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焦慮重要的第一步——尋求專業幫助

作者:Amanda Weatherall       翻譯:秋雨      有聲播讀:木木

 

記得我15歲時,第一次焦慮症發作。當時我正駕車去參加青年團契,感到胸口沉悶,呼吸不暢,心中有一種莫名的苦楚讓我特別想哭 。當時我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後來我才明白自己患上了焦慮症。

從7歲開始,焦慮就與我如影隨形。那時我在學校里第一次被人霸凌,一些同學對我品頭論足,而且不讓我參與他們組織的活動。我常常帶著如鯁在喉、胸口憋悶的感覺含淚入睡。

這麼多年來,我受到過各種各樣的拒絕與排擠,尤其當要好的朋友這樣對待我時,我更是感到傷心欲絕。我在社交場合越來越焦慮,我覺得自己不配和別人交朋友。

久而久之,我變得沉默和膽怯。終於,我開始徹底迴避各種社交活動,並以別人不想見到我、甚至我壓根就不想去等作為借口說服自己 。

為了掩蓋心中的焦慮,我想方設法迴避那些令我感到不自在的事情,這導致我陷入了抑鬱,因為我對生活毫無期待。

 

 

抑鬱和焦慮?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然而,儘管發生了以上這些事情,我仍然無法接受自己患上了抑鬱和焦慮症。我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理由去焦慮或是抑鬱,因為我有良好的家庭,家境優渥,身體健康,學習成績也不錯。

我覺得尋求幫助就相當於承認自己很失敗,並且我認為,我之所以感到「焦慮」,只是因為我無法很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我從不承認自己需要幫助也不主動尋求幫助。

雖然家人注意到我可能出了什麼問題,但也無濟於事。我父親不覺得焦慮是一種疾病,並且對藥物治療的有效性持懷疑態度。我想他認為心理健康問題更多是屬靈上的問題,而不是生理上的問題。

起初,當我告知家人我很焦慮時,他們總是對我說:「別多想就好」。後來他們才開始意識到我的確不太對勁,因為僅僅一件小事就足以把我弄得崩潰,或是讓我墮入深淵無法自拔,而且當他們試圖安撫我時,我卻向他們大發雷霆。

大學畢業時,我的焦慮程度達到了頂峰——我無法再逃避做出畢業以後何去何從的決定,而涉及未來的任何談話都讓我感到心煩意亂。

正是在那段時期,我意識到焦慮也影響到了我和男友之間的關係。當他沒有秒回我的簡訊時,我會做出過激反應;當安排好的事情在最後一刻有所改變時,我會感到非常惱火。

這些時刻讓我看到自己的焦慮對他的影響是何其嚴重,以至於損害到我們的關係。朋友和家人也開始擔心起來,開始分別有不同的人建議我去看心理醫生。這些因素最終促使我踏出了尋求幫助的第一步。

 

 

尋求幫助的過程並非易事

 

尋求幫助很不容易。為此,我需要打很多電話,需要做預約——而這些事情本身就會搞得我焦慮不安。

但是,聽到那些接受過心理健康輔導或是參加心理健康治療的人的講述,並與他們交談之後,我決定嘗試一下。

起初我見了一位醫生,他給我做了一份心理健康問卷,然後推薦給我一位心理醫生。我運氣很好,沒費什麼周折就找到了一位令我非常滿意的心理醫生。在接下來的兩年里,我又換了幾位不同的心理醫生——通常都是在治療無法再取得更多進展的時候。

我的心理醫生中有些是基督徒,有些是非信徒。我認為公開自己的信仰非常重要,感恩的是那些非基督徒心理醫生非常尊重我的信仰,而基督徒心理醫生,由於他們有著親身參與教會的經驗,也非常理解我所承受的壓力。

與心理醫生會面讓我感到很輕鬆,在那裡我不必擔心他們會認為我不快樂或是不夠喜樂是因為我的信心不夠。此外,與一個外人客觀地討論我的問題對我的病情很有益處,這樣我就不會感覺自己是在把問題歸罪於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當我對於是否要尋求幫助感到猶豫不決的時候,詩篇42篇對我深有啟發,特別是第5節經文: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上帝,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

這段詩篇讓我意識到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這樣的經歷,選擇心懷盼望不僅需要付出努力,做起來也並非易事。

儘管我掌握了許多識別焦慮和如何應對的知識,但在實際操作上卻並不順利。我非常情緒化,身體上仍然受到焦慮的影響,因此重建積極思維方式變得異常艱辛。

於是我開始服用藥物,以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減少發作頻率,我的焦慮和抑鬱癥狀因此得到了控制,這樣我就有足夠的精力著手解決引發疾病的問題,並且建立良好的應對機制。

 

 

我從治療過程中學到的

 

從治療過程中,我學會了識別焦慮在我身上的表現,以及如何趁著病情還未繼續惡化之前阻止它。

對於我來說,焦慮發作時首先表現為一種不安的感覺,讓我無法開始任何任務。

有時我的手部發癢,心率加快。當這些癥狀出現時,我會告訴自己放鬆,做幾次深呼吸,並且反問自己:「我在為什麼而焦慮?」

我發現自己經常在不得不做的一些事情上感到焦慮,例如寫一封重要的工作郵件。為了避開處理那封郵件,我可能會找一些其它的事情做,儘管我也無法專註於那些替代的事項。我會同時開始做多件事情,然後每件事都無疾而終。

接著,我努力去釐清自己的感覺:「寫郵件讓我感到害怕,因為我擔心別人會誤解我。」我領會到的一個關鍵點是,這些想法並非都是壞事!擔心會被誤解正說明我很重視人與人之間良好的溝通,而溝通在任何公司或機構都非常重要。

然而,如果我的思維模式陷入:「我的寫作能力不好,因此肯定會被誤解的」這樣一種錯誤的假設就毫無益處了。

為了避免陷入這種思維模式,我會這樣安慰自己:「我並不需要一氣呵成一封完美的郵件,我可以先擬一個草稿,然後請別人來幫忙校對。」 有時還可想出可行的變通辦法,例如:「如果我擔心被誤解,也許可以找對方面談,而不是發郵件」。我還可以禱告,將龐雜的工作分割成若干步驟,一步步循序漸進。

當我暫停下來,把讓我焦慮的事情大聲講出來,或把它們寫在紙上時,就能幫助我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些事情。

接受治療使我認清自己需要從周圍的親人和朋友那裡獲得什麼樣的支持:我發現當自己非常焦慮時,我需要那些保持冷靜、有耐心、能夠安靜地傾聽並撫慰我的人幫助我。

隨著我逐漸更多地分享自己所經歷的,向男友及家人解釋我的心路歷程,他們從中了解了更多關於焦慮的知識,並知曉如何能夠更好地幫助我。他們耐心傾聽我的憂慮,這對我非常有益。

然而,將我與上帝的關係作為我生命中的基要真理,才是緩解我病情的最佳良藥。

每當我陷入焦慮和抑鬱,認為「我會犯錯誤,然後失去工作」或是 「我沒有任何朋友」時,唯一能把我拉回來的是相信「即使我丟了工作,我仍然有上帝,祂愛我並且關心我」,「即使我的朋友拋棄了我,我依然有上帝。」

我想起《聖經》中上帝透過祂的子民做工的故事。摩西的故事讓我感同身受,他認為自己不行,但上帝仍然使用他。身處監獄的保羅和西拉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讚美上帝。保羅儘管歷經苦難,但仍深信自己所信的(提摩太後書1章9-12節)。知道那同一位上帝今天仍在我身上做工,給了我無窮的力量堅持繼續前行。

 

 

我的現狀

 

焦慮依然在我的生活中不時地出現,但是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頻繁地阻止我做我想做或必須做的事情了,我與周圍人的關係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與焦慮作鬥爭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我已經服用了兩年藥物,並且在繼續服用,偶爾還會去看心理醫生。

上帝的話語也是我對抗焦慮思緒的一個重要工具。

因此近來,我在信仰上下了一番功夫:我與上帝親近,花時間閱讀祂的話語;與其他的基督徒團契,這些都是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頗為諷刺的是,儘管我自己患有焦慮症,但有時當我聽說有人在為一些毫無根據的事情焦慮時,我本能的反應卻是批評人家。這說明了幫助和撫慰一個被焦慮佔據頭腦的人是多麼令人疲憊和沮喪的事!人們常常感到這些人的推斷並不是基於事實,他們也罔顧事實或是情況的可能後果。因此,我非常感謝那些堅持不懈地幫助我的人們。

對我來說,承認自己需要幫助,然後一步步採取措施尋求幫助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沒有絲毫的後悔。

通過專業的幫助和藥物治療,我現在很少出現抑鬱的狀況,也能夠管理我的焦慮情緒。

如果你對於尋求幫助猶豫不決,我想說:也許你認為「我目前還能應付」,但是儘早地獲得幫助對你非常有益,千萬不要等到病情惡化再採取行動。早點開始會更容易改變病程。

如果尋求幫助有可能讓你從焦慮中重新振作起來,難道不值得試一試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