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我讀對了嗎?(有聲中文)
作者:Tyler Edwards,美國
翻譯:秋晨,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Tyler Edwards是一位牧師,同時也是一名作家、一位丈夫。自2006年起,他就在教會全職服侍。最近,他在位於默特爾海灘(南卡羅來納州)的卡羅萊納森林教會擔任門訓牧師。他的服侍熱情在於傳福音並幫助人們在福音中成長上。同時,他也是《殭屍教會——讓基督的身體重獲新生》一書的作者。
多年前我申請大學的時候,我記得當時自己在等待大學錄取通知書。有一天,我從一堆垃圾郵件里翻到了一封信封上印有某大學標識的信封。我拆開信封仔細地閱讀。跟其它那些廣告推廣信件完全不同,這封信並不是要賣給我那些我壓根不需要的東西。這封信非常重要,因為它將決定我的未來。
我們的生活不也是這樣么?我們身邊充斥著我們能想到的各種信息,但其中一些信息就是要比其它的更重要。
《聖經》就是我們讀到的信息中最最重要的。是什麼令它如此重要呢?它就像一封來自遠方的情書,在這封情書里,上帝向我們表達了祂的愛和祂渴望與我們在一起的心。讀《聖經》可以讓我們更親近祂,知道在最終見祂面以前的日子該如何去愛祂。因此,帶著極大的盼望,基督徒不應僅僅是看過《聖經》里的字句,還要真正去學習、理解上帝通過《聖經》要對我們說的話。
儘管如此,讀《聖經》可能會讓人覺得是一項令人怯步的任務。如何知道我在以正確的方式讀經呢?萬一我曲解了上帝的話語呢?很多基督徒並不會定期讀《聖經》,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正確的工具來幫助他們理解《聖經》里的話語。其實,讀《聖經》並不一定要變成一項令人害怕的任務。
在此,我可以介紹一些簡單的方法和工具,來幫助我們合理、準確地明白上帝的話語。
讀《聖經》的兩條規則:
規則一:作者的意圖是什麼?
你有過說了一句話卻被對方誤解的經歷嗎?比如你對一個女孩說:「你今天真好看。」她卻說:「今天好看?難道我平常不好看嗎?」
所有的交流都需要解讀。聆聽者需要明白說話人要表達什麼。這一點適用於所有的交流。不要僅僅是看到文字,而是要思考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以及為什麼要這麼講。
規則二:注意上下文
如果我們不聯繫一段信息的上下文,我們就會容易誤解它的意思。當我們讀到一段文字,第一步就是看這段文字的前文和後文在講什麼。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上帝要表達的。
但要注意不要脫離歷史語境來讀聖經的話語。畢竟,《聖經》並不是直接寫給我們的,而是為我們存留下來的。
《聖經》中的每本書都有其最早的受眾——那些早在我們的曾祖父出生以前就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為了理解《聖經》里的話語,並能夠將上帝的真理運用到我們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應當首先理解作者原本對那些受眾說了些什麼。
有一天,我妻子接到了一個電話,當時我正坐在她的身邊。我看不見對方是誰,但是我很好奇,我就聽著。根據我妻子的語氣語調我就判斷出是她媽媽打來的,她接著開始說關於寶寶的事。聽到一半,我就能把她倆對話的上下文聯繫起來。我唯一不知道的是她媽媽說了些什麼。儘管如此,我仍然能根據我妻子的回應知道雙方的一部分對話內容。
我們讀聖經也是如此。我們根據背景和上下文負責任地去填補經文間的空白。有一些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去做到這一點:聖經研讀本、釋義書、聖經字典等。這些工具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對話另一方的意思。
讓我們以腓立比書4章13節為例: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這節經文可以被用作為一個絕佳的激勵語。我常常在自己努力通過某門我不喜歡學習的科目考試時引用這句話。其實,這節經文並不是我所想的意思。就好比如果我去健身房為自己的健身器材加碼到500磅,我能通過引用這節經文就舉起500磅的杠鈴嗎?不可能的!杠鈴必然會重重地壓垮我。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舉500磅的杠鈴不也涵蓋於「凡事」之下嗎?
是我沒有足夠的信心嗎?還是耶穌的能力不夠呢?又或者,是我誤解了這段經文的意思?
如果我們運用上述兩條規則,回到腓立比書4章13節的上下文來看,整個畫面會顯得更加清晰。
「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0-13節)。
從上下文看,保羅在說飽足、飢餓、有餘和缺乏——可以類比為今天我們說的經濟狀況(腓立比書4章12節)。前面的經文告訴我們保羅已學會在各樣的環境中知足。無論是富足、舒適,還是貧窮、飢餓,他都能因著福音的緣故,勝過生命中的艱難和挑戰,因為耶穌給了他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自處和知足的力量。保羅是在向我們展示如何能做到這麼不可思議的事。所以,腓立比書4章13節並不是說我們可以變成超人,而是在講在耶穌基督里得滿足。
更多認識上帝
當我們不在上下文的語境中去讀經時,我們就很容易(有時是下意識地)讓上帝給出祂根本就沒有給的應許。當這些應許沒有實現時,我們就容易去質疑上帝,而看不到祂真實的樣子。耶穌說「永生就是認識獨一的上帝」(約翰福音17章3節)。我們這一生為之而活、而盼望、而渴慕和追求的一切,都應當建立在我們與上帝關係的根基之上。
我發現當我信實地去查找上下文及考察作者的本意時,讀《聖經》其實會幫助我更加認識上帝,因為我不僅僅是在聽祂的話語,還在不斷地學習理解祂話語的意思。奇妙的是,當我們越多地認識祂,我們就越能看到祂給我們的愛,並為祂帶給我們的恩典而感恩。
雖然讀《聖經》可能是件有挑戰性的事,但卻是我們所能做的最棒的事。讓我們打開這封來自上帝的情書,看看祂要對我們說些什麼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