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死亡

亲历抑郁症——“死亡”可以这么近,上帝却可以让它那么远(有声中文)

作者:依含,中国

语音播读:依含,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小盒,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当我第一次听到抑郁这个词时,感觉这就是抒发对生活的无奈的代名词。就好比,“周末不能休息,要加班!……太抑郁了!”“我喜欢的衣服被别人买了,好郁闷!”然而,我自认为随意性这么强的一个词,在我亲自经历之后,我才明白了它的真正含义。

“你还这么年轻,就不能打起精神来吗?你看看别人家的小孩,再看看你自己!”“你知道吗?你会让我们觉得害怕!我们都不敢看你!”这一句句来自亲人的责备,让我感受到更深的恐惧与对亲情的失望。

那时的我信主已好几年,对于信仰的了解也在逐渐加深中。那时我感觉上帝是如此地爱我,也常常感觉上帝亲自与我同在。祂带领我成长,让我不断地看见与反思自己的生命,进而得以成长,让身边的人都感到上帝是如此地奇妙。“我为你感到开心,你的生命就像雨后春笋般,一下成长了起来,让我再次看到上帝的奇妙作为。”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夸赞,让我感觉那段时间上帝真的特别恩待我。不但如此,我渴慕上帝的话语,所以参加很多教会的各种活动和查经班。大家一起学习、查经、背经文都能让我感到那样地满足。一本又一本属灵书籍的阅读让我感觉供给了我每天所需的食粮。那段时间我是如此饥渴慕义,以至于无论见到谁,我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论上帝的伟大与奇妙,看到被苦难缠住的弟兄姐妹,我也乐意去花时间给予我最大程度的关心和帮助,我就像是天父家的战士,不停在信仰的道路上战斗着。

但是,一件突发的事情让我开始对上帝的话语产生质疑。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开始质疑上帝:“为什么我在为祢做工,却还是会受到别人的伤害?以至于有些基督徒的行为比不信的世人还要恶劣?我坚持在祢的话语上,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既然我的坚持让我受到了那么大的伤害,那我为什么还要持守真理?上帝祢真的在掌管一切么?!”这个生活中的巨变使这些质疑的声音不断不断从我心里冒出,让我不想再去接近那个曾经我看为珍宝的上帝,我埋怨祂,不愿意为祂做工,甚至我要离开祂。

当我决定不再亲近祂的那一刻起,我的生活瞬间凌乱了。大把大把的工作将我淹没,没日没夜地加班,真的让我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想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起初我以为这对我来说或许是件好事。也许因为忙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伤也就慢慢会被忘记。但是当我把忙碌当成救主,而没有来到上帝面前去寻求祂时,我发现我上了魔鬼的当,我的内心再也没有平安了。

我发现我丧失了许多能力,生活一团糟,尤其当我踏进我的教室时,却发现我的学生对我的讲课失去了兴趣,这对我是另一个打击。为什么曾经是优秀教师的我,还在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的我,自己教室里的学生现在居然是这种状况。这让我深深感到恐惧,并且价值感瞬间瓦解。我开始陷入自我救赎,不停地反思和不断地尝试找出路,价值感的缺失让我陷入了深深地焦虑。我因为这种焦虑很快迷失了自我,有一个声音不停地对我说:“别人会嘲笑你的!活着有什么意思?你没有价值!家长会如何看你?同事和家人会如何看你?”这种迷失影响到了我的整个生活,我完全丧失了工作的能力,对一切事情也失去了兴趣。忙碌让我马不停蹄,我开始暴饮暴食和焦虑。每天精疲力竭去休息,又会在噩梦中醒来开始第二天的工作。

这种焦虑甚至也影响到了我的教会的生活。渐渐地我退出了小组的服事,我以为甩掉服事自己就能轻松一些。可是,慢慢地,离开青年团契的心也开始萌芽,甚至到后来主日讲道也走不进我的心里。记得在一次主日聚会结束后我开始放声大哭,那曾经是我生命的补给站,现在的我却像突然被断奶的婴儿,上帝好像一下子离开了我的生活,一切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感到非常害怕。

虽然我的心里对上帝充满了质疑,但内心深处却仍然明白,没有什么可以拯救得了我,因为“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道书 1章14节 )。不止如此,“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 9章10节 ) 我要的答案只有上帝能给,而我也开始想念上帝的话语了,我知道我需要祂。于是我开始在家里播放赞美诗,我希望从中找到安慰我的答案,即使我没有时间去读经,我也要用另一种方式亲近祂。

但是这种方式依然没有能医治我,大量的音乐反而让我异常地烦乱。持续混乱的生活让我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处理不完的工作、不断让我惊醒的噩梦、不足的睡眠,暴饮暴食带来的持续上升的体重,这一切让我丢失了那个曾经的我,让我觉得活着不再有乐趣。于是另一个声音对我说:“你如同粪堆里的垃圾,散发着臭气,让每一个人害怕接近你。你最好离别人远一点,你这可怕的家伙,不要去消耗别人的生命!”跟好朋友见面时,对方每次都会带着不理解责备我:“你还小,这样的小事真的不足为奇,我经历过……你根本不认识上帝 ……我在为我的生活做好多预备,而你却因为这一点小事就一蹶不振。”面对他们的质疑与不理解,我仿佛被上帝封住了嘴巴,一语不能发,无力辩驳。

终于,不堪折磨的我最后向家人发出了求助,最终也辞去了工作。我被家人接回家中,那时的我精疲力竭,像丢了魂一样失魂落魄。因为持续的消耗,我的身体素质差到了极点。我羡慕别人可以开怀大笑,羡慕他们还可以有喜欢的事情,而我就连呼吸新鲜空气的能力都没有,甚至闻不到食物的香味,食物能带给我的只有暴饮暴食吐后饱腹感所换来的安全感。当我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却说:“回家吧,你这种状况没有办法医治。”但我依然相信,上帝可以救我。

直到有次我感到走投无路时,哭着来到牧者面前寻求帮助,我诉说着我所经历的一切痛苦和不被理解的责备。牧者耐心倾听后,给了我几点建议:

一、不要被撒旦所欺骗,不要听信那个自杀的声音。要记得你是上帝所造的,你有上帝的形象,你活着就是在荣耀祂,你知道祂有多么喜悦看到你的样子么

二、不要让自己离开教会。人是群居的,上帝造人没有让人独处(创世记 2章18节 ),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着。在这个以上帝为中心的家庭里,有祂同在,还有弟兄姐妹,大家一起分享上帝的话,便不会胡思乱想,以上帝的话语为武器,便不至于失丧。

三、人是需要长大的。你灵里的生命也要学着长大,并相信就算你感觉不到上帝的同在,但祂依然与你同在。你要能做到:当你感觉不到上帝时,你依然可以哭着承认上帝是真实存在的。”这就表示你长大了。

四、坚持读经。就算当你读不下去圣经,你依然要坚持去读,哪怕一天只读一句,反复思想因为上帝的话语大有能力。祂借着圣经与我们说话,这是祂写给我们的“情书“,也是我们人生的指南,上帝一定会借着祂的话语来医治受伤的灵魂。

五、持续不断地祷告。只要你愿意谦卑来到祂面前寻求祂,你所经历的祂都知道。哪怕你只说一句“主啊,求祢救我”。祂一定会拯救祂自己的百姓。

就这样,我带着牧者的建议重新回到家中,并且开始试着调整自己。一开始家人们还会接纳我,安慰我,带我到处旅行。我也试着从旅途中寻找丢失的我,寻找上帝的作为,但都无济于事。家人以为购物可以缓解我的压力,于是放我到其他城市去疯狂购物,可琳琅满目的商品并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让我感觉更深的恐惧——我什么都不想要!反而让我更羡慕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看着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大城市,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让我神经错乱。家里最终决定让我重新出去找工作,以为忙碌起来我就会好。可他们不明白,已经丧失基本生活能力和兴趣的我根本做不了任何事。当他们看到所有的方法用尽后我依然不见起色,最终咒骂便开始炮轰一般地袭来。

我的内心何尝不希望自己能再次快乐起来?从前那么独立的我何尝想过依靠谁去生活呢?可是,对于如今被恐惧吞噬,处在抑郁中的我来说,这一切是多么的奢侈。

然而我再次想起牧者的建议,知道我不该依靠外界,也不再依靠人。我重新抱起了圣经,读不下去就听,听不下去就大声读出来,甚至我会用一整天的时间一边流泪,一边大声朗读圣经。虽然我所读的内容根本走不进我的内心,但我坚信上帝总会动工。我开始跪下,当我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我就仅仅跪下。当我感觉我站立不住,噩梦惊醒,想要自杀时,我的内心大声呼喊:“上帝啊,救我!上帝啊,救我!”这成了我每次惧怕时说的话。当我因无法被医治而再次坚持不下去时,我开始祷告说:“主啊,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马可福音 9章24节 )牧者的那句“当你感觉不到上帝存在时,你依然哭着也要坚持说上帝是与我同在的,你就成长了!”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激励我每天这样坚持着。

偶然的一个夜晚,我像往常一样行尸走肉般地阅读圣经,期盼着上帝借着祂自己的话来医治我时,突然一句经文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内心:“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启示录 2章2-5节 ) 我瞬间泪如雨下,我所经历的一切上帝都深深地知道,我所有的委屈都没有了,原来我所经历的这一切是我忘记了我起初所有服事是为什么而做。我在服事中慢慢偏离了上帝的话语,慢慢开始为了满足自己而服事!那天晚上,我跪在上帝面前,我开始了一段很长很长的祷告,哭着把我所有的委屈和泪水卸在了上帝面前,有一种内心的大石头终于落地的感觉,从那一刻起,我又能呼吸了,我被释放了。

我以为自己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直到第二天早晨,我从睡梦中醒来,我依然半信半疑睁开了眼睛,害怕再次失去这突如其来的医治。可当我睁开眼睛,我发现我真的能呼吸了,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件事情分享给我的家人,我又能呼吸了,我能开口讲话了,这也意味着上帝动工了。我明白即使是因着我犯罪经历了这一切的苦难,但是上帝却依然借着这样的事情彰显祂的荣耀。“鉴察人心的,晓得圣灵的意思,因为圣灵照着上帝的旨意替圣徒祈求。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罗马书 8章27-28节 ) 就这样,我在经历抑郁症中经历了上帝的作为,我痊愈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风平浪静。当我再次开始工作时,因着抑郁半年带来的一切损伤,工作让我再次找不到价值感,别人的眼光也让我再次陷入抑郁症。但当死亡的声音再次来敲我生命的门时,我告诉自己:“你是上帝所造的,你有祂的形象,上帝不要你做什么,你活着就是在荣耀祂,彰显祂的形象,你是独一无二的,你知道你天上的父是多么喜悦每天看到你活着么?上帝爱我不是因为我什么都能做到,就是因为我做不到,祂才拯救!上帝啊,求祢来帮助我!”就这样,靠着上帝,我再次战胜了二次突发的抑郁症。我知道,未来的路依然会有痛苦和眼泪,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祂与我同在。

如今这快节奏的社会,多元文化,不同价值观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压力,自我救赎成了大家唯一的救命稻草,甚至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常常把上帝当做摆设,而非掌管一切的救主。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分享可以对同样在经历抑郁症痛苦的你有一些帮助,愿你的生命也经历上帝的作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认识自我

死亡——我们不再害怕(下) | 《生命探索》清明特辑

*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耶稣,战胜死亡的人

大约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个人走遍各城各乡,告诉人们说: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这人名叫耶稣,祂大胆地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将战胜死亡。祂的敌人把祂处死,但是三天后,祂复活了。数百人曾亲眼看见复活后的耶稣,包括有些起初持怀疑态度的人。

为什么耶稣能够胜过死亡呢?因为上帝的大能使祂复活了!

这和你我有什么关系呢?圣经的解释是:上帝创造我们原为有良知的人,所以我们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我们并没有全然或一直做正确的事,圣经称之为“罪”,也就是没有达到上帝神圣与完全的道德标准,并且说明罪的后果即是死。结果,我们就活在死亡的咒诅中。死亡使我们与上帝永远分离。

但是,耶稣为我们承担了罪的后果。虽然祂是无罪的,祂却愿意为我们而死,以无罪的代替有罪的。过后,耶稣从死里复活,显明祂已胜过罪及死亡的咒诅。

我们也可以胜过死亡

好消息是,耶稣让我们可以与祂一样战胜罪恶与死亡。要怎么做呢?只要我们相信祂为我们受死,并接受祂成为我们的救主。圣经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使祂从死人中复活,就必得救”(罗马书10章9节)。这告诉我们上帝不但原谅我们,还要给我们永恒的生命,让我们可以永远与祂同在。

想像一个学生被叫去见校长的情景,他发抖着走向校长室,担心会受到惩罚。他因为太害怕而在外面徘徊,不敢进去校长室。然后,他看到另一个男孩子自信地大步走进去,一会儿又带着微笑出来。他问那个男孩:“为什么你一点都不怕进去校长室?而且为什么你可以那么开心地走出来?”男孩看着他,回答道:“因为他是我爸爸。”

当我们相信了耶稣,我们就成为上帝的儿女,那么死亡对我们就不是可怕的事了。虽然我们的肉体仍旧会死,但我们的天父上帝会在死亡的另一头等待我们,我们也不用害怕祂的审判。我们会永远与上帝同在,与创造我们的主享受永恒的关系,不再有痛苦与悲伤。

我们相信耶稣的人,也不需要独自面对死亡。为什么呢?因为耶稣会陪伴我们走过死亡。耶稣是上帝的爱子,祂曾经历且胜过死亡,祂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道路,在生命的终点也不离弃我们。我们活在世上时,家人与朋友或许能陪伴我们,但是当我们过世时就必须离开他们。只有耶稣能在我们身边一起走过死亡,紧紧握我们的手,陪伴我们从生到死,再迈向永恒的生命。

这个应许是我们能够给予盼望的,因为它不是从其他人,而是从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而来,祂已战胜罪恶与死亡!

不再害怕

你是否对死亡感到担忧,不知道自己会面对怎样的情况?你是否感到无能为力?你难以接受死亡是必然的吗?考虑转向耶稣吧!祂已经从死里复活,显明祂战胜了罪恶和死亡。如果你相信耶稣为了你而牺牲生命,也相信祂已复活并应许的永恒生命,你也可以和耶稣一样胜过罪恶和死亡。

如果你相信耶稣,你不必再害怕死亡与死后的事。相反地,你可以活在盼望里,因你知道身体死亡后,你仍能继续活着,与上帝永远同在,享受与上帝亲密的个人关系。你也不必担心自己将独自面对死亡,因耶稣会一直陪伴在你身旁、度过一生,走过死亡,进入永恒的生命。

你会考虑相信耶稣吗?

如果你想认识耶稣,想知道如何像祂一样胜过罪恶与死亡,请与临近的教会联络,那里有人可以解答你的疑问。或者你可以阅读圣经,因为圣经记载了有关上帝的事,让你知道如何得到上帝所赐的安慰与平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死亡——我们不再害怕(上) | 《生命探索》清明特辑

*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没有人想死

似乎没有任何事比死亡更令人害怕。死亡的阴影会跟随我们一生,提醒我们一切所真爱的事物,随时都可能瞬间失去。人都难免一死。我们可能因为疾病、意外或年老而死亡。有些人可能已经为死做了预备,有的人甚至渴望离世,但是大多数的人都害怕死亡。大多数的人无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也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战胜或避免死亡的方法。如果你害怕死亡,别担心,许多人都是这样。

苹果电脑创办人兼iphone策划人史蒂夫乔布斯,在2005年的一场演讲中说:“没有人想死,即使是想上天堂的人,也不会为了想到那里而选择死亡。”

乔布斯的话说到了重点,因为那时他已经被诊断罹患胰脏癌,大概只剩3-6个月的生命。我们可以从他初闻噩耗的反应,一瞥他当时的内心感受。他回忆说:“那一天,我心里只想着诊断结果。”后来,乔布斯于2011年逝世。

为什么我们这么害怕死亡?究竟我们害怕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认同以下这些看法:

死亡代表结束。死是绝对的终结,为我们在世的时间划上句点。我们再也无法实现希望与梦想,或者弥补错误与过去。

死亡代表永远的失去。我们不但失去生命,也失去身份,尊严和重要性。死亡也使我们与所爱的人分离,只留下伤感和回忆。即使我们已经为自己的死做好准备,但还是会担心我们离世后,留下的家人无法得到妥善的照顾。

死亡代表未知。死亡之后会是什么呢?会发生什么事,而我们会见到谁?有天堂或地狱吗?我们必须面见上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吗?或许有些人会对这未知之事充满期盼,但大多数的人都惶恐不安。更糟的是,我们要单独面对这可怕的死亡。在人生最终的旅程里,没有人能陪伴我们。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如过眼云烟。”当死亡来临时,无论我们是谁、拥有什么,或者有多少的成就都会荡然无存。人生的过往如同云雾般,随风消逝得无影无踪。

我们与死亡不断对抗

文化人类学家厄内斯特贝克尔在其得奖著作《反抗死亡》(The Denial of Death)里提到,根据他的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努力,背后都隐藏着对死亡的恐惧。他写到:“对死亡的恐惧常盘旋在人类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它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的活动大多是为了逃避死亡的厄运,想方设法否认死亡是人类的最终宿命,藉此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的确是这样!我们不断找寻秘诀对抗衰老、延长寿命;我们试图流芳百世,藉着保存成就和建造纪念碑,希望自己不会被人遗忘;我们甚至企图忘记死亡的存在,只是尽情享受生活,正如有句话说:“吃、喝、快乐吧!反正明天我们就要死了。”

或许以上这些方法,能帮助某些人消除对死亡至深的恐惧,却无法让多数人摆脱死亡的阴影。不管我们如何否定死亡,或试着不去想它,都没办法准备好面对死亡。我们也许已经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且立下遗嘱,然而当我们突然真的要面对死亡时,例如不幸罹患了不治之症,我们还是很难正视死亡。冷静地说:“我准备好了。”

为何如此呢?其实这样的恐惧源于人的内心深处。我们都想活着,而死亡的概念则违反了我们生存的本能,它代表了黑暗与虚无。想到失去一切,离开自己的身体,与所爱的家人永远分离,谁能不害怕呢?再多的药物、计划或正面思考,都无法挪去笼罩着你我的死亡阴影。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逃脱死亡和它的影响吗?我们能永远活着吗?基督徒相信这答案是肯定的。(未完待续…)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清明特辑 | 在生命的尽头,谁可以拉住你的手(有声中文)

作者:奇奇,中国
语音播读:馨宁,中国*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姥姥侧躺在床上不均匀地喘着气,时不时因为难受发出唉哼声。她本来就布满皱纹的脸更加干瘪了。我坐在床边,看着她。她用力睁开眼睛看了看我。我问她“饿不饿?”,她没有回答,似乎是没有力气说什么话了。
这已经是她从医院回来家里的第三周。加上在医院的那一周,她已经有17天基本上没有吃过什么了。我从来没有想过她会如此的虚弱。虽然已经92岁高龄,并且有过心脏病病史,但是姥姥之前的身体一直很棒。生活起居完全不需要多余的照顾,每天吃得好睡得香,看起来比我们年轻人过得还要健康。并且姥姥的心态也一直非常积极,完全不像一般的老人,她时常说要好好活着,看今后的世界怎么发展。
然而此时,她却成了这个在生命最后阶段挣扎着奄奄一息的老人。我继续坐在床边望着她,心里五味杂陈。她看起来那么难受,我该怎样安慰她呢?可是我并不能安慰什么,我只好祷告。这时,她缓缓地伸出一只手握住了我的手。这只苍老而干瘦的手却分外温暖。我在心里默默地祷告:主啊,祢与她同在。求祢亲自来安慰她。因为唯有祢可以安慰……过了一会儿,姥姥似乎睡着了,表情平静了许多。我慢慢地抽出我的手,祷告求主来亲自握住这只手。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一个生命在渐渐流逝。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不是么?最终我们都要面对死亡。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很多人的死亡都会是这样缓慢的过程。而谁能陪伴我们走过这条路呢?我想起很多年前我非常认同的一个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并且要孤独地离开的。这句话虽然悲观,但在当时看来现实确实是如此。我们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陪我们走。家人和朋友最多可以陪伴在我们身旁,但不可能有谁能真正与我们一同走过这最后的路程。这样的事实简直令人绝望。死亡本身就是最令人恐惧的事(因为对死后世界的未知),而在我们要去面对这件最最可怕的事情时却没有任何人能够陪伴!
好在之后我明白了并非如此。在基督里我找到了盼望。因着主与我们同在,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是孤独的。祂陪我们走过一切高山和低谷。大卫在诗篇23篇中说:“我虽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并且,祂战胜了死亡权势,“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哥林多前书15章55节);我们死后所面临的也不再是未知与绝望,而是生命,“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我们的主就是这样地爱我们,时时刻刻与我们同在,又要带我们进入新的生命。可是,我又想,似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才更能体会到主的同在。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再也不可能倚靠别的人或者事物,也不可能去抓外面的东西了。我们只有紧紧抓住主。因为唯有祂能帮助和安慰我们。唯有祂永远与我们同在,其他的一切都是短暂易逝的,难道不是吗?也只有在这最孤单的时刻,我们才会发现原来主才是我们最真实和稳固的倚靠。感谢主耶稣,让我即便走到人生的尽头都不会孤单,但我更期盼在其余的每一天,我也能如同走到生命尽头般去感受祂真实的同在与坚实的依靠。亲爱的主耶稣,请拉紧我的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