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灵修

约翰福音灵修| 唯有在耶稣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上帝的模样(有声中文)

 

作者:钟林君,中国

有声播读:钟林君,中国

 

今日经文:约翰福音1章1-18节

 

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借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有一个人,是从祂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祂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祂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祂造的,世界却不认识祂。祂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做上帝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上帝生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约翰为祂作见证,喊着说:“这就是我曾说,‘那在我以后来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祂本来在我以前。’”从祂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律法本是借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

 

有一次,在我家的查经小组里,来了一位穆斯林信仰背景的年轻人。当时,我们正好查阅约翰福音第一章。才刚刚开始,冲突就出现了,年轻人开始问我们,如果上帝只有一位,为什么父上帝也是上帝,耶稣也是上帝,圣灵也是上帝。当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应对这位年轻人升温的讨论时,我突然好像被提醒,我们其实都不知道这位上帝是怎样的,甚至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为什么不听听圣经怎么说呢?于是,我跟这位年轻人说:“我想我们谁都没有亲眼见过圣经中的这位上帝,而对这位上帝的认知也是超出我们日常经验范围,刚好在约翰福音里,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他所认知的上帝,不妨我们先来听听圣经怎样解释上帝,然后再提出疑问?”年轻人没有再继续提问,我们也终于有机会一起来读圣经怎样描述上帝。

 

那圣经是怎样描述上帝的呢?在约翰福音1章1-18节,约翰向我们介绍到,一位他称之为“道”的从起初就存在了(1节),祂与上帝同在(1节),而祂自己就是上帝(1节)。虽然这里“与上帝同在”同时又“就是上帝”的概念超出我的认知范围,我还是选择接受,因为我不理解的概念并不代表是不存在的,而我愿意继续听作者讲他认识的上帝。接着,约翰继续讲,这位“道”在太初就与上帝同在(2节),“万物是借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 (3节)。这个描述让我感受到这位约翰口中的“道”的权柄和能力以及祂的岁数。祂在创世之初就与上帝同在,而万物,包括我们都是借着祂创造的。同时,约翰又在4-5节说,祂不但创造了万物,祂里面还有生命,而这生命是人的光(4节),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5节)。不得不说,约翰所说的这生命之光是我听到后内心会自然渴望的,而“黑暗却不接受光”不正是现实吗?

 

紧接着,约翰为大家提供了一位见证人,另外一位施洗约翰。这位施洗约翰不是光(8节),而他为之做见证的这位比他晚出生却比他先存在(15节)。约翰又说:“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9节),“祂在世界”(10节),“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14节),“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14节),“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14节),“从祂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16节) ,“律法本是借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 (17节),最后,“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18节)。

 

从约翰的描述里,我们可以看到约翰亲眼见过这位他所介绍的“道”(14节),并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在太初祂就与上帝同在了,并且祂就是上帝。万物都是借着祂造的,祂里面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祂来到了我们中间,住在我们中间,祂创造的这个世界却不接受祂。而祂充充满满有恩典有真理,唯有在祂身上,我们看到了上帝的模样。

 

这不就是整本圣经在讲述的故事吗?虽然可能我这辈子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唯一的上帝是三位一体,但我知道圣经所讲的都是真的,而约翰在这里所说的每一句都不矛盾,因为无数亲眼见过耶稣,亲身经历过耶稣恩典的见证人为此做见证。当我感觉上帝的模样模糊时,我可以去看耶稣,去从祂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当中去寻找上帝的痕迹,因为祂从一开始就与上帝同在,祂就是上帝,而祂曾真实地住在我们中间。我也可以放心,因为这位创造宇宙的上帝,向我们展示的祂自己不是一位可怕的上帝,而是充充满满有恩典与真理。最最最好的意外惊喜则是,约翰说:“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做上帝的儿女。”

 

问题反思:

 

1. 上帝对你来说,是怎样的形象呢?可怕吗?遥远吗?还是充满恩典和真理的?你可以从何了解到你对上帝的理解是否正确?

 

2. 当光照进你的生命时,你选择拒绝祂,还是接待祂?你愿意(或满足)做上帝的儿女吗?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一同坐席

传道书灵修| 惧怕让你错过了什么?(有声中文)

作者:Rebecca Lim,马来西亚

翻译:Barnabas,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今日经文:传道书第11章

“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能得着。你要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因为你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灾祸临到地上。云若满了雨,就必倾倒在地上;树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树倒在何处,就存在何处。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风从何道来,骨头在怀孕妇人的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这样,行万事之上帝的作为,你更不得知道。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那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光本是佳美的,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上帝必审问你。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

 

我最大的恐惧就是害怕失败。

不论是桌游的比拼,还是购物时的选择,抑或是做改变生活轨迹的决定,比如是否出国……我太害怕自己会因为做出错误的选择而最终一事无成,这样的恐惧有时候会完全吞没我。

常常我因为在头脑里花费太多时间权衡自己选择的利弊,盘算着失败的可能性大小,以至自己完全错过了经历过程,或者前行的机会。

换句话说,我就像传道者在传道书11章4节中所描述的那个人,他最后既没有撒种也没有收割,因为他忙于观看“风”和“云”,在等待着完美的天气采取行动。

然而,虽然我认为自己已经尽可能地谨慎和有智慧,并觉得这样子生活可以使自己免于错误决定带来的痛苦,但最终我意识到,不论我多么能预期某种形势之风险的可能性,或者成功的可能性,这并不能保证我可以得到我所期望的结果。

当我刚刚工作九个月后就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这个真理深深地敲醒了我。当我在申请这份工作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已经做对了所有的事情——我祷告了且询问了教会牧者和领袖的意见,我还对这家公司做了功课。事情顺利到使我觉得上帝已为我敞开了大门。这当然意味着这个决定会带来长远的成功,不是吗?

不幸的是,正如传道人一次又一次强调的——在生活中唯一确定的是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尽管我们尽力去尝试,但我们仍不能明白这位行万事的造物主的作为。(传道书11章5节)

那么要如何解决呢?在采取行动前,不是要对每个细节进行分析,关注每一个“天气预报”以防止大雨毁坏自己的工作,而是“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那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第6节)。这意味着我们要去抓住每个机会,勤劳地撒种,并把结果交托给造物主。

在尝过了成功与失败的滋味之后,我开始渐渐明白上帝话语中的智慧。即便失去了自己第一份工作让我对未来又灰心又忧虑。但我已明白,若无论上帝把我放到哪里,我都忠心地恒久为主做工,祂总会带领我更接近祂的呼召——使用祂给我的恩赐以荣耀 祂。

在找到了一份更适合我的工作后,我回头看,我明白了成功和失败,敞开和关闭的门的真实意义——它们都是指引我们明白上帝对我们心意的工具。

或许这使我们能够理解传道人那充满信心的宣告“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10节)。别再让自己因过去的失败或者自己无法控制的环境而停滞不前,我们可以心怀下面的真理而大步前行:在做一切的决定性抉择时选择敬畏耶和华,这会帮助我们度过生活中一切的不确定性。

 

问题反思:

1.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敢于承担风险的人还是一个规避风险只愿意待在舒适区的人?传道书11章1-6节如何帮助你在即便不知道所有的答案时就满怀信心地踏出去?

2.今天的灵修如何帮助你“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第10节)?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门徒训练

传道书灵修| 伤人的话(有声中文)

作者:Chong Shou En, 新加坡

翻译:小七,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今日经文:传道书10章

“死苍蝇使做香的膏油发出臭气,这样,一点愚昧也能败坏智慧和尊荣。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并且愚昧人行路显出无知,对众人说他是愚昧人。掌权者的心若向你发怒,不要离开你的本位,因为柔和能免大过。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件祸患,似乎出于掌权的错误, 就是愚昧人立在高位,富足人坐在低位。我见过仆人骑马,王子像仆人在地上步行。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拆墙垣的必为蛇所咬。凿开石头的必受损伤,劈开木头的必遭危险。铁器钝了,若不将刃磨快,就必多费气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处。未行法术以先蛇若咬人,后行法术也是无益。

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他口中的言语起头是愚昧,他话的末尾是奸恶的狂妄。愚昧人多有言语,人却不知将来有什么事,他身后的事谁能告诉他呢?凡愚昧人,他的劳碌使自己困乏,因为连进城的路他也不知道。

邦国啊,你的王若是孩童,你的群臣早晨宴乐,你就有祸了!邦国啊,你的王若是贵胄之子,你的群臣按时吃喝,为要补力,不为酒醉,你就有福了!

因人懒惰,房顶塌下;因人手懒,房屋滴漏。设摆筵席是为喜笑,酒能使人快活,钱能叫万事应心。你不可咒诅君王,也不可心怀此念,在你卧房也不可咒诅富户。因为空中的鸟必传扬这声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说这事。”

 

成长过程中,日常磨擦以及偶尔的争风吃醋对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来说并不陌生。

但我一直记着一个特殊事件。当时有一件小事让我觉得很不公平,所以我反应过激,并且在不了解整个事实的情况下开腔。我觉得我做了比姐姐更多的家务却没有得到肯定,也因此决定向母亲表达我的想法。

在咆哮的中途,我突然意识到之前存在于我脑海中听起来很公正的话其实又愚蠢、又不真实、又狭隘。等到我说完最后一句时,我就已经开始后悔了。

我仍然记得当母亲跟我解释我说的情况并不属实,她没有偏爱姐姐时,她看起来很受伤。

我知道我伤害了我的母亲,也为此感到羞耻和不知所措。

在我生活的其他阶段也有着类似的经历。这让我看到我的内心容易受到蒙骗,易做出冲动反应,也让我看到自己需要智慧。

在传道书10章2节中,我们看到智慧人与愚蠢人之间的对比:智慧人的心在右边,或理解为“走正路”,而愚昧人则相反。传道者在本章中继续详细描述了愚昧人的生活方式——他缺乏理智(第3节),充满无知(第15节)并且懒惰(第18节)。

此外,愚昧人让大家都看到他有多愚昧(第3节)。他的话语很多,却毫无用处(第14节),只会毁灭自己(第12节)。相反,智慧人却口出“恩言”(12节)。

那么,用智慧去行事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呢?尤其是在一个充满不公,常常把愚昧人摆在高位的世界中?

我们通常将“智慧”与知识,智力和洞察力联系在一起。但是箴言9章10节告诉我们“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而“愚顽人心里说:‘没有上帝!’”(诗篇14篇1节)。智慧人则对上帝充满敬意,这告诉我们要顺服于上帝在圣经中显明的旨意。

这意味着当我们陷入一场激烈的冲突或不公正中时,要选择按照上帝的话而行。许多年后,我可以回顾过去,并看到经文教导我的“禁止嘴唇”(箴言10章19节)、“慢慢地说”(雅各书1章19节)的智慧对我有多大的帮助。

在我很想用不耐烦或愤怒的话语对付别人的时候,我很感激圣灵帮助我克制住我的口舌,取而代之的是让我给出一个温柔的回答(箴言15章1节),而这样的回答几乎每次都可以消除怒气。

这些例子帮助我下定决心抛弃愚昧并且明智地生活。正如传道书10章6至7节中所讲的那样,用智慧来行事并不总是意味着我们一定会得到别人的祝福或避免痛苦,但是上帝的话语却承诺我们,这样做会带来极大的祝福。

因此,无论是我们说的话语和说话的方式,还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或者重要的人生决策,让我们都从圣经中寻求智慧并将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吧。

问题反思:

 

1.想一想某次你在情绪激烈时的愚蠢表现。回过头来想,你觉得当时你可以采取哪些更明智的做法?

 

2.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你用智慧来行事?列出这些领域,并在祷告中向上帝交托。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门徒训练

传道书灵修| 当智慧无法带来回报之时(有声中文)

作者:Caleb Young,新西兰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今日读经:传道书9章13-18节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样智慧,据我看乃是广大。就是有一小城,其中的人数稀少,有大君王来攻击,修筑营垒,将城围困。城中有一个贫穷的智慧人,他用智慧救了那城,却没有人记念那穷人。我就说:“智慧胜过勇力。”然而那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无人听从。

宁可在安静之中听智慧人的言语,不听掌管愚昧人的喊声。智慧胜过打仗的兵器,但一个罪人能败坏许多善事。”

 

作为一个电影迷,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之一是历史史诗电影,如《角斗士》和《勇敢的心》。在此类别中,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则是2005年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电影《天国王朝》。

这部电影大致根据历史人物伊贝林的贝里昂的故事改变,在影片中由奥兰多·布鲁姆扮演贝里昂。影片中以及贝里昂生平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187年十字军东征时期耶路撒冷被围困的时候。贝里昂是一位基督教贵族和骑士,他负责保卫耶路撒冷,对抗当时最伟大的军事首领之一萨拉丁,萨拉丁军队的人数是他们的五倍。

在谈判中,贝里昂明智地与萨拉丁达成了一项协议,确保了城里居民的安全。奇迹般的是,耶路撒冷的移交过程几乎没有发生流血和破坏事件。围困期之后,贝里昂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几乎很少有人会想起他在拯救耶路撒冷居民的生命方面所做的贡献。

当我读到传道者在《传道书》9章13-18节的描述时,我不禁想起了这一历史事件。传道书书中讲述了一个人用自己的智慧从一个强大的国王手中拯救了他的城市。然而,尽管这位智慧人用他的智慧拯救了大家,却并没有大家记念(15节)。

虽然他并不一定得到人们的认可,但传道者仍然大声说:“智慧胜过勇力”(16节)。这读起来可能很简单,但却是一个我必须不断检视自己的真相。我是那种重视正面肯定的人。尽管渴望得到肯定并没有错,但我认识到,这可能会导致我比起看待明智行事,我更看重认可。

在康斯太勃尔博士对这段经文的注释中,他也指出智慧通常不会带来物质奖励。我也看到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我曾看到朋友们拒绝那些对他们的事业有益的机会,因为他们有智慧地看出接受这些机会对他们的家庭、重要的人或他们自己的灵命健康有损。即使他们做了明智的决定,世界却可能会认为把别人或你自己的灵命置于在社会上的发展之前是“软弱”的表现。

传道者的话引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心去做明智的事呢?

归根结底,这还是我们最看重什么的问题。传道者不知道的是,一个带着终极智慧的人就要来了。贝里昂也许用智慧拯救了一座城市,但拥有属天智慧的耶稣,却为了拯救世界而放弃了祂的生命。

在马太福音6章21节中,祂会告诉祂的追随者,“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因此,我们需要决定将我们的财宝放在哪里。我们是更在乎地上的赏识和赏赐,还是愿意让我们的救主改变我们成为更看重属天智慧的人呢?

我的祷告是,我们都努力追求属天的智慧。虽然我们在地上可能没有听过这样的智慧,但我期待着看到一代又一代基督徒安静而明智的选择(17节)是如何影响真正的“天国王朝” 的。

 

问题反思:

1.想想某次你的工作被忽视的时候。有哪个圣经真理或圣经的提醒可以帮助你对付可能随之而来的消极情绪?

2.你最常向谁寻求建议?你身边有没有一个拥有“安静力量”的人可以让你从你们的谈话中受益的?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