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書》靈修6 | 當我們需要從自我中被拯救時

 

約拿書 4章1-4節

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上帝,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耶和華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

 

當我們需要從自我中被拯救時

作者:Nelle Lim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作為一名年輕的基督徒,當我讀到關於基督信仰英雄的傳記時,我常常感到的不是被激勵而是蠻有壓力。戴德生、伊麗莎白·愛略特以及其他似乎從不懷疑上帝的聖徒們的故事感覺與我自己的信仰生活相去甚遠,因為生活中我常常難以相信上帝的良善。他們的故事給我的印象是,對上帝的看法不佳是一種褻瀆,更別說對祂坦誠我的想法了。

但我很快就意識到,這些故事描繪這些屬靈偉人的方式與聖經中描述的方式並不完全相同。在聖經中,上帝 「偉大的英雄們」遠非完美。他們既有非凡的信心,也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缺點。他們對上帝也有懷疑,常常向上帝傾訴他們的憤怒和失望。然而,上帝並沒有被冒犯,而是經常利用這些最真實的時刻來進行祂最深入的門徒訓練。

例如,約拿就不明白上帝怎麼會如此不偏心地施行憐憫。上帝在以色列最大的敵人之一亞述人悔改後當即赦免了他們,這讓約拿非常憤怒(約拿書 3章10節—4章1節)。他對亞述人的仇恨使他認為上帝的一些最美好的屬性——「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改變心意不降災難」(第 2 節)——是上帝的缺點,並理應為此 「不公正」而受責備。他的觀點如此扭曲,以至於他寧願不顧他的使命且認為要是他的敵人得憐憫,他「死了比活著還好」(第 3 節)。

令人驚訝的是,上帝並沒有因為約拿發脾氣而懲罰他。取而代之的是,上帝使用約拿剛剛貶低的恩典,將他自我中心的這一時刻轉變為救贖的時刻。上帝通過問「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來幫助約拿處理他的憤怒。 (第 4 節)。「關於我,關於罪和憐憫,你此時有什麼認定?它們是對的嗎?」然後,上帝給了約拿空間來消化祂的話,承認自己的偏見,並開始看到這些偏見如何阻攔他讓他無法完全活出上帝給他的呼召。

令人驚訝的是,上帝會選擇這位有偏見的先知來完成對外邦人傳福音的任務。但在這個令人費解的決定中卻隱藏著上帝極深的恩典。這個任務絕不僅僅是要拯救亞述人那麼簡單。也是要將約拿從他的自以為義中拯救出來,並讓他看到作為上帝的先知他同亞述人一樣需要上帝的憐憫。

聖經中不完美的英雄們的故事提醒我們,在所有的故事中,最終上帝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上帝是多麼有耐心在我們的破碎之中動工,以及祂是如何無條件地愛我們(儘管我們裡面充滿罪惡)。無論我們信主多少年,都仍然需要祂的恩典。

因此,屬靈成熟的標誌大概是當祂揭露我們隱藏的偏見時,我們有多願意接受祂的糾正。只有接受糾正我們才真正能與我們 所蒙的呼召相稱:變得像基督(以弗所書 4章1節)。

 

問題反思:

1、是否有某些偏見或怨恨使你無法全心全意地與他人分享上帝的恩典和憐憫?祈求聖靈啟示給你是怎樣的偏見和怨恨,以及你要如何開始像上帝那樣愛這些人。

2、回想某次上帝通過你的不完美來訓練你的經歷。通過那次經歷,你對祂有什麼新的認識?

 

– Nelle Lim,新加坡

Nelle 喜歡重播經典電視劇。她相信好的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最真實的自己,如果沒有故事大師耶穌的故事,她也不會找人生的方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