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生命

约翰福音灵修:葡萄树(有声中文)

作者:Cindy,澳大利亚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封面设计:Chin,马来西亚

今日经文:约翰福音15章

“1’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2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结果子的,祂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3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4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5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6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7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8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9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10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爱里。’11’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12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13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14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15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16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祂就赐给你们。17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 ’18’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或作“该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19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20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21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22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23恨我的,也恨我的父。24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25这要应验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说:’他们无故地恨我。’26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祂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27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

经过一个冬天的沉寂,后院里的葡萄藤在盎然的春意里,又葱葱郁郁地遮满了亭子。我常常惊讶大自然的生命力,不久前看似枯干、光秃的枝子,在几场春雨后,竟悄无声息地吐露新芽,冒出大片大片的葡萄叶,附在又粗了不少的藤曼上,在暖阳里,得意地摇摆。

枝繁叶茂只是那颗活着的葡萄树旺盛生命的表现。看似枯干的枝子忽然在春天焕然一新,生气勃勃,是因为我没有在冬天傻乎乎地将看似枯干的枝子剪去,只要连于葡萄树,日子一到,就将养分、生命、气息、输入那连于它的枝子,因它们从未分离、它们浑然一体、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葡萄树的生命自然而然地在枝叶间体现出来。主说,我是真葡萄树,你们是那枝子(约15章5节)。我们之所以得着生命,而是因为我们已经连于基督。

安静一冬的枝子,看着自己光秃秃的样子,没有半点的紧张,惶惑,只是安然连于葡萄树。主说,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约15章4节)。在祂里面,我们可以歇息,安静地成为祂的枝子,没有勉强、挣扎。我们不用靠着自己的感觉,表现,去查验自己是否在主里面,而是安然接受这个事实。既然主已经称我们为枝子,就像水乳交融一般,我们与主已经互相契合,彼此认同了。

一个结果累累的葡萄树是需要精心呵护的。父母来到澳洲后,终于圆了他们的梦,前庭后院,种满了蔬菜、瓜果。他们乐此不疲地耕种、浇灌、修剪、遮蔽、施肥、培土,他们精通时节、气象、会根据阴晴变换给出不同的照管。我们连于葡萄树的生命也在一个伟大的栽种者的呵护之下。主说,父上帝是那栽培的人(15章1节)。上帝并没有假手于人,而是亲力亲为。祂亲自教导和供养每一条枝子,会按时候按需要赐下阳光雨露。祂也会修剪那些结果子的枝子,使它们结出更多的果实来。戴德生说,“上帝的方法未必是十分严厉的,祂会先以祂的话洁净我们,假若我们听从上帝的话,听从圣灵微小的声音,我们就不会受严厉和痛苦的管教。所以我们若让上帝的话丰丰富富的藏在我们心里,又听从圣灵的引导,我们所受的约束和管教就会相对地少得多了”(摘自《戴德生嘉言录》)。

我欣喜地看着这一树的葱绿,知道我们天上的父也是如此关心、看顾、喜悦我们。

问题反思:

  1.  你是否担心自己的未来,从今天的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盼望,有怎样的喜乐?
  2.  葡萄枝要健康生长需要连接于葡萄树上,也需要精心的照顾。我们的生命呢?需要怎样才能保持健康,多结果子?你今天可以采取什么行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2021

传道书灵修| 当死亡教会我如何活(有声中文)

 

作者:Tracy Phua,新加坡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今日读经:传道书9章1-12节

 

“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作为,都在上帝手中。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好人、洁净人和不洁净人,献祭的与不献祭的,也是一样。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并且世人的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与一切活人相连的,那人还有指望,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记念。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份了。

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上帝已经悦纳你的作为。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你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上帝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份。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几个月前,我在医院里爸爸的病床边坐了九天。他开车时突然脑出血,出血严重,以致医生也无能为力。

我的家人们知道我们需要让他走。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让他平静地、无痛地过世,不采取任何人为的措施去延长他的生命。

筹备(当时还活着的)父亲的葬礼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与越来越多的殡仪商商谈,他的临终也变得愈加真实。我想知道生活怎么会在短短的几天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就在上周我们还在一起吃晚饭,而现在他却陷入昏迷,脑中大出血,就快要去世了。

当他的死亡直勾勾地注视着我时,我的大脑完全停止了思考,我突然意识到未来的某一天有人也会计划我的葬礼…..

在传道书9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人,无论好坏,虔诚与否,都将到达那个“共同的结局”(2节)——死亡。

虽然这可怕的确定性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但我们作为基督徒却是有盼望的。面对疾病和困境,我们可以安息在上帝的主权里。虽然祂对我们生活的计划可能会让我们吃惊(11-12节),但我们可以肯定祂从不犯错,祂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

以死亡作为共同参数,作者提醒我们,活着的人还是有优势的,因为至少知道自己会死。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提醒,自己在活着的时候要尽可能去拥抱每一个机会,活出最丰盛的生命。

这一关于死亡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有意识地数算我们的日子。第7节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上帝已经“批准”了在地上的享受,把它当作祂对我们的旨意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自由地享受祂的生命恩赐(7-9节)。

对于信徒来说,我们知道我们在地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死亡将是一种从罪恶所带来的痛苦和后果中解脱和恢复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劝我们在活着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好(10节)。我们要善用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时间,尽我们所能完成祂所交托我们的工作。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痛苦和许多难过的夜晚后,我慢慢开始消化父亲的死亡这件事情。我不再把死亡看作是邪恶的或是某种惩罚——相反,它是这个罪恶世界的产物。解决死的办法就是福音,因为我们的盼望在基督的死、复活和再来之中。虽然我们会有悲伤,但同样也会有荣耀。

当我努力更加有意识地以永恒的视角去生活时,它帮助我放下世上那些我常常抓得太紧的事物,让我定睛在如何把自己和我的时间完全投入到主的工作中去,因为知道我们在祂身上所做的工永远不会是徒劳的(哥林多前书15章58节)。

所以,趁我们还可以的时候,让我们有目标地生活,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天。因为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最终会逐渐消逝,我们才会开始更好地把握在永恒中等待着我们的荣耀和产业。

 

问题反思:

 

1.你与死亡最近的一次接触是怎样的?它对你的人生观有何影响?

2.如果你知道你只剩下一天可以活了,你会怎么度过这一天?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鉴于此,你要如何度过明天?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

传道书灵修| 把握生活中的简单快乐(有声中文)

作者:Karen Pimpo, 美国

翻译:Julia , 中国

有声播读:Carol,中国

 

今日读经:传道书 2章18-26节

“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这也是虚空。故此,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份。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上帝的手。论到吃用享福,谁能胜过我呢?上帝喜悦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唯有罪人,上帝使他劳苦,叫他将所收聚的、所堆积的归给上帝所喜悦的人。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在很多方面,Scott都是一个典型的户外爱好者——强壮,留着胡须并有着灿烂的笑容。他热爱大自然,爱家人和上帝,他充满激情地追求着这些事物。Scott把家安在了美国阿拉斯加美丽的旷野之中,一个仅有五千人口的小镇。他18年来都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并非常努力工作。

他突然离开人世时仅有五十七岁,留下了他共同生活了三十年的妻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孙子。他的离去令家人十分悲痛,他的家人和朋友们感觉似乎随着他的离世一切都不再一样了。但当人们在他的追思礼拜上分享有关他的回忆和彼此鼓励时,却感到悲喜交杂,福音在他的人生中不断被重复着。

“他是一个强壮的人却也是一个软弱的人”,他的一个朋友说到,”他身体上很强壮但他可以完全依靠上帝并不觉得羞愧。“

”他是个很好的领受者 “ 另一个朋友说到, “无论上帝给予他什么,他都能完全敞开地去领受,他珍视自己在阿拉斯加的家和家人”。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第三位朋友说到,“但他完全信赖主。他总是能开怀大笑并找到生活中的喜乐”。

他们没有谈论Scott在生意上的敏锐或职业上的成就。他们没有谈论他所累积的财富或者那些他给予了他人的财富。他们谈论着他的喜乐,他的慷慨和他爱上帝的方式。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朋友都向会众发出了接受基督成为救主的邀请并说到 “如果科斯特在这里,在你没有听到福音之前他是不会让你离开这里的。”

有一句19世纪的古老谚语这样说:“裹尸布上没有口袋”。它的意思是当人死了以后,没有什么是可以从这个地球上带走的。同样的,传道书的作者也提醒我们“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份”(传道书2章21节)。这听起来像一场毫无意义的悲剧,很容易让我们陷入绝望。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奋斗的吗?如果我们为之努力所得的一切都将在我们离开之时留给其他人?我们注定要过悲伤痛苦的生活吗(传道书2章23节)?但传道书也为我们提供了盼望——有一个人我们可以在祂那得到满足。

对那些讨上帝喜悦的人(传道书2章26节)来说,这个地球上易逝而有限的事物可以带来巨大的喜乐,因为它们是来自无限上帝之手的美好恩赐。我们有理由从吃、喝中找到满足并从我们的“工作”中得到满足——无论上帝呼召我们去做什么和进入怎样的关系中。我们不是在“捕风”而是在上帝给予我们的人生中找到满足。

Scott的遗产是他对上帝的完全信靠和依赖。正因为他完全仰赖上帝,才因此被祝福拥有传道书作者所说的那种“智慧,知识和喜乐”。Scott知道,成就、财产和人生的胜利在永恒的光中都会黯然失色。但是因着他的信心,他能够全然地去爱他周围的人并把握住生命中简单的快乐。他荣耀了上帝并在吃、喝以及工作之中找到了喜乐。你可以怎样活出相同的人生状态呢?

问题反思:

 

1.你希望在死后被人们纪念的是什么?在接下来的两周里你可以做一件怎样实际的小事来投资在你的愿望上。

 

2.思考一些可以持续帮助你“把握生活中简单快乐“的事情。你可以怎样安排出更多的时间来实践这些呢?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我有一个梦想

传道书灵修| 当死亡突然降临(有声中文)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译:Abby,中国

有声播读:Joya,中国

 

今日读经:传道书2章12-17节

 

“我转念观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后而来的人还能做什么呢?也不过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我便看出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在黑暗里行,我却看明有一件事,这两等人都必遇见。我就心里说:“愚昧人所遇见的,我也必遇见,我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里说:“这也是虚空。”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永远无人记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可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我所以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我很少会为陌生人哭泣,其中有一次是在两年前。他比我大四岁,和胃癌斗争了整整一年后,刚刚去世。

 

第一次听到Nabeel Qureshi这位从前是穆斯林,后跟随基督的巴基斯坦裔美国基督徒护教家,是在他早逝的两年前。当时一个朋友向我介绍了他的一本书。当我更多地阅读和观看关于他的资料和视频时,他对福音那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坚定不移的承诺深深地鼓舞了我。同时我也感动上帝兴起了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口齿伶俐的人,为祂到百姓中去,特别是穆斯林群体。

 

所以得知他没有康复,30出头就英年早逝时,我生出了诸多困惑。为什么是现在,他还那么年轻,才刚刚成家?为什么是现在,他的事工正处于巅峰时期?为什么会是他,这个用激情和信实为福音献身,成为这一代人杰出榜样的人?

 

或许这些与传道者在看到智慧人与愚昧人遭受同样的命运(14节)时所产生的困惑相似。在伤口上撒盐的是,他看见一切事,一切人——智慧人与愚昧人,终将被忘记(16节)。这些严酷的现实使传道人得出结论,他“恨恶生命”(17节)。

 

我们中的大多数可能都在人生的某个时刻经历过这种失望。也许我们一直努力过敬虔的生活,却发现自己正与使人身心衰竭的疾病作斗争。或者我们难以接受某位信心巨人的突然死亡。或许,我们真的无法理解,那些漫无目的地挥霍生命的人为什么看起来能安然无恙地度过人生。

 

鉴于这些情景,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思想,追求智慧或善有什么好处,因为最终,我们都将逝去,且被遗忘。

 

同时,传道者也承认智慧是有益处的,甚至说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13节)。因为在光明中,你可以看到要去的地方,避免危险或陷阱,但在黑暗中,你只要稍不小心就会跌倒(箴言4章18-19节)。

 

当我们对比那些停下脚步、遵循和运用圣经智慧行事的时候与我们鲁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资源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同意,前种方式通常帮我们避免令人心痛的后果,并保证我们的安全(箴言3章23-25节)。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智慧生活的益处与传道人好像得出的压抑结论:既然我们最终都会死,为什么还要活着(14节)?正如圣经其他部分告诉我们的,我们应该继续生活,因为生命并非在地球上终结。

 

也许这正是Nabeel不顾“命运”而坚持下去的原因。尽管他感到身体的痛苦和心里的悲伤——因为不得不离开他所爱的人,但钢铁般的信心使他一直专注在YouTube定期更新播客传扬耶稣,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他知道,一个更大的永恒的奖赏在等着他。

 

问题反思:

1.回想一次你使劲全力,但最后所有努力似乎毫无意义的经历。即使你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你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到什么明智行事的好处了吗?

2.当你感到绝望,或在你做到最好还不够的时候,哪段经文或圣经真理可以提醒你我们为什么而活?有什么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你随时找到这段经文呢?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