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向你坦言自己的罪時,你該如何回應?

作者Joanna Hor,新加坡

翻譯: Eric,中國

有聲播讀:曉晨,中國

 

凌晨一點零五分,一位朋友給我發來一條長長的簡訊,讓我為她代禱,她正經歷掙扎,因為她喜歡上了一位同事,但她自己已經有男朋友了。

幾周前,另外一位朋友含淚跟我分享她內心的愧疚,她跟男朋友逾越了身體上的界限。這之前還有一次,一位朋友向我坦言自己缺乏自制力,不想參加周末敬拜和查經班。

可能你收到過或自己發過類似的信息。我們每天都在與試探和罪做鬥爭(羅馬書3章23節),而且知道該怎麼做——認罪(約翰一書1章9節),治死這些罪(歌羅西書3章5節),親近上帝(雅各書4章8節)。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經常與罪抗爭很長時間,有時甚至低估罪的影響力或者為犯罪找借口。因此向他人傾訴自己的罪會是我們心裡最不情願做的事。

當我們聽到自己的朋友犯罪了,通常會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回應。也許我們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去幫助對方,尤其是當我們也在同樣的事上掙扎時(馬太福音7章3-5節)。或者為了不被貼上自義、先入為主的標籤,又或根本不願意過度涉足對方混亂的生活,我們有時會傾向於對朋友的罪視而不見。

希伯來書3章12-13節很清楚地說,我們互為肢體,有責任「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同時,雅各書5章19-20節鼓勵我們所有人發揮積極作用,「使罪人迴轉」,因為「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既然知道我們自己也是罪人,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活出這些經文中的教導呢?

1、不要自義和論斷他人

當我們聽到有人犯了罪——尤其是涉及姦淫、謀殺或挪用公款等罪時——也許我們最自然的反應就是退縮並在內心論斷他們。我們沒有為罪憂傷,並向對方伸出援手,而是遠離他並與我們的朋友一起議論,對一個外表看起來如此「正常」的人竟然會做這種錯事而感到不可思議。

我知道自己不止一次這樣做過,心裡很愧疚。

分辨我們是否在論斷和自義的一個好方法是,每當我們聽到有人犯罪時,看看我們的第一反應。我們是否立即心生輕蔑,甚至發信息給其他朋友表達我們的「擔憂」?還是我們轉向上帝並祈求祂的憐憫和恩典——不僅僅是為這個人,而是為全人類,包括我們自己?

在我們扔第一塊石頭之前,讓我們記起所有人都犯了罪(約翰福音8章7節),​去尋求他人生命的益處,而不是論斷和定罪(路加福音6章37-38節)。

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是向我們的朋友提問,這將有助於幫助我們也同時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當初為什麼要這樣做。例如:「你現在的感受如何?」、「你是否已經掙扎了一段時間?」、「是否有什麼事情導致你這樣做?」

2. 為罪生氣、憂傷

當朋友分享他們與罪的掙扎時,我的另一個傾向反應是同情他們——尤其是當我自己也在同樣的事情上掙扎時(比如說驕傲和覬覦)。這些時候,我可能心裡會這麼想或直接用言語表達出來: 「好吧,至少每個人都在這方面掙扎,而且它並不像『其他一些罪』那麼糟糕呀」,由此淡化了這些罪的嚴重性。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在不知不覺地根據自己錯誤的是非標準來定義罪,而不是從上帝的角度來看待罪。

但罪就是罪——它沒有「等級之分」——都會令上帝憤怒。如果我們曾經粉飾或者輕描淡寫某些罪,那就讓我們禱告求聖靈光照我們的心,讓我們記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付出多麼大的代價(以賽亞書 53章5-6節)。讓我們回到聖經,讀讀它對罪怪誕的本質是如何描述的(羅馬書6章23節;加拉太書5章19-21節;哥林多前書6章9-10節)。

只有當我們認識到罪的本質是悖逆上帝(羅馬書 5章19節),我們才能正確地為罪憂傷,並正確地勸告我們的朋友,以免他們的心變得剛硬或對罪麻木。

3.相互鼓勵去悔改

在我年輕的時候,曾把上帝想像成一個嚴格的極權領袖,每當我做了蠢事祂都會明察秋毫。所以每天晚上睡前我都要認我的罪(以防我在睡夢中突然去世卻因著我還有一些未承認的罪而無法進入天堂)。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深入研究上帝的話,對基督釘死在十字架的救恩的完備性和上帝的愛有了更深的理解,由此我的這種扭曲的律法主義神學得到了訂正。

回想起來,我也意識到我當時的「認罪禱告」並沒有讓我下定決心真正離棄罪。整本聖經(約翰一書1章9節,雅各書 5章19節)都在鼓勵我們承認我們的罪,也都在讓我們悔改,因為悔改會讓我們的心和行為都發生改變(使徒行傳26章20節)。

詩篇32篇1-2 節說到罪得赦免和被遮蓋的人是如何「有福」。英國牧師兼作家Tim Chester認為, 「有福」的人是悔改的人,而不是無罪的人,因為無罪的人並不存在。這很重要,正如他在《享受與上帝的時光(Enjoying God)》一書中所寫, 「你不必等到自己達到更高的敬虔水平才能享受上帝的祝福,此刻你就可以」。

讓我們互相鼓勵,不僅承認我們的罪,還要遠離罪,因為那是討上帝喜悅的道路。

正如美國基督教神學教授Stephen Wellum 在一篇文章中生動地總結:「當我們犯罪時,我們會失去饒恕的心和與上帝和好的意識。因此,當因著聖靈的工作我們承認了自己的罪時,我們會重新意識到基督為我們做了何等大的事,上帝就恢復了我們在祂裡面的平安和對救恩的確信。」

4. 為我們的朋友禱告並和ta一起禱告

聖經督促我們「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雅各書 5章16節)。我們經常認為這裡的得醫治是指身體上的,但它實際上也適用於靈里的治癒(從罪中)。

當我們的朋友分享ta被罪試探(或犯罪行為)的時候,我們要學習耶穌如何為祂的門徒禱告——祈求上帝保守我們脫離那惡者(約翰福音17章15節)。在朋友面前或自己靈修時都應該這樣禱告。我們甚至可以將禱告詞編輯成文本發送給他們。我仍記當我決心遠離某一樣罪卻又不斷陷入其中時,知道家人和朋友都在為我代禱,是多麼的讓人振奮和鼓舞人心。

與罪的爭戰是一場靈里的爭戰,讓我們時常轉向主,交託我們所面臨的爭戰,並祈求祂賜下力量來幫助我們抵擋試探和罪。

5. 幫助彼此轉向基督

每當我們犯罪時,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讓自己回到耶穌的心意里。美國牧師兼作家Dane Ortlund在他的《柔和謙卑(Gentle and Lowly)》一書中提醒我們,耶穌是罪人的朋友。這意味著「在耶穌基督那裡,我們有一位朋友,祂永遠樂意與我們同在,而不會拒絕我們。」

對傾向於將上帝視為一位嚴格的極權主義領袖,誤認為祂總是對我們生氣或對我們失望的(像年輕時的我)人來說,我們最大的安慰在於無論我們犯了多少次罪、經歷過多少次失敗,如果我們準備好轉向耶穌,祂總是準備好接納並重塑我們。

只要我們還生活在世上,就會每天與罪和試探爭戰。我們不要假設或以為自己永遠戰勝了罪。相反,我們要繼續在生活中彼此代禱,互相擔當,為罪悔改,記得耶穌對我們的心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