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饶恕

当我感到无力饶恕时

forgiveness
作者:Sandy Zhuang,中国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马太福音6章12节)是许多基督徒耳熟能详的经文,而“饶恕”更是贯穿圣经的主题。但“饶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尤其当别人给我们造成严重的伤害时更不容易。事实上,我就无法单单凭上帝一句“你们要彼此饶恕”的命令,而去饶恕别人。

曾经有人给我带来强烈的伤害后跟我一刀两断。我虽然在祷告里决意要饶恕,但实质上对那个伤害我的人却无法感到释然。对于对方为什么要伤害我这个问题,我不停地分析、思考,却无论如何都想不出一个可以解释得通的答案,结果只能归结为一句就是:“他怎么能这样呢?!”我不会报复,也不会在对方的背后说三道四,但我心里对那个人的否定和质问,无论如何就是停不下来。我不愿意听到其他人提起他,更不愿意回忆我们曾经在一起时的美好过往,认为反正对方已经跟我一刀两断,彼此忘个干净最痛快。

然而我心里明白,我是无法轻易忘记的。那些负面的情绪若不处理,就会在生命里不断地发酵。我就像陷在一个漩涡里无力自拔般,每一次心里对他的质问,都会让我再次感受到受伤害时的痛苦,以至于让我更难去饶恕对方。

直到有一天我在祷告时,看到了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曾经,十字架是一个让我明白自己得饶恕以及自己对上帝的所有亏欠都已还清的记号。看到十字架,我突然明白了,耶稣的牺牲也重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其他人因为伤害我而必须付出的代价,耶稣已经完全付上*。祂成全了公义,上帝才有理由饶恕我,我也才能够饶恕别人。因此,我才能真正放手,跳出无力饶恕的漩涡。

奇妙的是,在“放手”之后,我从一个“原告”或“审判者”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开始学习以怜悯的眼光看待过往的一切。此时,我最关心的已经不是他为什么要伤害我,也不是自己有没有得到足够的解释和道歉,而是那个伤害我的人也经历过原生家庭等破碎关系的伤害。对方在事后推脱责任以维护自己的形象,恐怕还是因为无法面对自己心中的罪咎、羞耻和恐惧。原来他也需要在上帝面前得到医治,重获平安喜乐的生命。当我明白了这一切,我心中对对方的种种质问,也就变成了祷告中的祝福。

饶恕或许不一定能带来关系的恢复,毕竟任何关系都是双方互动的结果。但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受伤的心得到上帝的医治,摆脱那无尽无休的愤怒和苦毒。因为上帝不单单留下“饶恕”的命令,在耶稣基督舍命的十字架上,祂也赐下了“饶恕”的力量。

*编者注:圣经中记载,上帝会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罪进行最终的大审判,每一个人都要在上帝面前交账(罗马书14章10-12节)。因为人人都犯了罪,没有一人可以在大审判中站立得住(罗马书3章23节)。然而,上帝爱世人,于是将祂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赐给我们,为全人类的罪死,让一切信祂的,可以因为祂所付上的代价而得饶恕(约翰福音3章16节),免于最后上帝对罪恶的刑罚。很不幸的是,那些选择不接受耶稣救恩的人,最后需要自己背负自己的罪所带来的刑罚(启示录20章11-15节)。这个时候,上帝的公义得到全面的实现。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左右两难)


submit_article

 

雪夜中的身影

fir-1073236_640

作者:小雨,台湾

营会的最后一天,敬拜团里长得高高帅帅的男神吉他手兼主唱麦特上台说话了。

他开口说第一句话时有点结巴,带着大男孩般的腼腆,微笑地说:“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关於‘洗鞋子’的故事。 ”

在大家充满好奇的注视下,大男孩深呼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他曾在中学时期染上毒瘾,而且嗑药长达四年。那四年中,他过得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觉得人生毫无意义。

“噢!”此时台下传来一阵骚动,大家都没想到,原来歌声优美,弹吉他时侧脸是那么酷帅的麦特居然会有这么一段不堪的过去。

麦特说道,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从小,他就跟着母亲去教会,上主日学,参加各种活动。这一直到他青少年叛逆期的到来,他成了教会的逃兵。妈妈见从小乖顺的儿子忽然变了样,心急有余,却无能为力。麦特哽咽着说,在他迷失自己的时候,她的母亲始终坚定地相信上帝,从未定罪于他,只是不停地为他祷告,陪在他身旁,就好像他还是从前那个乖巧的男孩一样。

直到四年后的某一天,麦特从外面的狂欢派对回到家里,内心感到无比地疲惫。他突然很想要结束这一切荒唐的生活。于是他敲了敲妈妈的房门,告诉她说:“妈妈,我明天想跟你去教会。”妈妈听了点点头,带着又惊又喜的眼神打量了他几秒,然后说:“好,不过你记得洗一下鞋子。明天穿上干净的鞋子,我们一起去教会。”

男孩懵了,心想:“妈妈想说的就这样?”之后,当麦特回到自己的房间时,他突然好想跪下来向上帝祷告,就像他小时候那样。他跟上帝祷告说,他再也不想过放荡的日子,他要把生命献给祂,一生只为祂而活,并且愿意为祂做任何事。

上帝马上回应了麦特的祷告。祂让麦特去做两件事情,第一,跟妈妈认罪;第二,请求妈妈的原谅。

“不会吧?上帝祢是认真的吗?要我去跟妈妈忏悔?我没想到祢要我做的事情是这个!”麦特虽然感到很讶异,但毕竟他说过愿意为上帝做任何事,所以他还是照着上帝的话去做了。

隔天早晨,麦特硬着头皮把妈妈找来,跟她有了一段尴尬的对话。他把自己的过错一五一十地告诉母亲,并请求她的原谅。妈妈听了只是平静地点点头,用满是泪水的眼睛望着他,说:“孩子,我原谅你。我们去教会吧,但别忘了清理一下你的鞋子。”

麦特得意地拿出他早已洗得干干净净的鞋子并穿上,和妈妈一起开心地上教会去了!

故事至此,我看见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都拿出纸巾拭泪。这时,麦特清朗的声音响起,他问我们:“当你看见身边的浪子突然回头时,你们会怎么做?当得罪你的人向你承认错误并请求你的原谅时,你会不会立刻教育他,并趁机狠狠数落一番,以泄你心头之愤呢?我特别感谢我的母亲,她不仅接纳我的失败,并且在我愿意改变的时候,选择相信我。她没有因为我曾经伤了她的心,而使我难堪。清理一下脚上那双蒙尘的鞋子,便是我妈妈对於一个曾经失足的孩子的唯一要求。”

语毕,全体的听众们都站起来为麦特献上掌声。

四月初的美国东部还是冷得不行,昨晚甚至还下了一场雪。晚间的营区里,频频用广播提醒大家要当心地上湿滑,小心走路。然而我在清晨出门时,却发现小木屋的台阶上,已铺着一层止滑的粗盐。

后来,我们才得知,麦特就是那位贴心的洒盐者。他在风雪夜里,开了来回一小时的山路到邻近的卖场,扛回五大袋的粗盐粒。当我们蜷缩在棉被里取暖时,他一个人到各个小木屋去撒盐。不仅是小木屋的周围,营区里的主要道路上都能看得见麦特贴心的痕迹。

雪夜的身影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粒粒分明的透明结晶体,彷佛也在发光,跟每个路过的人们,再次诉说那个关于爱与饶恕的故事。

“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以弗所书4章32节)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submit_article

从无到有的父爱

作者:天堂鸟,马来西亚

signs-416441_640

每每看见有个慈祥的父亲带着孩子有说有笑地经过时,我心里总会很羡慕。打从我懂事以来,我的父亲就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

母亲个性独立而好强,父亲却是个很懦弱、害怕承担责任的人。他们在我十一岁那年离异,原因是父亲有外遇。母亲告诉我们,离婚时父亲主动放弃抚养权,因为他不太喜欢小孩。(事实上,虽然他后来再婚了,但也一直都没有要小孩。)

就这样,我跟妹妹跟在母亲身边,由母亲抚养长大。我们与父亲之间只有最低限度的联系,那就是向他要生活费的时候。但即便如此,他常常也只是很公式化地慰问我们几句而已,很少会带我们出去吃个饭,或者花时间陪我们。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确实感受不到什么叫“父爱”。

父母离婚二十几年来,我只会从母亲口中听到鄙视、嘲讽父亲的言语,而且她也常常嘱咐我和妹妹千万别找个像我父亲一样的男人。这些年来,在我与父亲的互动过程中,我也确实感受到母亲所说的,他总爱推卸责任,若非不得已,他是不愿承担什么责任的。渐渐地,我也认定男人都是不可靠、更是不能相信的。对于父亲,我心里似乎也有了母亲那种瞧不起他的念头。

记得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我需要在学校假期时搬离宿舍,就请父亲来协助。结果他却迟迟未到,我只好自己硬着头皮一件件地搬行李,也拜托别人帮忙才解决了问题。

大学的时候,父亲说他没有能力给我供应足够的学费,叫我自己想办法,当时我对他非常失望。那实在是我最苦的日子,人在异乡、孤苦无依。面对缴不了学费的压力,我甚至陷入忧郁。对当时的我来说,有父亲与没有父亲似乎没有差别。有时我会想,若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我就不需要做两三份兼职来赚取生活费了。每每想起那段苦日子,我就不禁埋怨起父亲来。但正是那时,我遇见了耶稣并接受了救恩。

马太福音11章28节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主也说:“(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申命记31章8节)这两句经文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因为上帝让我知道,我不需要再靠自己担重担,而是可以把一切忧虑和恐惧都交托给那值得信靠的主。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会信主,或许得感谢我的父亲。

成为基督徒后,我也开始学习与父上帝建立关系,渐渐明白天父奇妙的爱。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体会过父亲的爱或许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如今我已经拥有了世上最伟大的父爱,那就是天父的爱。同时,藉着读经和祷告,我也明白了上帝的心意:“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6章15节)。坦白说,要饶恕父亲对我的伤害,确实不容易,但我求上帝帮助我体谅并原谅父亲,因为上帝希望我们不单与祂和好,也要与人和好。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家庭关系)

投稿

灵命日粮:指责他人

读经:利未记16章5-22节 

在许多事上我因为犯了错,所以自然会被人责怪。我的错误,失败和无能,让朋友和家人(也许还有陌生人)感到伤心,焦虑,甚至带来不便。当然,我也曾因为那些错不在我的事情,或我无法掌控的事情被责怪。

反过来说,我也曾责怪别人。我心想,如果对方可以做得好一点,就不会害我陷入这样的困境。责怪他人并没有好处。因为不论是谁的错,试图让别人承担罪责,都会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对于被人责怪的课题,耶稣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方法。即使祂无可指责,祂依然背负并除去世人的罪孽(约翰福音1章29节) 。我们常将耶稣比喻为献祭所用的羊羔,但其实祂也是那位代罪羔羊,为世上一切的罪恶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利未记16章10节) 。

一旦我们承认自己的罪,接受上帝为个人的救主,且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