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永遠得不到我們想要的?
作者:Charles Christian,印度尼西亞
翻譯:雪倫,馬來西亞
我小時候是唐老鴨故事系列的超級粉絲。我很喜歡看主角們那愚蠢的舉動,像是吝嗇鬼史高治叔叔(Uncle Scrooge)、其對手佛林桑特·格萊姆格德(Flintheart Glomgold)、懶惰的唐老鴨以及它三個聰明的侄子。然而比起這些搞笑元素,我更喜歡的是故事裡所描述的日常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有關世界上最富有的兩隻鴨——史高治叔叔和格萊姆格德之間的商業競爭。為了得到“最富有的鴨”這個稱號,這兩隻鴨計劃要奪取對方的公司。格萊姆格德想要掌握史高治叔叔的所有公司,而史高治叔叔亦然。然而當他們終於可以搬進他們的新辦公室時,他們卻沒有為此感到高興。這與他們一直以來所想的相反,當他們得到了對手的財產時,這並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的快樂。
事後,史高治叔叔的侄孫們在討論發生什麼事時問了一個問題,一個從那之後就一直伴隨着我的問題—— “如果你一直都在追求那些你所沒有的,那麼你最後怎麼能夠擁有你真正所要的呢?”(因為你的目光一直都只放在那些你所沒有的事物上)
說的真對,不是嗎?就像史高治叔叔和格萊姆格德一樣,我們總是在吵着要那些不屬於我們的東西。而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我們不管得到了什麼卻總是不開心的原因。今天,我可能得到了我昨天想要的東西,但如果我明天又有了全新想要得到的東西的話,我將永遠不會感到滿足。東西只會越來越多,而我們也只會總想得到更多。
最近,我被一位富有且著名的新加坡美容醫生Dr. Richard Teo的話給擊中了。2012年,他在一個對學生的演講上,承認道金錢已經成為他生活中的困擾了。(後來他死於肺癌,享年40歲。)
這裡摘取了他當時所說的一段話:“事實上,取得成功、變得富有或變有名都不是什麼壞事,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無法駕馭它。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包括我自己。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當我開始累積這些東西時,我累積得越多,我就想得到更多。當我想得到更多時,我就越對其着迷。我對其痴迷到任何事情對我來說都無關緊要了。病患對我來說變成了是一種收入來源,而我試圖榨乾他們身上的每一份錢。”
所羅門是聖經里最富有的王之一,幾千年前他也曾說過類似的話:“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傳道書 5章10節)
那麼,我們該如何才能停止追求“更多的東西”呢?如果財富和金錢不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滿足,那什麼可以呢?詩篇37篇4節說道:“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
要以耶和華為樂意思是在祂裡面得到滿足,因為祂是我們喜樂的泉源。而我把這看作為我們需要在祂裡面尋找自我價值以及為著祂在生活中所給予我的大小的祝福而感恩(甚至是我沒注意到的祝福)。
有人這麼說過,“當你只剩下上帝的時候,你就會知道祂才是你唯一真正所需要的。”如果我們有祂的同在,即便我們失去了所有的財富,我們仍可以感到生命的完整與滿足。因為大衛在詩篇23篇1節寫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必須遠離這世上所有的東西。我們仍然需要一些必需品來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然而當我們學會了以上帝為樂,我們的心就會被潔凈,而我們所渴望的東西也會隨之改變。我們將不再渴望世俗的一切,反而開始渴望尋求祂的心意。
另外,我也不再執着於世俗的財產,而是學會了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因為這是上帝所喜悅的。因着上帝的恩典,我也學會了為著生活中的每件事向上帝感恩,即便是很小的一件事也好,我都會向祂獻上感恩。
傳教士Jim Elliot曾說:“用不能保存的東西去換取永遠不會失去的東西的人一點也不愚蠢。”願我們都能在上帝那裡找到真正的滿足,以及那永恆不變的財富。願我們都能明白上帝才是我們唯一所需要的,並因此得安慰。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功成名就)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