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系列| 耶穌怎麼可能同時是上帝也是人呢?
作者:Richard Goetz,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Richard Goetz博士是新加坡新亞學院(TCA College)的神學教授。他熱衷於學習,並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識、信息和見解。 Goetz博士的研究和教學領域很廣,涉及神學,倫理學,哲學和教會歷史領域。他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的馬凱特大學獲得了神學博士學位。 Goetz博士和他的妻子Tammy已經結婚30多年,兩個女兒也都成年了。
聖誕節是每一年基督徒記念上帝之子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我非常喜歡聖誕節,不僅僅因為我們可以互贈禮物,還因著我尤其愛聽和唱那些美妙的聖誕頌歌。
我最喜歡的一首是CharlesWesley的《聽啊,天使高聲唱!(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這首歌不僅好學好記,而且歌詞涵蓋了聖誕節的全部意義。第二節的後半部分是這樣的:
至高上主披肉體,聖道化身尊降卑,
甘與世人居下地,乃我主以馬內利。
聽啊!天使高聲唱:「榮耀歸於新生王。」
透過這幾句歌詞,Wesley描述了聖經中的上帝以嬰兒耶穌的形式來到這個世界,正如約翰福音中所宣稱的那樣:「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1章14節)。然而這帶出來了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個人怎麼可能同時是上帝又是人呢?為什麼耶穌需要同時是上帝又是人呢?
耶穌需要同時是上帝又是人是因為上帝創造人類就是讓他們與自己建立關係,但從亞當墮落以後,罪就侵蝕了我們,並破壞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然而,因著上帝對我們無限的愛,祂仍然希望與我們建立關係。祂希望我們與祂和好。但因著我們都犯了罪,和好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除去身上的罪,卻又無法靠自己做到——這就好比一個醫生試圖對自己進行開胸心臟手術一樣。
因此,我們需要另外一個沒有被罪侵蝕的對象來做這個手術併除去我們的罪。滿足這個條件的唯一一位就是上帝自己。因此,耶穌必須是上帝才能代我們贖罪。但如果耶穌只是上帝,那麼祂因著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所取得的成就對我們就無效了。祂雖然是無罪和完全的,卻不能真的代替我們成為贖罪的人。要代替我們的話,祂需要像我們一樣。所以,為了可以替我們死並為我們贖罪,耶穌需要成為人。
承認耶穌同時是上帝和人並且明白祂為什麼需要既是上帝又是人是一回事,要試圖理解耶穌如何能同時既是上帝又是人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上帝是無限的,人是有限的;上帝在道德上是完全的,人在道德上卻是墮落的;上帝是全能、全知和全善的,而人卻在力量、知識和善良上都很有限。然而,門徒們卻看到耶穌吃飯、睡覺、走路、說話、笑、疲倦、飢餓、被鞭打、流血,並像人一樣死去。另一方面,他們也目睹了祂醫治病人、趕鬼、使死人復活、平靜大海、在水面上行走、赦罪、以權柄教導新的真理並且從死里復活,這些都證明了祂也是上帝。我們如何解釋這一點呢?
我們可以在《迦克墩信經》中找到早期教會關於耶穌是誰的陳述和宣告。公元451年由教會主教們擬定的這個信條或公開聲明宣稱耶穌是完全(真正)的上帝和完全(真正)的人,「祂在神性上完全和上帝一樣,在人性上完全和我們一樣。」
當我們試圖解釋難理解的概念時,用排除法可能會更容易。首先,耶穌不是半神半人;祂亦不是從上帝變成了人;而且祂不是上帝和人綜合後的新形態。祂也不僅僅是一個具有上帝意識的人,或是一個具有更高道德標準的人,抑或是一個碰巧對上帝有正確認識的人;祂不是鬼也不是天使。耶穌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換句話說,祂既是上帝又是人。
這意味著耶穌同時擁有兩種屬性——神性和人性。這兩種屬性在耶穌身上結合了。耶穌在神性之外增添了人性,而祂的人性也從屬於祂的神性。
然而在地上,耶穌的神性卻自願放棄使用部分神性特徵。例如,為了與自己的人性一致,祂放棄了全知和全在的能力。我們怎麼知道祂既是上帝又是人?因為這是聖經內容對於耶穌的實際描述,而這些聖經內容又是基於目擊者的見證和使徒的記載。
十九世紀丹麥哲學家Soren Kierkegaard稱基督的雙重屬性是一個悖論(看似矛盾卻仍然可能是事實的事)。因為把它看做是悖論,Kierkegaard得出結論,要相信和承認耶穌的神人二性需要「信心的飛躍」。Kierkegaard似乎是對的。我們必須承認,耶穌的神人二性是一個很深的奧秘。使徒保羅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信中也宣稱:「使他們真知道上帝的奧秘,就是基督」(歌羅西書2章2節)。
通過「信仰的飛躍」而相信這個奧秘——即耶穌既是上帝又是人,可以說是一個人可能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對於我,正是這樣。這「信仰的飛躍」使我與上帝建立了個人關係,帶給我饒恕,並給予我今生和永恆的自由和盼望。
如實地說,我們不可能在這個聖誕季完全地理解耶穌神人二性的奧秘。但不理解或無法理解,並不意味著它不是真理。我們必須在我們有限的知識和理解情況下相信並承認這個真理。因為信仰的本質就是信靠我們公義和慈愛的上帝。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