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過分屬靈化我們的愛情生活了?

 

作者: Jess McDonald Ragg

翻譯:Nancy

有聲播讀:枝子

 

 

在聖經學院(也被稱為“新娘學院”),我被一個男生邀請出去約會,而我顯然已經把他列入了只是朋友的範圍。但我的朋友們鼓勵我們倆在一起,因為我們“太適合彼此了”。無論我走到哪裡,他似乎都會出現——這肯定是上帝的“信號”了。

所以,幾周後,我告訴他“好”,我願意和他約會。

我的朋友們很高興,告訴我們,我們會永遠在一起,會一起創作令人驚歎的屬靈音樂。

在他甩了我之前,我們約會了整整三個月。分手讓我徹底崩潰。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從我這段第一次正式卻短暫的戀愛中恢復過來。

“但是上帝告訴我是可以的?”我向傾聽的人哭訴。“如果不是這個人,祂為什麼要告訴我可以和他交往呢?祂曾給了我信號,甚至還給了我經文。”

為什麼我們會過度屬靈化我們的愛情生活

這不是我第一次向上帝祈禱,請求上帝告訴我這個人是否是我的“真命天子”,或者求祂給我一個“信號”,看看這個人是不是我應該與之約會的人。

過去還有另外兩個男生,我也曾迫切地向上帝禱告,並看到了“信號”,證明他們就是我的“真命天子”——但他們最後都和別人在一起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了幾個會令年輕基督徒傾向於過度屬靈化他們的愛情生活並陷入絕望或麻木情緒的原因。

一方面,與“太多”人約會確實會讓人感到羞恥。我記得人們對我認識的一個女孩的冷嘲熱諷和竊竊私語,就因為她在一年內和兩個男生約會過。人們想知道她對待約會是否足夠認真,並把她對對方是否合適的好奇心和犯罪等同起來。

許多人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某些宣導特殊約會文化的流行基督教書籍。這並不是說這些書是完全錯誤的,但它們確實促成了這樣一種觀點,即你約會過的人的數量與你的“聖潔”或“純潔”程度有關。

所以,在一些教會次文化中,青年事工創造出了這種約會到結婚的版本——如果你沒有和你約會的第一個男孩或女孩結婚,你一定沒有聽上帝的話,或者你在某處犯了錯誤。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你決定尋求網上約會,也會被視為是失敗案例。在某些圈子裡(至少在我所知道的圈子裡),當你們正式成為男女朋友的時候,有人拋出“結婚”這個詞是很正常的——即使你們才剛剛正式進入關係幾周而已。

不想搞砸的單身基督徒們

由於所有這些關於約會的期望和“不言而喻”的規則,年輕的單身基督徒們孤注一擲地想要避免“搞砸”和不要去和那些不是他們“未來配偶”的人約會,所以當一段關係不太順利時,他們要麼最終完全陷入優柔寡斷,要麼在感情上大受打擊。

我記得曾經聽說過有一對戀人,多年來他們輪流迷戀對方,最後才終於出去約會了一次。之後,他們再此碰面聊了對約會的看法(是否達到了他們的預期?他們的關係到底有未來嗎?),但他們被約會所帶來的未知和不確定性嚇壞了,最後退回各自的“洞穴”裡,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約會過(也沒有和其他人約會)。

還有一次,我從我當地教會的青年牧師那裡聽到一個令人生畏的資料。在18歲至30歲的年輕基督徒中,約有80%是單身。我並不是說單身不好(因為單身真的很棒!),但據報導,這些年輕人單身得很不開心,不敢約任何人出去,只是在默默地渴望一個伴侶。

單身人士似乎都不顧一切地追隨《雅歌》第8章第4節所說的:“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囑咐你們,不要激動愛情,等他自發。”他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讓自己對任何一個不是你未來丈夫的男人產生感情。”是的,箴言4章23節也說我們要保守我們的心。但這些經文並不是說我們要尋找那個把我們指向 “對的人”的大指示牌。

我們想要一個“合乎聖經”的婚禮

我們中的一些人陷入了想要一個“合乎聖經”婚禮的陷阱。

但問題是,《聖經》中的婚姻關係有點“奇怪”,雖然結婚的意圖和最終的婚姻結合是很清楚明瞭的——婚姻是一種聖禮,是基督和教會結合的美麗預表,但我們要如何到達那裡卻不是我們可以直接從《聖經》中剪切粘貼出來的。

以撒之所以能遇見他的妻子,是因為他的父親派了一個僕人去他們的故土為他找一個妻子,這個女孩必須給僕人的駱駝倒水喝(創世記24章)。

大衛遇到了他的一個妻子亞比該,因為她在前夫被殺之前,幫助大衛緩和了和她前夫之間的關係(撒母耳記上25章)。

雅各遇見了他的妻子,一見鍾情,然後被她的父親欺騙,娶了她稍微不那麼漂亮的姐姐,然後又等待和工作了七年,才娶了他最心儀的女孩(創世記29章1-30節)。

這些故事與我們中一些人所崇尚的“一年之內訂婚,三個月內結婚”的模式相去甚遠。

儘管我們對聖經中這些婚姻可能教給我們的東西很感興趣,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婚姻故事僅僅是聖經中記載下來作為敘述的,而不是有道德或指導意義的寓言故事。

最終,婚姻是兩個人盡他們最大的努力去愛對方,以上帝為這種動態關係所設計的方式——最終是為了表明祂對我們的愛。

我們想要完美

有時候,我在想,我們對走錯路的厭惡是不是因為我們緊緊地抱著一種期望,即一切都需要完美無缺。也許我們已經發展出並頑固地持有一種聖經中不存在的世界觀。

我想說的是,我們許多基督徒(包括我自己)已經對漫長的道路產生了厭惡。我們不喜歡低谷,只喜歡高山。我們希望上帝呼召我們走的道路沒有掉頭或彎路,即使那會是一條風景優美的路。

最好是能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的捷徑。

這種心態會轉化為我們對待約會的方式:如果我們做得對,我們就不需要約會多次就能找到“那個人”。如果我們找到了完美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他們就會成為完美的配偶,我們就會有一個美好的婚姻,幸福地生活下去。

我並不是說我們應該隨便約會,或者隨意對待約會中的界限和我們純潔。

但也許,我們需要坦然接受我們只是人,我們並不完美,就像我們潛在的愛人也是人,並不完美一樣。

我們“虛構”了我們的愛情生活

在這一點上,我想說的是,我們也有可能在試圖虛構我們的愛情生活——我們希望它們是直截了當的。所以當事情變得複雜時,我們把它等同於罪或因為我們做錯了事情上帝給我們的審判。

有時候,我覺得在我們的愛情生活中,我們也面對同樣的考驗。我們需要的不是尋找指示,而是尋求智慧和有分辨力。我們需要學會理智判斷。

我們大多數人都奮不顧身地想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像電影或書一樣。我們已經接受了我們的理解,即生活(以及其中的一切)都不是完美的,但我們的一部分仍然抱有希望——認為生活可以而且應該模仿藝術。

最近,我就在試圖虛構化我的生活。我丈夫看著我,告訴我不要過多地考慮那些讓我感到很大壓力的決定。

“你犯罪了嗎?”他問我。“沒有?所以邁出這一步吧。停止過度憂慮。”

你在犯罪嗎?沒有?所以邁出這一步,不要想太多。所以,去約你喜歡的人出去喝杯咖啡吧,你不需要知道你們將來是否會結婚。

朋友們,生活可能不是一條直線,有時事情並不像我們期望的那樣發展,但它們仍然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美好結果。

也許,我們不需要害怕漫長的道路,或把它們看作是上帝缺乏供應和仍在掌權的標誌,相反,要把它看作是我們的自由意志和上帝在其中參與的相互作用。

我喜歡箴言第16章第9節,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我們可以信靠祂,而不必害怕自己把事情搞砸,陷入僵局。

上帝為我們的生命安排了美好的事情,到最後,這些都將成為祂故事的一部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