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方法,讓教會更合一

 

作者:Kelly Purcell

翻譯 :Anna

朗讀:Joya

 

新西蘭蒂卡波湖畔矗立著一座風景如畫石質結構的教堂,它經常被用做新西蘭明信片上的圖片。這個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好牧人教堂是用灰漿由巖石塊堆砌,就地取用當地未經加工的、不平整的石頭組件而成,極其漂亮。

每當想到合一,這座教堂的畫面便浮現在我腦海。在彼得寫給信徒的第一封書信中,他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彼得前書2章5節)

我們總以為合一就是「一模一樣」—有一樣的想法、觀點和信念,但這其實是趨同而不是合一。

但是正因為我們都是努力為主而活的未經加工的「活石」,才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不同和沖突。以弗所書4章3節描述合一是聖靈所賜的,這提醒我們合一不是人可以努力達成的,也不是僅僅尋求達到一致。

耶穌也為此而禱告,更顯出合一的重要。在約翰福音17章21-23節,祂反復地禱告祂的門徒能合一以彰顯上帝的榮耀,叫世人可以相信耶穌是救主。這意味著為了讓人們相信上帝、並知道上帝愛他們,我們合一的見證至關重要。當我們合一,大家就能看到耶穌的榮耀。

哥林多前書12章12-27節把我們描述為耶穌身體上的肢體。我們本就應該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一個身體裏彰顯對彼此的愛和關心,這樣眾人就因此而認識上帝(約翰福音13章35節)。合一是透過愛來彰顯的,引領人們看到上帝的作為。

下面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努力達到合一,使我們在重要的事工和自己的生命中能與上帝同工。

 

1. 成為一個善於聆聽的人。(雅各書1章19節)

我很愛說話,天生樂天派(做過個性測試的!),所以當別人對我說話,我會不自覺地去想下面該如何應對而不是仔細聆聽。身為一名老師和溝通協調者,我愛說話的問題更凸顯了出來。

當我慢慢長大,我意識到開口回應之前主動聆聽是多麽重要(通過犯錯總結出來的)。

雅各告訴我們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雅各書1章19節),所羅門寫的箴言書中提到話多和未聽完就回答是愚昧的(箴言書18章2節,13節)。

我們自以為已經聽懂了對方的話,已經了解了對方的意圖,卻不去通過認真聆聽、提問題以更好的理解對方,這時冒犯、苦讀和未能解決的沖突就會悄悄出現。這就會帶來爭吵,很難實現合一。

為了避免誤解,我們需要認真地聆聽,不僅聽對方所說的話,還要揣測其話語背後的情緒。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我們屬於同一個身體,值得珍視彼此。我們想要努力學習如何照顧到彼此的需要。

 

2. 不要在小事上糾結

合一並非是讓我們在所有事情上意見一致。

而是選擇去達成一致,為了重要的目標而共同努力。比如,一個足球隊會為了贏得比賽齊心協力。隊員間卻不會爭論選用什麽樣式的隊服,或者糾結於每個隊員上場時間有多長,作為一個團體能贏得比賽才是關鍵!

在我剛開始參加教會聚會時,教會的有一些做法是我不能理解也不認同的。完成初信課程後每個人都立馬受洗了。我卻拒絕這樣做,因為我不想讓受洗成為一個項目裏規定的程式;我想親自從上帝那裏得到感動。然而令我傷心的是,一些帶領者不喜歡我的選擇,催促我和其他人一起受洗。

還有一次類似的情況,我被教導要領受聖靈的洗,而且是以會說方言為標誌的。當我沒有立馬說方言,我被告知要繼續練習直到能說出來。

感恩的是,當我信心漸長,越來越成熟,我就能夠與帶領者交流在這些問題上的異議,展開友好的討論。雖然我仍舊對事工的一些細節持不同意見,但是我卻感恩於聖靈所結的果子——我們被給予機會來遇見耶穌,被聖靈引導,使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被完全改變。

教會的事工項目會不斷改進,但真正重要的也是我們可以達成一致的——是看到人們在耶穌裏得自由。

 

 

3. 操練馬太福音18章的原則

(馬太福音18章16-17節)
不在小事上糾結並不等於在大事上糊塗。我們需要辨別究竟這是個人喜好和觀點上的不同,還是需要去對付的罪惡行為。

可以自問一下:「這只是觸及到了我的個人偏好還是影響到了我們信仰的本質和我們相處的模式?

如果仔細看馬太福音18章的這幾節經文,我們就能找到解決沖突的詳細步驟:

直接找到得罪你或跟你有不同意見的那個人。要麽那個人接受了你的意見,要麽你會發現自己一開始的觀點是錯誤的。

我發現用以下的方式來開啟談話比較有效:「雖然我們下面的交談會比較尷尬,但正因為我重視我們之間的關系和你在我心中的位置,我們還是要好好談談。」這樣我就表達出了想要努力達成和解的強烈願望。

有一次,為了使服侍進展得更順利,我給和我一同服侍的一位女士提出一些建議,她聽後非常生氣,向我大吼。我決定還是要找她談談,否則我們無法繼續有效同工。雖然我很緊張,不想矛盾升級,但我還是聯系了她。

事情進展並不順利,她很抵觸,讓我感覺備受輕視。所以,我向一位熟悉我們的牧者求助。這就進入了解決矛盾的第二個環節。

如果矛盾沒能夠私下解決,就得找個更成熟的中間人來調解,給出建議。

我們坐下來,開始前牧者先為後面的談話禱告。之後我們兩個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因為我們都不在氣頭上了,她能冷靜地解釋說當大家一股腦地丟給她很多建議時,會讓她感覺壓力很大。

她向我道歉,我們商量好如果我需要和她討論事情,要麽我可以提前和她預約單獨的時間聊,要麽當場只給出一兩個建議。現在我倆成了好朋友,都能理解彼此的舉動背後的原因。

為了合一,我們要成為「促成和睦的人」而不只是不惜一切避免沖突只為了「保持和睦」的人。

 

 

4. 自省(箴言27章17節)

上帝經常使用周圍的人來塑造我們更像耶穌。別人如何回應我們、惹怒我們、取悅我們能夠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真實一面,以及在哪些方面我們需要成長。

我意識到當我祈求能有智慧和耐心時,上帝就會用周圍的人來操練我。上帝不會從天降下一盒靈丹妙藥來讓我變得有耐心和智慧。而是把我放在一個有挑戰的環境,使我不得不依靠祂,並操練祂在基督裏賜給我們的各樣屬靈的福氣。(以弗所書1章3節)

作為一名教師,我會遇到讓我抓狂的或者需要我付出很大心血的學生。然而上帝允許這些人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是為了增強我愛的能力,讓我更迫切地禱告,反思自己的態度和心裏隱藏的各樣問題。

每次我感到氣惱時,我都能感受到聖靈像在拿著一面鏡子,照出我的樣子,我對自己的嚴苛和挑剔使我也以相同的標準來對待別人。

 

5. 禱告

我經常跪在上帝面前,把那些難相處或傷害過我的人放在禱告中。然後我提醒自己,上帝也愛著他們,我也要為他們祝福。這樣做能讓聖靈改變我的視角,當我將來與他們相處的時候能夠憑著愛心行事。

我們都會求上帝改變我們生命中的某些人,但大多數時候上帝並不會那麽做。而是改變我們看問題的視角,因為我們看到的實在是又有限又不準確。

尋求以上帝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很重要,因為祂看到了整全的圖景——不幸、恐懼、傷害、不安全感和痛苦使別人和我們自己用負面的行為來掩飾內心或矯枉過正。

這並不是為所犯的罪開脫,當我們讓上帝向我們顯明祂所看到的時,祂可能會讓我們看到別人內心的傷痛,使我們可以在對方的心靈醫治之旅上幫助他們。

教會的信徒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語言、成長背景、個性、年齡和能力,怎麽能讓這些弟兄姊妹和睦同居呢?

沒有把我們聯合在一起的耶穌和聖靈,合一是不可能的。我們是石頭,祂是粘合我們的灰漿。

為著合一和和睦而努力會有挑戰,但是結果卻會像那座古老的石質結構的教堂一樣——歷經歲月流轉仍然屹立不倒,有永不褪色的美。這樣的房子只有上帝才能塑造出來。

耶穌再來就是要尋找這樣的教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