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全宇宙》中讓我們感同身受的3個場景

作者:YMI

翻譯:奇奇

 

《瞬息全宇宙》 一年多前上映,但在過去幾個月裏,隨著這部電影開始橫掃所有主要電影獎項,從金球獎到奧斯卡,這部影片同時佔據了新聞頭條。

3月12日,該片的主演楊紫瓊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亞洲人,創造了歴史。在獲獎感言中,她錶示希望該獎項有助於打破“玻璃天花闆”,成為亞裔族群的“希望和燈塔”。

雖然楊紫瓊的話與讓很多亞洲人非常認同,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慶祝這部電影讓亞裔族群感到被關註,但它的作用遠不止於此。這部電影真正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是它如何巧妙地將多種元素——從科幻到奇幻、到喜劇和帶有濃厚現實主義色彩的故事片——結合在一起,通過對一個中國移民家庭中妻子Evelyn、丈夫Waymond和他們的女兒Joy的鏡頭錶達了全人類的經歴和關繫的復雜性。

關於這部電影有太多想要說的,但由於我們不能一次談論所有內容,這裏我們談談電影中讓我們能感同身受的3點:

1.“假如”場景

看著楊紫瓊飾演的亞裔自助洗衣店老闆Evelyn,進入到她是一名光彩照人的電影明星的平行宇宙中時,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和她一樣感到震驚:想想我們本可以擁有的生活,回顧過去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十字路口”,想象假如我們當時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事情可能會變得更好——

  • 在大學裏選擇一個不同的專業,不同的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工作
  • 在一份工作中待得時間再長一些,或者再早一點辭職
  • 搬到別處
  • 嫁給其他人

話又說回來,我們很容易想象在另一個宇宙或人生道路中事情會變得更好,因為那是我們可以自由投射我們幻想的地方。

當Evelyn的丈夫Waymond告訴她,“如果有來生,我真的很想和妳一起洗衣服和報稅”,這聽起來很浪漫。但事實是,他可以這麽說,因為他併沒有實際過那樣的一生,他不知道在那個宇宙中在報稅的Waymond實際上正准備嚮Evelyn提出離婚。

“假如”遊戲之所以誘人,是因為我們會暫時從我們那不怎麽樣,令自己感到痛苦的現實中轉移註意力。

我們這樣做的另一個原因是試圖控制我們目前那無法重來也不能輕易改變的情況。

但這種做法充其量只能分散我們的註意力,只會加深我們的悲傷和絕望,讓我們的生活更難前行。

正如Waymond和Evelyn逐漸意識到的那樣,有時候,我們必須做的睏難但成熟的事情是面對我們所選擇的現實,學會接受它併為之承擔責任。這併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哀悼我們所失去的,但我們需要在某個時候意識到我們不可能永遠沈浸在哀悼中,尤其是當這樣做只會讓我們無法真正過上帝希望我們過的生活時。

作為基督徒,當我們回到上帝仍然是我們永遠慈愛的天父這一真理中(尼希米記 9章19-20節;以賽亞書 41章10節)時,我們就可以找回勇氣和盼望繼續生活下去。這意味著我們不必擔心我們的錯誤選擇和失誤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可挽回的毀滅後果。上帝不會拋棄我們不管不顧的,祂會慈愛地引導我們過一個被祂的良善所遮蓋的生活。

2.石頭場景

我們所有人大概都在生活的某個時刻感受到過生活或關繫中的巨大壓力,這種壓力讓人感到難以置信的睏難和消耗,我們希望自己能夠擺脫這一切。我們多想做一塊石頭,不必擔心任何事情,甚至沒有任何感受。

導演兼編劇 Daniel Kwan 和 Daniel Scheinert 將這種熟悉的情緒變成了一個精彩而荒誕的場景,Evelyn和她的女兒Joy無聲地錶達了“我們都又渺小又愚蠢”且被睏在了一個一切都毫無意義的世界中的感覺。這呼應了我們在傳道書中也看到的那種絕望感:

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併無新事。(傳道書 1章8-9節)

經歴這種無意義最終自然是帶來絕望,所以Joy告訴Evelyn她如何希望能找到一條可以擺脫這個瘋狂世界的道路,但從她眼見的來看,似乎併不能找到這樣一條路。

然而,也許讓這樣的經歴稍微可以容易忍受一點的是,當我們像Joy 一樣,意識到自己併非是在獨自經歴這些時,我們就可以寬慰地說:“哦,很好。原來妳也在經歴這些。”

當我們發現自己精疲力竭以致沈默不言時,作為信徒,我們的安慰和盼望就是知道即使在這樣的沈默中,上帝也與我們同在。即使我們不說話,聖靈也會為我們代求。

在一片沈寂中,我們知道祂仍然是上帝。

我們與Joy的最大區別是,她能做的唯一決定就是放棄,進入那個貝果洞併走進虛無,但作為基督徒,上帝是我們的中心,而非那個貝果洞。

無論生活變得多麽絕望,我們都將自己的命運交給祂,將生命交托在祂的手中。無論多麽艱難,我們都不會放棄,“因為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 4章17節)。

3.母女和解場景

電影中雖然充滿滑稽的、實驗性的場景和糅合了各種類型的錶演,然而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最深刻的場景不是快節奏的錶演或看到角色從一宇宙進入到另一宇宙的激動人心,而是最後母親和女兒安靜的面對彼此的場景。

從本質上講,《瞬息全宇宙》實際上是在講母女之間的關繫——我們熟知的那種愛恨交織。

雖然石頭場景讓我們瞥見了她們之間那種無聲的連接,但卻是在最後一幕中,她們完全放下過去的恩怨,面對彼此的真實感受,我們才真正看到Evelyn 和Joy在努力和解。

我們很難說清我們許多人與父母之間關繫的復雜——尤其是那些因被拋棄、悔恨和不恰當的言語而帶來的創傷所定義的關繫。

這就是為什麽Joy告訴她媽媽,“我不想再受傷了。出於某種原因,當我和妳在一起時,我們倆都會受傷。所以,讓我們各走各的路,好嗎?放我走吧。”

在那一刻,Evelyn雖然不情願地低聲說了句“好吧”,放開了女兒,但她也錶達了自己的心聲。從一個宇宙跳到另一個宇宙併看到了她從未擁有過的一切可能的生活後,她說:

我明明可以去到任何地方,但為什麽我仍要和妳在一起?這說不通!然而不管怎麽樣,我還是想和妳在一起。我總是,總是想和妳在一起。

看著這一幕,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會被拉回到在自己生活中與Joy有同樣感受的時刻,在感覺自己永遠無法滿足某人的期待卻仍然渴望被他們接受之間左右為難:“妳可以去到任何地方,成為其他人, 在那裏妳的女兒要遠遠好過這樣。”

只用了短短三分鐘時間,導演們就抓住了這種復雜關繫的潛在包袱——用語言無法描述的復雜歴史,以及雖然想要逃離去活出新的人生和身份卻發現自己無法與傷害我們最深的親人完全切斷聯繫。他們的生命、話語和決定已經深深地刻印在了我們的生命中。

我們在Evelyn 和 Joy面對面的場景中看到,我們需要承認我們對最親近之人的愛,也要承認他們給我們帶來的真實痛苦。我們需要承認兩者同樣真實,而不是因著其一而忽視另一個。

聖經對於愛那些深深傷害我們的人是何等痛苦有很真實的解說。哥林多前書 13章7 節說:“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當我們明白這樣的愛很艱難時,我們就會意識到我們需要比我們自己更大的愛來幫助我們堅持下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朝著和解邁出一步,而不是假裝沒事或逃避。

我們希望《瞬息全宇宙》不僅作為一部讓亞洲演員在好萊塢揚眉吐氣的電影而被人們記住,還會是一部嚮我們展示人性最勇敢、最脆弱和最溫柔一面的電影。

通過觀看電影中這些重要的場景——如何面對我們的“假如”和遺憾,如何在瘋狂的生活中堅持下去,如何在即使無法完全理解彼此的情況下也能繼續與對方一起生活——願我們可以深入思考什麽是愛、忍耐和努力和解,併記住是上帝將萬物(包括我們)聯繫在一起。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