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凱勒挑戰我們在這3個方面活出信仰

 

作者:YMI

翻譯:奇奇

 

5 月 19 日星期五,72 歲的牧師、神學家兼作家提摩太·凱勒在與胰腺癌抗爭 3 年後去世。 這個消息牽動著全世界基督徒的心,他們的生命受到了凱勒的極大影響——無論是通過看他寫的某本書,聽他的某個講道,還是成為他教會的會眾。

提摩太·凱勒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不久,社交媒體上就湧現了大量悼念的資訊,這突顯了他的生命和工作對這一代基督徒的影響之大。 對於我們這些在成長過程中對信仰感到失望並因著對信仰提出疑問而感到被教會疏遠的信徒們來說,凱勒的教義以及他讓人們認識到基督信仰是一個能讓人在理智上信服的信仰的方式,説明我們重新發現福音的美,並把我們拉回天父的懷抱。

當我們致敬他一生的工作並祈求上帝興起更多像他這樣能夠以口才傳福音、以優雅來辨明信仰和正直生活一生的基督徒領袖時,讓我們反思提摩太凱勒教給我們的關於如何活出我們信仰的三點:

1.他以溫和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

凱勒以用溫和和尊重的方式處理性、金錢或權力(這些是世界用來衡量我們成功的工具)等敏感話題而聞名。 這些話題往往是尖銳的,當在講壇上講這些話題時時常會陷入“比你更聖潔”或“假正經”的風暴裡。 然而,在凱勒那裡,他卻以溫和的方式闡述了這些真理,耐心地解開那些一直迷惑我們的謊言和迷思,並向我們指出基督可以滿足我們一切需要這一真理。

正如彼得·韋納在他為《大西洋月刊》所寫的文章《我的朋友提摩太·凱勒》中所說的:“凱勒的講道風格是理智的、深諳文化的、談話式的、不傷人的。 他的講道有一種‘來吧,讓我們和聖靈一起來辨明’的感覺” [1]

這種講道的方式,即彼此溫和的交談而不自我防衛,正是歌羅西書 4 章 6 節 “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和彼得一書 3章15節所說的,“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我們可以向凱勒學習,當我們向我們的朋友介紹耶穌時——不一定要那麼有防禦性並將討論變成激烈的對話——而是在分享我們的信仰時也傾聽他們的想法。

2.他在上帝呼召他去的每一處傳福音

凱勒留下的遺產之一是讓我們看到用福音去影響城市是什麼樣子的。 1989 年,他和他的妻子凱西在曼哈頓的中心建立了神學上歸正的救贖主長老會。曼哈頓是一座不夜城,那裡居住著所謂的“開明”人,人們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罪被視為“活著”和 “生活”的一部分。

凱勒告訴一家紐約雜誌社,他覺得不搬到曼哈頓會顯得很“懦弱”,但他和妻子凱西每天都有一種“胃裡不舒服的感覺”。

儘管如此,凱勒夫婦相信,在我們的信仰中,順服的最好方式就是愛我們的鄰舍和去上帝呼召我們去的任何地方——用凱西的話說,即使是去“巴比倫大淫婦”那裡。 正是在那裡,上帝教會他們,當我們將自己視為“純粹因著恩典而得救的罪人”時,我們就很難“不去關心並諷刺、妖魔化他人,以及輕蔑他人和懼怕他人”。 [2]

我們大部分人可能永遠不會在紐約建立教會,但很多人卻被呼召在我們自己的“巴比倫”傳福音,無論是在我們的學校、大學還是工作場所——任何一個我們可能會為信仰付代價的世俗場所。

然而,我們可以從凱勒的美好生命中得到鼓勵,知道福音會“除去懼怕”。 將福音帶到一個敵對它的環境中也許會令人生畏,但用凱勒的話來說,“雖然我們也應該在這方面注意,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冒犯他人,但上帝給我們的愛和接納的確據應該可以讓我們有勇氣能面對批評和反對”。 [3]

3.他教會我們如何好好面對死亡和苦難

也許凱勒所帶來的最大影響之一是他在過去三年與癌症作鬥爭的同時活出了他的信仰和基督徒的身份。

在他去世三天前,凱勒在他的禱告中說了下面這段感人的話:“我感謝我的家人這麼愛我。 我感謝上帝賜給我的這些時間。 但我準備好去見耶穌了。 我等不及要見耶穌了。 請送我回家。”

對於一個很有信心的人來說,這樣講似乎是顯而易見的。 但兩年前,凱勒在一篇《大西洋月刊》的文章中坦白了他在被診斷出患有胰腺癌後面對死亡的真實掙扎:“我…… 瞥見了旁邊桌子上我寫的關於死亡的書。 但我不敢打開看我自己寫的東西……. 我會經歷什麼呢? 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突然被放在手術臺上的外科醫生一樣。 我能接受自己所寫的建議嗎?” [4]

像我們一樣,凱勒清楚知道真理是一回事,要自己真正相信真理並把它活出來卻是另一回事。 我們可能知道上帝的話是什麼,但當苦難和死亡臨到我們時,我們仍然會措手不及;苦難和死亡對我們來說仍然很可怕。 但是,正如凱勒接下去說的那樣:

我意識到我頭腦所相信的必須對我的內心來說同樣真實,否則我將無法度日。 關於上帝的愛和未來復活的理論思想必須成為改變我生命的真理,否則就毫無意義。 [5]

為了使理論成為現實,凱勒教我們做“頭腦工作”和“內心工作”——同時運用我們的理性和感受; 重新認識上帝是誰,讓真理沉浸在我們的心中。

首先,為了幫助我們面對苦難和死亡的現實,並將其與上帝存在的事實調和,凱勒提醒我們重新審視並糾正我們內心深處所相信的:我們是為上帝而活,而不是祂為我們而存在;上帝無所不知,而我們卻很局限;是上帝在掌權,而不是我們。當我們真正相信這些時,我們就會得自由,讓上帝回歸上帝的位置。

其次,為了要向我們的內心說話,凱勒邀請我們默想那些告訴我們上帝是誰和向我們的靈魂講話的詩篇,(例如,“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詩篇 42篇),“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詩篇 103篇)。 他鼓勵我們“仔細審視我們最深的信念,最強烈的愛和懼怕,並把它們帶到上帝面前”,並每天將下面這個令人得安慰的真理放入禱告——因為耶穌死而復活,我們也將經歷同樣的事情。

最後,凱勒與我們分享,當上帝的真理深深印在我們心中時,我們就能夠在死亡面前享受生命並且會是一段很美好的經歷。 他談到在他即將接受一次大手術時所經歷的那種出人意料的平安。 [6] 在他最後的日子裡,他真誠且有信心地講述了他最近感受到的幸福,以及這種幸福如何能夠與悲傷並存。 儘管我們可能會流很多眼淚,但上帝的安慰和喜樂仍然會深深地流淌在我們心中,並會伴隨著我們直到耶穌帶我們回家的那一天。

#謝謝你提摩太凱勒,你向我們展示了忠心順服的一生和快樂地回天家是什麼樣子。 儘管我們很多人還在永恆的這一邊哀悼,但當你最終見到我們的主時,會有成千上萬的人與你一起歡喜,主無疑會稱你為他“忠心又良善的僕人”(馬太福音 25章23節),並親切地將你帶入祂的幸福中。

 

[1] 彼得·韋納《我的朋友提摩太·凱勒》。

[2] 提摩太凱勒 和 John Inazu,《不同之處》:在一個充滿不同的世界中活出信仰,Nelson Books,2020 年,第 25-26 頁。

[3] 同上,第 30 頁。

[4]提摩太·凱勒《在面對死亡時信仰的成長》。

[5]同上。

[6] 馬特·斯梅瑟斯特《提摩太凱勒希望你好好經歷苦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分享此條目!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