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給你我最愛的聖經書卷——歷代志上下

 

作者:Paul Kuang

 

不知道各位讀者,如果要您選擇一卷最喜歡的聖經書卷,您會選擇哪一卷書呢?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馬可福音,因為節奏快速且充滿主耶穌的神跡 ; 也許也有人會選擇保羅的羅馬書,因為裡面遍布了基督教最核心的福音真理 ; 或是可能會選擇約翰書信,因為書信內容中充滿一位老牧者對於上帝的愛之陳述。

這些當然都是很好且重要的書信(聖經哪一卷書不重要!?)。但是筆者相信,相比新約較少人會選擇舊約的書卷,而應該更少的人會選擇「歷代志上下」這卷書。

不只是因為內容跟新約的書卷比起來顯得沉悶,更主要的是我們會有一個疑問:「讀這些以色列人的歷史與我們現在的教會有什麼關係呢」?

這是一個很實際也很好的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願意靜下心來,將聖經的六十六卷書都視為上帝要對祂的百姓們所說的話語時,筆者相信我們就會開始看到其實「歷代志」跟現在的教會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

 

 

因此,筆者想以「歷代志下七12-22節」為例子,讓我們一同來思考這段經文所要帶出來的神學信息,是如何在基督里得到應驗,並對於現今的教會依然充滿提醒和安慰。

首先,讓我們先對本段經文做一個簡易的文學分析。這一段經文是上帝對於所羅門禱告的回應,並發出了祂自己的應許。

而這個應許可以分成兩個部分:v12-18,為憐憫蒙福的應許 ; v19-22,則是咒詛審判的應許。當我們分別對這兩種應許做出更仔細的分析時,能看到至少四條脈絡在這經文中:

 

a.前後關係:當上帝的百姓願意禱告、迴轉向上帝和遵行上帝的話語時,上帝的祝福就會臨到 ; 反之,當他們敬拜偶像、轉離棄上帝和不遵行上帝的話語時,上帝的審判也會臨到他們當中。

b.對比關係:經文中也充滿了對比和對立的關係。像是:「轉向(שׁךּב)」上帝與「離棄(שׁךּב)」上帝 ; 上帝「垂聽」與上帝「捨棄不顧」; 「堅固」與「拔出根」等。

c.循環關係:在整段的經文,第十三節在祝福的段落中,看起來是有些突兀的 ; 因為,經文告訴我們是上帝允許各樣的困難臨到祂的百姓之中。但是,如果我們將第十三節與二十二節結合在一起看時,便可以看到一個循環性在當中。當上帝的百姓犯罪時,上帝就允許苦難和艱難臨到他們。而上帝的百姓們如果願意「自卑,禱告,尋求上帝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那麼上帝的憐憫就會臨到他們當中 ; 反之,如果上帝的百姓在苦難中依然不願意迴轉向上帝,那麼他們將會遭受更大的患難。

d.延續關係:第十三、十四、十八和第二十二節的經文, 讓我們看到上帝對於所羅門禱告的回應是延續著「挪亞之約(v13)」、「摩西之約(v22)」和「大衛之約(v18)」的。這一點,筆者會在後面的段落有更多的討論。

 

緊接著本段經文之後,歷代志的作者就從所羅門王開始,針對猶大國的每一位王寫下他們的故事與作者的評論。

很有趣的是,如果我們用以上的四點分析為基礎來看這些王的故事時,我們會很驚訝地看到上帝對於所羅門禱告的回應和應許,是如何不斷地應驗在他們當中。以下筆者用概覽的方式,以兩位國王作為例子。

1、希西家王。在第三十二章24節之前,我們看到這是一位帶領百姓悔改、敬畏上帝和信靠上帝的君王。更重要的是,我們會發現上帝回應所羅門王禱告的核心內容,再一次的出現在對於希西家王的描述中。

像是:效法上帝眼中看為正的事(29章2節)、聖殿、向上帝的悔改和禱告(29章20-30節)、重述上帝的應許(30章6~9節)、上帝垂聽禱告(30章20,27節)和上帝使王和百姓亨通(31章20節)。

因此,我們彷彿能看見上帝與所羅門立約的場景再次出現,並且整個國家將要走向興盛。可是作者卻馬上告訴我們,希西家王的驕傲和軟弱遭致上帝的憤怒臨到 ; 但也因著王和百姓的悔改,不致降災。

所以,在希西家王的敘事中四種關係都出現了。如循環關係,當希西家王驕傲而上帝降災時,王和百姓就一同的悔改,因此上帝就沒有將憤怒在王的日子臨到他們 ; 以及「聖約」的延續關係,摩西之約中重要約的記號「逾越節」出現在作者的記載之中,一直延續到大衛之約(君王)中。

2、瑪拿西王。如果我們對比列王紀下二十一章對於瑪拿西的敘述,很有趣的部分,就是可以發現歷代志作者似乎更希望他的讀者看到這位王悔改的部分。

而在瑪拿西王的敘事中,我們不只是能看到四種關係的出現 ; 同時,也能發現作者彷彿在回顧所羅門向上帝禱告,而上帝回應他的故事。他特別地強調「禱告」這個主題。因為,當作者描述瑪拿西王的悔改時,他是說:「他祈禱耶和華,耶和華就允准他的祈求,垂聽他的禱告…」(三十三章13節)。

藉著以上對兩位猶大王的分析,可以發現也許不是每一種關係都清楚地呈現在這些王中 ; 但是,筆者認為歷代志作者對於猶大眾王的描述都包含在歷代志下七12-22節的內容里。

並且如果我們更仔細地去思考,會看到不只是對王的描述,而是這段經文就是整個歷代志下,甚至是整卷歷代志內容的中心之一。

現在讓我們帶著上述的內容,來結合曆代志的背景。首先,歷代志的寫作時間推算應該介於主前425-250年, 因此第一批讀者應該就是那些失去國家的猶太人們。

而歷代志的作者就是想藉著陳述這些歷史的事件,希望被擄歸回的猶太人從歷史中能吸取前人的教訓。

在此背景下,我們看到,歷代志作者確實是以「歷代志下七12-22」的內容為框架,來描述這群猶大眾王的,他在向這些被擄的猶太人百姓傳達一個神學信息,就是:「你們(被擄上帝的子民)是否看到上帝回應所羅門王的禱告,如何應驗在猶大的眾王中。

因此你們應當知道,這位上帝依然是那位信實、慈愛、救贖、滿有恩典和聖潔的上帝。祂記念與列祖所立的約,也記念祂所發出的應許,更是記念祂對於自己子民的愛和憐憫。因此,只有你們願意自卑、禱告、尋求祂的面,祂依然會垂聽你們的禱告並救贖你們。

 

 

當我們看完歷代志作者的信息時,請先別急著就應用在自己或教會的身上。先看看這段經文的神學信息是如何不斷在整本聖經中出現並得到應驗。讓我們從兩個面向來思考。

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在歷代志中即使是最好的王,不管是大衛、所羅門還是希西家,都沒有辦法能完全的順服上帝的律法,也沒有能力能真正帶領百姓敬畏和敬拜上帝 ;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無法真正配得上帝的榮耀(歷代志下7章1-2節)。

作者甚至是猶太百姓他們其實是在盼望一位完美的君王——一位能夠配得上帝的榮耀,完全順服上帝,並帶領百姓真正活出敬拜和順服生命的君王。

因此,耶利米書二十三章5-6節說:「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祂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在祂的日子,猶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祂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這一段經文,清楚地給予了百姓一位公義的王的盼望。但是,那位王是誰呢?

另一方面,筆者在前面提到歷代志中有一個「聖約」的延續關係。在上帝回應所羅門的禱告中,充滿了從挪亞之約(大地和萬物四季)、亞伯拉罕之約(土地和後裔)、摩西之約(律法和逾越節)和大衛之約(君王與寶座)的記號 ; 彷彿歷代志就是舊約諸約的一個彙集點。

但是,當我們去歷代志下後半段的經文時,我們好像也看到了一個停滯和中斷。因為不論是以色列國還是猶大國都被攻陷了,上帝的百姓被擄到異地了。

這讓歷代志的讀者們會問:「上帝給予百姓的聖約該怎麼辦呢」?而在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1-34節,則給了一個滿有恩典的應許:「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

 

接著,我們來看這樣的盼望和應許是如何實現在新約的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的一開始記載了一位君王的家譜(歷代志上也是),祂是以馬內利——上帝與祂的百姓們同在。

接著,如同歷代志的作者一般,這位君王告訴了百姓們蒙福的生命當是如何,並且宣告祂自己成全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但祂卻沒有告訴百姓咒詛的應許,因為這位君王要來承擔祂子民的罪債。

所以,這位公義無罪的君王,就按照上帝的旨意和應許被釘在十字架上。在那裡,祂的敵人們卻宣告了:「祂是猶太人的王」。當祂死的時候,聖殿的幔子裂開,不再需要聖殿了。因為,這位君王祂自己就是那真正的道路和聖殿。

最後,這位君王戰勝死亡復活了 ; 而當祂要高升登基前,祂給了自己的百姓們一個大使命——將上帝的國度擴展出去,祂會與他們同在直到永遠。

這位君王是誰?就是那位榮耀的大君王耶穌基督,也唯有祂配得上帝的榮耀(希伯來書1章2-3節)。因此,筆者認為歷代志就是一個預表,指向一位更偉大的君王、更完美的聖殿和敬拜,以及更美好的約——而這全部都在耶穌基督里得到了成全與應驗。

 

 

最後,當耶穌這位大君王再臨時,我們就能看到歷代志所傳揚的勸誡、盼望和應許被完滿的實現。

歷代志最終指向了基督,其盼望和應許也在基督里被成就。而因著基督的救贖,教會得與基督聯合。因此,歷代志作者對上帝百姓的勸勉,同樣地在基督里也給予了現今的教會:

1、教會的核心是福音和上帝的聖約。因此,教會順服上帝的律法並非是一種「獎懲關係」,乃是對於上帝恩典的回應,如同舊約的以色列人(歷代志下7章22節)。因為所有上帝的百姓都是蒙了那不配得的救贖恩典。因著恩典,上帝的約也要求祂的百姓活出一個討上帝喜悅的生命。

2、耶穌基督是聖殿的完滿和實現。在舊約,上帝給予以色列子民的命令是:「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未記11章44節)」。今天當教會與基督聯合時,教會也成為上帝的殿(哥林多前書3章16節); 因此,教會最重要的事情理當是上帝的聖潔和敬拜(希伯來書12章14節)。那麼,教會的首要目標並非讓所有人都覺得舒服和快樂,乃是順服上帝的話語,敬拜上帝使祂得著一切的榮耀。

3、我們常常會對於上帝在舊約允許,甚至主動地使苦難臨到以色列而驚訝。但其實,上帝對於祂的教會依然有可能如此行; 也就是,上帝依然有可能興起或允許苦難臨到教會。或許有些讀者不喜歡這個話題。

但讓我們從兩方面來思考:第一,若是我們的主耶穌都因苦難學習了順服(希伯來書5章7-10節),那麼與祂聯合的教會也從苦難中學習順服,不是相當合理嗎?第二,有時候苦難的興起,是上帝為了祂子民的益處而做的 ; 目的是為了管教祂的孩子,使他們得益處,結出平安和公義的果子(請思考瑪拿西王)。上帝如今也同樣地在帶領祂的教會,使她得著終極的益處——像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

4、如果我們有仔細地閱讀本文的主題經文,我們會看到「禱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主題。上帝呼籲以色列來向祂禱告,尋求祂的恩典和赦免。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世上,更是禱告的典範。甚至,當祂在客西馬尼園與十字架這些最深的痛苦中,祂都靠著禱告來尋求天父的幫助與帶領。因此,上帝的教會啊,我們當然也被呼召來為彼此代禱,也為萬民和國家代禱。上帝給予相同的應許,藉著禱告,上帝的恩典和醫治如今也會臨到祂的百姓和世界之中(雅各書5章16節)。

各位親愛的讀者們,盼望這篇文章是一個開始,讓我們能用更廣更深的視角來思考上帝的話語。也盼望您能看到,聖經的主角不是我們,乃是救主耶穌基督 ; 也藉著祂,我們看到聖經是以榮耀的三一真神為中心的。現在,讓我們再問一次:「請問您最喜歡聖經的哪一卷書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