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自怜

我不要被争竞、苦毒、愤怒、和自怜所缠绕(有声中文)

作者:Sherrill Wesley,印度
翻译:秋雨,加拿大
有声播读:枝子,中国

你是否曾经落入过攀比的陷阱中?我有过,而且不止一次。
从小到大,虽然我和我的孪生妹妹无论从长相、性格、天分、还是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来讲都迥然不同,但我却时常被人拿来与她比较。大家问我的任何一个问题通常都会紧跟着一句“你妹妹在做什么?”

我想比较孪生姐妹是人之常情很难避免,不是吗?幸好那些言论都是来自心怀好意的亲戚和朋友们,因此没有对我产生什么负面的影响。藉着上帝的恩典,加上我与妹妹之间良好的关系,我在这些比较中学会发现妹妹的优点与才能,并为她喝彩。

但是几年前,我陷入到另外一种毫无益处的攀比之中。从学校毕业后我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这离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相去甚远。当我对茫茫的未来越来越感到焦躁不安时,我开始将自己的景况与那些似乎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同伴们相比较。上帝啊你何时才能回应我对工作的祷告?何时才能挪去我对自己的灰心与失望?

当祷告寻求上帝帮助的时候,圣灵引导我默想约翰福音21章15-25节的经文。在耶稣对彼得预言他日后的殉道情形(19节)并要求彼得跟从祂之后,彼得注意到另外一个门徒约翰正走在他们身后,便问耶稣:主啊,这人将来如何?”(21节)。耶稣的回答让我非常震惊,“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22节)。

与你何干?

呜呼哀哉!

我感到这正是主耶稣针对我陷入负面攀比问的问题。我无言以对。似乎一时难以接受慈爱的天父对我爱的管教,但主耶稣知道此时我应该及时刹车,不要再沉迷于自艾自怜了。

“与你何干”这话虽然听起来刺耳,但主耶稣是想让彼得明白在约翰身上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彼得自己的呼召没有丝毫关系。我感到上帝在问我:“Sherrill,其他人如何完成他们的人生目标与你何干?你只有定睛在我身上才能专心完成我交给你的使命。”

上帝不偏待人

我仔细琢磨上帝的话语,慢慢地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满源于错误地认为上帝更偏爱我的同伴们。好像上帝的爱与祝福是有限的。祂如果去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那么祂用在我身上帮助我的时间就会减少。这简直荒谬可笑,我不仅没能正确理解自身的境况而且竟然相信如此毫无根据的错误的观念。

但真相是上帝对祂儿女的爱是无穷无尽的。正如罗马书2章11节所说,上帝不偏待人。祂的慈爱充充满满地浇灌在祂的儿女身上。无论我如何努力,也测不透耶稣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以弗所书3章18节)

可当我将眼光停留在别人拥有的,放大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上时,我就无法看到上帝在我生命中爱的浇灌;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工作等同与上帝对我的呼召,我就把上帝赋予我生命的目的局限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中;因而对耶稣基督塑造我生命的独特方式视而不见。

于是,我学会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有时是专心为教会的主日学备课,有时是去给父母帮帮忙,或者静静地靠在耶稣的脚前聆听祂的话语,从祂的话语中得着力量去应对下一次应聘工作的失败。

只要我兢兢业业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我所做的与同伴们的不同也没有关系。自己定下的计划无法实现的确让人伤心。但我知道不管怎样我仍然在上帝慈爱的手中,我愿意全心全意信靠祂。

放下“如果那样该多好”的想法

当情况变得异常艰难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重新审视当初所做的决定,如果当时那么做……如果当时没那么做……该多好。

只要有一点儿空间,担心和怀疑就会趁虚而入变得越来越严重。当我的视线开始偏离,聚焦在那些“我没有的”,以及“当初如果……”上时,我便迅速落入痛苦的漩涡。但是《当转眼仰望耶稣》这首诗歌的歌词及时正确地提醒我要“时刻定睛在上帝身上,而不是世上虚空的事上。”

当转眼仰望耶稣

定睛在祂奇妙慈容

在救主荣耀恩典大光中

世上事必然显为虚空

当我越来越多地注目耶稣寻求上帝的智慧与引导,我就越明白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们的信心并非来自我们自身拥有的一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是在于知道谁在掌管一切,谁拥有我们生命的答案。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永恒上帝永不改变的慈爱给予我们内心夺不走的平安与喜乐,也将我们从与他人之间攀比的束缚中释放。

无论我们处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会遇到让我们眼目失焦的境况——但我努力将眼光锁定在上帝身上以及祂对我人生的呼召上,时刻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希伯来书12章2节)。这样我就可以走在祂为我预备的道路上,牢记上帝长阔高深的爱,不被争竞、苦毒、愤怒、和自怜所缠绕。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2021

自怜也会让人远离上帝?怎么办?(有声中文)

3-Ways-to-Stop-Self-Pity

作者:Tracy P.,新加坡

翻译:Penny Lau,新加坡

语音播读:佳佩,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有一年,就在圣诞节的前几天,我的父亲突然中风进了医院。正值欢乐时节,大家的心情肯定都是愉快的。为了不要让亲戚们扫兴,我的家人决定等到圣诞节过后再把父亲的事告诉他们。

没过多久,我就开始自怜了。我想都没想就把问题愤怒地抛给上帝:为什么我的父亲会中风?这样的事为什么非要发生在我的家人身上?为什么在我已经把年假都安排妥当的时候发生这样的事?看着我的朋友们在Instagram和脸书上发的状态,我感到更加难过。大家都在幸福地庆祝圣诞节,只有我一个人要经历这样的事。然而,当我在病房里看着爸爸以及其他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时,上帝突然提醒了我我这样的想法多么自私和不成熟。我羞愧地向上帝祷告,恳求祂引导我远离那些吞食我的自怜情绪。

上帝就给了我下面这三个提醒。

1.重新定睛上帝

很多人都说:“当我们定睛在生活中的困难身上时,往往会跌倒和失败。但是,当我们把眼目定睛在上帝身上时,那些难题就会被打倒。”当我专注地仰望上帝时,我心里得到了安慰和平安,天父也给我智慧,引导我渡过这个难关。这也提醒我上帝的主权高过一切,我相信一切都会按照祂的时间安排发生。因此,我能够借着祷告把父亲的病情仰望交托在上帝的手中,也祈求上帝的旨意成就在父亲身上。

2.关心其他人的需要

在自怜中,我忽略了父亲和家人的感受。然而上帝让我看到,父亲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鼓励和支持。在父亲的家人朋友知道他的病情后,很多人都马上到医院来探望他——即便当天是圣诞节。 我看得出父亲真的被他们的关心感动了,他也很感恩今年的圣诞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凄凉。进医院的是父亲,我却只盯着我要面对的困难,这实在是太不成熟了。我忽然意识到我的那些自怜想法实在是又蠢又没有意义。

3.向他人寻求帮助

在爸爸刚住院的那几天,我一直闷闷不乐。当我再也无法忍受那些消极的念头时,我终于放下了我的自怜,开始敞开自己,向身边的人分享我的感受。事实证明,这样做使我宣泄了内心情绪的同时也让我学习谦卑。我很感恩一直有家人和朋友在我身旁并随时愿意聆听和帮助我。

到现在爸爸中风已经三周了。回想起来,这期间我每天都在学习顺服和怜悯的功课。我和家人也一起学习了如何信靠上帝的时间安排以及继续等候祂。

爸爸恢复得很好。通过每天的理疗,他慢慢地能够再次行走,双臂也渐渐地恢复了力量。现在爸爸在小事上都可以很喜乐。例如,当他可以自己用手机打一条短信和可以自己吃东西时,他都会非常开心。

这次经历让我学了一门宝贵的功课,那就是自怜和嫉妒以及淫欲一样都是毁灭性的——它们都使我们远离上帝。

所以,别再自怨自艾了!让我们转向上帝,感谢上帝无尽的恩典,丰富的供应以及慈爱的信实!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拨云见日)

天生耳聋怕什么,上帝说不自怜

noselfpity

作者: Yahya A. Tioso, 印度尼西亚;英译中:孔晓慧,中国

我有一大把理由让自己自怜。其中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身体的缺陷:我天生耳聋。直到七岁那年,父母把我送到一所专门为残障人士开设的特殊小学后,我才学会说话。

整个童年,我只有在家与家人相处或在学校与跟我有同样境遇的小朋友相处时才感到轻松、自在。我缺乏自信,不敢在公共场合与人打交道。比如,每次点菜时,我都会让父母或姐姐帮我点,因为怕别人听不懂我说话或笑话我嗓音奇怪。

我经常摆出一副我是受害者的模样,觉得自己理应得到同情与帮助。我给自己的借口始终如一:“我有什么办法?我听不见,所以需要帮助啊。”那时,我并没意识到,如果持续活在这种心态中,我将错失良机去开发上帝赐我的潜能与才华。

但上帝通过祂奇妙的工作向我展现了祂无尽的慈爱和大能。祂教会了我如何摆脱自怜,又如何用祂的话语更新我的心思意念。

1. 凡事仰望上帝

从特殊学校毕业后,父母把我送入普通高中。那儿没有对耳聋学生的特殊照顾。尽管知道父母是在祷告寻求了上帝的引领后才做出的决定,我内心仍旧害怕,担心那儿的学生个个比我聪明,害怕课业跟不上。

真是说什么来什么。一入学,我就受挫了。正常孩子和聋儿之间的差异太大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外星人,孤立无缘、与人隔绝。没人愿意接近我。老师语速太快,根本跟不上。我什么都听不懂,常常躲到厕所里哭。

我开始怀念过去。那时在学校里,老师进度慢,我都能听懂。朋友也能听懂我的话,跟我一起玩,多么轻松愉快!

当我实在受不了时,我跟父母提出转至特殊学校。令我吃惊的是,父母没同意,而是问我:“你现在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我立刻回答:“朋友”。

他们让我迫切祷告,向上帝要一个伙伴。我照做了,上帝也应允了。

一天,一个同学向我走来,问我会不会说话。我回答:“会说一点儿。”

从此,他成了我的好朋友,喜欢与我交谈。听不懂我说什么时,他就让我重复一遍。如果我重复几次他仍不懂,他就让我写下来。如果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也同样先多重复几次,然后写下来。这样的一来一往让我逐渐有了开口说话的自信。

上帝这样的恩典真是让我惊奇。这段经历使我信心倍增,相信祂垂听祂子民的祷告。我也学会了在困境中向上帝求援,而不是耽于自怜。

2. 心怀感恩

自怜让我只关注生活中糟糕的一面,而忽视了上帝所赐的各样恩惠。自怜让我喜欢与人比较,不满自己所处的环境,怨天尤人。

“上帝为什么把我创造成这个样子?”
“为什么我没有其他人漂亮或帅气?”
“上帝为什么让我出生在现在的家庭?”
“为什么我的父母没有朋友的父母好?”
“生活要是能轻松点就好了。”

但上帝开了我的眼睛,让我看到生活中充满值得感恩的事情。祂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家,一个舒适的住处,又有好吃的食物,上学的机会,还能交到好朋友,遇上好的老师,等等。

最感恩的是上帝引领我认识祂,并经历祂的爱。圣经说我们都是祂手所造的,包括我自己(诗139章13-14节)。祂是如此爱我们,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在十字架上为我赎罪,使我们成为祂的儿女(约翰福音3章15节)。

当我开始定睛上帝的爱和良善时,我的心如释重负,充满喜乐。相比于祂所赐的,我所有的问题都不值一提了。虽然有时生活不容易,可上帝不断加我力量,并与我一起面对。我的眼睛不再总是看到问题,而是看到上帝的伟大。

3. 把“人身权利”交给上帝

因为自怜,很微妙地,我开始相信,因为我不幸的遭遇,我有权利要求别人的照顾、帮助、服侍、和特殊对待。我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一旦别人达不到我的期待,我就万分失望。

比如我会抱怨:“为什么没人留意到我、帮助我或成为我的朋友?”潜意识里,因为我耳聋,我总期待他人为我做这做那。一旦没获得关注,不必要的压力和心痛便随之而来。

记得到马来西亚上大学时,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远离亲人和朋友。我很难过,新环境适应得也不是很顺利。虽然有祷告,但事情看起来并没有任何好转。就在那时,上帝向我的心说话。祂说:“我的孩子,把你的‘人身权利’交给我吧。你得到关照的权利,获取帮助的权利,还有你享有朋友的权利,都交给我。”上帝的命令听起来很奇怪,让我感到很意外。刚开始,我并不想听从。但是当我回想起,在过往的经历中,上帝是如何为我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时,我终于决定顺服。我把自己所有的“人身权利”交给了祂,即使那时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第二天,我的心彻底改变了,内心平安涌流,也终于明白上帝为什么让我把自己的“人身权利”交给祂。当我交出自己的“人身权利”之后,我不再期待他人因为我的特殊状况而给予我帮助和照顾,而是转向上帝,相信祂会在最恰当的时间供应我的一切所需。

4. 相信上帝和祂的计划

小时候,我经常问妈妈:“为什么我生下来就耳聋?”她每次都回答:“因为妈妈怀你的时候生病了。”但是她的回答从来都没有让我满足。

一天,我又问她同样的问题。这次,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回答我,而是打开圣经,让我和她一起读约翰福音9章1-3节。经上说:“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

很多人认为身体的缺陷是罪的结果……要么是那个人的罪,要么是父母的罪。但是耶稣在这儿明确地说上帝有时会容许人出生时带着缺陷,因为祂要在这个人身上有更大的计划。

读到这段经文,我内心释然了。原来我不是一个有“缺陷的产物”,即便我身患残疾,上帝在我身上也有自己的计划。虽然我不能完全了解上帝会如何透过我的生命来做工,但是我希望尽最大努力来过一个讨祂喜悦的生活。

慢慢地,我开始结识更多的朋友,也能够跟上课程。我甚至在学业中表现出色,从7年级到11年级,除了两次以外,我一直都是全班第一。最终,我有机会出国留学,并在大学里的一门课上获得了“最佳产品设计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甚至结婚成家。

现在回想起来,我能够看到上帝是如何通过我的生命来展现祂的大能和慈爱的。

如果一个正常人有所成就,那可能不足为奇。但是对于一个与人交流有障碍、课堂内容理解有困难的人来说,如果名列前茅,大家就知道不太可能是靠他的个人能力了。同样,我还见过一个用脚画画的人,比普通人用手画出来的还美。

我相信上帝拣选身体有缺陷的人或被世界定义为弱者的人来向世人彰显祂的荣耀和计划。(哥林多前书1章26-29节)

这样的认识带来了我心态上的改变,帮助我不再给自怜找理由。我可以信靠上帝,因为祂可以使用祂子民的软弱和任何境况,也包括我的软弱和境况,来彰显祂的荣耀。

点击此处关注作者网站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印尼文原文刊登于雅米印尼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生活小窍门)


submit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