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愛需要你我彼此敞開(有聲中文)
作者: Jonathan Hayashi,日本
翻譯:Abby,中國
語音播讀:Lomo,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作為美國密蘇里州一所當地教會的牧師,我仍然記得我在剛開始全職服侍時得到的第一條建議。另外一間教會的牧師找到我,並告訴我說:「你要記住:千萬不要和你所服侍的人做朋友。教會的全職同工都只是僱員,你只要和他們保持工作上的關係就好了。」
這使我進退兩難。
雖然他的建議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這和聖經「你們要彼此相愛」的呼召並不一致(約翰福音13章34節)。英國著名作家魯益師(C.S.Lewis)說過:「愛,就得敞開自己。」他接着解釋說,這裡所說的意思就是冒着傷心和心碎的風險,向他人袒露我們的真心。
不幸的是,正如我的牧師朋友所說的那樣,敞開自己並沒有成為教會的主流。這,讓我十分擔憂。
在我全職服侍的經歷中,我意識到教會尤其需要這種彼此的敞開,下面我來說說原因。
耶穌向我們敞開自己
造物主想起犯罪、缺乏和走向滅亡的罪人,就起了憐憫。出於愛(約翰福音3章16節),祂把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差遣到世上來(約翰福音1章14節)。
耶穌當然可以選擇以高高在上、全能君王的身份來到我們身邊,但祂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變得像我們每一個人那樣容易受傷。我們所受過的試探他都經歷了,而他也夠體恤我們的軟弱(希伯來書4章14-15節)。祂看待自己為無有,自甘卑微,在最低微的地方服侍。(馬可福音10章45節;約翰福音6章38節;腓立比書2章8節)。約翰一書4章9節清楚地告訴我們耶穌為什麼這樣做:因為祂愛我們。但經文並不止於此,接着又說:上帝既然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約翰一書4章11節)。
作為耶穌的信徒和跟隨者,我們看似接受了耶穌的愛,卻忽略了他對我們“要彼此相愛”的呼召。我們沒辦法經歷到耶穌對教會的那般熱忱和感情會不會是因為我們沒有按照祂愛世人的方式而為呢(因為我們害怕愛所帶來的問題和麻煩)?
如果我們把1世紀的原則應用到21世紀,過着如同耶穌那樣真摯的生活,會怎麼樣呢?
我們要怎樣敞開自己
如果看一下如今千禧年一代教會的狀態,就知道前途並不樂觀。千禧年一代代表美國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代,有近8000萬人,但根據巴拿集團(Barna Group)近期做的一個名為“《牧師現狀》(The State of Pastors)”的研究,這其中只有15%是基督徒。
為什麼會這樣?我聽到過各種原因,從「年輕人覺得教會有距離感」到「年輕人從網上就可以獲取他們所需的一切信息」。但是如果你問我,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沒能展示出基督的愛——而這需要我們彼此敞開。對此,我深信不疑。
我曾經牧養過年輕人,我注意到他們其實很會察言觀色。他們可以看到表面的程序和儀式背後,教會裡的每一個人是否真正關心他們。令人傷心的是,我經常聽見年輕人說:「教會裡的人又論斷,又虛偽。我不想跟他們有什麼關係。」亦或「我覺得和教會裡的人沒法連接。」
一個月前,我們教會的一位核心領袖告訴我不要在會眾面前敞開自己,也不要分享我過去的經歷,因為那可能會讓會眾認為他們牧師的人生也過得很糟糕。
但難道事實不就是如此嗎?有誰的人生是井然有序的呢?實際上,我就是一個被慈愛的天父拯救了的破碎而可憐的罪人。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屬上帝的完全人,有的只是被這位偉大全能的上帝所拯救的軟弱、可憐和悖逆的罪人。
事實上,只有當我們在軟弱中呼求:「我自己辦不到,我需要耶穌」時,上帝的能力才在我們身上顯為完全。(哥林多后書12章9-11節)。最終,真正重要的,只有基督和祂的恩典。正如一位作家所說:為著福音的緣故,我們需要敞開自己。我們需要明白基督的福音就是接納那些迷失的罪人,並跟他們一同成長。
我們願意因着福音的緣故敞開自己嗎?這可能意味着在主日聚會以外的時間我們需要和教會的朋友小聚,問他們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最近過得好嗎?除了聽他們傾訴以外,也還要花時間分享一些你自己曾經面對的困難和掙扎。真誠而坦率地分享我們的軟弱,並分享上帝曾經和正在我們生命中做的奇妙作為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