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幼軒:有一樣事比婚姻更崇高

Is-marriage-the-pinacle-of-love袁幼軒博士(Dr. Christopher Yuan)和羅莎麗博士(Dr. Rosaria Butterfield)
對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聯名回應

美國最高法院已將同性婚姻在美國五十個州合法化,美國大部分人都為此歡呼、慶祝。這個在各處驕傲地揮舞彩虹旗的世界曾經也是我們的世界。我們曾與我們所愛的同志朋友(LGBT: 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群體)手挽手、肩並肩,深信同志朋友們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真正家人。這就是我袁幼軒和羅莎麗曾協助建立的世界——一個追求尊嚴和平等的世界。不多久前,我們可能也會與這群人一起,為著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歡呼慶祝。這個裁決重新定義的,也不只是婚姻,還有人格。

在 1999 年,當耶穌基督向我們兩人分別顯示了祂的救贖恩典與慈愛之後,我們才領悟到,自己的不信以及這不信所帶來的對肉體情慾的崇拜,原來再也不是個人的選擇了。我們接受了跟隨耶穌就必須放棄一切的條件。我們也理解了悔改意味着要逃離所有最常面臨和最吸引我們的誘惑。但即便在我們悔改信靠基督之前,上帝已為我們準備了關懷和愛我們的基督徒。這些人成為了我們在基督里的新家庭,新兄弟姊妹、父親和母親。這些基督徒在我們根本不配被愛的時候,就主動地來認識和愛我們。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有基督徒來愛我們,接納我們,讓我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又用聖經真理澆灌我們,向我們展現了基督的樣式。因此,當聖靈改變我們的心時,我們方才明白:“福音是要付出高昂代價的,而這代價也是值得的。”

最高法院裁決發布之後的日子和之前的日子並無兩樣:上帝帶着權柄與尊榮仍然坐在祂的寶座上。並且,有朝一日,萬國萬民都要屈膝,萬口也必承認祂是主、是王。

我們確信上帝所命定的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結合,這也是耶穌在馬可福音10章6-8節以及馬太福音19章4-5節一再教導的真理。即使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些人認同大法官Kennedy在判決書中所寫的:“婚姻體現了愛的最高典範”,我們卻不同意。世上的婚姻並不能夠壟斷“愛”。“上帝是愛”(約翰一書4章7-9節)。愛的顛峰是上帝在基督里愛我們。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超越這份愛。

婚姻是奧秘,也是預表

實際上,婚姻是一個奧秘,也預表着一個更重要的真理。更確切地來說,愛的最高典範乃是基督愛祂的新婦(教會)。在以弗所書5章以及啟示錄21章裡面,聖經用婚姻來類比基督的救贖:這兩段經文中新娘(被救贖的罪人)和新郎(基督)在婚姻中的結合向我們表明,所有被救贖的人都是與基督進入婚姻關係了。唯有在基督里,一個人才能經歷完全的愛與接納。世上的婚姻與家庭雖然重要,但仍然是短暫的,而基督以及上帝的家(教會)才是奇妙的永恆存在。

我們沒能讓同志(LGBT)群體看到婚姻之外的另一個選項,那就是單身生活——在上帝所設立的社群,也就是祂的大家庭當中,能夠活出豐盛的單身生活。單身並不如同大法官Kennedy所寫的那樣,是“註定在孤單中度日”的,單身的人也可以擁有親密和充滿愛的關係。單身不是安慰獎。單身可以與婚姻一樣充實、一樣讓人滿足。

同志(LGBT)群體認為,將婚姻定義為一夫一妻是不公平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單身意味着無可忍受的孤單。作為教會的一份子,我們是否也在無意中參與編織了這樣的謊言?我們崇拜婚姻、貶低單身、對單身生活隻字不提。如果人們認為單身是不公平的,那麼也難怪會把婚姻當成了一種權益來爭取。正如同志(LGBT)群體向全世界呼籲尊嚴和敬重那樣,教會也該為單身男女爭取尊嚴和敬重。

決定性的時刻

有些人開始將美國最高法院對同性戀的裁決跟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對於墮胎的裁決拿來做比較。而我們確實也可以從反墮胎的運動中學到一門很重要的功課。現今,千禧一代反墮胎的人比之前幾代要來得多。這是因為,反墮胎的群體不再只是由福音派基督徒組成,並且他們也一改過往做法,減少抵抗活動,更多投身對未出生嬰兒的關心,並對意外懷孕的婦女們照原樣地去接納、關懷她們。這個注意力的調整給反墮胎運動帶來了重大轉變。我們是否也應該開始去關心同志(LGBT)群體,照原樣關懷他們呢?

這是歷史上一個決定性的時刻。這其實帶給我們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去忠心地為福音發光。那麼,我們是指引人去尋求婚姻,將婚姻看做是“愛的最高典範”呢?還是指引人們,無論已婚或單身,去尋求一個要付上代價的基督徒人生?去持續不斷地追求耶穌基督——那真正的愛的典範?決定權在於我們。

此文章寫於2015年6月28日,經袁幼軒博士授權發表。其英文版之前已發表於The Gospel Coalition, Ethics &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 及 The Christian Post。此中文版亦由袁幼軒博士提供,經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此文章英文版請參見雅米英文網站


關於作者袁幼軒(Christopher Yuan)

袁幼軒博士目前任教於美國慕迪聖經學院,他的演講事工已遍及五大洲,主要議題為基督教信仰與性戀。Cover-Final-front-209x300袁幼軒博士同時獲邀在各類大型會議中擔當演講嘉賓,所參與的代表性會議或演講平台包括The Gospel Coalition, Ethics &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InterVarsity’s Urbana 以及 the Moody Pastors’ Conferences 與 Men’s Conference。袁幼軒博士的故事亦收錄在獲獎紀錄片《積極的盼望》(HOPE Positive: Surviving the Sentence of AIDS)中。他與母親袁蔣朗今女士合著回憶錄《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一書,中文版於2014年10月由校園書房出版(見右圖)。袁幼軒博士於2005年畢業於慕迪聖經學院,並於2007年在惠頓學院獲得碩士學位,主修聖經釋經學。2014年,袁幼軒博士榮獲伯特利神學院教牧博士學位。

關注袁幼軒博士及其事工:
christopheryuan.com
yuanyouxuan.com (中文網站)
twitter.com/christopheryuan
facebook.com/christopheryuan

關於作者羅莎麗˙巴特菲爾(Rosaria Butterfield)

羅莎麗曾任終身教席英語教授。她之前公開承認自己是女同性戀,並致力推進同志群體的社會平等。但在1999年信主后,羅莎麗開始認識到,在主以外尋找任何其他身份認同都有其罪性。與北卡羅來納州德罕市改革宗長老會(the First Reformed Presbyterian Church of Durham)牧師Kent Butterfield結婚後,羅莎麗現已是一名在家教育孩子的全職媽媽、牧師太太,外兼作者與講員。羅莎麗目前正幫助基督徒更好地了解身邊或家人當中的同志群體,好使大家憑藉愛心越過性別傾向所帶來的標籤,更有效地分享福音。2012年,羅莎麗出版了她的信主回憶錄:《心回意轉——一位女同志不可思議的信主過程》(The Secret Thoughts of an Unlikely Convert: An English Professor’s Journey Into Christian Faith)(中文版由台灣改革宗出版社2014年出版)。她的第二本書《再無顧忌——一位女同志不可思議的信主歷程後記》(Openness Unhindered: Further Thoughts of an Unlikely Convert on Sexual Identity and Union with Christ)也已於2015年7月面世。她寫作的主題包括性戀、身份認同、基督徒群體,同時她也希望可以鼓勵所有人參與信實的基督徒生活與服事。

關注羅莎麗博士與其事工:
rosariabutterfield.com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是什麼)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