战: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章6节)

震撼是因为这些话读起来如此有权柄,向世人宣示上帝对人的主权;挑战则是因为它们动摇了我二十几年来的观念:信仰是人没有希望时幻想的花朵,是颠倒的世界观,是西方渗透中国文明的工具。从这两句圣经话语中,我才看到了信仰的重要性:它也许决定着人的灭亡或永生。因此,信仰这件事是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来思索、探究、选择的。

可是毕业后,我还是离开了教会。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工作和居住地点变得离教会太远,实质上却是因为我内心的不确信。由于对圣经的学习较为肤浅,我虽然认为上帝的话语很有力量和智慧,但对上帝所行的神迹这部分却并不相信。信仰如果失去了事实的根基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我当时很害怕被某种意识形态控制和洗脑而变得狂热和极端,甚至一度认为祷告、敬拜、读圣经都是强化意识形态的手段。因此离开教会也是我内心质疑的结果。

可离开教会的那几年,我才真正认清了别人眼中温和、善良、真诚、上进、务实的那个我背后的罪。那时,我的生命状态恣意怨念,常常被情绪驾驭捆绑,变得容易狂躁不安。每天都有无名怒火穿堂而过的我就像一个随时要引爆的火药桶。生活渐渐把我变成我讨厌的样子——世俗、琐碎、骄傲、易怒。有时候我想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控制和归正,却徒劳无功,正如圣经中保罗所说:“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马书7章18节)

后来,我重新回到教会。因着许多的疑惑和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我在圣经的学习上更加渴慕了。在更深入的学习中我意识到,宗教实际上是一种世界观:这个世界有神还是无神?仅有一位神还是有多个神?人是由神创造的还是由其他物种进化而来的?

那么,有神论真是愚昧无知的产物,而无神论就是文明智慧发展的象征吗?我们无法看见神,该如何选择呢?

一开始,我和很多人一样,把圣经当做一部文学作品,把圣经里的神迹当做神话故事。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我发现圣经是一部神奇的书,也不断地被其折服、震撼。历经一千多年,由超过40位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而成,圣经却有着严密的逻辑,前后出人意料的一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受:我们常常认为无知才崇拜神,可是是不是正是无知才使我们不认识上帝呢?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一点点哲学会引导人走向无神主义和物质至上的错误,伟大的哲学却会使人归向宗教。”200多年后,伟大的数学家高希也发出了同样的喟叹:“微小的学识使人远离上帝,广博的学识使人接近上帝”。

学习越多,解决的疑惑越多,我的信心就越加坚定。我也开始明白基督教的核心并不是简单地使人向善,也不是贿赂上帝来求得庇佑,而是承认上帝是生命的救主,要活出上帝的圣洁和公义。

上帝在圣经里不止一次地讲到“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得前书1章16节、利未记11章45节)这话就成了叫我脱离情绪捆绑和罪恶的救赎。每当我要被周遭的事物引爆怒火的时候,每当我要被恶劣的情绪驾驭的时候,当我陷入罪恶的试探时,我就想,如果是上帝,祂会怎么样做呢?我的做法是否是上帝所喜悦的?我是否活出了圣洁和公义的生命?这样思想后,我的情绪就会慢慢缓和下来。回头看那些让我困恼的事情,也没那么值得困扰了。在其他的事项上亦如此。当我背向上帝、远离上帝时我就堕入了罪恶苦难的深渊,生活呈现出非常糟糕的状态;而当我转向上帝、寻求上帝时,我就开始拥有喜乐、平安和充实的生命。我们常常抱怨没有神迹,心中总向上帝挑战:“上帝若向我显神迹,我便相信。”然而,还有什么比让妄自尊大的人悔改更为神奇的呢?上帝的爱和圣洁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卑鄙不堪,为自己的过犯忏悔,并真心诚意地悔改,这就是神迹。

人的认知非常有限,我们甚至无法看见空气流动而形成的风。可是凭着风沙弥漫、树叶飞舞、裙角飘扬我们就能确定风的存在。同样,我们只是宇宙中如尘埃一般的人,我们看不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凭借着圣经的启示、教会的圣洁、基督徒间的彼此相爱,罪人认罪悔改,我们便可以确认上帝的存在。这正如圣经所说:“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章20节)。

因此,在我2012年圣诞受洗的那天,我一直在流泪,是为自己的过犯忏悔,也是为新生激动。此时,生命被更新的我才发现,上帝真实可信。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 奇异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