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死:我們究竟在社交網絡中尋求什麼?

selfie-2

作者:Sandy Zhuang,中國

自拍死就是指在自拍過程中意外死亡,包括從高處跌落,被火車撞到、與動物拍照時遭到動物襲擊,甚至是用手槍自拍時走火……根據數據分析網站Priceonomics,自2014年至2016年1月,全球已經至少有49人死於自拍相關事故。對此現象,俄羅斯政府公布了《安全自拍指南》,全球範圍內的迪士尼樂園以及其他多處旅遊景點也都發布了禁止使用自拍桿(No Selfie Sticks)的警示牌,可見自拍發生意外的情況相當普遍。令人尤為難過的是,死亡事故中大部分都是年輕人。這個年齡的人,可能是大學生,也可能是剛開始工作富有活力的青年,人生的精彩才剛開始呈現,卻因為自拍時不慎,留下無法挽回的遺憾。這不禁讓我反思社交網絡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為什麼那麼多人如此熱衷於網絡社交?我們究竟在尋求什麼?

可能如某些評論所說,自拍冒險圖片是在「炫」,讓別人羨慕自己的生活多麼不同尋常。然而,即便搏得了眾多的點贊和推崇,成為「網紅」之後真的快樂嗎?從澳洲18歲網紅Essena宣布退出網紅圈開始,我不時看到關於「網紅有多孤獨」的報道。他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網絡世界中打造「完美」的形象——比如Essena曾為拍一張照片而空腹好幾天,現實生活中卻不一定有朋友能提供真正的情感支持。而且,正是因為在網絡上打造出來的形象完美光鮮,網紅反而比其他人更難以面對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自己。

也許我們並不那麼熱衷於自拍,但社交網絡里的個人「空間」、「相冊」還是以自己的生活為主;雖然我們不是「網紅」,但也難免因為得不到別人的關注而煩惱失落。當我反思自己究竟在網絡社交中尋求什麼,又為什麼煩惱時,我發現了自己生命中的兩個問題。

第一,我試圖用網絡上的“關注”替代現實中的生命連接。因為網絡的便捷,我可以同時關注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朋友的更新,當然也會期待得到很多人的回應。但這種類似「快餐」的「便捷」交友方式,並不能讓我們深入地了解一個人;彼此之間隻言片語的談話或留言,卻呈現出「我們每天在一起,隨時有人陪伴」的假象。但聖經和生活中的經歷都告訴我,關係是需要花很多努力去經營的,而彼此接納、彼此包容更是需要花費時日去操練。與網絡社交相反的是,在一個真正了解我、接納我的朋友面前,我不用擔心自己會被誤會、定罪或嘲笑,我可以很真實地敞開心扉,尋求她/他的鼓勵和建議。而這樣的朋友所給我的安慰和力量,是多少「點贊」都無法替代的。

第二,我太依賴別人的肯定和讚賞來尋獲自我價值。當我們越找不到有意義的事情做,就越沉迷於網絡世界里;越是無法肯定自己,就越是依賴別人的讚賞。美國猶太裔作家貝克(Ernest Becker)曾這樣描述過人們對愛情的過度推崇:「我們想要擺脫我們的無價值感,我們想要證明、知道我們的存在不是徒然的,我們想要得到的是救贖——不折不扣的救贖」。不單是愛情,凡是我們希望通過別人來擺脫失敗感、空虛感,或獲得價值的肯定時,我們的尋求就走錯了方向。然而當我們選擇在上帝那裡尋求價值和意義時就會明白,我們的受造是承載着上帝的「形象」(創世記1章26節),這是多麼奇妙可畏的事情。不止如此,因着上帝愛我們,所以祂也賜下獨生子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救贖。這讓我們知道平凡的世人在祂眼中是多麼寶貴。當我明白並認定我的價值是上帝所賦予時,就可以坦然接受別人的讚賞或批評,而不是對此依賴或煩惱。

無論是在網絡社交中還是真實生活中,我們都在尋求與別人及上帝的連接。然而網絡上的交流雖可以暫時給我們帶來鼓勵和快樂,卻無法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也就是那唯有上帝才能賜予我們,並超越我們所求所想的滿足。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天下之憂)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