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餐:絕對不僅是一項儀式(有聲中文)
作者:Stacy Joy,美國
翻譯:曉晴,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小盒,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在我12歲時,父母從抽屜里拿出一摞明黃色的紙擺在我面前,我懵懵懂懂地看着紙上滿滿的經文,父母一邊耐心地教導我什麼是聖餐,一邊帶領我做着紙上的經文填空。
多年來,我一直看着身邊的大人和小孩領受聖餐,也一直央求父母讓我也加入。直到今日,我還是喜歡參與身邊一切的事情!
但就在那個特殊的時刻,小小的我知道了等待的巨大價值。在我們研讀了路加福音22章、馬太福音26章以及哥林多前書11章后,我終於明白這件我一直想要參與的事是多麼的重要。也正是因為我花時間了解了聖餐的重要性,我才得以懷着一顆尊敬、順服的心去領受它。
聖餐絕對不只是一項宗教儀式——不是那種「大人做的事」。領受聖餐不只是吃點餅乾、喝一杯果汁或抿一小口酒那麼簡單。它有極其重大和非凡的意義。任何領聖餐的信徒都應該知道其中緣由,因為基督告訴我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這些話是很有分量的。
聖餐也不是給小孩子吃的零食——它需要信徒分別出時間,聚集在基督面前記念並表明祂的死和祂的犧牲,並且各人要省察自己的心。
宣告基督的死
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保羅說我們領受聖餐,是表明主的死(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耶穌用自己的慘死,救我們脫離與上帝永遠分離的境況。這餅象徵著主的身體,為我們「掰開」,以致使我們能有永恆的生命,而這杯代表了主為我們灑下的寶血。
在這個莊嚴榮耀的敬拜儀式中,我們宣告耶穌就如聖經中所描述的一樣,確實是死了。我們也宣稱自己已經降服於祂並準備好過一個基督徒的生命,以此與祂的死有份。在領聖餐時,我們就是在對自己、周圍的弟兄姊妹以及那些還未信主的人宣告上面的一切。換句話說,我們是在宣告主的福音。
記念基督的犧牲
耶穌說:「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在領受聖餐時,我們必須停下來記念救主為我們在十架上所做的——祂為了償還我們的罪自己慘死在十字架上。每一次領聖餐時,我都會反思基督是為了我犯的哪些罪而被釘在十架上,然後我會尋求上帝的寬恕並悔改。每當我想起基督的死,我都會想到電影《耶穌受難記》裡面的場景。儘管電影並無法完全還原耶穌當時真實經歷的殘忍酷刑,但卻能幫助我們大體了解那餅、那杯、基督為我們被掰開的身體以及祂灑下的血液意味着什麼。正因為上帝為了我能與祂建立關係而付上了昂貴的代價,我便會更加感恩和敬畏祂。
省察自己
關於聖餐,聖經中還提到了另外一項重要原則,就是要求信徒按理喝主的血,不吃喝自己的罪(哥林多前書11章29節)。雖然這聽上去很嚴厲,但卻是在告訴我們,作為基督徒,我們要帶着悔改和謙卑的心領受聖餐。我自己就經常用詩篇19章12節大衛的禱告文來禱告:「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
聖經說,如果我們無法承認自己已知的罪,如果我們在教會中與人爭吵卻未求和解,如果我們對某位弟兄或姊妹心懷怨恨,那我們就應該先不領聖餐(哥林多前書11章28節,馬太福音5章23-24節)。聖餐象徵著基督為我們而死。如果我們都無法為自己犯的罪痛悔,又如何能夠懷着敬畏的心宣告基督的死呢?所以不如等一下,先去與他人、與主和好,之後再參加下一次的領聖餐。
有好幾次,在我還在某個罪中掙扎或者我很清楚我還沒有原諒某個人時,我都沒有領受當天的聖餐。當然,當其他人很驚訝我為什麼不領聖餐時,我自己也覺得有點尷尬。但若與得罪「主的身、主的血」(哥林多前書11章27節)相比,這一點的尷尬就不算什麼了。
我想鼓勵大家既莊嚴又喜樂地來到聖餐桌前,回想基督在十架上的死以及祂復活的應許。這種悲傷和喜樂並存的心情還能在哪裡經歷得到呢?
最後,願我們在領受聖餐時,與全世界一同慶祝——我們共同服事的這一位救主,祂為我們能夠有永生而降卑自己。讚美主榮耀的名。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裡成長)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