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有時也說「不」——界限表達真愛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洋瀾,中國

 

我清楚地記得那個夏天,我即將進入高中,青春期被荷爾蒙主導的大腦剛剛明白耶穌的屈己服侍和祂的舍己。我記得在食堂和營會輔導員討論我們自己要如何活出同樣的生命。

她看起來對我的熱情有些吃驚(我相信我的丈夫也有過同感):「但耶穌不想讓我們逆來順受呀」,她反駁道。

當時,我無法理解這一點。耶穌保留什麼了嗎?「立界限」的概念——對我給別人多少,或者他們能從我這裡拿走多少設立界限——似乎是後現代對徹底和完全舍己生活方式的本能反對。我在福音書中沒有看到太多關於界限的事情。

但現在我在經文中到處都能看到界限。耶穌在祂父的殿中設立界限,把那些濫用本應受到保護空間的人趕出去(約翰福音2章13-16節)。耶穌雖然富有同情心,但祂並沒有醫治所有人。當祂確實施行醫治時,也並不總是立馬給人人所想要的——比如使瘸子走路——而更多的是給他們真正需要的(首先、最重要的是屬靈醫治;參見路加福音 5章17-39節)。 耶穌也沒有給別人用石頭打死祂的機會; 而是在上帝預定的時間自己放棄了生命(約翰福音 10章18節)。

對祂來說,愛並不是有求必應,即使祂有能力做到。有時,愛也說「不」。我仍然偶爾會想要「逆來順受」,部分原因是因為我的懦弱所趨。當你滿足對方時,至少比較容易「覺得」自己在愛對方。

一般來說,人們會因此更喜歡你,並且,當別人辛苦努力才能做到舍己時,你完全不會有這個困擾。

有時,我會錯誤地認為,如果我可以滿足對方的要求,或者如果對我來說,答應對方是更容易做到的事情或者如果拒絕會給我帶來痛苦或傷害,或者我有機會幫助別人時,我就應該答應對方。但是有機會幫助他人並不代表上帝在呼召我去幫助。

那麼,我為什麼要設定界限呢?這是我提醒自己的幾點。

1、設立界限幫助我可以為真正重要的事情留空間

在實際生活中,這可能是當我答應我媽時,就意味我要拒絕老公多一點。也有可能是,我的朋友總是請我在她忙的時候幫她看孩子。但看了太多次後,我開始對自己的孩子沒好氣。

生活就像一張餅狀圖。目前,我的餅圖100%全滿。我沒有「吃零食看肥皂劇」的時間。我常常認為我可以減少「睡眠」或「休閑」時間。但那樣之後,有時「快樂的妻子」和「有趣的媽媽」就會變成「疲憊的妻子」和「易怒的媽媽」。

要保護你的婚姻、孩子和家庭;對你已經承諾的事情和那些已經在指望你的人負責到底。記住,眼前的需要並不總是比未來的需要更重要。

2.界限幫助我更關心什麼才是對他人最好的 

這就是「給人一條魚,他吃一天;教人釣魚,他可以吃一輩子」的道理。助人脫貧這件事把這個道理解釋得非常清楚:直接給窮人錢很少能幫助他們走出貧困,反而會把他們困在貧窮中。

做父母,也同樣是一場持久賽。我們更應該關注如何幫助他們在長大後成為健康向上的人,而不是孩子在商店一哭鬧就滿足他們。

那麼友誼呢?當然,也許你的朋友確實在面試前一天晚上需要你幫忙修改簡歷。但也許這也是你從高中起就知道他(一直存在)的拖延症。

要愛得足夠深,直到自己有勇氣不懈地,辛勤地找出什麼是對他人長遠有益的事情,並去做——而不只是維持表面和平(見箴言29章25節,約翰福音12章43節,羅馬書12章2節,加拉太書1章10節,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4節)。

3.界限尊重我和我所愛的人身上上帝的形象

他們說,嘿,我們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所以這意味著追求公義不僅是為了你的益處,也要為我的益處。

當我們沒有為我們所愛的人身上上帝的形象挺身而出時——當我們允許別人受到不尊重和卑劣的對待,而不盡自己的責任和力量去保護他們時,我們就會看到邊界的缺失(和不公正)。這可能是當一位孤立無援、被羞辱的妻子不斷地被斥責或取笑時,丈夫卻沒有為她說話。也可能是同事在工作中受到欺負,或者是某個人因為種族、性別或缺乏自信而受到嘲笑。

上帝很清楚地將「愛祂」與我們如何愛、對待(馬太福音22章37-39節;以賽亞書58章2-14節)以祂形象所造的人,並如何與之交談(雅各書3章9-10節)清楚地連繫在一起。

界限意味著發聲、表明自己的立場,而不是讓別人任意踐踏我們。

4.界限幫助我認識到我是如何利用他人來填補自身的空洞的

《羅馬書》描述了一種錯置的愛——看重受造物過於造物主(羅馬書 1章22-23節)。這種錯置的愛很隱秘。我裡面的各個空洞把它們自己偽裝成我對時間、精力、金錢和愛的善用。不幸的是,任何錯置的東西都是搶劫。

設定界限意味著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內心錯置的愛——例如,如果我總是答應別人,僅僅是因為我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或者因為我更傾向迴避衝突,因為答應別人比拒絕別人更容易(界限也迫使我認識到他人錯置的愛。)。

如果不控制我們內心的渴望,就容易出問題。通常,在我們最暴露自己本相的時候,當我們感到壓力、悲傷或不知所措時,我們裡面那個不滿足的自己讓我們十分想要一切 「沒問題」。我們一直在尋找破碎的、漏洞百出的方法來填補我們裡面只有上帝能填補的空洞。

上帝這樣說:「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利米書2章13節)。

界限的缺乏可以顯示出我們真的是在祂之外尋求某種東西或某個人來滿足自己。

5.設立界限能讓我擺脫失控的感覺——這樣我就能愛得更深

與其覺得是我別無選擇、這是我的職責、我只是需要犧牲和順服——我可以主動選擇答應還是拒絕。 我不是被別人不斷的需要或要求所強迫或控制的,這會滋生怨恨和痛苦的無助感。

我可以仔細思考並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去給出最好的愛,並且愛得更深刻、更主動。

愛變成了一個有價值的選擇,而不僅僅是一種義務。

以下是一些問題,可以幫助你辨別如何以及何時該設立界限:

如果完全坦誠地回答,我為什麼要答應對方? 如果我認為自己完全無私——那我實際上獲得了什麼(例如,某人對我更好的看法;保持[表面的]和平;保持距離,這樣我就不必處理自己或他人的情緒了……)?

如果我只是出於內疚或恐懼答應別人,正確的回應方式應該是什麼?

考慮到從長遠來說如何更好地服事和愛這個人的話,我真的是在幫助他走向公義和聖潔嗎? 還是我選擇了一個「容易」的答覆,一個容易的解決辦法? 我是不是擋了對方治死老我的好路?

上帝教導我們:「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羅馬書 12章9節)。 設立界限幫助我們從人際關係中剔除邪惡和自私的部分,去榮耀上帝而不是看重我們的安全感和虛假的和平,或他人的滿足。

讓我們通過說「不」來變得更有愛心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