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在打擊自己嗎?試試下面的方法吧!

作者:Kelly Purcell

翻譯:Nancy

有聲播讀:Melody

 

 

「你還不夠好。」

「你為什麽不能做得更好?」

「你從來都做不對。」

 

這些都是我多年來對自己說過的話。有一半的時間,我甚至都沒有註意到自己在這樣做!

 

盡管我有一個很棒的童年(並非完美,但誰的童年是完美的呢?),從小就被肯定和愛著,但我的完美主義性格和想要取得高成就的心態使我很容易對自己過分挑剔。

 

接受了耶穌為我的救主,讓我不再被定罪並得到了赦免,這讓我註意到自己消極的自我對話。隨著我與上帝的關系越來越親密,我越來越確信這些話語和想法不是來自於祂。

 

下面五點幫助我克服了打擊自己的習慣:

 

1.接納你的人性

當我剛信主時,我非常高興,因為我得到了白白的赦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卻發現自己在用自己的努力試圖達到「完美」。每當我感到傷心或沮喪時,我就會責備自己沒有穿上贊美衣(以賽亞書61章3節)。如果我感到太累了而無法在睡覺前禱告時,我就會告訴自己我一點都不自律。

 

這讓我感到沮喪和不安。我為自己普通的人性經歷而自責不已。

 

我們需要記得自己只是人。在詩篇103篇14節中,大衛寫道:「祂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大衛明白上帝體諒並包容我們的人性。

 

耶穌自己放棄了祂在天上的榮耀,以人的身份住在我們中間。在這樣做的時候,祂經歷了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祂會累,會煩,會餓,甚至會感到沮喪。耶穌也告訴我們,一直處在「屬靈的高處」或一直都擁有「山頂的體驗」是不現實的,連他自己也沒能做到。

 

與其自責,不如深吸一口氣,記得上帝理解我們,祂包容我們的人性。請記得我們並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來完全我們的信心,而是要靠那帶領我們入門的聖靈來完成。(加拉太書3章3節)。

 

當我們能記住這一點,我們就能學會:

 

2.區分罪疚感和聖靈的提醒

你可能會問:「但是當我們犯罪或做錯事的時候呢?難道我們不應該為此感到難過嗎?」

 

但「我真笨」和「我做了件蠢事」是有區別的。罪疚感是一種籠統的「糟糕」的感覺,而被聖靈提醒則是聖靈非常清楚和直接地啟示一個具體的錯誤或罪行。

 

 

在哥林多後書7章9-10節中,保羅寫道,他很歡喜哥林多人為他們的罪憂愁,因為這是一種「屬上帝的憂愁」,會生出懊悔來。然後他又描述了另一種會導致死亡的憂愁,即「世俗的憂愁」。

 

如果我對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厭煩,導致我困惑、恐懼、懷疑和憂慮,那麽這就不是聖靈的提醒,而是「世俗的」罪疚感。

 

例如,我曾經每天都為自己在課堂上多次「責備」學生或發脾氣而感到內疚。我說不出哪件事讓我感覺很糟糕,但就是感覺不對勁。我沒有尋求上帝的恩典,而是不斷地責備自己有多「糟糕」。這種消極情緒根本沒有讓我產生任何改變。

 

然而,如果我的錯誤行為帶給我的憂傷和破碎將我引向了耶穌的饒恕並使我決定做出不同選擇的話,那我就是在經歷一個來自聖靈的提醒了。

 

與上面例子相反的是,聖靈從來不會讓我「感覺糟糕」。

 

 

我知道,當我為自己白天說話或對待某個學生的方式感到憂愁時,這是來自聖靈的提醒。這種清晰和強烈的要把事情改正的願望是鼓舞人的。我可以去找那個學生,向他道歉,並進行一番改善關系的對話。

 

知道罪疚感和聖靈提醒之間的差異幫助我明白哪種憂愁和傷心是健康的,哪種是不健康的。這給了我對來自仇敵定罪聲音的清楚識別並能夠有力量去平息它,而非向它屈服。

 

3.讓你的混亂引導你走向十字架

聖經說,上帝的恩慈使人悔改,恩典的言語使人得醫治(羅馬書2章4節,箴言書16章24節)。相反,仇敵是說謊之人的父(約翰福音8章44節)。

 

我們有一個真正的敵人,牠想讓我們不斷地感覺糟糕,這樣我們就不會帶著我們的混亂去找上帝,而是會躲起來。事實上,這是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裏在他們悖逆上帝後的第一個回應(創世記3章10節),從那以後我們就一直在做同樣的事情!

 

但是耶穌來填補了這一鴻溝,使我們能夠全然來到天父身邊。祂知道我們無法修復自己,所以祂開辟了一條路。

一位有愛的牧師鼓勵我讓我的「不夠好」引我走向耶穌,而不是遠離祂。

我的軟弱是讓上帝的能力覆庇我的機會(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最近,我會再各種混亂的狀態下來到上帝面前——生氣、疲憊、煩躁、興奮、心煩意亂或疑惑——我把這些都帶到上帝面前向祂坦白:「這就是今天的我。我不夠好,但你足夠好,這就是為什麽我需要你。」

上帝在尋找那些以「誠實」敬拜祂的人(約翰福音4章24節)。無需偽裝,就以你真實的狀態來到祂面前吧。

 

4.學習真謙卑

有時候,當我們使勁責備自己、不斷地道歉、承認自己是墮落的罪人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很謙卑。我們認為只要我們感覺不好,我們就是悔改了的和「聖潔的」。

 

然而這與謙卑的真理相去甚遠,謙卑其實是認同上帝所講的有關我們的真理。

 

為了克服懲罰自己的惡性循環,我回到聖經中尋找那些告訴我在基督裏我是誰的經文(羅馬書8章17節,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並向自己重復這些經文。

 

起初,我很難相信自己是被上帝選中的,是祂的孩子,是聖徒並且已經得勝有余。但我越重復這些真理,我就越發現其他那些假謙卑的聲音變得安靜了。

 

我的禱告生活也發生了變化,從不斷向上帝道歉變成了簡單的懺悔和接受上帝的寬恕,然後繼續前行。在閱讀了聖經中關於信心的更多內容後,我意識到我可以做選擇。我可以繼續帶著罪疚感把同樣的錯誤帶到上帝面前,或者我可以帶著信心相信祂的話語。

 

最近,我的禱告詞變得很簡單:「感謝你的寬恕」,「感謝你的寶血洗凈了我。」

 

這樣的轉變令人驚訝。我發現自己在真實敞開的情況下遇見了耶穌。我感到祂的聖靈在我的心、我的情感和我的靈裏動工,沒過多久我就能輕松地與祂談心和敬拜祂了。

 

 

5.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友好地對自己說話

我們常常會告訴別人上帝的寬恕和仁慈,但我們自己卻沒有活在祂的仁慈和良善中。我們很容易對別人說「沒關系」,但要原諒自己卻需要更長的時間。

 

每當我開始想要否定自己時,我就會問自己:「我會對我的朋友這樣說嗎?」

 

當我們想要打擊自己的時候,可以通過學習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來對抗這種情況——對自己說一些鼓勵的話並友好地說話。這也是上帝對我們說話的方式。(以賽亞書41章9-10節,約翰福音14章27節)。

 

我一個朋友曾經挑戰我,讓我寫下我喜歡自己的10個方面和自己擅長的10件事。一開始,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每項裏的兩個,並開始責備自己寫不出這個清單。然後我問我的朋友她在我身上看到了哪些優點,之後我去向上帝禱告求祂幫助我完成這個清單。

 

今天,我可以自信地說,我是一個很棒的老師,長得很漂亮,又友好又好客,也是一個不錯的作者,並且是一個關心朋友的人。

 

上帝想要我們活在自由中而不是罪疚中(加拉太書5章1節) 。任何阻止我們自由地奔向天父的都不是出於祂。祂要我們無論何時都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祂面前,接受祂的愛和憐憫。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