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會傷害了我,我要怎麼愛(有聲中文)

翻譯:熊永蘭,中國
語音播讀:Jovial,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我出生后的第七天,我的爸爸就成為了牧師,我也因此在他就職的那間教會長大。不像我的哥哥姐姐們,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爸爸不是牧師的生活。而我也很快意識到人們要麼把牧師的孩子放在一個不合理的高標準上,要麼就是等着看他們什麼時候悖逆出醜。
這兩樣我都不喜歡。
只要我可以不告訴別人我爸爸的工作,我就不會告訴。我不想被盤問。我只是想要在不被眾人檢視的情況下來認識和思考上帝以及教會。在我20歲的時候,我終於得出了結論。
我知道聖經是真實的,我也愛上帝。但是我不喜歡基督徒,而這就有問題了,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基督徒。
我可以理解非基督徒傷害別人,甚至也能理解基督徒在怒不可遏時抨擊他人。但是拜託,對於故意傷害其他信徒的基督徒,讓我如何理解呢?
在我小時候,有很多次在教會中,當我們一群小孩子做錯了事,我卻是唯一一個受責備的。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聽人們說著關於我家的流言蜚語,他們關切的語調和關心的面孔僅僅只是想掩蓋他們八卦的本質,他們其實只是想從我這裡挖出一些信息。最終,我把我的世界縮小到只有我和上帝。我和其他人保持相當遠的距離,不讓他們接近我。並且我儘力保密那些對我很重要的事情。
當這樣的傷害迫使我爸爸離開我們曾經服侍的教會時,我對基督徒再也忍無可忍了。上帝也許愛我,但是我確定祂的子民肯定不愛我。
隨着時間的流逝,當我發現在我們教會發生的別的事情——那些對我家人造成不公平傷害的事情時,我的受傷變成了憤怒。而我越覺得氣憤就越無法來到主的面前,我和上帝的關係也越糟糕。
我茫然無措,進退維谷。我不想遠離上帝因為我愛祂,並且我知道聖經是真實的。但我卻不想和主的教會有什麼關係,因為那是一個令我痛苦的地方。當去教會變得痛苦不堪時,我終於意識到我必須要做點什麼來改變我的心態以及我的想法和感受了。
希伯來書10章25節和約翰福音15章說服了我,這些經文告訴我教會是上帝的計劃。耶穌告訴他的跟隨者“你們要常在我的愛里”(約翰福音15章9節),這聽起來棒極了,但隨後耶穌解釋常在祂愛里意味着我們要順服祂的誡命——也就是說要愛其他的基督徒(約翰福音15章12節)。而我對這部分一點興趣都沒有,因為這意味着我將有可能再次受到教會的傷害。
因為我仍然在這個過程中掙扎,我並沒有與我家人多說此事。但是在我整理我混亂的思緒時我得到了以下幾點發現:
1.基督徒也會互相傷害
這很明顯,無論是基督徒還是非信徒,沒有任何人是完美的。所以我們會彼此傷害。我也會傷害他人。雖然我常常覺得很受傷也會因此對他們人持有戒心,但說到底,我也在傷害其他人啊。我需要原諒他人對我的傷害正如我也需要被他們原諒一樣。
馬太福音18章講到,耶穌用不憐憫人的僕人的比喻回答了彼得關於要原諒人多少次的問題。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僕人欠了國王很多債,他根本還不起,國王想把他立馬扔到監里,但是僕人乞求國王憐憫他。接着國王展示出了無比的恩典,他赦免了這個僕人所有的債。然而當這個被免債的僕人碰到了欠他小錢的人,卻要他當場還錢,那人還不起,這個剛被免債的僕人完全無視他的乞求,就將他下到監里。之後事情傳到了國王那裡,國王大怒,施行了公義,將這個毫無憐憫的僕人丟到了監里。
這個故事從我小的時候起就開始縈繞在我的腦海,因為我真的非常希望自己能得到恩典,但是我卻很難給出恩典。當我思考最近發生的一切時,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我再遇見那些傷害過我和我家人的人,我想要他們知道我不怨恨他們了。
要再見到他們並不容易——我們的生活圈子已經越來越沒有交集。但這並不是說我就不能原諒他們了。原諒他們意味着我不僅不希望壞的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還會為他們禱告和祝福。對於現在我和身邊基督徒的關係來說,這意味着如果我做錯了事就要儘快道歉。
2.並沒有更高的標準
或許因為我爸爸是牧師,以前別人會用更高的標準來衡量我的行為,但是上帝沒有。上帝用同樣的高標準來要求我們每個人,而我們沒有一個人能達到那個標準。正是因為沒有人能達標,所以我們都因着耶穌為我們所做的蒙了恩典。耶穌的寶血為我們每一次的搞砸和互相傷害付上了贖價。
每次我們沒達到那個高標準時,主的恩典都會讓我們再次與祂和好。所以當我感覺我要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時(有時候仍然會這樣),我會提醒自己耶穌已經為我的罪付上了贖價。我可以安息在這個真理中,而不用靠着努力來彌補我的過失。知道上帝不是等着在我出錯時指出我的過犯,而是帶着恩典和寬恕等待我,這一點讓我很受安慰。
3.我們可以選擇回應的方式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意味着總有某個時候我們會受到傷害。而如何處理這些傷害才是關鍵。與其壓抑自己的感覺讓它變成怨恨,我更願意想起保羅在以弗所書4章32節里告訴我們的,在我失敗的時候也會有恩典顯現。
因蒙受了這恩典,我也漸漸改變了對待那些傷害過我人的方式。我正在努力改變自己不去那麼快的論斷而是快速地原諒。這並不容易,因為原諒並不是我的本性,也許它也不是你的本性,因此這總是讓人感覺有點顛倒天性。但是上帝饒恕並恩待了我,因此我也在試着這樣對待他人。
正如我所說的,我仍在努力中,很多時候我也沒有用我應該回應的方式回應他人。但是我正在學着將這些帶到上帝面前,求上帝繼續在我心裡做工。
現在,我住在離我曾經長大的那些教會很遠的地方。如果可以,我仍會對我爸爸的工作保密,我也仍然害怕被傷害,但我正在努力不讓這樣的恐懼變成我的阻礙。然而大部分的時候我都沒有成功,但我沒有放棄也不想放棄。教會裡滿是破碎的、會相互傷害的人。但他們同樣也是上帝的子民,是被上帝所愛和寬恕的人。
教會是上帝的家,它歡迎你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教會是個幫助我們在與耶穌的同行中成長的地方,因為和大家一起並肩與罪作戰比我們獨自一人戰鬥要容易得多。教會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地方,但它是一個值得委身的地方。無論情況變得多糟糕或多痛苦,我都不會全然放棄教會,直到現在我也仍然沒有放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