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顺服

“你吃饭了吗?” ——耶稣的“灵食”

作者:王志希

“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
——约翰福音4章34节

初来中国的外国人或许会纳闷,中国人遇见亲朋好友时的问候语,为何总与食物有关——“你吃饭了吗?”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ber)在1915年出版的汉学著作《儒教与道教》中早已指出这一点:“实际上,同英语中的客套话‘How do you do?’(您好!)相对应的中国人当作问候形式的客套话是:‘你吃饭了吗?’”(《儒教与道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62页)

没错,中国人很重视食物。《汉书》所说的“民以食为天”,反映了根深蒂固的“食文化”。不过,对于食物的重视,并非中国人的专利——或许,天下万族万民莫不重视之。毕竟,人类要存活于世,食物无一日可缺。藉着“食物的隐喻”,耶稣在撒马利亚教导祂的门徒,除了养活身体的食物,世上还有一种“灵食”,同样不可或缺:“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约翰福音4章34节)。

不过,什么是“差我来者的旨意”和“祂的工”呢?使徒保罗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摩太前书1章15节)原来,“拯救罪人”,便是差耶稣来的天父的旨意,也是祂派给耶稣的工作。在教导门徒之前,耶稣与撒马利亚妇人对谈,讲论救世主已经来到的好消息;这一番对谈,就是耶稣所“吃”的“灵食”——拯救这一位“有五个丈夫”的妇人,便是耶稣遵行差祂来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的绝佳范例(约翰福音4章1-26节)。

我们日日吃饭,方可养活身体;同样,藉着所言(saying)、所行(doing)与所活(being),我们日日宣告“基督耶稣拯救罪人”的大好消息,方可养活心灵。跟随耶稣的你和我,便可常以这一个“食物的隐喻”,省察自己的心灵:今天,“你吃饭了吗”?


投稿

与耶稣“同负一轭”?

作者:陈樱之,新加坡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章28-30节)

当耶稣呼召我们背负祂的轭时,祂并不是呼召我们额外再加添一个轻省的担子,而是将我们的重担转移到祂的轭上。祂与我们同行,拉动轭与我们的重担,然后回过头来对我们说:“我会给你安息”。事实上,这个轭之所以是容易的、轻省的,是因为耶稣在那里——我们的劳苦重担都加在了祂身上。

耶稣呼召我们去背负祂的轭,是轻省的,因为耶稣会分担我们的重担。但这也许并不是那些想寻求上帝帮助的人的愿望。我们往往只是希望上帝能够彻底拿走我们的重担,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再继续背负并承担这个重量了,尽管有了耶稣的轭后,这负担已经轻省了许多。因此,一个人即使已经转向耶稣,如果问题不立即消失,也可能还是会感到很沮丧。但耶稣从未如此应许我们。

耶稣呼召我们一同负祂的轭,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这样做。与某人同轭意味着我们要与他(或她)并驾齐驱,保持同样的步伐。如果轭没放平,合作将会失效,因为他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彼此制约;最后,双方都被搞得无法动弹,寸步难行。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与耶稣同轭,因为耶稣所去的地方并不是我们想去的。或者祂的步伐对我们而言太快或太慢。当与耶稣同轭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想要占据主导或者按自己的意愿定速度,但说真的,这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人本身就能承受自己的劳苦重担,他或者她还会到耶稣那里去寻找安息吗?所以,与耶稣同轭,却总想占据主导,这又有什么好处呢?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说,“学我的样式”。我们需要停止自己的奋力挣扎,效法耶稣温柔谦卑的心,这样我们就能相信祂的带领,相信祂的方向和速度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最好的。我们需要谦虚地说,“耶稣,我做不到,请祢来帮我”,并接受祂的邀请:“来”。

也许劳苦重担的环境正是亲近我们救主上帝的机会,因为只有在这些时候我们才会与耶稣同轭,与祂同行并有祂的样式。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

灵命日粮:耐心等待

读经:撒母耳记上13章7-14节  

在加州旧金山市一条拥挤的道路中,有一位司机显得急躁且毫无耐性。他为了要走得更快,就转换车道,没想到却转到了一条刚铺好水泥的车道上。结果他的保时捷911被水泥卡住了,这位车主因自己的没耐心而付上了极高的代价。

圣经中告诉我们有一个国王,他也因为没耐心而付上了极高的代价。在以色列人迎战非利士人时,扫罗急切地希望得到上帝的赐福,所以没有耐心等待。当撒母耳没有在约定的时间来献祭祈求上帝的帮助时,扫罗就失去了耐心且不遵守上帝的命令(撒母耳记上13章8-9、13节)。扫罗自认高于上帝的律法,可以未经授权就履行祭司的职责。他以为自己悖逆上帝并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他大错特错。

当撒母耳到了之后,他指责扫罗的不顺服,并预言扫罗会因此失去了王位(13-14节)。扫罗拒绝等待上 [....]

灵命日粮:与你何干?

读经:约翰福音21章15-22节  

当你出席儿童合唱团的音乐会,看到台上的孩子东张西望,没把注意力放在指挥身上,你应该不会感到意外。他们扭动着身体、彼此互戳,踮起脚尖试着寻找观众席上的父母,还向他们挥挥手。没错,他们偶尔也会唱一下歌,他们滑稽逗趣的举动更让人会心一笑。当然,因为他们是小孩才可爱,假设是成人合唱团,不看指挥的举动可就另当别论了。专注于指挥的演唱者才能齐声合唱,也才会有好的音乐。

有时候,基督徒好像儿童合唱团里的团员,我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生命交响曲中最伟大的指挥──耶稣身上,反倒是不停地扭动,观望同伴或看着观众席。

耶稣也曾训诫彼得这样的行为。当耶稣告诉彼得他该做的事时,彼得指着约翰问:「那他呢?」耶稣反问:「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约翰福音21章22节)

有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