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天堂与地狱

有问题问雅米:如果天堂见不到我所爱的人,我该如何欢喜快乐?(有声中文)

作者:Chen Pei Fen,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我的父亲在慢慢失去他的认知力。有时候,他会茫然地看着我们,完全不知道我们在问他什么。爸爸作为帕金森患者,我们知道他最终会随着疾病的恶化而患痴呆症。我们很担心。如果爸爸失去了对福音的认知能力怎么办?他会在天堂还是在地狱里度过永恒?

我们问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相信有来世,并且来世我们只有两个地方可去:天堂或者地狱。作为基督徒,我们相信天堂是一个无比喜乐的地方,而地狱是一个无比痛苦的地方。这就是圣经中所说的。

启示录21章3–4节使我们瞥见了天堂的样子:“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做祂的子民,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做他们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在这里,我们将永远享受上帝同在带来的安慰,并摆脱一生所困扰我们的罪恶和痛苦。

 

另一方面,路加福音16章23-26节描述了地狱的恐怖景象。这是一个折磨人的地方,一旦到了那里,便无回头的地步。耶稣告诉门徒,天堂与地狱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路加福音16章26节)。

 

认识到天堂与地狱的涵义

因此,当我们想到地狱的恐怖景象时,我们吓坏了。这是一个永恒痛苦的地方。而当我们想到天堂的美好时,我们会感到悲伤。那是一个永恒的喜乐之地,我们已去世的不信主的亲人将永远不会去到那里。

知道我们所爱的人正在受苦,我们怎么能高兴起来呢?我们挣扎在罪疚感中,问自己:我与他们分享福音时是不是不够认真?

是因为我没有一直为他们祷告吗?我是不是可以在家里做个更好的见证呢?

对于那些我们所爱的仍然活着却不认识基督的人来说,或许我们感到了极大的负担要将他们引向基督。也许我们感到为他们祷告没有多少用处。或者,我们感到迫切需要将基督带入我们每一次与他们的对话和见面中。我们一直在担心,生怕他们会在有机会认识基督之前就遇到什么意外。

我和我的姐妹们就是这样。然而,我们也认识到,尽管我们应尽力寻找一切方法,将福音带给我们的家人、为他们的得救祷告并作个好见证,但最终,决定接受基督做他们生命的救主是他们个人的决定。我们也应感到欣慰,因为“救恩、荣耀、权能都属乎我们的上帝!”(启示录19章1节)。尽管我们有失败和软弱,但上帝仍然可以拯救他们。祂不受我们的作为和不作为的限制。祂将在祂自己的时间里用祂自己的方式吸引他们归向祂。

但是如果上帝不拯救我的家人怎么办?

 

了解上帝的真实属性

面对令人困惑的情况时,我们经常引用以赛亚书55章8-9节安慰自己:“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我们会告诉自己,作为有限的被造物,我们是无法明白无限创造者的思想的,因此我们应该接受上帝充满奥秘的行事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这节经文的上下文,就会发现以赛亚书55章并不是在讲上帝不可理解的行事方式。相反,上帝通过以赛亚书告诉我们,我们把祂的爱和怜悯看得太小了。前面两节经文是这样说的:

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祂,相近的时候求告祂。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祂;当归向我们的上帝,因为上帝必广行赦免。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以赛亚书55章8-9节不仅是对我们无法理解之事的解释,还谈到了上帝恩慈的心。基督教作家Dane Ortlund在他的书《Gentle and Lowly》中对此进行了解释:“上帝的道路和意念非同我们的道路和意念,因为祂的道路和意念是充满爱和怜悯的,并且祂的爱和怜悯之深是超越我们可思想范围的。”上帝永远都比我们认为的更富有同情心和渴望拯救世人。祂想要施行怜悯。祂渴望广行赦免。

Ortlund补充道:“上帝和你不同。即使是人类最强烈的爱,也只不过是天堂中爱的最微弱的回声。上帝对你(和你所爱之人)发自内心的爱远超出了你所能理解的。”

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天堂欢喜快乐,因为我们可以安息在上帝的爱与怜悯中。

上帝很好,非常得好。上帝想要怜悯和渴望赦免我们所爱之人的罪过,并希望改变我们传福音的方式。

当我想到我那些尚未认识基督的家人时,认识到了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极大的安慰。认识到我可以将注意力从自己的努力和作为转移到上帝的拯救大能上,我将:

勇敢地向我所爱的人传福音,使他们了解基督的救恩。

安息在能够拯救我们所有人的那一位的大能和爱之中。

不论结果如何,都要在上帝里面喜乐。

 

Chen Pei Fen是《灵命日粮》的编辑。她在青少年时期通过新加坡青年归主协会的外展活动认识了主。从那时起,她一直积极参与传福音和门徒培训的工作,多年来一直在她所在的教会担任基督教教育部和教会青年部的执事。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感恩的美好

那些失去至亲的日子

How-I-Dealt-With-The-Loss-of-a-Loved-One

作者:PeerapatT,泰国

翻译:钟林君,中国

大家都是如何来追忆已逝亲人的呢?有人可能会通过日常对话来回忆往昔美好时光,有些人则通过照片来怀念。

我选择后者。我家有个传统,就是在家里挂满家人的照片。家里墙上有两张我太爷爷、太奶奶的照片,我还没出生就在那了。所以我虽然从未见过他们,却倍感亲切,他们也因此成为我儿时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家中挂的照片自然也越来越多。有些照片却是会勾起无比心痛的回忆。其中一张是我大哥的照片。那年,他被摩托车撞伤,伤势十分严重。刚刚信主的我与教会的成员聚在一起为他祷告,可两次脑部手术后,哥哥还是没有好转,不久就去逝了。

家里另一张让人伤心的照片是奶奶的照片,她患糖尿病身亡。最让人心痛的则是我爸爸的照片了。有一天,爸爸心脏病突发,几分钟之内就身亡。他的突然病逝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痛与无法弥补的空洞。

回忆起这些至亲的离世,让我不禁思考:“人为什么会死呢?”人会死是因为我们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章23节)。有些人对于死亡,要么完全不去思想,要么活得好像永远都不会死去。但这些方式却无法让我们逃脱这个不可避免,且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结局。即便是信主,也不会使我们幸免于肉身的死亡或失去至亲的伤痛。

只是,对于基督徒来说,不同的一点在于,面对死亡时,我们心中仍有盼望。因为耶稣透过十架上的死赐予了我们宝贵的救恩(希伯来书9章27-28节)。我们可以得安慰,因为知道上帝会陪我们一同走过死阴的幽谷或失去亲人的巨痛。

上帝的话语的确在我面对伤痛时深深地安慰了我。其中一句让我在最痛苦的日子里倍受安慰的经文是:“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这不都记在你册子上吗?”(诗篇56章8节)当我意识到上帝竟然完全了解我的感受时,我不禁热泪盈眶,内心也受到深深的安慰。

其他基督徒的代祷也提醒我,上帝在我生命中的信实与慈爱——即使在我最难熬的日子里,祂都从未忘记我。对于我还未信主的家人来说,有人为我们祷告也是很大的鼓舞与见证。上帝的爱真实地通过这些人,像光一样闪烁出来,照亮了那些黑暗的日子,也医治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伤心。

你最近是否也经历了失去亲人的伤痛?放心,上帝会一直与你同在,并且永远都不会停止对你的爱。把盼望放在祂里面,让祂安慰你吧!

此文章译自雅米泰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异恩典)


submit_article

创意图文: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标题: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材料:数码合成
作品描述:人生,不可预测。有时,一帆风顺,有时,却动荡不安。有时很美丽,有时却枯燥不已。

Creation-and-Ruin

创造 vs 毁灭

我们一边享受着上帝对这个世界的创造,一边却以“发展”之名毁灭着这创造。美丽的世界在消亡——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Life-and-Death

生命 vs 死亡

新生儿的出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欣。至亲的死亡又让我们心痛不已。人人都有一死——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Health-and-Suffering

健康 vs 苦难

有人不惜重金尝试各种方式多方保养。营养不良的孩子却因饥饿与疾病死亡。活着就难免苦难——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Peace-and-War

和平 vs 战争

有人生于和平,有人却终日面对悲剧与灾难。患难与战争总是没有尽头——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Heaven-and-Hell

天堂 vs 地狱

美丽的世界在消亡
人人都有一死
活着就难免苦难
患难与战争没有尽头……

让我们不要再伪装,好像这个世界很好
一起来思考,寻找答案!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天堂与地狱)


投稿

基督教会不会是骗人的?

What-if-Christianity-Was-a-Lie-

作者:Leslie Koh,新加坡;翻译:Sandy Zhuang,中国

Leslie在从事媒体行业多年之后,终于决定离开“坏消息”,转而报告“好消息”。他相信话语有强大的力量(话语逗趣时尤为如此)。他在灵命日粮事工担任编辑。

很多年前,一个朋友随口跟我说:“你若相信,上帝就存在。”那时我想,这话有道理。我朋友可真聪明!

这话听上去的确有那么点真实性,似乎也还挺有逻辑:假设有一天我决定不再相信上帝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帝在我的生命中就不复存在了。那么,至少对我而言,上帝就是突然从世界上消失了。我的生活将与往常一样,只不过去除了信仰这一部分。事实上,我还想问: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吗?(稍等,且听我把话说完。)

尽管我在基督徒家庭长大,自己也信主很久了,但我必须承认,自己偶尔还是会想这个问题:基督教会不会只是一个谎言?我所信的一切会不会都是假的?要是上帝或耶稣根本不存在,我一直以来相信的全是枉然怎么办?这对我会有什么影响?我又该怎么办?

然后我就开始想可以怎样“驳倒”自己的信仰。我必须强调,我既不是要与自我进行一番缜密的神学辩论,也不是要弄清楚基督教是真还是假——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太复杂了!相反,我是要看能不能说服自己放弃信仰。实际上我就是在问自己:我怎么知道自己没受骗呢?放弃对耶稣的信仰会给我带来什么损失吗?

我首先要做的,可能就是证明耶稣在说谎。

为什么?因为耶稣毫不含糊地说祂是通向上帝唯一的道路——祂是道路、真理、生命——一切信祂的人都会获得永生(约翰福音14章6节,3章16节)。祂没说自己是伟大的导师或宗教领袖,但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还明确地说不信祂的都将灭亡。

如果耶稣说的是真的,那我不信祂岂不就太傻了。这就好比别人警告我,由于重力原因,我不可以从楼上往下跳,我却对此不以为然。如果我决定不信耶稣,我就得证明祂在撒谎或者完全是误入歧途。难怪鲁益师(C.S. Lewis)那句话那么有名——“耶稣要么是骗子,要么是疯子,要么是上帝的儿子。”

这看起来很好办——我们可以暂且认为耶稣是在骗人——但许多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人都为耶稣的教导和行为作证,并且这些见证人包括非信徒、犹太领袖、罗马统治者和一些反对耶稣的人。不仅如此,从耶稣的言行来看,祂对自己传讲的信息还把握十足,连祂的仇敌都不敢对祂掉以轻心,甚至要把祂钉在十字架上。

换句话说,我必须得对耶稣所做的一切有记录可查的神迹做出解释,还要质疑那些见证人的判断,他们宣称目睹神迹,包括耶稣复活。我也不得不去搞清楚,为什么那么多人对耶稣的言行深深信服,甚至情愿以身殉道。他们都大错特错了吗?还是耶稣所言值得信服,甚至连祂的仇敌都要再三掂量?

其次,我需要证明圣经所讲的是假的。

当然,我可以直接否认整本圣经的权威性,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接着我就可以否认整个基督教,因为基督教就是以圣经对耶稣的描述为基础的。但是,圣经上大量的记载都被证实具有历史准确性(尽管有些批评家对此并不认同)。比如,圣经中对诸位君王、著名人物和主要事件的描述都已得到非基督教方面的证实。当然,我也可以坚持圣经中仅有部分内容描述精准、确凿无疑。

那我还得解释为什么圣经中关于耶稣的描述前后一致。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圣经中记录了对耶稣降临的预言以及几千年后实际发生的状况,甚至包括耶稣在哪个小城出生这种细枝末节。令人惊奇的是,所有预言都实现了。

如果圣经是由一个意在迷惑读者的人独立完成的话,那我可以轻易推翻这一点。然而,圣经实际是由大约40位作者前后历时1500年完成的,这样问题就来了:他们对上帝的描述,是怎么做到如此统一、连贯的呢?为什么没有明显的矛盾之处呢?那些试图扯弥天大谎的人不总是能让人找出破绽吗?

如果基督教真的是一个谎言,那么,这些前后相差好几千年,由君王、先知和渔夫组成的作者们,是怎样合谋写出一个连贯的故事的?

最后,我必须否认自己所有的个人经历。

诚然,我从未见过夸张的神迹,也没见过耶稣显现。但我在生命中多次经历祂的同在。我见证了祂对我们家的供应、对我工作的祝福。如果基督教是假的,那我就得对这些具体事例另作解释了。我可以姑且把某些令人惊奇的小事情看作巧合,但有些事情发生的时间刚刚好,不可能仅仅是巧合。

我还得否认上帝在我最消沉、最难过之时给我的安慰。你可能认为那不过是一种莫名的、随机的感动罢了。然而考虑到我是个相当讲逻辑的人——更不用提我的怀疑精神——要否认那是上帝的安慰,对我来说真的很难。我是严重受骗还是自欺欺人?我是在生活其他方面都非常讲究逻辑,却只在信仰方面糊涂吗?这些个人经历塑造了我与耶稣的部分关系,我要说服自己相信基督教是骗人的,就必须忽略我与耶稣的这份关系了。有些人将基督信仰比作相信一个别人看不见的朋友,对我来说的确是这样。我听过耶稣的声音,跟祂说过话(也听到祂的回应),得到过祂的陪伴和安慰。我现在能够假装这份关系完全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我还得另想办法解释,我认识的一些人信主之后为何变化那么大(比原来好很多):凶暴的歹徒变为关爱他人的牧师,令人厌烦的婶婶变得对别人关怀备至,还有粗鲁的朋友信主后变得非常和善。诚然,人们靠着自己也能改过自新,但如果否认耶稣对自身的宣告,则很难解释人们当初为什么会想要做出这些改变。

基督实在太真实了。

有些人会说基督教是种宗教,他们把信仰描述为弱者的精神支柱。还有些人将基督教比作个人信念或生活方式,对生活态度有积极影响,但没有事实根据。他们会说,你若相信,上帝就存在。

然而,我通过质疑自己的信仰得出的结论是,基督信仰——至少对我而言——是同时基于圣经的确据和个人的确信的。我相信自己在圣经中所读的,也信靠那些我认为真实、有逻辑又有根据的事情,也记得我个人的经历。换句话说,我既是用头脑相信,也是用心灵相信。

对我来说,那就意味着,上帝并不以我的信仰为基础。无论我是否跟随上帝,祂都存在。回到重力的例子,我“相信”重力是因为我见过重力的作用。即便有一天我宣告重力是假想的,这种宣告并不会影响重力的存在,重力仍然会对我起作用——我仍然会从楼上掉下去。同理,我见过耶稣存在的充分证据,足以相信祂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我相信或跟随他。

基督教会不会是骗人的呢?上帝真的只要相信就存在吗?你可以提出反例,但我这辈子大概是不会信了。耶稣对我来说太真实了。“基督教如果是捏造的,就一文不值;如果是真实的,就极其重要。唯一不可能适用于基督教的说法,就是‘有点重要’。”——鲁益师C.S.Lewis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天堂与地狱)


submit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