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婚前守貞的一些思考(有聲中文)

作者:Ross Boone,美國

翻譯:Cindy Wang,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和朋友在異國旅行時,我談到自己婚前守貞的事情。然後我補充道:「當然,我也不確定自己一定會結婚。」這時,朋友打斷了我。他看着我,很嚴肅地說:「向我保證,死之前一定要試一下。」

我有個基督徒朋友,糾結了很久,到底是屈從於社會的壓力去實行婚前性行為,還是忠於從小接受的基督教教導,守貞到結婚?對於這本古老的聖經給出的答案是否還有現實意義,他不確定。直到一天,他告訴我:「你知道我對這個問題糾結了很久,不過,我終於還是做了。」

除了「聖經中是這麼說的」以外,如今連基督徒也不明白為什麼還有人會選擇婚前守貞。

聖經為性生活設定了一個理想狀態。上帝想要我們只跟我們的配偶聯合,並且只能在結婚以後。 因此,在伊甸園中,上帝說「人 要 離 開 父 母 , 與 妻 子 連 合 , 二 人 成 為 一 體」(創世記2章24節)。經文中說「與 妻 子 連 合」,就表明他們在身體聯合之前,已經是夫妻關係。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16節中說:「豈不知與娼妓聯合的,便是與她成為一體么?」所以,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與另一方發生性行為時,我們就會與對方產生某種更深層次的我們也無法理解的聯結。對此,我的理解是,身體的聯結是以行動加固對彼此的諾言。

聖經中許多人也偏行己路,後來飽嘗苦果。例如,因為不相信上帝真的會賜給他們孩子,亞伯拉罕就與妻子的侍女同床(創世記16章2節);再看所羅門後宮三千,最終卻成為他的網羅。

然而這些理由對於現代那些質疑聖經現實意義的人來說,並沒有多大的說服力。況且如果你交往的人很可能是自己未來的伴侶,這些理由似乎更不合理了。

經過多年的思考,我總結了幾條自己的信念。我從中受益匪淺, 希望也能夠同樣堅定你的信心,幫助你應對他人的質疑。

 

1.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如今,做好事是件酷事情,有人開展非盈利事業,有人在Instagram上分享勵志話語。因此,要體現出基督徒與這個世界的不同變得很難。讓人們能看出我們是按聖經而活的,除了參與公益,另一方面就是活出上帝對我們生命及婚姻最初的設計。

在這個高中畢業前若還沒嘗禁果就會被人笑話的時代,守貞會是一個很勇敢的舉動,可以向人表明我們對待自己的信仰是認真的。當我們持守自己的信念時,人們自然會說:「哇, 她真的是在按自己的信仰而活耶,不然為什麼要等」,或者甚至會說:「 她能做到這一點,或許她的宗教真的有不尋常的地方。」我們的與眾不同就成為傳福音的有力工具。

 

2.用行動向未來伴侶展示自己的委身

在這個離婚如此普遍的社會,如果能夠向未來的伴侶表明自己對他/她的委身和忠實,該是一件多好的事情。若是在婚前,我們就有辦法讓對方看到自己即便面對誘惑也依然忠誠可信呢?即便在面對肉體的衝動時,我們仍能堅持在訂婚前後守貞,這樣的行動就能讓未來的另一半真實地看到我們的可靠與自律,讓他們知道完全無需擔憂我們婚後不忠。這也表明我們是律己的人,我們對於信仰的執着強於對肉體的屈服。在步入婚姻殿堂時,這將是我們送給對方的一份珍貴禮物。

 

3.塑造我們的文化

當然,向婚外性生活說「不」也有很多實際原因,如避免性病和計劃外懷孕等。也不乏感情因素,如老話所說,「每多與一個人親密,就是多分出了一部分自己。」但我認為不只是情感和健康方面的考量。

這對我們整個社會都有影響。

稍加註意,你就會發現這個男女關係隨意的文化導致了多少不負責任的父親出現。同時,當婚姻建立在肉體的尋歡作樂上而非彼此的承諾時,離婚也成為愉悅感消失後的必然結局。而這兩種情況都會產生單親家庭。

我常想,年輕人的隨便是否是在填補破碎家庭帶給他們心靈上的空洞。也許周圍對婚姻忠誠的缺失,讓他們只能參照世界,尋找愛的線索。惡性循環愈演愈烈,代代延續。

這一切的根源是一種追逐享樂而非尋找人生意義的文化,這種文化高唱,只要「無礙他人」,就應當下行樂,我的人生我說了算。但上帝知道,如果我們不僅僅止步於「無礙他人」,我們可以活出更好、更完整的祂起先設計的生命。

上帝希望我們有內涵、生命有意義、自律、履行愛的承諾。以上帝的標準律己給我們帶來喜樂、平安,而這正是這個世界極度缺乏,不斷尋找卻尋不到的。耶穌說祂來是要給我們更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10章10節)。而聖靈的果子中喜樂、平安也緊隨自律之後(加拉太書5章22-23節)。

成千上萬名過着守信、自律的生活,並滿有喜樂、平安的基督徒可以為我們這個沉溺享樂卻支離破碎的社會帶來新的生命力,而婚前守貞或許是我們向這個世界展示這份新生命力最有力的方式。

我談這些,並非是想讓那些已越界的朋友羞愧。相反,我希望上述原因成為他們重新站起來的動力。而且,如果有人曾經跟隨世界的潮流,如今卻能重拾信仰,忠於聖經的教導,這樣所帶來的影響力可能更大。我們可以選擇與世界分別開來,忠於未來的伴侶,用生命重塑文化。

誠實地說,將所談到的付諸於行動並非易事。聖經中有許多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選擇了一條委身、擺上的艱難道路,卻經歷了深層的滿足。我希望我們的生命可以讓人看到,上帝可以如何重塑我們的文化。

「Ross, 向我保證,死前至少試一下。」

若是我需要給這樣的提議一個回應,那會是「我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許諾於比肉體享樂更有意義的事情。我已經下定決心要活出造物主對我的計劃,成為一個更完整,可以活出正直、信實、委身、自律和喜樂的人。因為我要預備在天國永遠綻放。」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