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形象,如何看待

indentity - handle
聖經鼓勵人要認識自我價值的起點在於上帝;但學校、各個團體所談的自我價值、自我形象,卻很少提及信仰,也不談上帝。許多課程或活動,或以減少輟學、避免未成年人懷孕為目的,或以避免吸毒、酗酒、幫派等惡習防止人們自毀前程為宗旨。但這些課程或活動,大部分都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之上:良好的自我形象是人類普遍而基本的價值,可以大力提高。鼓勵年輕人相信:「你不是廢物。你很特別。不要讓別人利用你。做你自己。要愛自己。相信自己,跟著感覺走。盡情揮灑,展現自我。維護自己的利益,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

這些努力對於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當然有幫助。無可否認,有不少年輕人,因為有人信任他們、或至少因為有人教他們要有自信,不但沒有輟學,而且人生有所成就。

但是聖經卻教導說,不只要用人,更要用上帝的眼光,來看待生命的價值。然而,要達到這種「自我形象」,卻不容易。聖經並非只談愛自己的重要性,聖經更是說,懂得在何時否定自己、感到懊悔,是具有長遠益處的,而且這關係到最終的幸福。

首先,聖經講確立自我形象的方法,和直覺大相逕庭。這是因為,上帝看萬事,遠比人清楚。上帝知道,我們只有學會愛自己、恨自己,以及治死老我的重要性,然後才能快樂。

很有意思的是,聖經早就假定人是愛自己的。耶穌大概也同意這一點,因為祂說:「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章39節)。我們自己的經驗,便可以印證這一點。習慣上,人總是先顧自己的身體,吃飽、穿好。人會自然而然地關注、保護自己的權益。遇到有人想佔便宜,我們自然會生氣。人在乎自己到一個地步,甚至稍不如意,就會對別人、對自己生氣。

然而我們有時沒有注意到,我們之所以會為長相而不滿,或為失敗而氣餒,原因就在於天生愛自己。要不是因為愛自己,那麼長相如何,根本不必在乎,也不用介意別人怎麼看自己,更不用關心自己內心是否受了傷害,更不必花時間去照鏡子,去煩惱內心受傷。要不是因為愛自己,我們也根本不會有生不如死的感覺。

本文摘自探索叢書《自我形象-聖經怎麼說》一書內容。

分享此條目!

2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