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你告訴我,約會為什麼這麼難?
作者:Victor G,新加坡;翻譯:Jaslyn See,新加坡
“嗨,找時間一起喝杯咖啡吧!”
男生們,承認吧,想在教會向女生發出這樣的邀請真是難上加難,特別是教會比較小的時候。女生們也盡可承認,你們大概不會爽快地答應。這樣的狀況在教會並非罕見,原因可能有很多。
美國青年基督徒雜誌Relevant之前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列出了多種原因,試圖解釋為什麼現在教會的男生不主動去邀約那些常常禱告、愛主、又有個人魅力的女生。作者覺得這是因為約書亞·哈里斯(Joshua Harris)的同名書籍《不再約會》(“Kiss Dating Goodbye”)讓“不再約會”的心理在教會變得普及。
我雖然不完全贊同文中的觀點,但它確實讓我們看到了生活中我們常常忽視的一些層面,而這些又恰恰是需要我們帶着禱告去思考的,特別是當我們想早點甩掉人見人怕的“好人卡”的時候。
所在教會的文化
去教會不是去尋找另一半的。為了進一步把這一認識制度化,有些教會就乾脆把男女會眾隔離開來——男士坐一邊,女士坐另一邊。“教會是敬拜上帝的地方”這一想法讓我們潛意識裡抵制任何像約會這樣的事情,以免影響敬拜。再加上如果教會比較小的話,一旦戀情不成功就會變得很尷尬,因此大多數人寧可不要在教會裡開始任何戀情。
Relevant的一名臉書(Facebook)讀者也指出:“現在教會裡已經大學畢業、可以談婚論嫁的單身女性少得可憐,男生更少。大家又把婚姻看成人生大事,生怕出錯;也擔心婚前性行為的發生,稍微親密的舉動都讓人緊張。這樣一來,在教會談戀愛就變成一件特別尷尬的事情了。”
的確,在很多範圍比較小的教會團體里,大家幾乎不會給約會任何“失敗”的餘地。任何不能以婚姻告終的約會都會遭到白眼,儘管這樣的約會可能帶來個人成長,並讓當事人有機會對另一個人有更多的了解。事實上,就算不能最終走進婚姻,健康的、以上帝為中心的戀情也是可以讓人學到許多寶貴功課的。而這樣的戀情也不一定要以一同服事的形式來發展(喝杯咖啡又怎樣)。
不管你喜不喜歡,能不能與自己私下想有更多了解的人喝杯咖啡,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在教會文化的影響。
個人認識
我們成長的環境千差萬別,因此對兩性間交往界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對一些人來說,約一個女生出去喝咖啡簡直就是犯罪,而有些人卻覺得喝杯咖啡沒什麼,不用把它看得跟求婚似的。
我並不完全否認約書亞·哈里斯的看法。不管怎樣,他為如何求偶或敬虔地約會列出了非常明確的準則和界限。哈里斯的書強調了“不欺哄他人”這一點(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6節)。對於我們這群跟隨上帝的人來說,上帝給予了我們清晰的引導,明確地告訴了我們一些祂對我們行為與道德的期待。而在此之外,我們就得辨識哪些只是我們自己的認識,並格外留意不將我們自己的看法混淆為上帝的期待了。
我和女友早在參加大學團契(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時就已經是朋友。我們之間的交談也幫助我們從一開始就可以去了解彼此對約會這件事的看法。即便如此,我們開始戀愛之前也還是建立了一些基本原則與界限,希望彼此尊重和遵守。很多時候,這就是在練習如何在一段感情中溝通彼此的期待。
期待
邀請別人喝咖啡這件事情往往被誤會為要有大動作發生。
Relevant雜誌也坦言,現在單身人士中普遍流行着一個概念,那就是每段戀情,即便只是非正式的約會,都應該以結婚為最終目標。當邀請一位女士共進晚餐變得好像向她求婚一樣嚴重時,問題就出現了,因為這會“強迫我們給出往往應該是幾個月或幾年後才能做出的承諾”,基本上就是“本末倒置”了。
各種快速指南(如“基督徒男性不應該娶的10種女性”或“10個應該結束這段感情的理由”等文章)列出了種種我們應該及不應該考慮結婚的類型。這些快速指南的興起大大縮小了我們的可選範圍,最後就只剩下唯一一個完美的適婚人——耶穌。這樣的指南會讓我們產生理想卻不現實的期待。這種期待很危險,因為這讓我們忘記婚姻本質上是兩個罪人的結合,而這個結合是為了更好地彰顯上帝對人生命的改變。由於不合理的期待,許多可以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都被拒之門外。
除此之外,讓情況變得更糟的是大家對“適婚”這個概念的過度強調。這種概念給一個想要結婚、甚至只是求偶的人提出了過於誇張的信仰、情緒及經濟要求。有誰真的能完全準備好如此走近另一個受造奇妙可畏的個體呢?
畢竟,戀愛以及最終的婚姻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如果我們已經那麼完美了,就不需要另一個人來磨礪我們了。
在約會之前,了解和溝通個人對求偶或戀愛的各種期待,以及去發現彼此有哪些相似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家把我當成一個反教會現有體制的異己之前,我先快速聲明一下,在我和女朋友正式“約會”之前,我拜見了她的父母,並徵得了他們的同意,還讓他們有機會開誠布公地詢問我的動機、個人經歷,對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我還準備了一個關於我們戀愛的時間表,並徵詢他們的認同和建議(我現在還在繼續這樣做,並向他們隨時報告我們的發展動態),邀請他們在整個戀愛過程中積极參与。我也是那種想要110%確定的人,也會“本末倒置”。
但這只是我的個人認識。我覺得有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了解彼此的教會文化和成長環境,並顧及她父母(兩人都是基督徒)的感受,畢竟他們如此深愛自己的女兒。再就是,我們要先做朋友,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這樣幸運,可以做出這樣的安排並得到女友和她家人的支持。如果條件不允許,在作出任何承諾之前,也必須要讓大家有機會更多彼此了解。勇敢地邀請別人或接受別人的邀請去吃頓便飯、喝杯咖啡,或者與其他朋友一起外出吧,這些都是不錯的開始。
教會的男生、女生們,鼓起勇氣,喝杯咖啡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透心糧www.ya-mi.org/tc”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