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有人在疫情中学会做饭,我在疫情中学会接纳(有声中文)

 

作者:圣夏,中国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在外上学的时候,在我所属的教会中,有各种各样的安排:团契,门徒栽培,各样的训练课程,还有教会礼拜。丰富的教会活动,让我觉得信仰的过程,似乎就是被这样安排满了。当然在这几年的学习训练中,我的确有成长,有改变。只是有些真相,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不知道我还要等多久才发现。

因着疫情而休学在家的这半年,我无法再参与各样的聚会,就连最基本的礼拜也不能去。当我的生活节奏突然被打乱,我开始陷入到恐慌,在上帝面前也没有办法安静下来。那时铺天盖地的疫情消息席卷网络,很多人都在两难之间,我也是。直到有一天,心里有声音对自己说,是时候要做选择了,是选择继续沉浸在恐慌中,还是静下心来寻求上帝。这是我信主之后,第一次真正回转向祂。

很多人说:2020年被按了暂停键,经济跌停,飞机停飞,许多人被限制在家无计可施。但我想说,上帝并没有停止祂的工作。

“你坐下,你出去,你进来,你向我发烈怒,我都知道。”(列王记下19章27节)

 

在家的那段时间,我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我会在灵修之前,随手记录下我的心情;然后再去看圣经,写下所领受的。然而有时我的灵修笔记过于凌乱,连自己都不想再翻阅。就这样我差不多写了一个月的灵修笔记,但是从来没有再回去看过。有一天,我在灵修的时候,突然想看看之前的笔记。我看了一个多小时,像是在看故事书——我和上帝之间的故事。我看到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也看到了上帝在当时给我的回应和陪伴,但是那时的我并不知道。有些时候我甚至还在抱怨,抱怨祂不听我的祷告。我亦看到了祂的心碎,因为祂明明就在我身边,我却喊着说祂根本不在。脑海里不断闪过那些熟悉的片段,再去回忆的时候,发现原来祂一直都在。

其中我写了一段困扰了我很多年的问题,就是18岁那年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面出现了重大“失误”。我总是会想,如果当时我若没有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没有那么自卑和虚伪,会不会我现在过得是另一种生活?我无数次想回到过去,重新做决定。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责备自己,然后选择逃避。但是这次我却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上帝对我说:“你辛苦了,你做到了那时候你能做得最好的决定,虽然结果没有那么令你满意,但你尽力了。”

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我知道我被接纳了。我意识到是因为我的骄傲,让我认为自己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当结果不符合我的期望时,我不想承认自己是会犯错的,是没有能力的。我总是想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能做得更好,因为我无法接纳现在的自己,导致我一直在苦毒中。我也发现自己在团契生活中,有很多不能接纳自己和别人的地方,我总是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和弟兄姐妹们,从来没有想过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大家已经尽力了,而我只是过度关注结果是不是合自己心意。我感谢上帝让我看到这一点,让我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接纳。当我再想要按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和别人的时候,我要时时想起,再给自己和其他人多一些时间,因为我要信靠、效法上帝,像祂等待接纳我一样。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哥林多前书13章1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一同坐席

考验中更坚定基督的爱(有声中文)

作者:东尼叔叔,加拿大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金句:“ 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章19节)

去年教会推出门徒训练时,我有一个疑问。第一代门徒跟随主耶稣三年半,遇到逼迫慌忙四散,后来却对福音坚信不移,一切的付出是如何坚持下去的呢? 我已在今年报读门徒训练,在当中有很雀跃的启发!

当我再读彼得被呼召的经过,他的信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革尼撤勒湖边,耶稣嘱咐彼得把船驶到水深之处,鱼获装满两船。因此,彼得的信心初被建立,看到自己的有限,称耶稣为主。跟随主的日子,彼得的信心不断被深化。耶稣给予他重大的托付,是建立教会的大使命。可是,当主耶稣被钉十架,彼得的信心受到重大考验,他三次不认主。然而,当耶稣复活后向彼得显现,没有责备他,反而以三个题问坚固及稳妥他爱主的心。彼得竭尽所能,欢欣喜乐完成主对他的托付!就如彼得所说:“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得前书1章8节)

今天无论我们在基督里是被放在什么样的岗位,每一位信徒必会经历不少考验。这些考验,有的严峻,有的轻松;可能成功,亦可能失败。可是一切的经历,都是重要的。因为考验背后,反映着基督门徒成长的印记,及基督锲而不舍的爱及应许。

记得两年前,一位朋友刚做眼部手术,出院后需要帮忙,我很快便答应她。可是手术后,她的情绪异常烦躁,替她敷理伤口时,常常需要费尽唇舌安抚她。接下来的日子,她未能适应视力变化,作出更多要求 (如购买日常用品,预备食物及打理一些琐务)。不知不觉,这亦打乱我的日常生活。我感到困倦,不想再坚持下去。当晚的祷告,我如盘向上帝倾诉,感谢主,我从祂那得到安慰,便决定坚持下去。两周后,朋友的眼睛逐渐好转,我如释重负。

数月后,这朋友致电我,分享上帝在她手术上的爱。原来她自小已认识上帝,长大后忙于追求工作,早已失去信主的初心。然而在她康复期间,看见自己在最缺乏的时候,上帝安排不少基督徒在身边,帮助安慰,她满心喜乐述说上帝的恩典!是的,人的渺小对事情不完全理解,然而透过上帝的爱及奇妙的作为,晓得祂的名得到颂赞及传扬。

我亦反省到自己帮朋友时的态度是比较狭隘。只定睛着自己的付出,在祷告中亦曾抱怨及想过放弃。可是基督门徒的付出,本应多考虑对方的需要,及是否被基督的爱所感动,同时不奢望回报,若这付出是从上帝而来的心意,祂必加力!上帝懂得我们的不足,在人的缺乏中显出祂的信实及应许。

门徒训练让我安静下来,检视合乎圣经的价值观,反思一些自己从未察觉的不足及上帝奇妙的作为。往后的日子,我更渴望在门徒训练中,有更多反思的机会及数算上帝的恩慈!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一同坐席

《花木兰》:让爱消除疑惑

作者:欣怡,马来西亚

*封面和文中图片出自豆瓣电影

 

《花木兰》从动画卡通,多版连续剧至今年由刘亦菲扮演的电影版本,每一部都有它的经典与感动。

2020年,意想不到的一年,更是多变的一年。而这出电影《花木兰》更是波及至9月份才上映。此外,因着许多的因素,大多影评认为这部电影差强人意。

我个人的观后感是虽然整部电影里少了点紧凑的节奏与震撼的高潮情节,但帅气的武打场面还是让人意犹未尽,尤其是主角那倒挂金钩式的腿脚功夫。

花木兰成长的世代,性别歧视甚大,女性更是被许许多多的教条与约束所捆绑。在成长过程中,花木兰慢慢地认知自己的才能,也不断地努力寻求自我及他人的认同。但身为女儿身,注定了她有天还是需要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为家族带来荣耀。

代父从军,隐藏了自己的身份。花木兰逐渐地陷入迷惘中。无可否认,她的武功超群,心思缜密,不输热血男儿。但女巫的出现,带给了花木兰质疑与挫败,彻底瓦解了憧憬。

花木兰清醒了。她意识到如何被质疑、打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站起来并回归原来的身份——那充满无限可能的花木兰。

她,成功了。花木兰解救了自己的战友。同时也勇于面对与承担女扮男装的后果。虽然被驱逐,也被女巫诱惑结盟,但花木兰清楚晓得自己身为士兵及需要完成的任务,带着初心继续前行。

有一幕非常触动我的心,讲述了花木兰与队友在营救皇帝前一夜的交心。虽然木兰口头上不断地安慰鼓励战友,但她的内心是有所惧怕的。那又是什么因素鼓舞了她,并坚定了她的内心呢?那就是爱。

 

花木兰爱的对象包括了养育她的家人、成长的土地及一起并肩同行的战友。而这份爱更转化为了忠、勇、真及孝。她接收了这股力量,去拼搏奋战,最终完成了使命,保卫国家,荣耀家族。

 

这让我想到,当我们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成为那个真正的自己时,我们就能很好的发挥上帝已给我们的恩赐才干。我们是上帝的宝贝孩子,是按着祂的形象所造。上帝渴望我们与祂亲近邂逅,在祂怀抱里享受祂早已安排的奇妙计划,并期待我们去接收祂赋予我们的产业,进入我们的使命。而这其中可以帮助化解一切疑惑的一个不变事实是:上帝非常非常爱我们。

“上帝爱我们的心,我们也知道也信。上帝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这样,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我们就可以在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因为祂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1书4章16-18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门徒训练

原来我不是圣人,而是罪人(有声中文)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国

翻译:奇奇,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你是否想过,如果耶稣今天活在我们中间,祂会经常和谁来往?我们会惊讶地看到祂常常与哪些 “圈外人” 在一起?谁会是现代版的井边的撒玛利亚妇人?哪些会是耶稣会以怜悯之心注意到的时运不济、被遗忘、生病和被抛弃的人?

耶稣所做的事情与我们预期的完全不同。我永远不会忘记某一个下午,祂看似不同寻常的做事方式让我停下来思考。

我在读路加福音第7章,其中讲到耶稣与法利赛人西门和“有罪的女人”的故事。在西门家中用餐时,那个女人来到耶稣面前,用眼泪湿了祂的脚,用头发擦干,并用香膏抹上。西门非常震惊,心里想:“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祂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路加福音7章39节)。耶稣指出了西门心中暗自的论断,并为女人的行为正了名。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熟悉的故事。我之前就读过。但是这次我被一个不可否认的认识触动了:如果我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人,那无疑会是西门。我很羞愧,我知道我也会很骄傲地瞧不起那个女人,并惊讶于耶稣竟然允许她那的些举动。我会背靠我的优越感和我所谓的“义”来论断这个女人,即便只是在我的脑海里。

我一生中大部分时候都是个“好人”。我遵守规则。

我说着正确的话,做着对的事情。我从在母腹以来,就开始去教会聚会了。我相信我像西门一样是“圈内人”。我以为这些使我成为了义人。但是在我阅读路加福音7章的那天下午,圣灵让我明白我作为“教会人”的身份其实一文不值。相反,我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却巩固了我在罪人中的地位。真是当头一棒!

至少可以说,这令人沮丧。我非常确定自己是一个“圈内人”,我做着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做的事情,认为自己是公义和圣洁的。然而,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离基督的思维方式有多远——祂谦卑服侍人并注意到那些被忽视之人。而我,却像我们在新约中读到的许多法利赛人一样,不知道自己错得多厉害。我完全不像耶稣。我甚至还不如那个有罪的女人,她被宽恕并深爱着(路加福音7章47节)。而我看起来像西门。

 

耶稣激进的待人方式没有消失

在过去的七年中,我负责教授的一本书是《使徒行传》。毫无疑问,它已然成为我最爱的一本书。我在使徒行传中看到的是耶稣与世界截然相反的国度的延续。令人震惊的是,祂的福音在继续传讲给“圈外人”,而非那些看似神圣的大英雄们,也不是富人和皇室们。例如,腓利与一个在犹太传统中被认为是不洁的太监说话。彼得住在制革工人那里,而制革工人是处理动物死尸和血的。他肯定会被认为是“不洁的”。如果我们从公关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我们会认为耶稣的门徒们把一切都搞砸了。但是,我们真是大错特错了!

这让我觉得很扎心。我必须承认,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走进过“教会圈”之外的圈子。

我的朋友,同事,家人——似乎都存在于这个“教会泡泡”之中。我思考得越多,就越意识到,如果耶稣活在当今的世界中,祂会与“罪人”在一起——妓女、毒贩、撒谎者、盗贼和谋杀犯们。祂说医生不是为了健康的人来的,而是为了病人而来(马可福音2章17节)。而我是如何在头脑中对这些人进行论断的?我真是大错特错了!我想耶稣会说这些人的罪都被赦免了,因此他们也可以有很多的爱。

 

保持正确的姿态

我也因此变得谦卑下来,因为如果我想开始与这些人交往并认识他们,我会不自觉开始想我能为他们做什么、能给他们什么或者教他们什么。即使在我作为老师去教课时,我也能看到这一点。我想帮他们解决问题,并以最好的方式启发他们。但是,如果我把自己优越的态度代入任何的人际关系,就好像别人应该为我给他们的帮助而感谢我一样,那么我就又如那晚在餐桌旁坐着的西门一样可恶了。

相反,当我来到与我不同的人中时,我非常有信心,我应该做的是看、听、问一些问题和做他们的朋友。

我觉得我可能会发现,这些“圈外人”比起我要教给他们的东西反而有更多的可以教我。我一直在向我的学生们学习:他们的观点,他们的意愿,好奇心,对公义的渴慕等等。噢,在走出自我和我的泡泡以及所谓的“更加公义”的自我设定之后,我将有多大的收获呀!主啊,请原谅我曾经因着自己的宗教血统,而以为自己更优等。

感恩的是,通过《路加福音》7章中的这个故事,圣灵让我看到我内心的刚硬和缺乏同情心。但也因着恩典,祂并没有离弃我,让我独自羞愧。

在路加福音7章40-47节中,我看到耶稣对西门的怜悯。因着西门的举止和想法,以及他如何论断了他人,他理应受到羞辱。然而,耶稣并没有羞辱他,而是通过讲故事来教导他。西门,这个和他所论断的女人一样的罪人,并没有被耶稣遗忘。对于耶稣来说,他的灵魂同样重要。为此,作为西门的同类,我感到又愧疚又感恩。

 

耶稣,你真好!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