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書》靈修7 | 當事情不如你意時
約拿書4章5-11節
5 於是約拿出城,坐在城的東邊,在那裡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
6 耶和華上帝安排一棵蓖麻,使其發生高過約拿,影兒遮蓋他的頭,救他脫離苦楚。約拿因這棵蓖麻大大喜樂。
7 次日黎明,上帝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以致枯槁。
8 日頭出來的時候,上帝安排炎熱的東風,日頭曝晒約拿的頭,使他發昏。他就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9 上帝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嗎?」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
10 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
11 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當事情不如你意時
作者:Wendy Wong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想像一下,當你的孩子快要出生時有人告訴你,你被趕出家門了,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當我們的新房東買下了我們租用的公寓,並告訴我們他想儘快搬進來住時,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了我和丈夫身上。
儘管知道我們的孩子快要出生了,新房東仍然堅決要求我們在規定日期內搬出去。我們提出請求提前結束租約,以便我們可以在分娩前搬家,但遭到了對方的拒絕。我們提出至少免除最後一個月租金,這個請求也同樣遭到拒絕(儘管我們已經提前三個月搬走)。對於這一切,對方都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你可以想像,我對房東有多大的厭惡感。我覺得我大概能夠理解約拿在面對如此不公正的情形時的感受。
在對以色列民族的敵人發出了審判的預言之後,約拿在城外等待看到上帝的判決——然而卻只看到了尼尼微人的悔改和上帝的寬恕。看到邪惡兇殘的尼尼微人逃脫了他們應得的懲罰,約拿氣到想要求死(4章3節)。
在陽光下暴晒帶來的身體不適很可能加劇了約拿的不滿。所以上帝安排了一棵蓖麻來為他遮蔭——這裡出現了約拿全篇唯一一次的 「大大歡喜」(第 6 節)。
然而,就在第二天,上帝讓一條蟲子咬壞了這株植物,約拿因此又暴露在了灼熱的風中。於是再一次,他氣急敗壞地向上帝求死(8-9 節)。
約拿對上帝和他周圍環境的反應說明了他真正看重的是他自己。約拿只想要如他所願。他要看到仇敵遭報,他想要舒適,當他不能如願時,他就想死!
這促使上帝發問:如果你都如此關心這株你甚至沒有種過的植物——你能想像我對整個大城裡百姓該有多關心嗎? (第 11 節)
看到約拿書怎樣突然以這響亮的反問句結束,我想,也許上帝希望我們讀者們也思考一下當事情不如我們所願時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當事情不如我們意時,我們是否也會像約拿一樣,感到憤怒和沮喪?我們對什麼感到「大大喜悅」呢?這說明我們最終看重的是什麼?
想想另一個人——約伯。在他失去所有一切的那天,他的反應截然不同:「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 1章21節)。
約伯的反應表明他知道所有一切——甚至生命本身——都來自他的創造主。約拿似乎忘記了這個真理,也忘記了上帝給他的所有他並不配得的恩典——救他脫離溺水,甚至為他預備樹蔭納涼。
雖然我很容易注意到約拿是多麼忘恩負義和心胸狹隘,但我卻和他一樣很難在處境中看見上帝永不改變的善良,也很難放下苦毒選擇饒恕。
然而,當我學會將目光投向上帝的恩典而不是房東的無情時,我逐漸學會了謙卑地放下自己的想法去做祂看為正確的事。因此,我們沒有以「正當的」憤怒來回應房東,而是選擇以恩典來回應:我們為他的得救禱告,也祈求我們能夠原諒他,然後就悄悄地搬了出來。
誰知道呢?或許通過我們「和平溫柔」的行為(提多書 3章2節),我們可能已經在房東心裡播下了福音的種子。雖然房東不是尼尼微,但我希望我們的回應少一些約拿,多一些約伯,來讚美上帝(約伯記 1章21節)。
問題反思:
1.當事情不如你意時,你對上帝和其他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在這些情況下,你如何被上帝永不改變的恩典和良善指引而做出回應?
2.思想上帝對所有祂所造之人的關愛,這如何幫助你以正確的視角來看待你自己所關心的人事物?
Wendy是一位作家、妻子和母親。她完美的一天要有花生醬、與耶穌共度時光,以及與丈夫、兒子好好的擁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