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學會如何奪回我的心思意念
作者:Mackenzie King 翻譯:夏天
「你太粗心了!」
「你怎麼這麼愚蠢… 到底要我重複多少次呢?」
「你永遠不會有成就的… 」
這些只是我從小到大以來,攻擊我的話語的一小部分,源自於大人們錯誤地想以此來糾正我的粗心和「愚蠢行為」。 我吸收了所有這些話語,就好像它們是真理一樣。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有毒的語言所伴隨的影響力蔓延到我生活的其他領域。 例如我會過度地投入工作,因為我想向我的老闆展現我的能力。在戀愛關係中,即使我不是很喜歡對方,或者心裡對對方的性格仍然持保留態度,我還是會和他們出門,因為我覺得能遇到一個對自己感興趣的人就已經夠幸運的了。
不知不覺中,我養成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例如「為了讓大家看到我的能幹,我必須欣然接受每個人分派給我的任務」,或者「我要成為大家最能幫上忙的同事,這樣他們就會愛喜歡我了」。 我認為這是我可以維護自尊的唯一方法,但說到底,這是將自我價值建構在自己的表現上。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嘗試通過閱讀主內文章來修復自己有害的思維模式,甚至嘗試過自助派神學。 我曾經聽過一位自助派牧師的教導,他說我們應該養成在生活中說積極話語的習慣,藉此獲得健康的自我形象。
所以我認真地嘗試說積極的話,只允許自己有正面的想法。 在給自己的鼓舞士氣的語料庫中收藏了「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和「上帝創造我,為要叫我行善」之類的金句,而這些話也正好完美呼應了我心中默認的生存法則。
我甚至會在心裡重複經文,例如「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哥林多後書 10章5節),專註於「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的事物上(腓立比書 4章8節),以及 「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彼得前書 5章7節)。但這些方法對於我的焦慮或負面思想幾乎沒有作用。
問題在於,沒有人告訴我該如何奪回我的心思意念——也就是說,將「心思意念奪回 」具體來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後來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站在廚房裡嘔吐,把肚子里的東西一股腦兒全吐進了水槽里,從那一刻開始,我意識到了自己必需尋求幫助: 於是我找了一位心理醫生,而她推薦了我認知行為療法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這是一種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我識別無益的思維模式,同時讓我有處理這些問題的實用知識。
當我找到了方法可以解決大腦中糾結的消極想法,對我來說真是一個啟發,也是一種解脫。 對我來說,這個方法是一個啟發,因為我從前不知道有解決辦法;並且我可以不再被自己的思想綑綁,這對我來說,算是一種解脫。
識別無益的思維模式
在整理出我腦中的有害想法後,我的心理醫生給我一張紙,讓我列出無益的思維模式,大略可以總結出以下的幾種:急於下結論(對別人的想法或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假設)、覺得自己應該和必須(例如覺得「我應該……」或「我必須……」 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及災難化的想法(過於誇大地放大問題)。
例如,當我在工作中搞砸了某事,我就會突然充滿「我應該做得更好」或「我應該事先發現錯誤」的想法。 這往往會很快導致我陷入災難化的思維——因為這個錯誤,我要麼會面臨紀律處分,要麼被解僱,一但如此,更沒有人會僱用我了(因此,我不能犯任何錯誤)。
擁有識別這些無益想法的能力,對我辨別自己的有害想法非常有幫助,並且接下來使我能夠從這裡出發,判斷(挑戰)它們。
判斷自己的想法
挑戰這些想法意味著我必需分解它們,看看它們是不是真的事實。
層層分解有害的思想並不容易,因為它們通常纏繞成一團,我需要抽絲剝繭並找到支持性的證據,以辨別該主張是不是屬實。
所以回到我搞砸某項工作的場景——當我告訴自己「我應該看到那個錯誤」時,問題是,我有可能看到那個錯誤嗎? 不,因為過去的我無法看到未來的我會犯的錯誤。 因此,沒有必要為此自責。
至於被解僱的災難化想法,我現在可以問問自己,有什麼證據表明這個錯誤會導致被解僱呢?
事實是,那項錯誤不是公司可以用來解僱我的把柄,它是一個比較普遍性的錯誤,例如忘記向誰誰誰更新關於某個新策略或企劃的信息,或者更普通一點,例如在製作宣傳材料時,忘了在最後一句話的結尾處加上句號。
這些練習幫助我釐清了自己的想法——一堆沒有任何真實基礎的極端且令人窒息的想法,就像打開電燈開關,看到蟑螂四處逃竄。
邀請上帝與我同行
學會判斷自己的想法是一個過程,在其中不免經歷高山和低谷的時刻。 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慶幸學會了專註於「凡是真實的」(腓立比書4章8節)的實際步驟——積極捕捉我的想法並尋求證據和真理來對抗每一個消極和不真實的想法。
每當我做這些練習時,我也喜歡邀請上帝跟我一起判斷。
我想像自己將一個不受歡迎的罪魁禍首(我的無益思想)拖到上帝的寶座前,而這些想法就在基督的光和榮耀中消失了。
奇特的是,這讓我想起約翰福音8章1-11節,其中一名被指控犯姦淫的婦人即將被石頭打死,耶穌介入,並與指控她的人對質。當他們悄悄溜走時,他問她:「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她回答說:「主啊,沒有。」
這個故事的結尾,總是讓我印象深刻:「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同樣地,我覺得耶穌在對我說,「這些譴責你的想法,它們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可以了,走吧! 」
質疑自己內心中的想法成為我實現聖經教導的一個方法,也就是羅馬書 12章2節所說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我不再糾纏於那些傷害我的想法,而是提醒自己,我是基督里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並且是以非常昂貴的價格買贖回來的。在別人眼中我可能是「 愚蠢的」和「粗心的」,但耶穌卻不這麼看。
我們很容易認為:「嘿,我們有聖經和上帝的真理,所以讓我們反覆誦讀這些經文,而不是尋求專業的幫助。」但是,雖然聖經是我們真理和生命的泉源,但它並不是用來解決我們醜陋的想法或我們可能正在努力解決的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畢竟,創造我們思想的偉大上帝也創造了專家來幫助我們得到痊癒。
另一方面,雖然我的心理醫生確實挽救了我的思考體系,但我也不能完全依靠她或她提供的方法。畢竟,我只是一個破碎的人,無法修復自己。但在她無法再幫到我的地方,耶穌就介入了——在祂裡面,我擁有一個新身份的盼望、一個住在我裡面的救主的盼望、以及,一個在天國里的新的身體和心靈的盼望。
在自我判斷內心的想法之後,還剩下一些瑣碎的想法,我會想像著和耶穌一起散步,告訴祂我所有的痛苦。我想像著與耶穌合作,讓祂刺入並拔出使我窒息的有毒思想的雜草。祂不會因我的軟弱而論斷或定我的罪,祂會視我為珍寶、是一個需要被拯救的人。
祂是慈愛的牧羊人,將我從壕溝和荊棘叢中拯救出來,將我擁入祂的懷抱,將我緊緊抱在祂的懷中(以賽亞書40章11節)。有祂和祂手中的保護手杖和竿,我安全地跟隨快跑,永不孤單。
*雖然這個方法對我有用,但並不意味著這是一個萬能的解決方案,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您遇到心理健康問題,請向專業心理醫生或諮詢師尋求幫助,他們可能能夠更好地依照您的需要,定製專屬於您的心理健康計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