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言语,第四十二天
文章來源:靈命日糧事工《天路系列》—《箴言》
有聲播讀:洋澜
第42日 閱讀經文:箴言28章
1. 惡人雖無人追趕也逃跑,義人卻膽壯像獅子。
2. 邦國因有罪過,君王就多更換。因有聰明知識的人,國必長存。
3. 窮人欺壓貧民,好像暴雨沖沒糧食。
4. 違棄律法的,誇獎惡人,遵守律法的,卻與惡人相爭。
5. 壞人不明白公義,惟有尋求耶和華的,無不明白。
6. 行為純正的窮乏人,勝過行事乖僻的富足人。
7. 謹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與貪食人作伴的,卻羞辱其父。
8. 人以厚利加增財物,是給那憐憫窮人者積蓄的。
9. 轉耳不聽律法的,他的祈禱也為可憎。
10. 誘惑正直人行惡道的,必掉在自己的坑裡,惟有完全人,必承受福分。
11. 富足人自以為有智慧,但聰明的貧窮人能將他查透。
12. 義人得志,有大榮耀;惡人興起,人就躲藏。
13. 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
14. 常存敬畏的,便為有福;心存剛硬的,必陷在禍患里。
15. 暴虐的君王轄制貧民,好像吼叫的獅子、覓食的熊。
16. 無知的君多行暴虐,以貪財為可恨的,必年長日久。
17. 背負流人血之罪的,必往坑裡奔跑,誰也不可攔阻他。
18. 行動正直的,必蒙拯救;行事彎曲的,立時跌倒。
19. 耕種自己田地的,必得飽食;追隨虛浮的,足受窮乏。
20. 誠實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
21. 看人的情面,乃為不好,人因一塊餅枉法,也為不好。
22. 人有惡眼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
23. 責備人的,後來蒙人喜悅,多於那用舌頭諂媚人的。
24. 偷竊父母的說:「這不是罪」,此人就是與強盜同類。
25. 心中貪婪的,挑起爭端;倚靠耶和華的,必得豐裕。
26.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憑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
27. 周濟貧窮的,不致缺乏;佯為不見的,必多受咒詛。
28. 惡人興起,人就躲藏;惡人敗亡,義人增多。
上帝永遠都為貧窮人以及殘弱、無力自保的人,保留了一席之地。在聖經里,窮人也常用來與富人比較。28章對貧窮人提出六方面的觀察:
第一,貧窮人是受到統治者擺布的。對窮人來說,統治者可以成為護佑或詛咒他們的根源。考慮不周的政策對貧弱者深具殺傷力,就像滂沱大雨會摧毀田裡的作物一般(3節)。有些聖經版本提到,是「窮人」在壓迫同為貧困的人,而不是「暴君」在施壓;這反映出該字的希伯來原文另一個可能的翻譯。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窮困人在欺壓窮困人–縱使我們期望的是他能對同病相憐的窮人展現更多的同情。
第二,經文說:「行為純正的窮乏人,勝過行事乖僻的富足人。」(6節)這經文強調正直與美好的德行遠勝過千萬財富。
第二,缺乏正義之心的人以高息厚利來增添自己的財富,讓窮困人痛苦不堪。然而,最終這些富人無法抓住他們的財富,因為這些錢財最後會流入有德性的人手中,再施捨到窮人身上(8節)。經文中並沒有說明這些財富的循環始末,但我們可以推測是那關懷窮人與弱勢群體的上帝讓公義得到彰顯。
第四,窮人可能擁有富人所欠缺的智慧資產(11節)。富足的人可能擁有錯誤的安全感,並且對自己真正的需求與狀況視而不見;但貧窮而有智慧的人卻別具洞察力,可以看出財富和傲慢真正的面目(23章5節)。
第五,貧窮也可能是做白日夢的後果,或是不肯勤奮工作,妄想採取捷徑獲得財富(19節)。再者,也可能因為自私貪婪而最終步向窮困潦倒的結果(22節)。
第六,慷慨助人必有回報(28章27節,11章24-25節)。我們的上帝是慷慨的:即使我們不配,祂仍無私大方地付出;因此祂也期望我們展現憐憫和慷慨。我們樂善好施是因為祂為我們無私地付出(哥林多後書8章9節)。因此,以色列人藉著奉獻所得的十分之一,來表示認同上帝的擁有權和仁慈慷慨。不管律法主義與否,這都不失為一個恰當的奉獻比例,當然我們更應當多多地樂意捐獻。
蘭恩(JohnLaing)是第二次世界戰後的一位傑出的英國建築商人。他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基督徒,靠著他的建築公司賺進萬貫家財;然而他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的慷慨解囊,樂於助人。據說蘭恩總是左手進,右手出,把賺來的百萬錢財都捐獻出去。另外,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生活非常節儉;他曾經說過:「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大小恰如其分可以作為家的房子。」8
懶惰不願工作的人,從來不會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人分享;而工作的美好之處,是讓我們有機會把所得的分享出去。約翰·衛斯理曾在他的講道中提出三個管理錢財的原則:盡你所能地賺取;盡你所能地捐獻;盡你所能地儲蓄。大家要謹記:「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章7節)。
8參蓋瑞·威廉斯(GarryJWilliams)所著的SilentWitnesses(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Publishers2013148-149)。
靈程反思
默想28章里關於窮與富的討論。這與你自己對貧富的看法有何不同?箴言如何教導我們用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財富與資產?
今天你可以怎麼做,讓自己更加地樂善好施?
《箴言》研讀簡介
箴言的最主要作者,是在西元前970-931年之間統治以色列國的所羅門王。他撰寫了箴言中一大段談論智慧的部分(1-9章),還編輯了10章1節-22章16節中言簡意賅的箴言名句。22章17節-24章34節收錄了外邦智者的名言。接下來的25-29章,則又是出自所羅門王所寫的箴言。
30章是亞古珥所寫作的精彩名句,然而我們對亞古珥了解甚少;31章1-9節的作者為利慕伊勒,他既非以色列王,亦非猶大國之君,我們對他所知也有限,然而他有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母親,他把母親對他的教化傳承下來。31章10-31節是箴言的結尾,讚揚才德兼備的婦女。舊約中的路得就被授予如此美譽(路得記3章11節),這巧妙地把這卷書與路得記連接起來(在希伯來經典中,路得記就編排在箴言的後面)。
箴言的主旨是:「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1章7節,9章10節),提醒我們真知識和智慧只存在於尊敬和敬畏上帝的關係中。要活出真智慧就必須敬畏上帝,並以祂的話作為生活的依據。
《箴言》的架構:
1章1-7節 試探、祝福、誘惑、信仰與智慧
1章8節-9章18節 信心與行動如何結合
10章1節-22章16節 言語和智慧的生活方式如何決定我們生活的進程
22章17節-24章34節 呼籲:順服上帝、轉離世界
25章1節-29章27節 貪心的危險;忍耐及禱告的重要性
30章1-33節 亞古珥之言
31章1-9節 利慕伊勒之言
31章10-31節 結尾:有智慧的婦人
關鍵經文:「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1章7節)
*點擊图片進入原文網站閱讀或免費索取印刷版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