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耶稣

灵命日粮:生命之光

读经:约翰福音8章12-20节 

十七世纪末叶,英国建筑大师克里斯多佛.雷恩爵士(Christopher Wren)在伦敦建了超过50间教会。他的设计有两个显着的特色。第一个特色在于坚固的尖塔。第二个特色则意义深远。当时,雷恩爵士坚持在他设计的教会采用透明玻璃,反对跟随当时教会流行的彩色玻璃。他使用透明玻璃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说:「光是上帝给人们最好的礼物。」对雷恩爵士而言,当人们在敬拜的时候,能沐浴在阳光中,那正是这份礼物的最佳礼赞。

创世记1章里,上帝在创造天地的第一天就造了光(3节)。上帝造的光不仅只是让我们可以看见东西,也刻划出基督进入这个黑暗世界时的景象。约翰福音8章12节,主耶稣说道:「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对基督徒来说,光象征了我们伟大救主的属性,以及祂在 [....]

生活,一出无奈的戏?

作者:刘宇,福建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章26节

世界的诱惑是那么的真实。

每天生活在这世上,耳中充斥着成功人士的发家秘史、富二代的奢侈炫富、嫁入豪门以及高中头彩的深切期待;眼中尽是满街飞驰而过的跑车、金碧辉煌尽显尊贵的豪宅、一夜暴富的梦想和相亲节目的现实标准。

在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稍不注意,渺小的人可能就迷失了自己。

这个世界的成功标准、渴望自我价值实现的理想和愿望深深地抓住了每个人的心。人们想挣扎着回到世外桃源、香格里拉,但是在现实的捆绑下,那终究成为了奢侈的梦想。

世界的精彩迷惑了众人的眼睛,应接不暇。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因为那样可以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每个人都追求成功,因为想要获得周围人的接纳和认可。

灵魂的深处,世人都有一种焦虑感,忐忑不安。

我们害怕不够成功而被周围的人拒绝;
我们害怕失败得太惨而使我们失去爱和接纳;
努力再努力一点,迅速再迅速一点,完美再完美一点;
压力和忙碌成为生活的代名词,空虚和焦虑成为感受的常态;
回忆过去的美好和缅怀青春的感伤也成为世界的时尚。

生活难道就是一出无奈的戏,而坟墓就是这出戏的片尾曲?
空空地来,空空地去,难道我们真的抓不住一点点的过去?
如果人的死亡是唯一的结局,那我们就吃喝快乐吧!因为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
可是放纵过后的空虚告诉我们,心灵的疾病需要灵魂的医生。

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章26节)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章28节)
耶稣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8章32节)

祂就是代罪的羔羊!
因着祂,枷锁可以挣脱,心灵的翅膀得以舒展,飞上蓝天!
在那里,我们可以重新拥抱真正的生活!

投稿

与耶稣“同负一轭”?

作者:陈樱之,新加坡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章28-30节)

当耶稣呼召我们背负祂的轭时,祂并不是呼召我们额外再加添一个轻省的担子,而是将我们的重担转移到祂的轭上。祂与我们同行,拉动轭与我们的重担,然后回过头来对我们说:“我会给你安息”。事实上,这个轭之所以是容易的、轻省的,是因为耶稣在那里——我们的劳苦重担都加在了祂身上。

耶稣呼召我们去背负祂的轭,是轻省的,因为耶稣会分担我们的重担。但这也许并不是那些想寻求上帝帮助的人的愿望。我们往往只是希望上帝能够彻底拿走我们的重担,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再继续背负并承担这个重量了,尽管有了耶稣的轭后,这负担已经轻省了许多。因此,一个人即使已经转向耶稣,如果问题不立即消失,也可能还是会感到很沮丧。但耶稣从未如此应许我们。

耶稣呼召我们一同负祂的轭,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这样做。与某人同轭意味着我们要与他(或她)并驾齐驱,保持同样的步伐。如果轭没放平,合作将会失效,因为他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彼此制约;最后,双方都被搞得无法动弹,寸步难行。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与耶稣同轭,因为耶稣所去的地方并不是我们想去的。或者祂的步伐对我们而言太快或太慢。当与耶稣同轭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想要占据主导或者按自己的意愿定速度,但说真的,这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人本身就能承受自己的劳苦重担,他或者她还会到耶稣那里去寻找安息吗?所以,与耶稣同轭,却总想占据主导,这又有什么好处呢?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说,“学我的样式”。我们需要停止自己的奋力挣扎,效法耶稣温柔谦卑的心,这样我们就能相信祂的带领,相信祂的方向和速度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最好的。我们需要谦虚地说,“耶稣,我做不到,请祢来帮我”,并接受祂的邀请:“来”。

也许劳苦重担的环境正是亲近我们救主上帝的机会,因为只有在这些时候我们才会与耶稣同轭,与祂同行并有祂的样式。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

动漫:谁是没有罪?


本视频取材于约翰福音第八章,耶稣往橄榄山去,清早又回到殿里。

有时,我们会那么在意别人的罪,咬牙切齿、无法释怀,却忘记了主赦免了我们的罪。每天读一下马太福音7章3节,或许对你我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