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天下之忧

创意图文:当歧视不易察觉时……

作品标题:当歧视不易察觉时……
创作原料:数码绘图
作品描述:我们都知道, 公开歧视他人的地位、种族、性別、残疾或外表是件多么糟糕的事情。但有时候,某些形式的歧视是很微妙,不易察觉的。以至于我们都有可能在生活中不知不觉歧视了他人而不自知。因此这个作品的目的是为了突显出这种情况的歧视,并希望透过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去思考: 当我们面对他人处于跟我们不一样的情况时,我们该如何看待他,以及作出怎么样的回应? 让我们就此重新思考马太福音22章节所说的”爱人如己”吧!

小雨内里 rainelly雅米创意团队合作设计。

1.种族

race_sc

2.体重

weight_sc

3.魅力

attractiveness_sc

4.殘疾

disability_sc

5.性別

gender_sc

6.经济能力

financial_sc

*此作品为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天下之忧)


submit_article

回顾2015年我在尼泊尔的恐怖地震经历

nepal-earthquake-2

作者:S.A,新加坡
翻译:Penny Lau,马来西亚

2015年4月25日那天,我的朋友到尼泊尔来探望我(我当时正在尼泊尔参加为期一年的短宣)。也就在那天,全世界见证了继1934年后再次袭击尼泊尔的可怕地震。在这次的地震当中,共有八千多人丧失生命,两万一千多人受伤。

那天早上,我和朋友正在教堂的三楼崇拜。当牧师在证道,宣读创世纪17章时,突然间,整栋建筑物开始猛烈地震动。地底下传来巨大的隆隆声,外面的鸟儿四处飞,周围所有的东西都在摇动。

来自没地震的新加坡的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这是发生地震了!而且还是个7.8级的地震!我当下想到的是“我必须离开这个建筑物!”于是我马上拿起我的包包,站了起来,准备冲到底楼去。

可当我抬头看看周围时,我发现没有一位尼泊尔信徒离开他们的位置。相反的,他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不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举起双手,迫切地向上帝祷告。

我突然觉得很惭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因为我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向上帝呼求。于是我坐回位子,也开始一起祷告。在祷告当中,我祈求上帝保守这个建筑物不会倒下去,也恳求主停止这个地震,更渴望祂拯救我们。但其实在我内心深处还是忍不住地想, “这将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过了一会儿,震动停了下来。所有人都开心地欢呼拍手。但过不久又开始震动,于是我们又继续祷告。虽然地震只维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却感觉像过了很久。当震动渐渐地平息下来后,我们才井然有序地走下楼梯。

nepal-earthquake-5

然而有一些信徒仍然留在室内欢唱到:“Dhanyabaad Yesu mero man dheki”, 意思是“我衷心的感谢耶稣”。看着他们赞美主的样子,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突然,外面发生了骚动。由于我的尼泊尔语并不是很好,所以我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看到一些男生跑向教堂的蓝色大门,然后把它关起来。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有一只大象在附近徘徊,他们不想让它进到教堂的范围内,所以才关门。这一切都令人很难以置信。

之后,我们在走路回家时看到周围屋子的砖墙都塌了。人们都聚集在空地上,也有很多人在尝试着打电话。除此之外,有一间三层楼的屋子完全被摧毁,而警察不断地在清理废墟。在那周围聚集了有一百人左右,有的在观看,有的在拍照。但我们不确定是否有人丧失生命。

nepal-earthquake-3

大约有一个小时左右,我们仍可以感觉到地面在震动,并且从那天到接下来的几个月内都不断的有余震出现。事发后的几天,我们都睡在帐篷里,每天早晨都唱《一万个理由》(10,000 Reasons),提醒自己每天都要感恩,也恳切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

nepal-earthquake-1

每个人对突如其来的惊吓有不同的反应。有些同工患上了创伤后焦虑症,必须回国寻求专业医疗服务。但是对我而言,我清楚知道上帝要我留下来。尽管新德里的新加坡高级专员公署以及外交部已经通知我妈妈有关我在这里的情况,也提议送我回国。但那时的我非常确定自己想留下来与尼泊尔的人民在一起。我也很感恩,父母都尊重我的决定。最终,我在尼泊尔逗留了18个月,直到今年的七月份。

我现在已经回到新加坡了。那么,这个地震对我还有影响吗?

有。在某些方面还是会有影响的。直到今天,当我听到类似地震警报的声音时,我的身体自然而然地会变得紧绷,似乎感觉到了危险。除此之外,我刚回到家的前几个星期,我躺在床上时仍会觉得床在摇动。甚至当我在航游时,船只摇摆的感觉总让我回忆起地震的点点滴滴。

那么我是不是受到了心理创伤呢?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我必须学习与它共存下去的“新生活”。通过这个事件,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以赛亚书54章10节所说的,“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這是怜恤你的耶和华说的。 ”

最后,让我们记得,在混乱之中,上帝依然是不动摇的。

图片由S.A提供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天下之忧)


submit_article

我们可能原谅我们的仇敌吗?

asia-1177099_640

作者:CHARMAIN S
译者:Fish,香港

2015年的某个晚上,一个面生的年轻人走进了一家教会。教会里参加每周圣经学习小组的教友们都很热情地欢迎了他,并一同聚会了一小时。突然间,这个年轻人站了起来,掏出手枪,向房间里的每个人扫射。他朝每个人都开了几枪,在宣扬了种族言论后便离开。在那晚,共有9个人死去,其中包括了一名牧师。

这并不是动作惊悚片的戏剧开场,而是真实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这间教会就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的伊曼纽尔非洲卫理公会。九名被害者都是这间教会的教友,亦是非裔美国人。开枪的年轻人是21岁的白种人Dylann Roof,他在被逮捕之后承认犯下这令人发指的罪行,并意图引发一场种族战争。

什么样的言语才能形容这场恐怖的暴行呢?谁能理解受害者家人和朋友的痛苦与愤怒?他们肯定会渴望伸张正义,甚至是复仇。  然而,受害者的家人的回应却令人感到意外 。虽然他们痛哭到难以言语,但却选择延长宽限期。在法庭上,这一个个悲伤的亲属接连站起,正式声明他们已原谅Roof并选择为他的灵魂祷告。

真不敢相信!

想象一下,有这么一个人他仇视你,或者不喜欢你,在伤害你最亲爱的人之后,你会有什么反应呢?你会像查尔斯顿的信徒那般,选择放下仇恨并宽恕你的敌人吗? 凭我们自己的力量,这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查尔斯顿的信徒拥有的,和我们所有人一样,就是信念——相信耶稣基督不仅仅为了他的仇敌而死,同时还宽恕了他们。作为基督徒,我们已然知晓了耶稣在马太福音5章44节的教导:“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听起来简单直接,可是现实中要做到几乎不可能。

查尔斯顿的新闻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五年前,我的一个朋友被施暴者企图性侵犯后刺死。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亲如姐妹。失去她,我的世界就像缺失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让我痛到肝肠寸断。

那位凶手当场被擒,并被判处了26年的监禁。当我得知该判决时,我并不像查尔斯顿的信徒们那样回应。“这判处不够!”我们的另一个朋友说道,而这简直就是我的心声。我们依然感到非常地愤怒,而我则是对于宽恕凶手这件事感到非常地挣扎。

我花了好几个月,去聆听和理解上帝劝我宽恕的呼召。最后,通过圣经里关于大卫王的记载,上帝柔软了我的心。  让我们来快速回顾一下大卫王的故事吧!在大卫称王之前,他用了八年的时间逃离扫罗——以色列的第一任君主的追杀。扫罗执意要灭了大卫,因此导致这八年里大卫不得安歇,充满了恐惧和煎熬。然而,即使大卫后来有机会杀死扫罗,他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扫罗依然是上帝的受膏者。当扫罗最终死去时,大卫甚至哀悼他的仇敌。(撒母耳记1章11-12节)

归根结底,大卫是因为顺服上帝,所以才选择不向扫罗复仇。我深信,就如同大卫一般,这些查尔斯顿受害者的亲人们也意识到,  上帝掌管Roof,和掌管他们一样多。他们也知道,Roof的生命在上帝的手中,并不在他们手中。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够降服顺从上帝并宽恕他们的敌人。 同样地,我也必须意识到,杀害我朋友的凶手也在上帝的手中,并不在我。不止如此,我还得认清上帝对于他的掌权。因此,虽然我觉得很荒谬,但我还是开口原谅并为杀害我朋友的凶手祷告。虽然这并不能带走我的悲痛,但这宽恕的行为却能使我从该假象中解脱出来。这假象就是我自以为我拥有审判凶手的权力,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带给我伤痛,也因为他是我眼中的仇敌。

我相信“宽恕”是我们去爱仇敌的第一步。 而这一步亦象征着信任全能的上帝才是掌权者。不论我们自己喜欢与否,我们都曾经是祂的敌人。但上帝却提供了宽恕我们的途径——“因为我们做仇敌的时候,且借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罗马书5章10节)既然我们已得到上帝的宽恕,那就让我们也将这宽恕传递给他人——甚至是我们的敌人吧!

所以,今天就问问你自己,你有需要宽恕的对象吗?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天下之忧)


submit_article

那天,我被一个有关宝可梦的梦给惊醒了……

why-i-deleted-pokemon-go

作者: Joanna Hor,新加坡
翻译:夏天,台湾

一切都要从一个梦境开始说起。一个关于宝可梦,或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关于比比鸟进化到波波的梦。

不讳言地,我每天睡前都会玩一下宝可梦。虽然这算不不了什么大事,但梦到虚拟怪兽的话就不同了!我记得在某个晚上我做了个关于宝可梦的梦之后突然惊醒。而且醒来之后感到非常地困惑与忧虑。

隔天早晨,我半开玩笑地跟家人朋友们说了我的怪诞梦境,还自己总结了一下原因,认为应该是因为玩宝可梦玩得太入迷了。大家都被我逗乐了,并附和地说,我必定是玩上瘾了。

他们说的对,也许我该是时候删除这个游戏了。

我玩宝可梦玩了约三个星期。这期间我累积了不少的战果,还刚升上14级。在我抓到的158个神奇宝贝中(这还不包括与教授换来的糖果!)有一些非常稀有的像电击兽、迷你龙、迷唇姐等等怪兽。而且基于我每晚锲而不舍的抓宝,我也抓到了一对拉达、一只哥达鸭、一只大比鸟和一朵口呆花。

不过那个梦,夹杂着我自己先前的经历,还是让我有点儿受到惊吓。首先,我从来都不是个爱玩电子游戏的人,所以对于这次在玩宝可梦所投注的大量时间,着实吓了我自己一跳。其次,宝可梦总是能轻易地挑起我和朋友们的话题,反之亦然。然而我却曾因着投入闲逛道具补给站、设饵抓怪,而中断和朋友们的对话。第三,自从我玩宝可梦之后,就时不时会收到一些朋友寄来的文章和讯息。这些文章是有关于到玩宝可梦有什么危险性的文章,而且其中一篇还提到,宝可梦是否含有邪恶力量。(我觉得“邪恶力量”这个字眼是一个很微妙的形容,但这是后来的事了。)

因此,我决定先不玩几天。

出乎意料地,这并没有我想像中的难。我并没有难以忍受或出现其他成瘾戒断症状,也没有因克制不住自己而又玩起了宝可梦。然而当我正想称赞自己时,突然想到,不对啊,不是说好了要完全卸载这应用程式吗?

“我可没有上瘾喔!我已经两天没碰这个应用程式了呢!存著也没事吧。”我反驳自己道,“也许我的朋友们会忘记我的许诺。那就不要再提清空宝可梦软件的事吧。”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事实上我的确对删除宝可梦这件事感到非常地挣扎。(好吧,我知道那些抓来的怪兽都不是真的,而且我的挣扎听起来也很可悲。)每当我看着那一长串我抓来的怪兽列表时,我就无法自拔地感到自豪。

然而我越无法下定决心,我就越厌烦自己的优柔寡断。说出口却做不到这件事使我非常困扰。“如果我下不了手卸载这个程式,不就表示我真的上瘾了吗?就让它从手机里彻底消失然后继续生活吧!”我终于肯这样对自己说。

所以,在一个充满欢欣鼓舞的星期一清晨,我一鼓作气地删掉了宝可梦。几乎就在当下,我感到释怀、自由且骄傲——我终于做到了!谁说我上瘾了?脱离了宝可梦的魔爪之后,我发现我的每一天都过得更加充实了……才怪!

刚开始我的确可以有意识地要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把原本每天早晨在捷运上用来抓宝的时间,改用来读圣经。而且不同于以往,我在跟朋友吃饭或聊天时,也会故意把手机放在一旁,好让自己能全神贯注地和他们交流。

但好景不常,虽然我删掉了宝可梦,可我发现自己反而又回到过去宝可梦还未占据我的生活时的光景——每天都看Youtube视频,上脸书(Facebook)及Instagram浏览信息。

跟所预期的不同,删除宝可梦并没有帮助到我善用时间。因为我能善用时间与否的重点根本不在于我是否玩宝可梦,而是在于,我倾向于浪费时间。也就是不管玩不玩宝可梦,我还是会关注其他东西。所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高举属这世界的事过于上帝。

原来宝可梦不过是,我用来搪塞自己缺乏纪律,以及无法取舍生活中大小事物优先顺序的代罪羔羊罢了。诚然,删除宝可梦软件之后的初期是有果效的,但是这世上充满著类似宝可梦的诱惑,有些甚至看起来是好事,例如健身、食物、或工作,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我们生命中成瘾的危机。

所以,不玩宝可梦,其实跟玩宝可梦的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每个人应该要做的是,诚实地问自己,有什么事情拦阻了我们来到上帝面前,享受与祂在一起的时光呢?什么事情占据了我们在祂那里的喜乐?为什么?

然而,与其老是纠结哪里做错了,不如花点时间和精力来建立我们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祂的爱。好让不管接着宝可梦之后来了什么,我们仍能深深地札根在我们的信仰当中。

所以说,这不完全是宝可梦的错!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天下之忧)


submit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