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試探誘惑,用「不妥協的勇氣」說不
作者:Paul
有聲播讀:清心
今年五月,新聞版面大多是新冠疫情的資訊,有一則不是那麼突出的新聞:「台灣一位知名企業的主管,因收取高額的回扣,被判刑入獄」。內容提到,這位主管為了一己之私收取大量的佣金,造成公司在採購價差上的損失。當然,因為眾媒體的焦點都是在疫情的變化上,這樣的新聞自然得不到太多的關注。但是,仍有些人對此提出了反思和呼籲。像是,從法律的層面來思考,到底收取「回扣」是不是犯罪呢?從倫理的角度來看,這是否為一種社會的「潛規則」?或是,到底收到多少「回扣」才是非法?我們會發現,討論到後來,這個議題就會變成所謂的良心議題。也就是,只要我拿的「合理」又沒有「違反」法律,那麼就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每一個人對於合理的定義又是如此不同)。而身處在職場的我們都知道,不只是「回扣」,像是:收賄、逃稅和走後門等等,都是屢見不鮮,隱藏在桌面下的暗文化。諷刺的是,這些似乎都可以應用在良心議題的範疇。因此,我們會發現近幾年許多的企業或是討論管理的學科,都開始研究所謂的「誠實的企業文化」。以筆者最近看到的一篇論文的摘要為例,它提到台灣一家本土知名集團是採用「誠實」為價值觀的企業文化 ; 所以,此集團在招募和訓練員工上都以「誠實」為其策略。
我們可能會想問:誠實不是一個基本的道德品格嗎?為什麼還要特別把「誠實」當作文化來經營和塑造呢?我相信答案大部分都是:「誠實,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績效」。換句話說,誠實可以為公司帶來更好的聲譽,因此會有更好的營收。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到我們個人身上。誠實,可以為個人帶來好的名聲,所以就可能有更好的機會,賺取更多的收入。這種論點,在本質上跟收取「回扣和賄賂」的出發點是一致的 ; 就是,我們都在選擇一個能讓自身利益變成最大值的選擇。這種選擇,可以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來思考。以積極面來看,如果今天有一個機會可以提供給我們比「誠實」更好的報酬呢?很有可能,我們不再需要「誠實」了。因為,需要「誠實的誘因」已經不再了。
消極的層面,則是如果「誠實」會造成我無法承擔的損失,像是:「整間公司都在收取回扣,如果我不願意收取,可能就無法保有現在的工作」等等。這時候,「誠實」就不會是自我利益最大值的選擇了。所以,綜合來看,文化在告訴我們:「誠實或不誠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選擇是否對自己為最有利的」。因此,回到前面的問題:「誠實不是一個基本的道德品格嗎」?答案是:「不重要」。因為,這已經不再是道德的命題,而是利益的問題。但諷刺的是,我們都希望別人擁有誠實這項品格。原因在於,我們都渴望活在一個安全的關係和環境中 ; 而誠實,是營造這樣的關係和環境不可或缺的。所以,問題的核心不應該是「要不要誠實」,乃是我們要如何擁有在任何處境中,都能夠選擇誠實的「勇氣」。換句話說,就是面對即使因著誠實可能帶來的損失,卻依然誠實的勇氣。而以下聖經中的這一位人物和這一段經文,可以讓我們看到什麼是真正的勇氣。
以斯帖記 4章13-17節末底改託人回復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於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這一段經文是出自聖經的以斯帖記,經文的背景是在波斯帝國統治下被擄的以色列人。他們當時受到國家大臣的逼迫,面臨到滅族的危難。因此,猶太人末底改希望王后以斯帖能去找國王,為自己的同胞請求。但是,以斯帖沒有國王的命令根本無法入宮,接著就是經文的內容。在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至少三個重點:1.情況是非常的危急,以斯帖似乎沒有任何辦法 2.末底改提醒以斯帖的話 3.以斯帖終於鼓起了「勇氣」,並讓猶太人為自己禱告。透過這三點,我們來思考何謂勇氣,以及來源是什麼。
首先,以斯帖即使貴為皇后,但卻無力可以改變現況,就是猶大百姓面臨滅絕的命運。我們不也常常處於這樣的景況嗎?也許我們不會面臨「生命」的危險 ; 但是,如同前面所提的例子,當所有人都認為收賄或說謊是合理的時候,誠實的選擇可能就要面對在公司「滅絕」的壓力。讓我們再聚焦一些。當基督徒生活在這個不信的世界,卻又渴望活出一個聖潔的生命時,也會感受到類似的張力。那麼,以斯帖是如何鼓起勇氣的呢?我們來看看末底改的話:「你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末底改先提醒以斯帖,不要認為所在環境可以保護自己,脫離這些災禍。也就是,末底改讓以斯帖不要把「勇氣」建立在「環境」或是「人的應許(經文中是指皇后的身份)」上,那些東西不會是以斯帖的保證,也不會是我們的保證。
接著,末底改的話讓我們看到一幅具有張力的畫面:「拯救不是一定從以斯帖來,但以斯帖的高升卻是為了這次的拯救」。聖經的作者透過這個張力,帶出一個更深的信息。就是,真正實行拯救的並不是以斯帖,而是猶太人所信仰的這一位獨一上帝—耶和華,是祂要藉著以斯帖來施行救贖。以斯帖明白了末底改的意思。她充滿勇氣的回應,就是讓所有神的子民一起來向上帝禱告,並且將結果交在上帝的手中—我若死就死吧。這讓我們看到,以斯帖的勇氣並非是在她的內心裡「尋找」到的。因為,如果只是不斷的往內在去尋找,最終不是落入「利益」的陷阱中,就是為了「自保」選擇妥協。
真正的勇氣,應該是我們看到了這位上帝的掌權、恩典、慈愛和信實,因此擁有從上帝來的信心,選擇的道路。也就是,聖經中的勇氣不是建立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建立在「上帝」的身上 ; 不是建立在「自我意志」上,而是建立在「上帝所賜的信心」上 ; 不是建立在「利益的權衡」上 ; 而是建立在「上帝的應許」上。從後面的經文中,可以知道上帝真的垂聽了祂子民的禱告,拯救猶太人脫離了這一次的屠殺。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只要我們禱告,然後做出勇敢的選擇,就可以期待一個美滿的結果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來到新約聖經。
新約的使徒們都是活在一個極大的逼迫中。透過使徒行傳,以及他們的書信,我們都看到如以斯帖一樣,他們都充滿了勇氣。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沒有任何心裡的懼怕或是軟弱。
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這樣說:「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 12章9-10節)」。
從經文中,我們能夠一窺保羅這位偉大的使徒,在各樣的環境艱難中,他心裡和身體的軟弱。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他勇敢和喜樂的秘訣,就是「因著明白上帝的恩典,讓基督的能力覆庇他」。這份恩典和能力就在以斯帖的故事中。以斯帖因著末底改的提醒,相信上帝的話,冒著危險要拯救她的族人 ; 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也是因著順服父上帝的話語,堅定走向十字架,拯救屬於祂的子民。
對於以斯帖來說,雖然她認為自己若死就死,但是上帝的恩典臨到,使得他們都安然無事。而耶穌基督祂並沒有認為自己「若死就死」吧,祂是說:「人子必須被殺害(可8:31)」,上帝的恩典才得以臨到我們,使得我們脫離末後的審判。不只脫離審判,基督更是藉著聖靈,讓祂成為我們生命中全部的滿足。因此在以斯帖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基督的救贖,看到了上帝應許的實現,看到了永恆不變的愛。而唯有當我們相信基督耶穌的福音時,才能擁有真正從上帝來的勇氣。也唯有這份勇氣,才能讓我們在許多的誘惑和艱難,做出真正合上帝心意的選擇。因此,當我們做出勇敢的選擇時,就可以期待一個美滿的結果嗎?我認為將這個問題顛倒過來,就是答案了:「當我們確信已經擁有那美滿的結果時,就能做出真正勇敢的選擇了」。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的生命正遇到挑戰,可能是來自於金錢的誘惑、職場的壓力或是被迫妥協的掙扎,我邀請你轉眼仰望耶穌。看看祂對我們是何等的忠心 ; 看看祂是何等的愛我們 ; 看看祂為我們成就的是何等大的應許。你就會得到真正的信心和勇氣,做出順服上帝的選擇。也許你會像以斯帖一樣說:「我若死就死吧」,但是你接下來還會說:「因為我知道,我已經擁有全宇宙最美麗的禮物和應許——耶穌基督」。
最後,願使徒保羅的經歷,也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經歷:「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 4章17節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