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還是這麼膽小?(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美君,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我不要再當個唯唯諾諾的人,而是以自信爆棚的姿態示人!」

這是我之前在外國留學時對自己許下的承諾。一直以來,我很不喜歡自己懦弱的個性。根據《百度知道》對懦弱的解釋,它是膽怯、無能和沒用的。而我對它的定義是:自信心不足以至於不敢表達自己的立場。

從小到大,我給人的印象就是安安靜靜的。別人問我意見,我的答案常常是「不懂/隨便/讓我想想……」我為何如此優柔寡斷?只因我很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總擔心自己會給人感覺不合群,以致很多時候,我都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就好比在一個會議上,每個人自由地發表自己想法,而我,只會是那個安靜的支持者。偶爾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會發表意見,但若意見被他人質疑,不自信的我不是先解釋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意見,而是會先懷疑自己,然後附和對方。

我以為,只要我到了沒人認識我的地方,我便可以為自己塑造出一個新的形象。因此,我很希望藉著這個出國留學的機會,在新朋友眼中成為我所嚮往的充滿自信、開朗、有主見的女生。就算我本身的個性並非如此,我至少還可以“裝”。總之,那時候的我很迫切地想讓自己有所突破。

然而我很快就發現我連裝都裝得不成功。剛開始留學時,學校為新生舉辦了一個國際學生招待會。「加油,要放膽地去認識新朋友!你已經不是從前那樣內向的你了!」我對自己說。那一晚,我的確做到了。我主動去認識人,最終,我和一個阿根廷女孩比較聊得來。透過聊天,我們才發現原來彼此將會是同班同學。後來我們也成了好朋友。感謝上帝,我有朋友了!我以為我會一直很順利地當個他人眼中總是臉帶微笑的外向女孩。可是,課程的緊湊和聽不懂外國教授的英文腔調,在課堂中讓我感到很吃重。當我聽不懂時,我知道我應該要勇敢發問。可是,我還是改不了內向的性格,不敢發問。班上其他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同學總是很勇敢地說:「教授,你講話太快了!可以再解釋一遍嗎?」雖然慢了下來,但是,我還是有不明白的時候。所以,我就問那位阿根廷女孩。她回答完我的問題后,常常鼓勵我:「你的問題很好。你應該要在班上發問,讓我們全班人受惠。不要這麼內向了哦!」啊,我的內向始終藏不住。

擊垮我的,是一場課堂上的即場報告呈現。上台做呈現是我的死穴,況且還是一場沒有預先準備的呈現。「我完了!」的聲音在我耳邊不斷迴響。雖然我一直告訴自己:「我可以的,因為我不再是以前那個沒自信的人了!」但是我一緊張,當場就忘了自己要說什麼。停頓的那幾十秒,看着十幾雙眼睛望着我,我差點就飆淚了。若不是和我同組的同學幫我解圍,替我收尾,我真的不曉得該怎麼辦。這一天,我對自己感到極度失望。每一天都對自己信心喊話,到頭來,我還是沒改變。「為什麼我還是這麼膽小?」我一直希望別人能從我身上看到一個自信的模樣,可是我卻一再失敗。思想爭鬥的來回牽扯,我感到格外疲憊。所以我埋怨:「聖經不是說了‘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3節)’嗎?我有禱告,求上帝賜給我力量克服啊!為什麼還是這樣?」

結果,這句經文的上一句卻提醒了我:「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腓立比書4章12節)。」保羅是接納了當下的情況和自己,然後依靠上帝度過每一個關卡。而我沒有接納我自己原本的樣子!所以,到底要如何做才能改變?

 

第一:接納自己的懦弱與害怕

我常常禱告,求上帝讓我變成一個自信的人。我常常禱告說,「我不要膽小,不要害怕,不要……」很多的「不要」,卻不是「我是很膽小,很害怕,很軟弱……但我祈求上帝禰來幫助我。」其實,我們應該要先接納自己的本相。當初耶和華呼召摩西當領導,帶領百姓出埃及時,膽小的摩西拚命推辭。可是,上帝卻說:「我按你的名認識你(出埃及記33章17節)。」上帝知道摩西是膽小的,卻還是揀選了他。上帝知道並且接納了軟弱的我們,然後使用我們成為祂聖潔的器皿。我們也要承認並接納自己的缺點好讓上帝來使用我們,而不是自己苦苦掙扎要如何改變。

第二:停止沉溺在幻想里

雅歌4章7節說:「我的佳偶,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若我們真心相信上帝,因信稱義,上帝的義會讓我們「毫無瑕疵」。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們不會有缺點。我常幻想自己是一個自信爆棚的人,以至於在面對現實的差距后失去了信心與盼望。這是為什麼當我塑造不出自己所要的形象時會感到特別的難受。所以,不要再去幻想自己會是個什麼樣的人,而是讓上帝來塑造你。我們只要常常讚美——「我要稱謝上帝,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上帝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篇139篇14節)。當我接納自己,並且不再幻想時,我發現我可以學會去欣賞別人,而不是羨慕,渴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比如我可以欣賞同學上台演講的風采,而不是在台下與他們比較,為著自己不如人而感到失望。

 

第三:明白改變是需要時間和代價的

雖然有些改變可以在一夕之間突然完成,像保羅因為遇見耶穌而突然從殘暴傷害基督徒的人成為了一名基督徒。然而,膽小的摩西則是在慢慢經歷上帝的大能與同在後才成為優秀的領袖。改變是需要時間的,同時也需要付出代價。而摩西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常常必須面對色列百姓所發出的怨言。我們都知道,與一個負能量的人相處是件累人的事。可摩西卻必須和一大群這樣的人一起生活,還能被稱為神人,這是多麼不簡單的一件事啊!羅馬書12章2節告訴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心意必須在主里更新而變化。當我們的心意跟得上上帝的心意時,我們的行為舉止也會跟着有變化,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而發出的」(箴言4章23節)。當我明白這道理后,我不再執着於要改變自己了,怎知,我反而得到更多機會「被改變」。回國之後,我到了新的城市工作並且在一間英語佈道所服事。在這裡,我被安排當英語崇拜堂的敬拜讚美領隊和台前領會。我是一個不敢上台講話的人,更何況是用英語帶領會眾敬拜。可當我想要推辭時,我想到了摩西。上帝使用人,不是看你能不能,而是你願不願意。於是我順服了。

服事至今將近一年多,每一次上台,我還是會緊張。可是,當我接納這樣的自己,並且求上帝幫助我時,我似乎慢慢地變成不僅是臉帶微笑,還有一些自信的我。這自信,不再是偽裝而來。只有祂,才能改變我們。你有不喜歡自己的地方嗎?承認並且接納這樣的自己,停止對自己的幻想,然後在主里心意更新而變化,讓上帝親自來改變你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